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到了宮中,均是倒抽涼氣,隻見台階上、走廊間,到處都是侍衛屍體,不是斷頭就是斷手斷腳,血水匯流相聚,染紅了半個前庭。
又聽到唿喝之聲,轉頭一看,一個黑臉麻衣的披發怪人,舉著木棒亂打。另有一文官著白鷳常服,手中長劍舞成一團清光,被那怪人逼至牆角,左躲右讓,險象環生。
李如楨身邊一文官叫道:“果然是白昱,他竟然會劍術!”這人是巡京禦史劉廷元,事發時在東華門左近,聞訊趕來,正與李如楨等撞在一起。旁邊一個小官道:“劉大人,白昱平日多讀武經,身手不俗。”
劉廷元見這小官是名工部員外郎,官階與白昱仿佛,多半私下相熟,知他所言不假,點頭道:“白昱今番功勞不小!李都督,快救他一救!”他猛見白昱被那怪人一掌打中肩膀,踉蹌欲倒,急喚李如楨救人。
李如楨身為武將,反應比他快多了,早把手一招,五個錦衣衛衝出,揮動繡春刀,齊砍舒雲天後背。舒雲天狂吼一聲,木棒倒轉,一擊將五把長刀掃落,伸手按住白昱肩頭,雙足後抬,連環五腳踢出。
五名錦衣衛均被踢中要害,口噴鮮血,仰麵而倒,落地時已然斷氣。舒雲天出腳踢人,人還在半空當中,順勢將棗木棒掄圓了,砸向白昱的脖頸。
白昱被他按牢了,正無法脫身,忽聽勁風如嘯,深知這一棒兇狠異常,若打實了,自己腦袋必然粉碎。可他本就有內傷在身,倉促之間迎敵,又被舒雲天打傷數處,無力掙脫束縛,焉有避讓之能?
他瞪目待死,猛瞧對方身形一滯,木棒走斜,心知尚有一線生機,奮力轉身,帶著舒雲天繞過半周。啪的一聲,舒雲天一擊打在牆頭,震得自己半臂酸麻,棗木棒脫手而落。
就在這一刹那,一支羽箭破空而至,射在舒雲天背心。他出口慘叫,往地上一撲,登時神智消散。白昱轉頭一看,李如楨展臂拉弓,正要射出第二箭,他身邊的劉廷元忙叫:“不可!”
李如楨一怔,劉廷元說道:“這人幹係極大,須得仔細審訊一番。”李如楨點點頭,將弓箭收了。白、舒二人交手極快,眾錦衣衛沒能看細,還以為是李如楨一箭重傷刺客,救下了白昱,都對這位上司大為佩服。
白昱武功甚高,心知李如楨箭到之前,對方已露出破綻,但也不明這怪人何以突然力竭。他此刻逃出生天,瞧著手中長劍,心有餘悸,所受的內傷漸漸發作,嘴角淌出血來。
白昱哪裏猜得到舒雲天本是內功全失之身,得靠高手“種功”,氣血沸騰,好比散功。周鎮、秦虹兩大高手所種下的內力,隻夠舒雲天支持一個時辰。本來東宮侍衛稀少,要闖進慈慶宮內打死太子,一個時辰綽綽有餘。
可是舒雲天瘋瘋癲癲,追人打殺,時有停步,集結抵抗的侍衛越來越多,耽誤了不少工夫。更別說,還有白昱這樣一個大高手藏在宮中,奮力糾纏,硬是堅持到了“種功”的失效之時。
其實舒雲天神誌不清,並不自知殺太子十分要緊,被白昱支開後,太子隻須遠離,就再也無性命之憂了。周鎮等人雖算準了東宮隻有一條路,武鳳雛絕不會走錯,卻還是因為半途殺出個白昱,到底功虧一簣。
劉廷元身邊那小官瞧白昱吐血,欲上前攙扶,可見滿地屍體,又不敢邁足,高聲喊道:“清硯兄,你受傷重不重?”白昱擺手道:“不要緊,我……”還沒說完,猛地一陣頭暈目眩,昏倒在地。
李如楨、劉廷元等人暗想:“此人敢行刺太子,不知背後指使者是誰?白昱壞了他們的好事,恐怕會遭報複。”劉廷元敬他護駕有功,吩咐左右道:“快去請太醫來,替白大人治傷。”
太醫院聖濟殿就在文華殿之北,距慈慶宮亦近,幾個小官聞言,當即朝太醫院趕去。一個錦衣衛將白昱抱迴,李如楨瞧這人四五十歲年紀,眉挺鼻高,須長一尺,頗有儒相,暗暗奇怪:“這修史小吏的武藝怎地如此了得?”
