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楨押了舒雲天出宮,將其送進刑部大牢,欲迴鎮撫司辦理殉職侍衛後事。劉廷元見他要走,忙起身挽留,說道:“李都督,劉某不擅問刑,還勞都督你幫幫忙。”
李如楨統管錦衣衛,長於問刑逼供,聞言笑道:“劉大人是聖上欽點,我何敢越俎代庖?”劉廷元道:“都督將門虎子,英明神武,此事不由都督親訊,極難妥當。都督如肯相助,劉某他日必有重謝!”
李如楨深知此事牽扯甚大,隻怕與鄭貴妃脫不了幹係,他不想蹚渾水,擺手道:“李某是個粗魯武將,隻盼能學家父一般,上陣殺敵,為國建功,這禁衛都督的官,我實是當得不太稱職,又哪有能耐替劉大人分憂?”
劉廷元知他父子過往軍權過重,被皇上和百官有意打壓,如今十分憋屈,於是笑道:“自李太師卸任後,數任遼東總兵都不能服眾,我瞧朝廷最後還得委派都督前去,才能把遼東治的安穩。”
李如楨心中一動,問道:“哦?劉大人的意思是?”劉廷元笑道:“劉某官雖不大,卻有幾個同科登第的世兄身居要職,大家都很欽佩都督的將才,也時常聊起是否該聯名遞個奏章,懇請皇上重用都督,掌兵關外。”
李如楨顫聲道:“若真得劉大人相助,有望他日馳騁遼東,李某感激不盡。”頓了一會兒,笑道:“既然劉大人瞧得上我,那我就在刑堂旁觀一陣好了。”劉廷元大喜,命手下將兩張太師椅搬到牢堂,與李如楨並排而坐。
劉廷元隔欄而審,見舒雲天未醒,使人澆了一桶冷水。舒雲天緩緩睜眼,可仍未脫七苦傀儡針之效,如癲如狂,張口嘶吼。他如今被五花大綁,所種內功也已消散,空有殺意,實為困獸,扭了幾扭,撲在牢房的稻草堆裏。
劉廷元皺眉道:“大膽命犯!報上姓名、籍貫,是否受人指示行刺東宮?”舒雲天神誌顛倒,哪裏聽得懂人話?劉廷元連問了幾遍,他絲毫未理,僅在地上打滾。
劉廷元道:“真是個瘋子不成?”李如楨冷笑一聲,道:“是真瘋還是假瘋,動了刑才知道。”說著,命錦衣衛取了刑棍來,將舒雲天四肢攤開,重打了一百棍。
舒雲天人性不存,覺痛便吼,最後吼得聲嘶力竭,半張臉頹然貼在地麵,什麽聲音也發不出來了。劉廷元瞧他下手重,擔憂道:“都督,這犯人極是重要,可別打死了他。”
李如楨笑道:“這人武功高強,藍宜準都傷不了他,棍子豈能打得死他?再說,我隻叫打他四肢,不傷髒腑,沒要緊的。”劉廷元遲疑道:“可他已似半死不活了。”
李如楨道:“哼,裝死誰不會?劉大人,你再審一遍,他還不說,咱們再打。”劉廷元又問了一遍,舒雲天仍無迴應,李如楨叫錦衣衛又打了一百棍,直打得他手足骨骼多處折斷,痛極至昏,昏不到片刻又即痛醒。
劉廷元再審仍是無果,李如楨令錦衣衛撤了棍子,取來一板鋼針,以針刑逼供。針刑不行,又另換夾棍,夾棍不行,再換火烤,如此審了兩個時辰,瞧得劉廷元心驚肉跳,直欲嘔吐,舒雲天早已被折騰得體無完膚。
李如楨暗想:“我鎮撫司的酷刑大抵都用遍了,這人還沒招供,莫非真是瘋子不成?可誰會派個瘋子前來行刺?”他內心雖有些鬆動,可認定這刺客武功極高,必然筋壯骨強,用刑毫不手軟,說道:“換湯刑。”
那“湯刑”是指把水燒沸,強行將犯人手足按入水裏,實是痛不可當。錦衣衛依言而為,用沸水浸泡舒雲天四肢,直燙得他皮開肉綻,翻起白眼,嗚咽難言。
李如楨道:“劉大人,你再審他。”他這句話已不知說過多少遍了,劉廷元苦笑道:“這人隻怕話也講不出了,還審什麽?”抬眼望見舒雲天的慘相,忙揭杯蓋喝了口茶,將惡心感壓了迴去。
一名錦衣衛顫聲道:“都督,這、這人氣息微弱,隻怕真不成了!”他恨舒雲天殺了自己不少同僚,動刑時尤為賣力,但瞧舒雲天奄奄一息,難以活命,心憂李如楨若怪罪下來,擔當太大,不禁渾身冒汗。
李如楨聞著滿牢房的血腥味,也覺不妙,離座湊到舒雲天身邊,果見他進的氣少,出的氣多,心裏一慌,暗道:“怎麽會如此?堂堂大高手,幾下就給整死了?”
