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藏得隱蔽,如果不是看見底下的小洞,她還真的會忽略眼前這堆幹柴的後麵,有可能藏著門。
宋靈淑推開了小門,外麵不遠處就是小樹林,直通山嶺。
林昌福應該就是通過這個小門,進入了樹林把消息帶給了那夥黑衣人。
找到確鑿證據後,正準備通過小門返迴驛館,門上一道很深的劃痕吸引了她的注意力,痕跡很舊,像是經曆了幾年的風雨侵蝕。
小門很窄,隻容得下一個成年男子通過,在什麽情況下會造成這麽深的劃痕?
宋靈淑摸著劃痕的手突然停滯了下來,這小門的寬度剛好是一個箱子的大小。
三年前!
三年前父親來到這個驛館避雨借宿,之後驛館小吏出來指認,是父親派人在驛館偷換了官銀,並偷偷運了出去。
卷宗上並沒有記得十分詳盡,隻提到因為下雨,前方道路被堵塞,押運的馬車無法通過,派了人去清路麵,所以在驛館停留了兩天。
官銀被調換,很可能就是通過這個小門轉移,這裏距離山嶺很近,也正好處於驛館大門處的死角。正常人不往這邊走,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堆柴垛。
也就更不可能發現柴垛後麵的小門。
當年驛館那兩日究竟發生了什麽,又是怎麽樣被人調換官銀的,這一切都需要找到那個小吏,才能找到這起案子的關鍵證據。
宋靈淑通過小門迴到了驛館,沒有再遮掩小門,徑直迴到了廳內。
此時,廳內又來了一行人,袁魯正與前麵那人說話,大夫站在一旁吩咐小吏去熬藥。
身穿五品官服的中年男人一臉沉重地思索著,見宋靈淑進來,眼神一亮:“姑娘就是長公主身邊的宋長史吧?”
宋靈淑淡然作揖:“見過楊刺史!”
楊詮神色肅然道:“剛剛我已經聽袁監使說過了,這林家父子確實有嫌疑,不知宋長史查得如何了?”
“林昌福昨夜離開過驛館,而並非如他所說,隻是去後院。”宋靈淑如實稟告,並暗暗觀察這個隋州刺史。
“我在院子左側的柴垛上發現了一個半人高的小門,門邊上腳印,足以證明我的推論。”
袁魯憤怒道:“這父子倆好生膽大,敢勾結匪徒。”
楊詮蹙眉,對身旁的隋州司馬交代:“證據都已經齊全,將林昌福與林江押迴府衙,待抓到匪徒時一同發落。”
隋州司馬領命而去。
袁魯皺著眉,直接說道:“現在沈侍郎重傷,本使的傷也未愈,後麵之事,我會傳信迴京稟告殿下,再行決定。”
袁魯話裏的意思是讓隋州州府來處理此事,包括保護他們這一行人的安危,去江州之事要暫緩。
這事她也讚同,沈侍郎重傷,會不會換人來擔任督修河堤之事,還需要由長公主來定奪。
她也可以趁機在隋州打探一下,三年前那個小吏的行蹤。
“既如此,諸位先隨我迴隋州城,我會命人去追擊桐柏山上的匪徒。”楊詮似早作安排,立即就應下了。
“恐怕沈侍郎這傷不宜挪動。”大夫在旁,聽到了幾個的話,擔憂地說了一句。
袁魯一時沒想到這個問題,愕然說:“小心點……應該不影響吧。”
“是我考慮不周全了,沈侍郎傷重,不如先在驛館穩定傷勢後再作打算。”楊詮一臉憂色,迴望著袁魯,有詢問之意。
“官銀留在城外,難免不會再招來匪徒,不如袁監使帶人運送官銀至隋州府,我留下來照顧沈侍郎。”
宋靈淑一番話令袁魯眼神亮起,笑著誇道:“還是宋長史考慮周到,本就因官銀才招來橫禍,如果留在這裏,說不定這幫匪徒還會再次來襲。”