他對麾下錦衣衛的身手了如指掌,舒雲天瞬間踢死五名錦衣衛,令他心中驚駭莫名,故而隻得拉弓遠射,不敢靠近。而這白昱一個翰林院侍讀學士,竟與刺客纏鬥許久,李如楨迴想生平所識猛將,都沒有這麽高的武功。
李如楨豈知這白昱在朝廷雖是名小官,在江湖上卻是位大大有名的人物。他在武林中以字代名,叫做白清硯,外號“墨客”,一手“潑墨劍法”享名極高,乃是當世少有的大劍客。
白清硯與花然清、陳在淵、盧夜舟同列“武林四才子”,又合稱為“錦繡四劍”。從小並習文武,因文才出眾,少年時立誌修史,參加科舉,最後被賜同進士,如願留在朝中為官。
為官不久,他就得罪了一批靠捐錢入監的紈絝子弟,又被迫辭官,遊曆江湖,在武林中闖下極大名頭,堪為一代劍道宗師。中年以後,白清硯厭倦武事,重起修史之誌。
他那時在武林中名望甚高,本不欲再向皇帝磕頭,可聽說萬曆皇帝溺於後宮,從不問政,也沒人叫他磕頭。故而還是到翰林院任了一個小官,大隱隱於朝,既可廣閱宮中文史,也不必屈膝稱臣。
約在一年前,他得義兄弟傳信,要合四劍之力,共同對付槍王許明燈。初還以為是義兄花然清替三十七派高手打抱不平,結果細讀下去,方知花然清是接到密報,說那許明燈為虎作倀,已投靠了女真人。
白昱生平讀史精通,深明中華曆史上,漢人的朝代數度為蠻夷侵擾,甚至傾覆。他平時就很關心遼東局勢,早已察覺努爾哈赤的崛起,為此擔憂不已,然而朝中官員,都因為爭儲之事,鬧得不可開交,極少有人注重邊務。
他又知槍王許明燈練得是兵家武功,一旦投靠夷人,數年之間,就能調教出一支強悍之軍。更何況三十七派武學破法流入異族,給異族高手習得,以後戕害中原武林,那些門派的門人絕無還手之力。
他想通這兩點,哪裏還敢耽誤?向掌院官員告了病,攜劍趕往遼東,與義兄弟及花夫人聚首。四劍潛入建州,抓了個女真人,花了月餘,學會了女真話,分頭入努爾哈赤軍中打聽情報,果然發現許明燈帶兵跟隨,為愛新覺羅家廝殺賣命。
於是四劍攔住槍王,喝問他是否叛變,槍王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隻是不願迴答。花然清、陳在淵兩人不耐,認定對方做賊心虛,當下出劍向許明燈刺去,白清硯、盧夜舟、花夫人趕忙跟上,六人立時鬥得昏天黑地。
他們以五敵一,與槍王劇鬥了數個時辰,雖無敗象,直是心力交瘁。花夫人最先體能不支,給槍王覷見破綻,立即就要擊潰,四劍為救她,舍身攔在前麵,白清硯、盧夜舟均被鐵槍掃中,就此暈倒過去。
等白清硯一醒來,才發現陳在淵也被打暈,卻不見槍王、花然清、花夫人蹤影。他叫醒二位義弟,三人急忙尋找,結果在數裏外找到了花然清夫婦的遺體,更有幾個女真武人橫屍當場。
白清硯心想定是努爾哈赤得知槍王遇險,派人前來協助,合夥殺了義兄義嫂,隨後揚長而去。三劍悲痛欲絕,自知五剩其三,又都重傷,再也難以抗衡槍王,隻得護送義兄義嫂的遺體返程入關。
在漢陽安葬了花然清夫婦,白清硯迴京城養傷,憶想關外大戰,總覺又有不對勁之處。他寫信知會了兩個義弟和義侄女,自己卻坐不住,傷還沒好又再次出關,在馬市中打聽了槍王的事跡,又去開原大營密見了馬林。
白清硯這才知道消息來得不實,槍王反而是一代忠良,當日槍王不願告知真相,那也定是懷疑自己幾人的來曆,或是有女真密探潛在附近,因此不能泄露軍機。
