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歡並沒有慌張的神色。可無論在誰看來,他都該慌張才是。他問:“你還有什麽特別的安排嗎?我很好奇。”
這話顯然是說給初新的。
初新沒有隱瞞:“還有你寫給兒鹿將軍的信,已被我半道攔截了下來。”
“那信是用鴿子送出的,你怎能發現?”元歡的臉上泛起一陣奇異的表情,不像是驚訝,反倒像讚賞。
“我在一家酒館的屋頂睡了四天四夜。要知道,一直在屋頂吹風可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初新苦笑道。
“沒錯,你要完成一些事,就必須付出一些代價。”元歡認同初新的看法。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夙願又付出了什麽呢?付出了晴的性命,付出了後半生的安逸清閑,付出了無數人的鮮血和努力。
“你僅剩的王牌隻有挾持天子和太後的禁軍,然而如果你在此殞命,我們就能隱瞞你的死訊,放出假消息營救兩位陛下,不至於令洛陽乃至整個中原陷入混亂。”這樣的辦法初新原本是絕不願意用的,可在洛陽的經曆已經讓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他發現一旦卷入某些紛爭,要保持雙手幹淨是絕不可能的。所以他寧可采取肮髒的手段去實現自己心目中的正義,也不願隔岸觀火、坐視不理。
這個轉變讓元歡縱情大笑:“很好,很好,你已逐漸明白了世界的規則。至於三叔和爾朱榮的目的,我也都一清二楚。一個想借救天子之功重新擁有財富,一個則想挾持天子,成為中原的新霸主。你們的圍攻,與其說是聯手除惡,不如說是利益的妥協。”
宇文泰、三叔和初新都沒有反駁。他們都清楚,元歡的話切中了要害。心中各有算盤的三方確實無法真正實現共同進退。
停頓片刻後,元歡忽然用張狂的聲調問道:“如果你們的天子已經死了呢?你們所有的行動全都是一場泡影呢?”
死寂,隻有死寂。
所有人都被問倒了。元詡如果死了,元歡才是洛陽城中聲望最高且有繼承資格的人,也是最有能力挽迴北魏亂局的人。殺了他,北魏很可能永墮萬劫不複的深淵。陷民於水火,這不是俠義之道,初新已經失去了殺元歡的理由;三叔如果想東山再起,此刻更應該依附元歡,決不能與之作對;爾朱榮雖然軍力強大,可畢竟隻是軍閥,他要服眾,一定得經由天子的承認和冊封,必須經過長久的經營和穩定才能實現霸業。
轉瞬間,元歡從“必須殺”變成了“殺不得”。
良久,三叔沉聲道:“你絕不敢殺天子,這是弑君,是大逆不道的罪。你在撒謊,天子根本沒死,你不過是想趁機逃走而已。”
元歡笑了:“沒錯,我是沒這個膽量殺他,可借刀殺人的辦法,我使得還少嗎?”
三叔想起了在自己背後捅刀子的小黑,想起與自己朝夕與共卻隻為竊取秘密的晴。他們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元歡的刀。
挑起世界的紛亂和糾纏確乎是元歡最拿手也最喜歡的舉動。
“你布置了什麽遺策?”初新問道。
“沒有刻意留下計策,我隻是叫人傳了個話。”
“什麽話?”
元歡手上的血凝結了,他隨意揉搓著血汙,淡淡道:“我吩咐手下給太後和天子各倒了一杯美酒和一杯毒酒,告訴他們二人中隻能活一個,讓他們留下一杯酒,另一杯送給對方。”
“然後呢?”
“把毒酒留下的人必須接受一場賭,”元歡慢條斯理地解釋著,仿佛在享受這個過程,“那個人的兩杯酒將會打亂順序,他要任選一杯喝下。”
千百年後,西方世界提出了一個非常相似的問題,稱作“囚徒困境”。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在自找麻煩,自設陷阱。人類一直身處困境。
初新冷冷道:“時至今日,你還是要玩弄這樣的把戲嗎?”
“我給了他們機會,一半一半,前提是他們足夠高尚,或者,其中一個人如果比較有犧牲精神,而另一個人又很自私,那問題就變得簡單很多了。”元歡微笑著說道。
“如果他們都死了呢?你的戲豈不是沒法唱了?“三叔的聲音再次由霧中傳來。
元歡笑答:“放心,故事一定比你們想象的還要有趣得多。”
戌時三刻,這是元歡給元詡和胡太後的最後期限。
“最後”的意思,往往是沒有下一次了,往往在宣告某一種事物的終結。
“拿走吧。”胡太後說。
“就給母後這一杯吧。”元詡說。
隨著酒被宦官端往另一人處,誰的生命將延續,誰的生命又將終結?