看袁魯也點了頭,後麵的幾個隋州的官員緊著的心也放了下來,畢竟還是城內安全,留在驛館怕會再生事端,到時西京那邊怪罪下來,他們這些小官都難保。
楊詮立刻便道:“我會派人來這邊巡邏守衛,另外再讓人來接管官驛,讓沈侍郎安心在驛館養傷。”
後續事件都安排妥當,袁魯終於不用留在官驛,想馬上離開這裏,急切地上了二樓,去告知沈行川。
楊詮向一個小吏交代了一句,小吏很快跑著出了驛館門,騎馬迴了隋州城。
“我有一些事想問問楊刺史。”
見楊詮也想二樓去,宋靈淑立刻開口叫住了他。
“哦?宋長史有何疑問。”楊詮十分客氣,耐心地迴過身問道。
宋靈淑拱手道:“我想知道這些匪徒的來曆,在西京時沒聽人提起過桐柏山的事。”
林昌福的話她是不太信的。
楊詮歎了口氣道:“其實此事我已經上報過朝廷,隻是……桐柏山上的人與普通的山匪不一樣,他們也是山下農戶。”
“十幾年前江州與隋州洪災泛濫,災民無處可去,便上了桐柏山養桑打獵,倒也能自足。”
“每到災年,就不斷有災民上山謀求生路,山上糧食不足以養活這麽多人,之後便出現了一夥人,專門在災年下山劫掠商戶。”
“朝廷決定,讓州府隻抓那些作亂的匪徒,對桐柏山上的農戶不追究。”
“州府每年都要派人去桐柏山抓人,但匪徒在山中四處流竄,難以抓捕。”
“原來如此。”宋靈淑恍然,江州每每遇到水災就有災民食不果腹,朝廷雖然會放糧賑災,但難免會有人從中克扣,顧不及所有的災民。
所以也就不對桐柏山上的逃災農戶趕盡殺絕。
楊詮突然臉色轉變,嚴肅地冷哼道“這迴他們敢來劫掠官銀,還想殺朝廷命官,屬實不把朝廷放在眼裏,我會立刻上書,請求剿匪。”
宋靈淑知道楊詮誤解了她的意思,以為她是準備問責於隋州州府。
“楊刺史決定便好,我還想審問一下林家父子倆。”
楊詮暗暗鬆了一口氣,笑道:“宋長史請自便。”
隋州官館遇到匪徒來襲一事,由隋州來處理最好,剿匪與否,都不影響他們這一行人的目的。
不過她要搞清楚,昨晚要殺他們的人到底是誰。
林昌福父子倆一臉頹敗,手被捆住,被兩個小吏押出了驛館大門。
宋靈淑連忙跑出去,喊住了幾人。
隋州司馬年紀不大,大約三十來歲,性子看著十分爽朗,笑著就拱手道:“宋長史可隨意問。”說完就帶著其他人站到了一旁。
宋靈淑也禮貌拱手道謝。
林昌福眼中露出了恐懼,連忙垂下了頭。
“你昨夜是不是通過小門離開了驛館。”
林昌福吱唔著,聲音很低:“……小老兒沒有離開。”
“你現在還不說,是想受一頓鞭刑之後才肯說嗎?若你肯好好交代,或許這頓皮肉之苦就可免。”
“爹……”林江在一旁十分著急,但又不敢說什麽。
林昌福滿臉悲痛地跪了下來:“如果說了小老兒一家人也性命不保啊……”
宋靈淑眉頭緊皺,有隋州州府在,桐柏山上的劫匪還敢下山殺人滅口不成?
按剛剛楊詮的話來看,桐柏山上的劫匪隻為財,而且是遇到災年才會下山劫掠,不像是趕盡殺絕的兇狠歹徒。
林昌福的反應很怪,再結合昨晚兩夥不同的黑衣人來看,有可能意圖殺了他們的人不是桐柏山的山匪。
“你認識這是何物嗎?”宋靈淑將袖中的木牌取出,試探地舉到了林昌福的眼前。
林昌福抬頭看見木牌的那一刻,駭然地坐在了地上,眼中滿是恐懼。
林江也驚恐地倒退一步:“這……這是哪裏來的。”
“從昨晚黑衣人身上掉落的,你昨晚去見的是拿著這個木牌的人吧!”
