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興他們到天安門的時間很早,多數人都沒有來過,就要求李誌剛作為向導兼解說員,給大家講解天安門的大致情況。他們在廣場周圍轉了一圈,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麵,看到紀念碑上的題詞和浮雕,大家都自然地升起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這時,旁邊有個照相社的服務人員就要給他們照合影,關興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一是表示了對人民英雄的紀念,二是為大家留下了一個影像。雖然這次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隻要留下了影像,以後誰哪個都會記住這個難忘的時刻。
關興給照相社的人留了寄送照片的地址,付了定金就往人民大會堂走去。
人民大會堂確實很高大,關興隻是在新聞簡報裏麵看到過。因為大會堂裏沒有什麽重大活動,關興他們拿出在黨校開的介紹信,與大會堂的人聯係後,進入舉行大會的禮堂參觀。
一走進去就給人一種眼睛不夠用的感覺,雖然不是金碧輝煌,但是卻讓人感到一種自豪的、當家作主的氣氛。誰也不會覺得這是與己無關的場所。
再走到故宮去參觀,這種感覺就形成了一種鮮明的比較。雖然當時隻能看故宮的三大殿,但是大殿裏的皇權至上和人民大會堂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兩種不同氣氛,是誰都會感覺到的。
李誌剛說:“從故宮一直往北,就到了景山公園,那裏就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上吊的地方。”
有人想去看看,李誌剛說:“現在不讓走到頭了,要去的話就得要再迴到金水橋,再從城牆外麵轉過去,到那裏估計得要下午了。”
聽了李誌剛的話,很多人就不讚成去了。最後大家一致決定,在天安門前分散,各自溜達一會就算了,因為與公交車約定的時間也就隻有不到兩小時了。
有的人去看中國曆史博物館,有的人相約在天安門前合影,還有的感到累了,就在地上坐著吃帶來的包子饅頭。關興他們幾個趁到衛生間去,在馬路邊上的店裏買了一些小吃的東西,權當充饑的吃食。
迴到黨校天快擦黑了,大家分開到街上小館子吃了東西,就迴宿舍去休息了。關興首先是要給家裏打個電話,問問家裏的情況。
當胡理芬聽到關興說他們今天到天安門去了,心裏就感到他們是太幸福了,說:“哪天我們亮亮長大了,也要去那裏參觀照個相呐。”
關興說:“這個很容易的,隻要我們讓他好好讀書,就可以考到北京來讀大學。”兩個人在美好的憧憬中結束了電話。
周一上課的時候,管班的老師就要關興到資料處去領來了新一期的《理論動態》,這是黨校自己內部出版的刊物。
接著上課的時候,就來了一個理論教員要他們把剛才發的《理論動態》拿出來,首先要求他們先把刊物裏麵的一篇文章看一遍,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學員們看了一遍,沒有引起多大的重視。老師就提問:“誰能夠把這篇文章主要闡述的觀點說一下?”
李誌剛是班長,他首先站起來說:“這篇文章主要闡述的觀點就是,理論一定要與實踐結合起來,還要受實踐的檢驗,才能知道理論是否正確。”
老師聽了點點頭說:“還有誰從另一個角度加以說明?”
關興就說:“如果理論經不起實踐的檢驗,那就不能算是正確的理論,也就不能用來指導實踐,更不能成為真理。”
老師說:“這兩位學員已經把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概括出來了,現在我們把這篇文章所論述的幾個小觀點分別列出來。我們都是各省黨校的老師,誰能用最簡單可靠的辦法把它列出來?”
湖南的老趙就說:“可以用找中心句、關鍵句的辦法,找出每個層次的小觀點。”
老師就要他給學員們示範一下,老趙以第一個小題為例,他認為裏麵有兩個小觀點: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路線正確與否也要靠實踐檢驗。
老師聽了肯定地說:“我們大家不愧為是黨校來的老師,都有很強的理論學習的能力,現在就請大家按照剛才說的辦法,把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摘錄下來,還要把文中的論據概括出來,寫出自己讀了文章的體會。”
關興聽老師的布置,再重新把文章讀了一遍,才感到這篇文章的針對性很強,不免就聯係到前幾年的有些說法和做法,慢慢就體會到了其中的道理。
上午的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師反複交待說:“請各位學員同誌,一定要按照我說的要求把筆記和體會寫好,這周四,我們黨校的副校長、現任組織部長要來給我們作報告,請大家認真做好準備。”
關興聽了就感到這篇文章的重要性了,看起來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是要為校長作報告準備的。
關興就私下裏問李誌剛:“剛才老師提到的這位副校長是誰,你知道嗎?”
李誌剛就小聲說:“就是胡部長,胡耀邦同誌。”
關興聽了心裏就有些激動了,能夠在黨校學習期間,聆聽中央黨校副校長作報告,那真是幸運的事情。
下午雖然是安排自習,但是關興卻在教室裏反複研讀這篇文章,聯係自己的認識寫下了體會,他要把這篇理論文章和幾年來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思考。
迴到宿舍,老趙就說:“看來我們這次來學習是有很重要的任務呐,你想為什麽黨校複課不久就把我們這些人先弄來學習呢?”
關興覺得老趙的感覺是很靈敏的,不愧是工作經曆和經驗比較豐富的人。
關興就說:“你認為有些什麽任務要我們迴去做呢?”
老趙說:“你從那篇文章所列舉的方麵例子,是不是就可以看出來呢?”