劉廷元瞧李如楨臉色難看,情知是真,嚇得跳了起來,忙喚下人道:“快,快,快去請醫生!”過了頓飯工夫,才有一個老醫生到來。他進了牢房,還以為地上有一灘爛肉,俯身瞧了老久,方知舒雲天是個人。
總算是醫生醫術高明,李如楨的刑罰也並非害命,終於將舒雲天從鬼門關前拉了迴來。那老醫生臨走時搖了搖頭,意思仿佛是:“這人活著隻剩遭罪,還不如死了更舒坦。”
劉李二人哪敢叫舒雲天死了?看他得以救活,均鬆了口氣,也不敢再審了。劉廷元暗罵自己愚蠢,竟請了個莽漢來幫倒忙,當夜上書皇帝,稱微臣無能,因犯人瘋瘋癲癲,審不出底細來。皇帝也沒發火,降旨說令刑部定論。
過了午夜,七苦傀儡針效力褪除,舒雲天並未神智顛倒,淪為白癡。反而於日間闖入東宮行刺、下牢獄受刑等事,皆是曆曆在目,清晰無比。李如楨當他身負高強武功,用刑之殘忍,更令他記憶難消,有如再臨。
數月前他服下的“清元太極丹”,是天下諸般毒物的克星,雖相隔已很久,卻因他經脈閉斷,遺留了部分在血肉中,為“種功”一激,再度生效。
剩下的丹力,雖不足抵消七苦之毒,但褪毒時將殘質中和,使得舒雲天神智歸複。隻是就像周鎮所說,他現今受盡極刑,與其清醒著等死,還不如當個白癡更好。
他全身痛得無法忍受,心中更是悲苦萬分:“老天叫我遇上如妹,兩人愛戀,卻告訴我她是我的親妹妹!叫我一身武功盡廢,又使人誤會我功力未失,將我打得不成人樣!老天,你既然恨我,何不給我一個痛快?”
他一生從未如是夜這般激動過,固然是非人的疼痛所催使,也是二年來遭遇不幸,滿腔憤恨一齊爆發。可在這陰暗濕冷的牢獄裏,有誰理會他的憤怒?
直至清晨,他已不知痛昏痛醒了多少迴,每次昏倒,都是帶著怒火,驚醒時又歸茫然,直到身上作痛,憤怒才隨著疼痛複生出來。他在心裏問了幾千遍:“為什麽不給我個痛快?”
忽然一呆,想起自己行刺太子,殺了那麽多侍衛太監,朝廷豈能容他活命?就算朝廷不怪罪,自己身為正道人士,雙手沾滿了無辜之人的鮮血,又豈有顏麵苟活於世?
