像東海、南h這類邊緣海周邊的島嶼,絕大多數都屬於這種類型。


    除了在河口處衝積而成的“衝積島”以外。


    大多數被歸類於“大陸島”類型的島嶼,被歸類為“基岩島”,本質為大陸山脈。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原本地勢,大大高出海平麵,也不會在滄海桑田的轉換中,有機會變身為島嶼。


    除了與大陸相近的“大陸島”以外,大洋腹地還存在另一種類型的島嶼——大洋島。


    這種島嶼從來在任何地質時期,與大陸相連過。


    接近海麵的海嶺或者海底高地,是其形成的基礎。


    以其形成原因來說,又可分為兩類:火山島與珊瑚島。


    顧名思義,前者是因為海底火山噴發而成;後者則是珊瑚蟲努力的結果。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上的島嶼也是最多的。


    其中大部分,又都是緊貼亞洲大陸邊緣的“大陸島”。


    一般來說,麵積較大、人口較多的島嶼都屬於“大陸島”。


    地理相近,又使得這些島嶼更有機會接受大陸的影響,晉升成為文明之地。


    倭國列島、馬來群島,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前的開發,便是典型案例。


    在葡萄牙人已經通過印渡洋航線,“發現”亞洲邊緣這些大陸島存在的情況下。


    麥哲倫此行的目的,可以被認為是,從世界的另一端,重新“發現”這些島嶼。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有一些“大洋島”,在大洋腹地為麥哲倫的船隊提供補給,就再好不過了。


    用大洋島的概念來定義“太平洋島嶼”範疇的話,太平洋上的島嶼大體可以分為三組,分別為:


    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以及美拉尼西亞。


    這些島嶼都處在南、北緯30度,東、西經130度之間的太平洋腹地。


    其中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基本分布於赤道以北、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太平洋西北海區。


    美拉尼西亞群島位於赤道以南,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太平洋西南海區。


    波利尼西亞的島嶼,則大部散布於,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海域。


    相比其它兩組太平洋島嶼,最有可能為麥哲倫船隊,提供中繼的波利尼西亞群島,結構更為複雜。


    這組島嶼中麵積最大的,同時也最具戰略價值的,是位於太平洋東北海區的夏w夷群島。


    這個後世以珍z港事件聞名於世的群島,總麵積為平方千米,大致與燕京的麵積相當。


    其中最大島嶼“夏威夷島”,麵積超過1萬平方公裏。


    順便說下,夏w夷群島屬於火山島。


    相比珊瑚蟲的力量,火山的力量顯然要大得多。


    地球上麵積最大的珊瑚島,是位於南太平洋的誇賈林島,麵積不過16.4平方公裏。


    在地圖上可以顯見輪廓的大洋島,都屬於火山島。


    不過造就夏w夷群島的火山,大都已為死火山。


    其中位於第二大島,毛伊島上的哈雷阿卡拉火山,還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火山。


    從地理位置上看,夏w夷群島,似乎與波利尼西亞的其它島嶼相去甚遠。


    如果有人是一個追求對稱的完美主義者。


    完全有理由把夏威夷群島,及太平洋東北海區的其它小島,進行獨立分區。


    並與波利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三個群島並立。


    然而板塊的劃分,從來不隻是一個單純的地理問題。


    就像我們在南h會看到,與中s大環礁相去甚遠的“黃y島”,會被歸類於“中s群島”的範疇一樣。


    夏w夷群島被歸類於波利尼西亞的概念中,倒並不是因為現實的地緣政治因素。


    而是其土著居民的種族、語言分類。


    波利尼西亞語,屬於“南島語係”,又被稱為“m來-波利尼西亞語係”。


    這個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島嶼上的語係,下麵可分為四個語族,分別為:


    印泥語族、波利尼西亞語族、官克羅尼西亞族族、美拉尼西亞語族。


    其中南h周邊島嶼的主要語言,包括印泥語、馬來亞語、f律賓語。


    以及大員島的“高s族”的語言,都屬於印泥語族。


    能夠歸屬於同一語係,太平洋島嶼上的原住民,很顯然與南洋群島上的原住民,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隻不過後者因為人口、經濟潛力更大,且處在東西方海上貿易線上,能夠較早進入文明階段。


    後世能夠被歸類於南島語族的兩億多人口中。


    絕大部分都屬於,可以與廣義“m來人”重疊的印泥語族,其它三大語族中人口最多的也不過百萬。


    關於太平洋島嶼原住民的m族來源,後世有很多種說法。


    不過這些科學上的推導、爭議並不是我們所關心的。


    畢竟這些島嶼孤懸於外洋,對人類文明的進化,幾乎沒有發生過影響。


    後世亦很難憑借這些z族分類,影響國際地緣z治。


    相比之下,它們分布的位置才是最值得關注的。


    並非所有的島嶼,都有被開發的價值。


    處在主要航線或者有特殊資源的島嶼,才會優先受到青睞。


    在整個大航海時代,絕大多數太平洋島嶼並不具備開發、殖民的價值。


    很多不處在航線上的島嶼被航海家發現後,隻是在海圖上標注一下罷了。


    即使是澳d利亞這種,都可以躋身大陸範疇的“島嶼”。


    也隻是在18世紀末,才因為被英國認定,可以被作為囚犯流放地,才開始被開發。


    而事實上,在17世紀初,西班牙人和荷蘭航海家,應該就已經發現澳d利亞的存在了。


    一直到倭國和米國,分別在太平洋兩端崛起之後,太平洋島嶼的命運,才出現重大改變。


    由於人類文明,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的戰場,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即使在美洲被開發後,所以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島嶼,在後世地緣z治博弈中的地位高得多。


    具體來說,密克羅尼亞群島,以及赤道以北,以夏w夷群島為核心的那部分波利尼西亞群島。


    地緣z治價值要比西南、東南兩個太平洋海區的島嶼更具價值。


    從位置上看,夏w夷群島很可能是整個南島民族遷徙的最後一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