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晉國恐兇多吉少
公主下毒後悔,駙馬嘎嘎橫推 作者:問遲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晏成帶著三千精銳唿嘯而至,呐喊聲響徹雲霄。
晉軍的營牆根本無法阻擋,刹那間就被撞開,大軍如決堤的洪水直接灌入大營之中。
整個軍營之中總數有兩萬餘人,但大部分都是傷員,根本無法拿起兵器作戰。有戰鬥力的晉軍不過數千人而已。
麵對如狼似虎衝來的數萬梁軍,晉軍如何能擋?
韓啟開始時還在奮力嘶吼,指揮各部排列,希望能抵擋一二。
但隨即就發現不過是徒勞而已。
梁軍攜大勢而來,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將整個大營占領。
晉軍的傷兵自不必說,就算想戰也沒有資本,隻能接受被俘的命運。
而韓啟所部數千人,由於沒有在第一時間撤退,所以很快也被包圍。
麵對上萬梁軍,韓啟自知已無法突圍,不禁悲從中來。
轉頭看看周邊的軍士,很多人都能叫的上名字,不曾想今日卻都要命喪於此。
突然韓啟就聽見梁軍在高喊一句口號:
“節帥有令,繳械不殺!”
“節帥有令,繳械不殺!”
聲音在各營迴蕩。
韓啟長歎一聲,讓親衛喊話,希望能與梁軍主將相見。
唐晏成和談客聯袂來到陣前,韓啟也縱馬上前,雙方相距不過五丈。
韓啟首先道:“在下韓啟,對麵可是談將軍嗎?”
雙方交戰多日,都對核心的領軍之人非常熟悉。
談客大聲道:“不錯,韓將軍勇冠三軍,談某久仰大名!”
韓啟苦笑道:“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談客道:“將軍既敗,可願歸降?”
韓啟看看左右,“晉軍若降,談將軍能否留他們性命?”
韓啟雖然聽到了梁軍的口號,但還是不放心。畢竟雙方大戰許多年,現在兵敗被俘,豈能還有活路?
普通軍卒或許還能活命,但校尉之上的將領就難說了。
他自己倒是不怕死,但卻不希望這麽多的手下都跟自己一起死。
這也是他想要麵見談客的原因。
談客和唐晏成對視一眼,大聲道:“韓兄放心,隻要放下武器,歸降我大梁者,一律不殺。而且隻要願意為大梁效力者還可以加入靜安軍。”
末了又加上一句,“將校相同。”
韓啟點點頭表示認可,他心裏明白,談客所說應該不假。
因為根本沒有欺騙他們的必要。
韓啟衝著談客拱拱手,“那韓某就代全軍將士多謝談將軍!”
說完轉身,下令繳械。
隨後他翻身下馬,邁步來到談客馬前。
談客和唐晏成也順勢下馬,向前相迎。
韓啟在三丈外站定,再次衝談客施禮後,忽然抽出腰下佩劍,舉劍就要自刎。
此時他的身旁並沒有親衛,根本無法阻攔。
韓啟是此間晉軍的最高將領,如果他死了,接下來的變數太大。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唐晏成腳下一動,將一枚小石子踢出。
“嗖”
石子如流星般眨眼即至,直接擊在韓啟的手腕之上。
韓啟倒退三步,佩劍當啷落地。
他是武道八品上的高手,沒想到卻被唐晏成輕鬆將佩劍擊落。
抬頭驚訝的看看唐晏成,心裏道,這個年輕人好高的修為!
這時他的親衛才反應過來,連忙上前護住,警惕的看著對麵。
韓啟擺擺手,“都不要動!本將有負慕容元帥所托,無顏再迴京城,想要就此謝罪,爾等自可歸降。”
親衛和副將等人當然不許。
這時唐晏成上前兩步,大聲道:“韓將軍不必如此,此戰之敗並不在將軍,而是西魏和柔然背信棄義所致。”
他見對麵所有人都在側耳傾聽,於是抬高聲音繼續道:“梁晉雖然交戰多年,但都是堂堂正正之戰,贏也好輸也罷,都能無愧於心。但西魏和柔然卻是奸詐小人,表麵與晉國聯盟,暗地卻捅刀子,以致晉國陷入危難之中。”
“今日韓將軍和爾等如果歸降,本將可以承諾,定會讓爾等有機會手刃仇敵。也請韓將軍暫留有用之身以待來日,如何?”
韓啟推開眾人,向前走了幾步,看著唐晏成道:“敢問這位將軍是?”