他這麽一想,當下怒火止息,再無生戀,隻盼著有人立即來處死自己。可老天依然沒叫他如願。辰時一過,刑部郎中胡士相提審刺客,見舒雲天筋斷骨折,遍臂針傷,手足潰爛,實是慘不忍睹,已不敢再用刑。
審問到了正午,舒雲天隻字未吐,所出之聲全是呻吟,其間更暈過去三迴。那胡士相無可奈何,隻得附和劉廷元所言,將他定為“風癲”。
舒雲天打迴死牢數日,刑部又有一主事王之寀重新提審。這人軟硬兼施,一次審問不出結果,又來第二次,二次不成,又來第三次,舒雲天也見得煩了。
這一日,王之寀又將舒雲天提至刑部大堂,見他渾身瘡疤,惡臭難當,不由掩鼻,朝案側的書童道:“請幾位師傅進堂。”那書童領命而去,過了片刻,十來個衛士將數人夾在中間,緩緩走進大堂。
那幾人穿著打扮,皆是平民,另有一老僧。他們走到了案下,紛紛朝王之寀躬身行禮。王之寀道:“諸位師傅免禮,今日請大夥兒來,是想讓各位師傅相助本官,查一件案子。”
案下數人早知來意,聞言點頭稱是,王之寀又道:“聽聞諸位都是京城裏有名的師傅,哪位若能探出這犯人的家數,使這件案子了結,那就是奇功一件。皇恩浩蕩,必有賞賜。”
原來王之寀數審舒雲天,毫無進展,迴府亦是發愁。他家中有一幕僚瞧見,獻計說刺客身手了得,必能從其武功路數上,推知他的師承來曆,再查他的身份便容易許多。
王之寀大以為然,便令幕僚在京城召集一些武學好手,相助查案。在皇城開館授拳的,哪個不想巴結朝廷官府?他這麽一召集,果然就有不少武師應征而來,於是挑了幾位名望最高的,隨衛士入堂協審。
王之寀交代了幾句,一揮手,眾衛士站成兩排,堵住門口。王之寀笑道:“諸位莫怪,這犯人甚是要緊,若有什麽閃失,連本官的腦袋怕也保不住,大夥兒都得小心點。”
他這意思是你們若誰敢劫持要犯,或是失手將其害死,觸怒了聖上,他王大人都得沒命,你們這些平民更別想活了。幾個衛士雖不足擋住眾武師,但幾人都在城中有家有業,真犯了事絕難善終,聞言噤若寒蟬,躬身連稱不敢。
他們這些日子也隱聽有傳聞,說皇宮裏去了刺客,雖不知是否刺死了要人,但也致京城戒嚴,人心惶惶。此刻聽了王之寀的話,幾人都已知這要犯便是那刺客,細細打量,心中各自驚訝。
一個姓胡的教頭道:“大人,請容在下先認一認欽犯。”王之寀點頭應準,胡教頭走到舒雲天麵前,托住他下顎,察看他麵龐,卻是一愣,苦笑道:“在下認不出。”
舒雲天進宮前塗黑的麵頰,在牢中都洗幹淨了,可他遭受李如楨諸般酷刑,全身布滿傷痕,臉上亦不例外,已是麵目全非。就是換了花如何、曹海盛等相熟之人來,怕也一時認不出,這胡教頭本來就沒見過舒雲天,更加無法辨認。
王之寀道:“難道這犯人在你們武人裏是無名之輩?”胡教頭賠笑不答,王之寀道:“那麽你們試試他的武功,看他是師承何家?瞧清楚了,咱們去他師門查問就是。”
胡教頭捏了捏舒雲天胳膊大腿,滿頭大汗地道:“稟大人,這、這欽犯受刑過重,骨骼寸斷,已無動手之能,在下這個……也不知道該怎麽試他的武功……”
其他人聞言大驚,他們入堂前商議了一陣,本有信心,哪怕那欽犯故意掩瞞家數,也有辦法試出真實路數。卻不料犯人早給折磨得無法動彈,如何交手逼出他武功?
王之寀怒道:“你們消遣本官來著?”幾人心想:“是你這文丁不通武理,將欽犯打得不成人樣,還招咱們來試他的武功,這不是開玩笑嗎?”卻不知將舒雲天打成重傷的,並非王之寀,而是那個頗通武藝的李如楨。
有一楊姓武師靈機一動,道:“大人,雖無法試這欽犯武功,卻能從其內功下手,一窺其武學家數。”王之寀轉怒為喜道:“哦?竟有此事,那你們還不立即查探?”
胡教頭等人愁眉苦臉,暗暗叫苦:“姓楊的巴結這文丁,卻別害苦了咱們!”原來江湖上諸多派別的內功路數,都是大同小異,隻強弱有別。倘若這犯人練得是尋常內功,又能得出什麽結論來?