一個麵容白淨的胖子走進殿內,元詡認得他,他就是新任的禁軍統領。
“你是來監督我喝下其中一杯酒的?”元詡問。
胖子點點頭。他臉上的白粉因此掉落了數百粒。元詡看著這個人的臉,有些反胃,擺擺手道:“不必監督,我說到做到,我送出了沒有毒的酒,就一定會遵守規則。”
他注視著胖子的眼睛,接著道:“而且我敢肯定,皇叔不敢讓我和太後都喪命,畢竟他需要一隻替罪羊,或者是一個木偶。”
如果他不慎死了,太後便是替罪羊;如果太後不慎死了,他就成了木偶。
這個道理就如同一加一等於二那般明顯。
胖子開口了。他的聲音尖而細,卻又帶著幾分沙啞低沉,像隻沒有閹割幹淨的公雞:“陛下還有什麽要說的話嗎?我怕你今後沒有機會再說了。”
元詡沒有迴答這個問題:“你叫裴喜,是嗎?我一直奇怪,你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或者,你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裴喜笑了。他笑起來時,臉上的肉竟會堆到一起,令元詡迴憶起他的一位族叔。
裴喜道:“很快,我是什麽人都會對陛下失去意義。”
元詡也笑了:“沒錯。”
一個人若是死了,一切於他而言便都是毫無意義的。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各人迎接死亡的態度。
元詡此刻的表現完全不像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反倒似看透世事、了無牽掛的僧侶。
裴喜有些好奇:“你不像是個怕死的人。你不想知道太後給了你哪杯酒嗎?”
元詡淡淡道:“一個人若是到了非死不可的時候,害不害怕已無所謂了。所以無論母後給了我哪杯酒,我都不必害怕。”
裴喜道:“可太後畢竟是你的母親,如果母親選擇貪生,陷子於死地,我想任何孩子都會心寒的……”
元詡打斷了他:“不必說了,我的命是母後給的,如果不是她冒著殺頭的危險執意將我生下,我根本不會來到這世上。”
他的確恨他的母親,可到了生死關頭,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將性命交予他的母親。元詡始終認為,這是一個孩子的本分。
恨是一迴事,愛又是另一迴事。雖然有時恨能催生愛,愛也能孕育恨,可這絕不意味著二者能夠互相抵消。相反,這種賬是永遠算不清的,人們也永遠不愛算。
聽完元詡的話,裴喜的笑不再摻有任何喜悅的成分,反倒變得淒厲。他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根本沒有披掛鎧甲。他看著元詡麵前擺放的兩杯酒,吩咐左右打亂次序,隨後讓元詡喝下其中一杯。
元詡大笑:“所以你該明白,母子之間就是存在這樣神奇的聯係。”
他隨意地選擇了右邊的那杯酒,隨意地喝下了肚子,沒有半點猶豫。
那一刻,他二十年的短暫人生在閃光。
那一刻,他已成了北魏真正的君王。
這話顯然是說給初新的。
初新沒有隱瞞:“還有你寫給兒鹿將軍的信,已被我半道攔截了下來。”
“那信是用鴿子送出的,你怎能發現?”元歡的臉上泛起一陣奇異的表情,不像是驚訝,反倒像讚賞。
“我在一家酒館的屋頂睡了四天四夜。要知道,一直在屋頂吹風可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初新苦笑道。
“沒錯,你要完成一些事,就必須付出一些代價。”元歡認同初新的看法。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夙願又付出了什麽呢?付出了晴的性命,付出了後半生的安逸清閑,付出了無數人的鮮血和努力。
“你僅剩的王牌隻有挾持天子和太後的禁軍,然而如果你在此殞命,我們就能隱瞞你的死訊,放出假消息營救兩位陛下,不至於令洛陽乃至整個中原陷入混亂。”這樣的辦法初新原本是絕不願意用的,可在洛陽的經曆已經讓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他發現一旦卷入某些紛爭,要保持雙手幹淨是絕不可能的。所以他寧可采取肮髒的手段去實現自己心目中的正義,也不願隔岸觀火、坐視不理。
這個轉變讓元歡縱情大笑:“很好,很好,你已逐漸明白了世界的規則。至於三叔和爾朱榮的目的,我也都一清二楚。一個想借救天子之功重新擁有財富,一個則想挾持天子,成為中原的新霸主。你們的圍攻,與其說是聯手除惡,不如說是利益的妥協。”
宇文泰、三叔和初新都沒有反駁。他們都清楚,元歡的話切中了要害。心中各有算盤的三方確實無法真正實現共同進退。
停頓片刻後,元歡忽然用張狂的聲調問道:“如果你們的天子已經死了呢?你們所有的行動全都是一場泡影呢?”
死寂,隻有死寂。
所有人都被問倒了。元詡如果死了,元歡才是洛陽城中聲望最高且有繼承資格的人,也是最有能力挽迴北魏亂局的人。殺了他,北魏很可能永墮萬劫不複的深淵。陷民於水火,這不是俠義之道,初新已經失去了殺元歡的理由;三叔如果想東山再起,此刻更應該依附元歡,決不能與之作對;爾朱榮雖然軍力強大,可畢竟隻是軍閥,他要服眾,一定得經由天子的承認和冊封,必須經過長久的經營和穩定才能實現霸業。
轉瞬間,元歡從“必須殺”變成了“殺不得”。
良久,三叔沉聲道:“你絕不敢殺天子,這是弑君,是大逆不道的罪。你在撒謊,天子根本沒死,你不過是想趁機逃走而已。”
元歡笑了:“沒錯,我是沒這個膽量殺他,可借刀殺人的辦法,我使得還少嗎?”