他悔不當初,失魂落魄地迴到關內,打算辭掉官職,先去漢陽花家告訴花如何真相,隨後在江湖上尋找槍王後人的下落,代為撫養成人。可迴到了朝中,望著文華殿那些經典和藏書,又無法割舍畢生的修史之誌。
沉吟再三,他決定抄下部分用得著的史料,辭官後帶迴家去,在家閑居時亦可編書,了卻心願。這日他正於文華殿謄抄經史,隱隱聽見侍衛叫喊“慈慶宮有刺客”,不由擲筆出殿,欲一探究竟。
文華殿與東宮諸殿隻有一牆之隔,繞牆則需走很遠,白清硯以輕身功夫躍上兩丈多高的牆頭,把殿中眾官嚇得半死。他踩簷而行,頃刻來到慈慶宮西殿屋頂,正好望見刺客連殺幾名侍衛,逼到太子身前。
這太子朱常洛曾在文華殿向白清硯請教過學問,白清硯知道此子乃宮女所出,一直受鄭貴妃母子欺辱,身世可憐,心下大為同情。況且朱常洛因不得誌,平日哪怕是對侍講、侍讀學士,也極恭敬有禮,白清硯自有些喜歡。
雖說如今的朱常洛年過三十,早非問學的青年,兼之麵容憔悴,怯弱不堪,任誰見了都難免生厭。可白清硯念及舊情,瞧他遇險,豈能不出手相救?當即躍下屋簷,擋住了刺客一擊。
一番險鬥下來,他沒被舒雲天打死,與槍王決戰時的舊傷卻又複發,直接昏迷不醒。他不過是個小官,立了大功,也沒人特別在乎。李如楨將他擱在一邊,命錦衣衛捆住舒雲天,匆匆迎了太子迴宮。
劉廷元等官員不敢離去,侍立在宮殿前,等候聖旨。過了片刻,有官員將太醫請到,先替太子把脈,得知其除了受驚,並未別恙,就開了幾副安神的方子。
幾個太醫忙活了一頓,這才走到檻外,替白清硯治傷。太子道:“白昱護駕有功,請抬到我榻上醫治。”眾官員都想:“嘿,白昱這次可得寵了,太子繼位後,隻怕要大大提拔他。”紛紛搶著將白清硯抬起,送進後殿的寢室,幾個太醫跟在後麵議論:“這內傷可重得很啊,該怎麽治才好?”
過了半個時辰,後宮諸妃、左近皇子皇孫,都派人過來慰問。鄭貴妃使太監送到的補品尤為豐富,太子見了,麵上卻是陰晴不定,轉身冷哼不語。
李如楨統計罷了傷亡,命錦衣衛呈報皇帝一份,自己立在檻外,向太子稟道:“今日眾侍衛護駕,共損七十一名。錦衣衛除千戶藍宜準外,另殉職四十五人。金吾衛殉職五人。羽林衛殉職十一人。太監殉職九人。”
他頓了一下,又道:“餘者傷有一人,為翰林院侍讀白昱。”太子和眾官員每聽一個數字,身軀都是一顫,心想除了武功高強的白清硯外,刺客手下竟無一個活口,此人之兇狂,隻怕古時荊軻之輩也有所不及。
眾人等候了許久,才有一個太監奔進慈慶門,來到宮前宣讀聖旨,說聖上命令李如楨將刺客押入天牢,由巡京禦史劉廷元問審,除此並無他言。
李如楨、劉廷元等接了旨,暗中卻替太子不忿:“咱們等了老半天,還道聖上要親來安撫太子,不料卻隻等來一道聖旨,且連句慰問之言都沒有。”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聞朝政,百官勸諫無用,上書大罵天子者也不在少數,到了如今卻連罵都不想罵了。劉廷元等人經此一事,更覺皇帝連自己長子遇刺都不關心,實是懶得不可理喻。
太子在眾人前被父皇如此輕視,大感無顏,沉聲道:“韓永用,替我送客。”轉身進了內殿。那韓永用是太子內侍,也是首批趕到的官員之一,領了命令,自於門前與大小官員一一作別。