李如楨統管錦衣衛,長於問刑逼供,聞言笑道:“劉大人是聖上欽點,我何敢越俎代庖?”劉廷元道:“都督將門虎子,英明神武,此事不由都督親訊,極難妥當。都督如肯相助,劉某他日必有重謝!”
李如楨深知此事牽扯甚大,隻怕與鄭貴妃脫不了幹係,他不想蹚渾水,擺手道:“李某是個粗魯武將,隻盼能學家父一般,上陣殺敵,為國建功,這禁衛都督的官,我實是當得不太稱職,又哪有能耐替劉大人分憂?”
劉廷元知他父子過往軍權過重,被皇上和百官有意打壓,如今十分憋屈,於是笑道:“自李太師卸任後,數任遼東總兵都不能服眾,我瞧朝廷最後還得委派都督前去,才能把遼東治的安穩。”
李如楨心中一動,問道:“哦?劉大人的意思是?”劉廷元笑道:“劉某官雖不大,卻有幾個同科登第的世兄身居要職,大家都很欽佩都督的將才,也時常聊起是否該聯名遞個奏章,懇請皇上重用都督,掌兵關外。”
李如楨顫聲道:“若真得劉大人相助,有望他日馳騁遼東,李某感激不盡。”頓了一會兒,笑道:“既然劉大人瞧得上我,那我就在刑堂旁觀一陣好了。”劉廷元大喜,命手下將兩張太師椅搬到牢堂,與李如楨並排而坐。
劉廷元隔欄而審,見舒雲天未醒,使人澆了一桶冷水。舒雲天緩緩睜眼,可仍未脫七苦傀儡針之效,如癲如狂,張口嘶吼。他如今被五花大綁,所種內功也已消散,空有殺意,實為困獸,扭了幾扭,撲在牢房的稻草堆裏。
劉廷元皺眉道:“大膽命犯!報上姓名、籍貫,是否受人指示行刺東宮?”舒雲天神誌顛倒,哪裏聽得懂人話?劉廷元連問了幾遍,他絲毫未理,僅在地上打滾。
劉廷元道:“真是個瘋子不成?”李如楨冷笑一聲,道:“是真瘋還是假瘋,動了刑才知道。”說著,命錦衣衛取了刑棍來,將舒雲天四肢攤開,重打了一百棍。
舒雲天人性不存,覺痛便吼,最後吼得聲嘶力竭,半張臉頹然貼在地麵,什麽聲音也發不出來了。劉廷元瞧他下手重,擔憂道:“都督,這犯人極是重要,可別打死了他。”
李如楨笑道:“這人武功高強,藍宜準都傷不了他,棍子豈能打得死他?再說,我隻叫打他四肢,不傷髒腑,沒要緊的。”劉廷元遲疑道:“可他已似半死不活了。”
李如楨道:“哼,裝死誰不會?劉大人,你再審一遍,他還不說,咱們再打。”劉廷元又問了一遍,舒雲天仍無迴應,李如楨叫錦衣衛又打了一百棍,直打得他手足骨骼多處折斷,痛極至昏,昏不到片刻又即痛醒。
劉廷元再審仍是無果,李如楨令錦衣衛撤了棍子,取來一板鋼針,以針刑逼供。針刑不行,又另換夾棍,夾棍不行,再換火烤,如此審了兩個時辰,瞧得劉廷元心驚肉跳,直欲嘔吐,舒雲天早已被折騰得體無完膚。
李如楨暗想:“我鎮撫司的酷刑大抵都用遍了,這人還沒招供,莫非真是瘋子不成?可誰會派個瘋子前來行刺?”他內心雖有些鬆動,可認定這刺客武功極高,必然筋壯骨強,用刑毫不手軟,說道:“換湯刑。”
那“湯刑”是指把水燒沸,強行將犯人手足按入水裏,實是痛不可當。錦衣衛依言而為,用沸水浸泡舒雲天四肢,直燙得他皮開肉綻,翻起白眼,嗚咽難言。
李如楨道:“劉大人,你再審他。”他這句話已不知說過多少遍了,劉廷元苦笑道:“這人隻怕話也講不出了,還審什麽?”抬眼望見舒雲天的慘相,忙揭杯蓋喝了口茶,將惡心感壓了迴去。
一名錦衣衛顫聲道:“都督,這、這人氣息微弱,隻怕真不成了!”他恨舒雲天殺了自己不少同僚,動刑時尤為賣力,但瞧舒雲天奄奄一息,難以活命,心憂李如楨若怪罪下來,擔當太大,不禁渾身冒汗。
李如楨聞著滿牢房的血腥味,也覺不妙,離座湊到舒雲天身邊,果見他進的氣少,出的氣多,心裏一慌,暗道:“怎麽會如此?堂堂大高手,幾下就給整死了?”