宋靈淑饒有興致地盯著林家父子倆的反應,證實了她的懷疑。
木牌和鳥型刺繡,確實是代表兩夥不同黑衣人的身份,不過……
宋靈淑推開了小門,外麵不遠處就是小樹林,直通山嶺。
林昌福應該就是通過這個小門,進入了樹林把消息帶給了那夥黑衣人。
找到確鑿證據後,正準備通過小門返迴驛館,門上一道很深的劃痕吸引了她的注意力,痕跡很舊,像是經曆了幾年的風雨侵蝕。
小門很窄,隻容得下一個成年男子通過,在什麽情況下會造成這麽深的劃痕?
宋靈淑摸著劃痕的手突然停滯了下來,這小門的寬度剛好是一個箱子的大小。
三年前!
三年前父親來到這個驛館避雨借宿,之後驛館小吏出來指認,是父親派人在驛館偷換了官銀,並偷偷運了出去。
卷宗上並沒有記得十分詳盡,隻提到因為下雨,前方道路被堵塞,押運的馬車無法通過,派了人去清路麵,所以在驛館停留了兩天。
官銀被調換,很可能就是通過這個小門轉移,這裏距離山嶺很近,也正好處於驛館大門處的死角。正常人不往這邊走,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堆柴垛。
也就更不可能發現柴垛後麵的小門。
當年驛館那兩日究竟發生了什麽,又是怎麽樣被人調換官銀的,這一切都需要找到那個小吏,才能找到這起案子的關鍵證據。
宋靈淑通過小門迴到了驛館,沒有再遮掩小門,徑直迴到了廳內。
此時,廳內又來了一行人,袁魯正與前麵那人說話,大夫站在一旁吩咐小吏去熬藥。
身穿五品官服的中年男人一臉沉重地思索著,見宋靈淑進來,眼神一亮:“姑娘就是長公主身邊的宋長史吧?”
宋靈淑淡然作揖:“見過楊刺史!”
楊詮神色肅然道:“剛剛我已經聽袁監使說過了,這林家父子確實有嫌疑,不知宋長史查得如何了?”
“林昌福昨夜離開過驛館,而並非如他所說,隻是去後院。”宋靈淑如實稟告,並暗暗觀察這個隋州刺史。
“我在院子左側的柴垛上發現了一個半人高的小門,門邊上腳印,足以證明我的推論。”
袁魯憤怒道:“這父子倆好生膽大,敢勾結匪徒。”
楊詮蹙眉,對身旁的隋州司馬交代:“證據都已經齊全,將林昌福與林江押迴府衙,待抓到匪徒時一同發落。”
隋州司馬領命而去。
袁魯皺著眉,直接說道:“現在沈侍郎重傷,本使的傷也未愈,後麵之事,我會傳信迴京稟告殿下,再行決定。”
袁魯話裏的意思是讓隋州州府來處理此事,包括保護他們這一行人的安危,去江州之事要暫緩。
這事她也讚同,沈侍郎重傷,會不會換人來擔任督修河堤之事,還需要由長公主來定奪。
她也可以趁機在隋州打探一下,三年前那個小吏的行蹤。
“既如此,諸位先隨我迴隋州城,我會命人去追擊桐柏山上的匪徒。”楊詮似早作安排,立即就應下了。
“恐怕沈侍郎這傷不宜挪動。”大夫在旁,聽到了幾個的話,擔憂地說了一句。
袁魯一時沒想到這個問題,愕然說:“小心點……應該不影響吧。”
“是我考慮不周全了,沈侍郎傷重,不如先在驛館穩定傷勢後再作打算。”楊詮一臉憂色,迴望著袁魯,有詢問之意。
“官銀留在城外,難免不會再招來匪徒,不如袁監使帶人運送官銀至隋州府,我留下來照顧沈侍郎。”
宋靈淑一番話令袁魯眼神亮起,笑著誇道:“還是宋長史考慮周到,本就因官銀才招來橫禍,如果留在這裏,說不定這幫匪徒還會再次來襲。”
看袁魯也點了頭,後麵的幾個隋州的官員緊著的心也放了下來,畢竟還是城內安全,留在驛館怕會再生事端,到時西京那邊怪罪下來,他們這些小官都難保。