又聽到唿喝之聲,轉頭一看,一個黑臉麻衣的披發怪人,舉著木棒亂打。另有一文官著白鷳常服,手中長劍舞成一團清光,被那怪人逼至牆角,左躲右讓,險象環生。
李如楨身邊一文官叫道:“果然是白昱,他竟然會劍術!”這人是巡京禦史劉廷元,事發時在東華門左近,聞訊趕來,正與李如楨等撞在一起。旁邊一個小官道:“劉大人,白昱平日多讀武經,身手不俗。”
劉廷元見這小官是名工部員外郎,官階與白昱仿佛,多半私下相熟,知他所言不假,點頭道:“白昱今番功勞不小!李都督,快救他一救!”他猛見白昱被那怪人一掌打中肩膀,踉蹌欲倒,急喚李如楨救人。
李如楨身為武將,反應比他快多了,早把手一招,五個錦衣衛衝出,揮動繡春刀,齊砍舒雲天後背。舒雲天狂吼一聲,木棒倒轉,一擊將五把長刀掃落,伸手按住白昱肩頭,雙足後抬,連環五腳踢出。
五名錦衣衛均被踢中要害,口噴鮮血,仰麵而倒,落地時已然斷氣。舒雲天出腳踢人,人還在半空當中,順勢將棗木棒掄圓了,砸向白昱的脖頸。
白昱被他按牢了,正無法脫身,忽聽勁風如嘯,深知這一棒兇狠異常,若打實了,自己腦袋必然粉碎。可他本就有內傷在身,倉促之間迎敵,又被舒雲天打傷數處,無力掙脫束縛,焉有避讓之能?
他瞪目待死,猛瞧對方身形一滯,木棒走斜,心知尚有一線生機,奮力轉身,帶著舒雲天繞過半周。啪的一聲,舒雲天一擊打在牆頭,震得自己半臂酸麻,棗木棒脫手而落。
就在這一刹那,一支羽箭破空而至,射在舒雲天背心。他出口慘叫,往地上一撲,登時神智消散。白昱轉頭一看,李如楨展臂拉弓,正要射出第二箭,他身邊的劉廷元忙叫:“不可!”
李如楨一怔,劉廷元說道:“這人幹係極大,須得仔細審訊一番。”李如楨點點頭,將弓箭收了。白、舒二人交手極快,眾錦衣衛沒能看細,還以為是李如楨一箭重傷刺客,救下了白昱,都對這位上司大為佩服。
白昱武功甚高,心知李如楨箭到之前,對方已露出破綻,但也不明這怪人何以突然力竭。他此刻逃出生天,瞧著手中長劍,心有餘悸,所受的內傷漸漸發作,嘴角淌出血來。
白昱哪裏猜得到舒雲天本是內功全失之身,得靠高手“種功”,氣血沸騰,好比散功。周鎮、秦虹兩大高手所種下的內力,隻夠舒雲天支持一個時辰。本來東宮侍衛稀少,要闖進慈慶宮內打死太子,一個時辰綽綽有餘。
可是舒雲天瘋瘋癲癲,追人打殺,時有停步,集結抵抗的侍衛越來越多,耽誤了不少工夫。更別說,還有白昱這樣一個大高手藏在宮中,奮力糾纏,硬是堅持到了“種功”的失效之時。
其實舒雲天神誌不清,並不自知殺太子十分要緊,被白昱支開後,太子隻須遠離,就再也無性命之憂了。周鎮等人雖算準了東宮隻有一條路,武鳳雛絕不會走錯,卻還是因為半途殺出個白昱,到底功虧一簣。
劉廷元身邊那小官瞧白昱吐血,欲上前攙扶,可見滿地屍體,又不敢邁足,高聲喊道:“清硯兄,你受傷重不重?”白昱擺手道:“不要緊,我……”還沒說完,猛地一陣頭暈目眩,昏倒在地。
李如楨、劉廷元等人暗想:“此人敢行刺太子,不知背後指使者是誰?白昱壞了他們的好事,恐怕會遭報複。”劉廷元敬他護駕有功,吩咐左右道:“快去請太醫來,替白大人治傷。”
太醫院聖濟殿就在文華殿之北,距慈慶宮亦近,幾個小官聞言,當即朝太醫院趕去。一個錦衣衛將白昱抱迴,李如楨瞧這人四五十歲年紀,眉挺鼻高,須長一尺,頗有儒相,暗暗奇怪:“這修史小吏的武藝怎地如此了得?”