劉廷元瞧李如楨臉色難看,情知是真,嚇得跳了起來,忙喚下人道:“快,快,快去請醫生!”過了頓飯工夫,才有一個老醫生到來。他進了牢房,還以為地上有一灘爛肉,俯身瞧了老久,方知舒雲天是個人。
總算是醫生醫術高明,李如楨的刑罰也並非害命,終於將舒雲天從鬼門關前拉了迴來。那老醫生臨走時搖了搖頭,意思仿佛是:“這人活著隻剩遭罪,還不如死了更舒坦。”
劉李二人哪敢叫舒雲天死了?看他得以救活,均鬆了口氣,也不敢再審了。劉廷元暗罵自己愚蠢,竟請了個莽漢來幫倒忙,當夜上書皇帝,稱微臣無能,因犯人瘋瘋癲癲,審不出底細來。皇帝也沒發火,降旨說令刑部定論。
過了午夜,七苦傀儡針效力褪除,舒雲天並未神智顛倒,淪為白癡。反而於日間闖入東宮行刺、下牢獄受刑等事,皆是曆曆在目,清晰無比。李如楨當他身負高強武功,用刑之殘忍,更令他記憶難消,有如再臨。
數月前他服下的“清元太極丹”,是天下諸般毒物的克星,雖相隔已很久,卻因他經脈閉斷,遺留了部分在血肉中,為“種功”一激,再度生效。
剩下的丹力,雖不足抵消七苦之毒,但褪毒時將殘質中和,使得舒雲天神智歸複。隻是就像周鎮所說,他現今受盡極刑,與其清醒著等死,還不如當個白癡更好。
他全身痛得無法忍受,心中更是悲苦萬分:“老天叫我遇上如妹,兩人愛戀,卻告訴我她是我的親妹妹!叫我一身武功盡廢,又使人誤會我功力未失,將我打得不成人樣!老天,你既然恨我,何不給我一個痛快?”
他一生從未如是夜這般激動過,固然是非人的疼痛所催使,也是二年來遭遇不幸,滿腔憤恨一齊爆發。可在這陰暗濕冷的牢獄裏,有誰理會他的憤怒?
直至清晨,他已不知痛昏痛醒了多少迴,每次昏倒,都是帶著怒火,驚醒時又歸茫然,直到身上作痛,憤怒才隨著疼痛複生出來。他在心裏問了幾千遍:“為什麽不給我個痛快?”
忽然一呆,想起自己行刺太子,殺了那麽多侍衛太監,朝廷豈能容他活命?就算朝廷不怪罪,自己身為正道人士,雙手沾滿了無辜之人的鮮血,又豈有顏麵苟活於世?