關興聽他這樣一說,完全明白了:這是要把前幾年的一些說法讓人民群眾弄明白。
這時,旁邊有個照相社的服務人員就要給他們照合影,關興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一是表示了對人民英雄的紀念,二是為大家留下了一個影像。雖然這次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隻要留下了影像,以後誰哪個都會記住這個難忘的時刻。
關興給照相社的人留了寄送照片的地址,付了定金就往人民大會堂走去。
人民大會堂確實很高大,關興隻是在新聞簡報裏麵看到過。因為大會堂裏沒有什麽重大活動,關興他們拿出在黨校開的介紹信,與大會堂的人聯係後,進入舉行大會的禮堂參觀。
一走進去就給人一種眼睛不夠用的感覺,雖然不是金碧輝煌,但是卻讓人感到一種自豪的、當家作主的氣氛。誰也不會覺得這是與己無關的場所。
再走到故宮去參觀,這種感覺就形成了一種鮮明的比較。雖然當時隻能看故宮的三大殿,但是大殿裏的皇權至上和人民大會堂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兩種不同氣氛,是誰都會感覺到的。
李誌剛說:“從故宮一直往北,就到了景山公園,那裏就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上吊的地方。”
有人想去看看,李誌剛說:“現在不讓走到頭了,要去的話就得要再迴到金水橋,再從城牆外麵轉過去,到那裏估計得要下午了。”
聽了李誌剛的話,很多人就不讚成去了。最後大家一致決定,在天安門前分散,各自溜達一會就算了,因為與公交車約定的時間也就隻有不到兩小時了。
有的人去看中國曆史博物館,有的人相約在天安門前合影,還有的感到累了,就在地上坐著吃帶來的包子饅頭。關興他們幾個趁到衛生間去,在馬路邊上的店裏買了一些小吃的東西,權當充饑的吃食。
迴到黨校天快擦黑了,大家分開到街上小館子吃了東西,就迴宿舍去休息了。關興首先是要給家裏打個電話,問問家裏的情況。
當胡理芬聽到關興說他們今天到天安門去了,心裏就感到他們是太幸福了,說:“哪天我們亮亮長大了,也要去那裏參觀照個相呐。”
關興說:“這個很容易的,隻要我們讓他好好讀書,就可以考到北京來讀大學。”兩個人在美好的憧憬中結束了電話。
周一上課的時候,管班的老師就要關興到資料處去領來了新一期的《理論動態》,這是黨校自己內部出版的刊物。
接著上課的時候,就來了一個理論教員要他們把剛才發的《理論動態》拿出來,首先要求他們先把刊物裏麵的一篇文章看一遍,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學員們看了一遍,沒有引起多大的重視。老師就提問:“誰能夠把這篇文章主要闡述的觀點說一下?”
李誌剛是班長,他首先站起來說:“這篇文章主要闡述的觀點就是,理論一定要與實踐結合起來,還要受實踐的檢驗,才能知道理論是否正確。”
老師聽了點點頭說:“還有誰從另一個角度加以說明?”
關興就說:“如果理論經不起實踐的檢驗,那就不能算是正確的理論,也就不能用來指導實踐,更不能成為真理。”
老師說:“這兩位學員已經把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概括出來了,現在我們把這篇文章所論述的幾個小觀點分別列出來。我們都是各省黨校的老師,誰能用最簡單可靠的辦法把它列出來?”
湖南的老趙就說:“可以用找中心句、關鍵句的辦法,找出每個層次的小觀點。”
老師就要他給學員們示範一下,老趙以第一個小題為例,他認為裏麵有兩個小觀點: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路線正確與否也要靠實踐檢驗。
老師聽了肯定地說:“我們大家不愧為是黨校來的老師,都有很強的理論學習的能力,現在就請大家按照剛才說的辦法,把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摘錄下來,還要把文中的論據概括出來,寫出自己讀了文章的體會。”
關興聽老師的布置,再重新把文章讀了一遍,才感到這篇文章的針對性很強,不免就聯係到前幾年的有些說法和做法,慢慢就體會到了其中的道理。
上午的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師反複交待說:“請各位學員同誌,一定要按照我說的要求把筆記和體會寫好,這周四,我們黨校的副校長、現任組織部長要來給我們作報告,請大家認真做好準備。”
關興聽了就感到這篇文章的重要性了,看起來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是要為校長作報告準備的。
關興就私下裏問李誌剛:“剛才老師提到的這位副校長是誰,你知道嗎?”
李誌剛就小聲說:“就是胡部長,胡耀邦同誌。”
關興聽了心裏就有些激動了,能夠在黨校學習期間,聆聽中央黨校副校長作報告,那真是幸運的事情。
下午雖然是安排自習,但是關興卻在教室裏反複研讀這篇文章,聯係自己的認識寫下了體會,他要把這篇理論文章和幾年來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思考。
迴到宿舍,老趙就說:“看來我們這次來學習是有很重要的任務呐,你想為什麽黨校複課不久就把我們這些人先弄來學習呢?”
關興覺得老趙的感覺是很靈敏的,不愧是工作經曆和經驗比較豐富的人。
關興就說:“你認為有些什麽任務要我們迴去做呢?”
老趙說:“你從那篇文章所列舉的方麵例子,是不是就可以看出來呢?”
關興聽他這樣一說,完全明白了:這是要把前幾年的一些說法讓人民群眾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