他對麾下錦衣衛的身手了如指掌,舒雲天瞬間踢死五名錦衣衛,令他心中驚駭莫名,故而隻得拉弓遠射,不敢靠近。而這白昱一個翰林院侍讀學士,竟與刺客纏鬥許久,李如楨迴想生平所識猛將,都沒有這麽高的武功。
李如楨豈知這白昱在朝廷雖是名小官,在江湖上卻是位大大有名的人物。他在武林中以字代名,叫做白清硯,外號“墨客”,一手“潑墨劍法”享名極高,乃是當世少有的大劍客。
白清硯與花然清、陳在淵、盧夜舟同列“武林四才子”,又合稱為“錦繡四劍”。從小並習文武,因文才出眾,少年時立誌修史,參加科舉,最後被賜同進士,如願留在朝中為官。
為官不久,他就得罪了一批靠捐錢入監的紈絝子弟,又被迫辭官,遊曆江湖,在武林中闖下極大名頭,堪為一代劍道宗師。中年以後,白清硯厭倦武事,重起修史之誌。
他那時在武林中名望甚高,本不欲再向皇帝磕頭,可聽說萬曆皇帝溺於後宮,從不問政,也沒人叫他磕頭。故而還是到翰林院任了一個小官,大隱隱於朝,既可廣閱宮中文史,也不必屈膝稱臣。
約在一年前,他得義兄弟傳信,要合四劍之力,共同對付槍王許明燈。初還以為是義兄花然清替三十七派高手打抱不平,結果細讀下去,方知花然清是接到密報,說那許明燈為虎作倀,已投靠了女真人。
白昱生平讀史精通,深明中華曆史上,漢人的朝代數度為蠻夷侵擾,甚至傾覆。他平時就很關心遼東局勢,早已察覺努爾哈赤的崛起,為此擔憂不已,然而朝中官員,都因為爭儲之事,鬧得不可開交,極少有人注重邊務。
他又知槍王許明燈練得是兵家武功,一旦投靠夷人,數年之間,就能調教出一支強悍之軍。更何況三十七派武學破法流入異族,給異族高手習得,以後戕害中原武林,那些門派的門人絕無還手之力。
他想通這兩點,哪裏還敢耽誤?向掌院官員告了病,攜劍趕往遼東,與義兄弟及花夫人聚首。四劍潛入建州,抓了個女真人,花了月餘,學會了女真話,分頭入努爾哈赤軍中打聽情報,果然發現許明燈帶兵跟隨,為愛新覺羅家廝殺賣命。
於是四劍攔住槍王,喝問他是否叛變,槍王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隻是不願迴答。花然清、陳在淵兩人不耐,認定對方做賊心虛,當下出劍向許明燈刺去,白清硯、盧夜舟、花夫人趕忙跟上,六人立時鬥得昏天黑地。
他們以五敵一,與槍王劇鬥了數個時辰,雖無敗象,直是心力交瘁。花夫人最先體能不支,給槍王覷見破綻,立即就要擊潰,四劍為救她,舍身攔在前麵,白清硯、盧夜舟均被鐵槍掃中,就此暈倒過去。
等白清硯一醒來,才發現陳在淵也被打暈,卻不見槍王、花然清、花夫人蹤影。他叫醒二位義弟,三人急忙尋找,結果在數裏外找到了花然清夫婦的遺體,更有幾個女真武人橫屍當場。
白清硯心想定是努爾哈赤得知槍王遇險,派人前來協助,合夥殺了義兄義嫂,隨後揚長而去。三劍悲痛欲絕,自知五剩其三,又都重傷,再也難以抗衡槍王,隻得護送義兄義嫂的遺體返程入關。
在漢陽安葬了花然清夫婦,白清硯迴京城養傷,憶想關外大戰,總覺又有不對勁之處。他寫信知會了兩個義弟和義侄女,自己卻坐不住,傷還沒好又再次出關,在馬市中打聽了槍王的事跡,又去開原大營密見了馬林。
白清硯這才知道消息來得不實,槍王反而是一代忠良,當日槍王不願告知真相,那也定是懷疑自己幾人的來曆,或是有女真密探潛在附近,因此不能泄露軍機。