楊詮立刻便道:“我會派人來這邊巡邏守衛,另外再讓人來接管官驛,讓沈侍郎安心在驛館養傷。”
後續事件都安排妥當,袁魯終於不用留在官驛,想馬上離開這裏,急切地上了二樓,去告知沈行川。
楊詮向一個小吏交代了一句,小吏很快跑著出了驛館門,騎馬迴了隋州城。
“我有一些事想問問楊刺史。”
見楊詮也想二樓去,宋靈淑立刻開口叫住了他。
“哦?宋長史有何疑問。”楊詮十分客氣,耐心地迴過身問道。
宋靈淑拱手道:“我想知道這些匪徒的來曆,在西京時沒聽人提起過桐柏山的事。”
林昌福的話她是不太信的。
楊詮歎了口氣道:“其實此事我已經上報過朝廷,隻是……桐柏山上的人與普通的山匪不一樣,他們也是山下農戶。”
“十幾年前江州與隋州洪災泛濫,災民無處可去,便上了桐柏山養桑打獵,倒也能自足。”
“每到災年,就不斷有災民上山謀求生路,山上糧食不足以養活這麽多人,之後便出現了一夥人,專門在災年下山劫掠商戶。”
“朝廷決定,讓州府隻抓那些作亂的匪徒,對桐柏山上的農戶不追究。”
“州府每年都要派人去桐柏山抓人,但匪徒在山中四處流竄,難以抓捕。”
“原來如此。”宋靈淑恍然,江州每每遇到水災就有災民食不果腹,朝廷雖然會放糧賑災,但難免會有人從中克扣,顧不及所有的災民。
所以也就不對桐柏山上的逃災農戶趕盡殺絕。
楊詮突然臉色轉變,嚴肅地冷哼道“這迴他們敢來劫掠官銀,還想殺朝廷命官,屬實不把朝廷放在眼裏,我會立刻上書,請求剿匪。”
宋靈淑知道楊詮誤解了她的意思,以為她是準備問責於隋州州府。
“楊刺史決定便好,我還想審問一下林家父子倆。”
楊詮暗暗鬆了一口氣,笑道:“宋長史請自便。”
隋州官館遇到匪徒來襲一事,由隋州來處理最好,剿匪與否,都不影響他們這一行人的目的。
不過她要搞清楚,昨晚要殺他們的人到底是誰。
林昌福父子倆一臉頹敗,手被捆住,被兩個小吏押出了驛館大門。
宋靈淑連忙跑出去,喊住了幾人。
隋州司馬年紀不大,大約三十來歲,性子看著十分爽朗,笑著就拱手道:“宋長史可隨意問。”說完就帶著其他人站到了一旁。
宋靈淑也禮貌拱手道謝。
林昌福眼中露出了恐懼,連忙垂下了頭。
“你昨夜是不是通過小門離開了驛館。”
林昌福吱唔著,聲音很低:“……小老兒沒有離開。”
“你現在還不說,是想受一頓鞭刑之後才肯說嗎?若你肯好好交代,或許這頓皮肉之苦就可免。”
“爹……”林江在一旁十分著急,但又不敢說什麽。
林昌福滿臉悲痛地跪了下來:“如果說了小老兒一家人也性命不保啊……”
宋靈淑眉頭緊皺,有隋州州府在,桐柏山上的劫匪還敢下山殺人滅口不成?
按剛剛楊詮的話來看,桐柏山上的劫匪隻為財,而且是遇到災年才會下山劫掠,不像是趕盡殺絕的兇狠歹徒。
林昌福的反應很怪,再結合昨晚兩夥不同的黑衣人來看,有可能意圖殺了他們的人不是桐柏山的山匪。
“你認識這是何物嗎?”宋靈淑將袖中的木牌取出,試探地舉到了林昌福的眼前。
林昌福抬頭看見木牌的那一刻,駭然地坐在了地上,眼中滿是恐懼。
林江也驚恐地倒退一步:“這……這是哪裏來的。”
“從昨晚黑衣人身上掉落的,你昨晚去見的是拿著這個木牌的人吧!”
宋靈淑饒有興致地盯著林家父子倆的反應,證實了她的懷疑。
木牌和鳥型刺繡,確實是代表兩夥不同黑衣人的身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