三叔想起了在自己背後捅刀子的小黑,想起與自己朝夕與共卻隻為竊取秘密的晴。他們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元歡的刀。
挑起世界的紛亂和糾纏確乎是元歡最拿手也最喜歡的舉動。
“你布置了什麽遺策?”初新問道。
“沒有刻意留下計策,我隻是叫人傳了個話。”
“什麽話?”
元歡手上的血凝結了,他隨意揉搓著血汙,淡淡道:“我吩咐手下給太後和天子各倒了一杯美酒和一杯毒酒,告訴他們二人中隻能活一個,讓他們留下一杯酒,另一杯送給對方。”
“然後呢?”
“把毒酒留下的人必須接受一場賭,”元歡慢條斯理地解釋著,仿佛在享受這個過程,“那個人的兩杯酒將會打亂順序,他要任選一杯喝下。”
千百年後,西方世界提出了一個非常相似的問題,稱作“囚徒困境”。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在自找麻煩,自設陷阱。人類一直身處困境。
初新冷冷道:“時至今日,你還是要玩弄這樣的把戲嗎?”
“我給了他們機會,一半一半,前提是他們足夠高尚,或者,其中一個人如果比較有犧牲精神,而另一個人又很自私,那問題就變得簡單很多了。”元歡微笑著說道。
“如果他們都死了呢?你的戲豈不是沒法唱了?“三叔的聲音再次由霧中傳來。
元歡笑答:“放心,故事一定比你們想象的還要有趣得多。”
戌時三刻,這是元歡給元詡和胡太後的最後期限。
“最後”的意思,往往是沒有下一次了,往往在宣告某一種事物的終結。
“拿走吧。”胡太後說。
“就給母後這一杯吧。”元詡說。
隨著酒被宦官端往另一人處,誰的生命將延續,誰的生命又將終結?
一個麵容白淨的胖子走進殿內,元詡認得他,他就是新任的禁軍統領。
“你是來監督我喝下其中一杯酒的?”元詡問。
胖子點點頭。他臉上的白粉因此掉落了數百粒。元詡看著這個人的臉,有些反胃,擺擺手道:“不必監督,我說到做到,我送出了沒有毒的酒,就一定會遵守規則。”
他注視著胖子的眼睛,接著道:“而且我敢肯定,皇叔不敢讓我和太後都喪命,畢竟他需要一隻替罪羊,或者是一個木偶。”
如果他不慎死了,太後便是替罪羊;如果太後不慎死了,他就成了木偶。
這個道理就如同一加一等於二那般明顯。
胖子開口了。他的聲音尖而細,卻又帶著幾分沙啞低沉,像隻沒有閹割幹淨的公雞:“陛下還有什麽要說的話嗎?我怕你今後沒有機會再說了。”
元詡沒有迴答這個問題:“你叫裴喜,是嗎?我一直奇怪,你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或者,你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裴喜笑了。他笑起來時,臉上的肉竟會堆到一起,令元詡迴憶起他的一位族叔。
裴喜道:“很快,我是什麽人都會對陛下失去意義。”
元詡也笑了:“沒錯。”
一個人若是死了,一切於他而言便都是毫無意義的。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各人迎接死亡的態度。
元詡此刻的表現完全不像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反倒似看透世事、了無牽掛的僧侶。
裴喜有些好奇:“你不像是個怕死的人。你不想知道太後給了你哪杯酒嗎?”
元詡淡淡道:“一個人若是到了非死不可的時候,害不害怕已無所謂了。所以無論母後給了我哪杯酒,我都不必害怕。”
裴喜道:“可太後畢竟是你的母親,如果母親選擇貪生,陷子於死地,我想任何孩子都會心寒的……”
元詡打斷了他:“不必說了,我的命是母後給的,如果不是她冒著殺頭的危險執意將我生下,我根本不會來到這世上。”
他的確恨他的母親,可到了生死關頭,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將性命交予他的母親。元詡始終認為,這是一個孩子的本分。
恨是一迴事,愛又是另一迴事。雖然有時恨能催生愛,愛也能孕育恨,可這絕不意味著二者能夠互相抵消。相反,這種賬是永遠算不清的,人們也永遠不愛算。
聽完元詡的話,裴喜的笑不再摻有任何喜悅的成分,反倒變得淒厲。他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根本沒有披掛鎧甲。他看著元詡麵前擺放的兩杯酒,吩咐左右打亂次序,隨後讓元詡喝下其中一杯。
元詡大笑:“所以你該明白,母子之間就是存在這樣神奇的聯係。”
他隨意地選擇了右邊的那杯酒,隨意地喝下了肚子,沒有半點猶豫。
那一刻,他二十年的短暫人生在閃光。
那一刻,他已成了北魏真正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