他悔不當初,失魂落魄地迴到關內,打算辭掉官職,先去漢陽花家告訴花如何真相,隨後在江湖上尋找槍王後人的下落,代為撫養成人。可迴到了朝中,望著文華殿那些經典和藏書,又無法割舍畢生的修史之誌。
沉吟再三,他決定抄下部分用得著的史料,辭官後帶迴家去,在家閑居時亦可編書,了卻心願。這日他正於文華殿謄抄經史,隱隱聽見侍衛叫喊“慈慶宮有刺客”,不由擲筆出殿,欲一探究竟。
文華殿與東宮諸殿隻有一牆之隔,繞牆則需走很遠,白清硯以輕身功夫躍上兩丈多高的牆頭,把殿中眾官嚇得半死。他踩簷而行,頃刻來到慈慶宮西殿屋頂,正好望見刺客連殺幾名侍衛,逼到太子身前。
這太子朱常洛曾在文華殿向白清硯請教過學問,白清硯知道此子乃宮女所出,一直受鄭貴妃母子欺辱,身世可憐,心下大為同情。況且朱常洛因不得誌,平日哪怕是對侍講、侍讀學士,也極恭敬有禮,白清硯自有些喜歡。
雖說如今的朱常洛年過三十,早非問學的青年,兼之麵容憔悴,怯弱不堪,任誰見了都難免生厭。可白清硯念及舊情,瞧他遇險,豈能不出手相救?當即躍下屋簷,擋住了刺客一擊。
一番險鬥下來,他沒被舒雲天打死,與槍王決戰時的舊傷卻又複發,直接昏迷不醒。他不過是個小官,立了大功,也沒人特別在乎。李如楨將他擱在一邊,命錦衣衛捆住舒雲天,匆匆迎了太子迴宮。
劉廷元等官員不敢離去,侍立在宮殿前,等候聖旨。過了片刻,有官員將太醫請到,先替太子把脈,得知其除了受驚,並未別恙,就開了幾副安神的方子。
幾個太醫忙活了一頓,這才走到檻外,替白清硯治傷。太子道:“白昱護駕有功,請抬到我榻上醫治。”眾官員都想:“嘿,白昱這次可得寵了,太子繼位後,隻怕要大大提拔他。”紛紛搶著將白清硯抬起,送進後殿的寢室,幾個太醫跟在後麵議論:“這內傷可重得很啊,該怎麽治才好?”
過了半個時辰,後宮諸妃、左近皇子皇孫,都派人過來慰問。鄭貴妃使太監送到的補品尤為豐富,太子見了,麵上卻是陰晴不定,轉身冷哼不語。
李如楨統計罷了傷亡,命錦衣衛呈報皇帝一份,自己立在檻外,向太子稟道:“今日眾侍衛護駕,共損七十一名。錦衣衛除千戶藍宜準外,另殉職四十五人。金吾衛殉職五人。羽林衛殉職十一人。太監殉職九人。”
他頓了一下,又道:“餘者傷有一人,為翰林院侍讀白昱。”太子和眾官員每聽一個數字,身軀都是一顫,心想除了武功高強的白清硯外,刺客手下竟無一個活口,此人之兇狂,隻怕古時荊軻之輩也有所不及。
眾人等候了許久,才有一個太監奔進慈慶門,來到宮前宣讀聖旨,說聖上命令李如楨將刺客押入天牢,由巡京禦史劉廷元問審,除此並無他言。
李如楨、劉廷元等接了旨,暗中卻替太子不忿:“咱們等了老半天,還道聖上要親來安撫太子,不料卻隻等來一道聖旨,且連句慰問之言都沒有。”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聞朝政,百官勸諫無用,上書大罵天子者也不在少數,到了如今卻連罵都不想罵了。劉廷元等人經此一事,更覺皇帝連自己長子遇刺都不關心,實是懶得不可理喻。
太子在眾人前被父皇如此輕視,大感無顏,沉聲道:“韓永用,替我送客。”轉身進了內殿。那韓永用是太子內侍,也是首批趕到的官員之一,領了命令,自於門前與大小官員一一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