談客他是認識的,老對手了。但這個年輕人他卻不熟悉,應是第一次見麵。
他既然可以跟談客並駕齊驅,就說明身份不低。
而且看談客的樣子,甚至隱隱以這個年輕人為尊。
這不禁讓韓啟有些好奇。
不等唐晏成說話,談客大聲道:“告訴韓將軍無妨,這位就是我靜安軍的少帥唐晏成!現在是大梁五軍都督府同知、後軍都督、金吾衛左將軍、當朝駙馬!”
這一大串還都是洪力昨晚告訴談客的。
韓啟聽後就是一驚,因為唐晏成的名字他早有耳聞。尤其是近幾個月來更是如雷貫耳,種種傳說不絕。
原來就是眼前之人,真是出乎意料。
韓啟道:“原來是唐將軍,在下久仰了。”
唐晏成沒有太多客套,“韓將軍,唐某的承諾可能讓你安心?如果不行,我父就在懷朔,可以請他前來。”
韓啟大驚,“原來唐節度也來到前線了嗎?怪不得呢。”
罷了,既然決定要降,那就痛痛快快的,否則容易夾生。
於是單膝下跪,“韓啟願降!”
他身後眾將也都跟著下跪,口稱願降。
數千晉軍則是同時將兵器擲地,齊齊下跪。
唐晏成和談客不約而同的鬆了一口氣,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雖然要打肯定能贏,但難免死傷,而且與之前確定的政策不符,現在才是最好的結果。
唐晏成連忙上前將韓啟扶住,“能得韓將軍這等豪傑投效,實是我靜安軍之福。”
唐晏成故意說的是靜安軍,而不是大梁,看似一樣,實則大有不同。
接下來的事就很簡單,韓啟安排幾名副將協助談客交接,而他自己則由唐晏成帶著前去拜見唐藝。
見麵之後,唐藝自然是大加撫慰,並讓韓啟在靜安軍同樣擔任領軍大將,甚至還是統領投降的數千人。
韓啟卻連連推辭,他心裏再明白不過,唐藝可以大度,但他不能接受。
他不接受,這數千兄弟包括他自己或許還能活命。如果真接受了,那才是取死之道。
推拉一番之後,唐晏成從中搭橋,唐藝就坡下驢。仍然任命韓啟為一軍主將,但暫時不帶兵,作為高級幕僚參讚左右。
韓啟欣然接受,皆大歡喜。
接下來唐藝問起慕容留的去向,以及北晉現在的最新消息。
韓啟長歎一聲道:“迴稟節帥,晉國此次恐兇多吉少啊。”
晉軍的營牆根本無法阻擋,刹那間就被撞開,大軍如決堤的洪水直接灌入大營之中。
整個軍營之中總數有兩萬餘人,但大部分都是傷員,根本無法拿起兵器作戰。有戰鬥力的晉軍不過數千人而已。
麵對如狼似虎衝來的數萬梁軍,晉軍如何能擋?
韓啟開始時還在奮力嘶吼,指揮各部排列,希望能抵擋一二。
但隨即就發現不過是徒勞而已。
梁軍攜大勢而來,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將整個大營占領。
晉軍的傷兵自不必說,就算想戰也沒有資本,隻能接受被俘的命運。
而韓啟所部數千人,由於沒有在第一時間撤退,所以很快也被包圍。
麵對上萬梁軍,韓啟自知已無法突圍,不禁悲從中來。
轉頭看看周邊的軍士,很多人都能叫的上名字,不曾想今日卻都要命喪於此。
突然韓啟就聽見梁軍在高喊一句口號:
“節帥有令,繳械不殺!”
“節帥有令,繳械不殺!”
聲音在各營迴蕩。
韓啟長歎一聲,讓親衛喊話,希望能與梁軍主將相見。
唐晏成和談客聯袂來到陣前,韓啟也縱馬上前,雙方相距不過五丈。
韓啟首先道:“在下韓啟,對麵可是談將軍嗎?”
雙方交戰多日,都對核心的領軍之人非常熟悉。
談客大聲道:“不錯,韓將軍勇冠三軍,談某久仰大名!”
韓啟苦笑道:“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談客道:“將軍既敗,可願歸降?”
韓啟看看左右,“晉軍若降,談將軍能否留他們性命?”
韓啟雖然聽到了梁軍的口號,但還是不放心。畢竟雙方大戰許多年,現在兵敗被俘,豈能還有活路?
普通軍卒或許還能活命,但校尉之上的將領就難說了。
他自己倒是不怕死,但卻不希望這麽多的手下都跟自己一起死。
這也是他想要麵見談客的原因。
談客和唐晏成對視一眼,大聲道:“韓兄放心,隻要放下武器,歸降我大梁者,一律不殺。而且隻要願意為大梁效力者還可以加入靜安軍。”
末了又加上一句,“將校相同。”
韓啟點點頭表示認可,他心裏明白,談客所說應該不假。
因為根本沒有欺騙他們的必要。
韓啟衝著談客拱拱手,“那韓某就代全軍將士多謝談將軍!”
