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公元13世紀,波利尼西亞人才登陸於此。


    而在與來源地更近的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亞地區,人類遷入的時間可以上溯至4-5000年前。


    不過從北美或者說米國,向太平洋延伸控製力的角度來說,夏w夷群島卻是勢在必得的第一支點。


    在殖民時代,以“發現”澳d利亞而聞名於後世的英國庫克船長,在1778年,發現了夏w夷群島。


    最起碼澳d利亞土著,和夏w夷的波利尼西亞人不會認同這一觀點。


    在庫克船長登陸夏w夷之時,擁有”四大四小“八個主島。


    以及120餘個小島的夏w夷群島,仍處在部族分治狀態。


    其中麵積占據絕對優勢的夏w夷島,是整個群島中實力最強者。


    歐州航海家的到來,為夏w夷群島的經濟及內部整合帶來了機會。


    除了為橫穿太平洋的貿易船隊提供補給以外,夏w夷還出產名貴的檀香木。


    以至於後世前往此地謀生的華人,將夏w夷的首府火奴魯魯稱之為“檀香山”。


    然而夏w夷群島的首府“檀香山”,卻並不在夏w夷島上,而是在它西北方向的第三大島嶼,“瓦胡島”上。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瓦胡島的南岸存有兩個天然港灣,其一即為火奴魯魯;另一個,則是更為知名的“珍z港”。


    除瓦胡島以外,其它島嶼的海岸線都過於平滑,並不適合建港,土著那種獨木舟是無所謂的。


    在歐州航海者到來後不久,來自夏w夷島的“夏w夷王國”。


    通過戰爭和外交手段,將其它島嶼逐步收入版圖,1810年完成統一。


    並且將z治中心,遷往最適合開展貿易的瓦胡島。


    歐州殖民者帶來的先進武器及巨大經濟利益,是促使夏w夷王國向外擴張的主要原因。


    這一幕在殖民時代實在是太常見了,為了減少成本,與土著統治者合作,是一種常見的貿易線維護手段。


    而那些願意與西方貿易者合作的部族,則能夠因此對周邊部族形成優勢。


    然而,類似夏w夷群島這樣體量和文明程度的彈丸之地,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基於它獨一無二的位置,任何希望稱霸太平洋的國家,都會希望將之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


    在庫克船長發現夏w夷群島120年後。


    在1898年,與之地理最為接近的米國,吞並了夏w夷王國,使之成為了米國的一個州。


    這一結果出現的如此之“晚”,是因為這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北美的地緣z治結構,一直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中。


    庫克船長發現夏w夷群島之時,北美正處在“米國d立戰爭”期間,從1775年至1783年。此時“米國”的概念,還僅限於位於太西洋海岸方向的13個州。


    獨立後的米國,通過購買法屬、俄屬北美殖民地,以及對西b牙墨x哥發動戰爭,將版圖向太平洋方向擴張。


    其得到了西部諸州、獲取後世看到太平洋海岸線的時間,是在1846-1848年間,阿l斯j州則為1867年從俄g手中購得。


    此後米國又經曆了“南b戰爭”,從1861至1865年,才算真正完成內部z治統一。


    完成內部統一及恢複工作後的米國,開始將戰略方向轉向海洋。


    被視為米國後花園的加l比海,及歐州殖民勢力薄弱的太平洋方向,是米國的擴張重心。


    1898年爆發的“米西戰爭”,便是這一戰略方向的具體體現。


    通過針對西b牙的戰爭,米國獲得了西b牙在加l比海及太平洋的所有殖民地,包括:


    太平洋方向的f律賓、g島等殖民地,以及加勒l海的哥s達l加、古b。


    對原本保持獨立狀態的夏w夷群島的吞並,隻是這次海洋擴張的一個副產品罷了。


    不過米國並不是唯一覬覦,太平洋及夏w夷群島位置的國家。


    在米國開始治療南b戰爭所帶來的創傷之時。


    身處太平洋之西的倭國,正在以“脫亞入歐”為目標。


    開啟它曆史上第二次戰略轉型——“明z維新”,從1868年至19世紀末。


    而倭國的上一次轉型,還是在1200年前的公元7世紀中,大化改新那一次。


    這次將z央帝國推向巔峰的唐王朝,是倭國模仿的對象。


    說起來,米國可以說是倭國脫亞入歐的啟蒙老師。


    1853年-1854年,米國海軍兩次進入倭國江h港。


    那些冒著黑煙的軍艦,不僅讓倭國人見識到工業文明的威力,更開始決心主動擁抱,已經到來的海洋時代。


    從大曆史的角度看,倭國開始明z維新,並崛起為海洋強國的時段。


    與米國南北戰爭後,至通過米西戰爭向西太平洋擴張的時段,幾乎完全重疊。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的倭國沒有如此迅速、高效****。


    那麽它很可能會在19世紀末,成為米國的殖民地。


    當然,也就不會有後來米倭爭霸的太平洋戰爭了。


    值得一提的是,與我國一樣,同樣存在人口壓力的倭國。


    曾經在19世紀後期,20世紀初期也有過外遷移民之舉。


    除了大家熟知的,帶有地緣z治目的的向我國,東北地區的移民行動以外。


    夏w夷群島,曾經是倭國移民,海外謀生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以至於在最高峰時,夏w夷群島中的倭國人占比高達40%,是夏w夷最大的少數m族。


    在後世的珍z港事件中,部分倭國僑民,曾經承擔過重要的情報收集工作。


    除了倭國移民以外,在後世動蕩年代,夏w夷也吸引了不少華人移民前往淘金。


    檀香山和珍z港並非在東北太平洋,唯一知名的港口和地標。


    但凡知道珍z港事件的人,肯定會知曉“中途d海戰”。


    如果說1941年12月珍z港事件,讓倭國海上力量,在東太平洋的一次成功展示。


    那麽次年6月的中途d海戰,則讓倭國的觸角重新收縮迴了西太平洋。


    至於為什麽逆轉的關鍵是中途d,看看它的位置就明白了。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大洋島大都呈線狀排列。


    這是因為這些島嶼的底座,很多都為接近海麵的海嶺。


    在線性排列的群島中,較大的島嶼,都是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較小的島嶼,往往為珊瑚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