他這麽一想,當下怒火止息,再無生戀,隻盼著有人立即來處死自己。可老天依然沒叫他如願。辰時一過,刑部郎中胡士相提審刺客,見舒雲天筋斷骨折,遍臂針傷,手足潰爛,實是慘不忍睹,已不敢再用刑。
審問到了正午,舒雲天隻字未吐,所出之聲全是呻吟,其間更暈過去三迴。那胡士相無可奈何,隻得附和劉廷元所言,將他定為“風癲”。
舒雲天打迴死牢數日,刑部又有一主事王之寀重新提審。這人軟硬兼施,一次審問不出結果,又來第二次,二次不成,又來第三次,舒雲天也見得煩了。
這一日,王之寀又將舒雲天提至刑部大堂,見他渾身瘡疤,惡臭難當,不由掩鼻,朝案側的書童道:“請幾位師傅進堂。”那書童領命而去,過了片刻,十來個衛士將數人夾在中間,緩緩走進大堂。
那幾人穿著打扮,皆是平民,另有一老僧。他們走到了案下,紛紛朝王之寀躬身行禮。王之寀道:“諸位師傅免禮,今日請大夥兒來,是想讓各位師傅相助本官,查一件案子。”
案下數人早知來意,聞言點頭稱是,王之寀又道:“聽聞諸位都是京城裏有名的師傅,哪位若能探出這犯人的家數,使這件案子了結,那就是奇功一件。皇恩浩蕩,必有賞賜。”
原來王之寀數審舒雲天,毫無進展,迴府亦是發愁。他家中有一幕僚瞧見,獻計說刺客身手了得,必能從其武功路數上,推知他的師承來曆,再查他的身份便容易許多。
王之寀大以為然,便令幕僚在京城召集一些武學好手,相助查案。在皇城開館授拳的,哪個不想巴結朝廷官府?他這麽一召集,果然就有不少武師應征而來,於是挑了幾位名望最高的,隨衛士入堂協審。
王之寀交代了幾句,一揮手,眾衛士站成兩排,堵住門口。王之寀笑道:“諸位莫怪,這犯人甚是要緊,若有什麽閃失,連本官的腦袋怕也保不住,大夥兒都得小心點。”
他這意思是你們若誰敢劫持要犯,或是失手將其害死,觸怒了聖上,他王大人都得沒命,你們這些平民更別想活了。幾個衛士雖不足擋住眾武師,但幾人都在城中有家有業,真犯了事絕難善終,聞言噤若寒蟬,躬身連稱不敢。
他們這些日子也隱聽有傳聞,說皇宮裏去了刺客,雖不知是否刺死了要人,但也致京城戒嚴,人心惶惶。此刻聽了王之寀的話,幾人都已知這要犯便是那刺客,細細打量,心中各自驚訝。
一個姓胡的教頭道:“大人,請容在下先認一認欽犯。”王之寀點頭應準,胡教頭走到舒雲天麵前,托住他下顎,察看他麵龐,卻是一愣,苦笑道:“在下認不出。”
舒雲天進宮前塗黑的麵頰,在牢中都洗幹淨了,可他遭受李如楨諸般酷刑,全身布滿傷痕,臉上亦不例外,已是麵目全非。就是換了花如何、曹海盛等相熟之人來,怕也一時認不出,這胡教頭本來就沒見過舒雲天,更加無法辨認。
王之寀道:“難道這犯人在你們武人裏是無名之輩?”胡教頭賠笑不答,王之寀道:“那麽你們試試他的武功,看他是師承何家?瞧清楚了,咱們去他師門查問就是。”
胡教頭捏了捏舒雲天胳膊大腿,滿頭大汗地道:“稟大人,這、這欽犯受刑過重,骨骼寸斷,已無動手之能,在下這個……也不知道該怎麽試他的武功……”
其他人聞言大驚,他們入堂前商議了一陣,本有信心,哪怕那欽犯故意掩瞞家數,也有辦法試出真實路數。卻不料犯人早給折磨得無法動彈,如何交手逼出他武功?
王之寀怒道:“你們消遣本官來著?”幾人心想:“是你這文丁不通武理,將欽犯打得不成人樣,還招咱們來試他的武功,這不是開玩笑嗎?”卻不知將舒雲天打成重傷的,並非王之寀,而是那個頗通武藝的李如楨。
有一楊姓武師靈機一動,道:“大人,雖無法試這欽犯武功,卻能從其內功下手,一窺其武學家數。”王之寀轉怒為喜道:“哦?竟有此事,那你們還不立即查探?”
胡教頭等人愁眉苦臉,暗暗叫苦:“姓楊的巴結這文丁,卻別害苦了咱們!”原來江湖上諸多派別的內功路數,都是大同小異,隻強弱有別。倘若這犯人練得是尋常內功,又能得出什麽結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