說完轉身,下令繳械。
隨後他翻身下馬,邁步來到談客馬前。
談客和唐晏成也順勢下馬,向前相迎。
韓啟在三丈外站定,再次衝談客施禮後,忽然抽出腰下佩劍,舉劍就要自刎。
此時他的身旁並沒有親衛,根本無法阻攔。
韓啟是此間晉軍的最高將領,如果他死了,接下來的變數太大。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唐晏成腳下一動,將一枚小石子踢出。
“嗖”
石子如流星般眨眼即至,直接擊在韓啟的手腕之上。
韓啟倒退三步,佩劍當啷落地。
他是武道八品上的高手,沒想到卻被唐晏成輕鬆將佩劍擊落。
抬頭驚訝的看看唐晏成,心裏道,這個年輕人好高的修為!
這時他的親衛才反應過來,連忙上前護住,警惕的看著對麵。
韓啟擺擺手,“都不要動!本將有負慕容元帥所托,無顏再迴京城,想要就此謝罪,爾等自可歸降。”
親衛和副將等人當然不許。
這時唐晏成上前兩步,大聲道:“韓將軍不必如此,此戰之敗並不在將軍,而是西魏和柔然背信棄義所致。”
他見對麵所有人都在側耳傾聽,於是抬高聲音繼續道:“梁晉雖然交戰多年,但都是堂堂正正之戰,贏也好輸也罷,都能無愧於心。但西魏和柔然卻是奸詐小人,表麵與晉國聯盟,暗地卻捅刀子,以致晉國陷入危難之中。”
“今日韓將軍和爾等如果歸降,本將可以承諾,定會讓爾等有機會手刃仇敵。也請韓將軍暫留有用之身以待來日,如何?”
韓啟推開眾人,向前走了幾步,看著唐晏成道:“敢問這位將軍是?”
談客他是認識的,老對手了。但這個年輕人他卻不熟悉,應是第一次見麵。
他既然可以跟談客並駕齊驅,就說明身份不低。
而且看談客的樣子,甚至隱隱以這個年輕人為尊。
這不禁讓韓啟有些好奇。
不等唐晏成說話,談客大聲道:“告訴韓將軍無妨,這位就是我靜安軍的少帥唐晏成!現在是大梁五軍都督府同知、後軍都督、金吾衛左將軍、當朝駙馬!”
這一大串還都是洪力昨晚告訴談客的。
韓啟聽後就是一驚,因為唐晏成的名字他早有耳聞。尤其是近幾個月來更是如雷貫耳,種種傳說不絕。
原來就是眼前之人,真是出乎意料。
韓啟道:“原來是唐將軍,在下久仰了。”
唐晏成沒有太多客套,“韓將軍,唐某的承諾可能讓你安心?如果不行,我父就在懷朔,可以請他前來。”
韓啟大驚,“原來唐節度也來到前線了嗎?怪不得呢。”
罷了,既然決定要降,那就痛痛快快的,否則容易夾生。
於是單膝下跪,“韓啟願降!”
他身後眾將也都跟著下跪,口稱願降。
數千晉軍則是同時將兵器擲地,齊齊下跪。
唐晏成和談客不約而同的鬆了一口氣,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雖然要打肯定能贏,但難免死傷,而且與之前確定的政策不符,現在才是最好的結果。
唐晏成連忙上前將韓啟扶住,“能得韓將軍這等豪傑投效,實是我靜安軍之福。”
唐晏成故意說的是靜安軍,而不是大梁,看似一樣,實則大有不同。
接下來的事就很簡單,韓啟安排幾名副將協助談客交接,而他自己則由唐晏成帶著前去拜見唐藝。
見麵之後,唐藝自然是大加撫慰,並讓韓啟在靜安軍同樣擔任領軍大將,甚至還是統領投降的數千人。
韓啟卻連連推辭,他心裏再明白不過,唐藝可以大度,但他不能接受。
他不接受,這數千兄弟包括他自己或許還能活命。如果真接受了,那才是取死之道。
推拉一番之後,唐晏成從中搭橋,唐藝就坡下驢。仍然任命韓啟為一軍主將,但暫時不帶兵,作為高級幕僚參讚左右。
韓啟欣然接受,皆大歡喜。
接下來唐藝問起慕容留的去向,以及北晉現在的最新消息。
韓啟長歎一聲道:“迴稟節帥,晉國此次恐兇多吉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