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業笑道:“軍師莫要開玩笑了,我知道他是名動天下的大詩人,但我們這是行軍打仗,要不是看他滿腔熱忱,也有些許功勞,我根本不會安排藝文令這個官職,讓他擔任。他的詩文寫得再好,又怎能勝得過我的十萬雄師呢?”
魏思溫道:“我並沒有與將軍說笑。你隻需讓他寫出這篇檄文,然後派人抄寫,傳播到天下各個州縣,乃至洛陽。相信不久,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將軍的勤王義師的。”
李敬業笑道:“我看軍師也不是個愛開這種玩笑的人,那我就依軍師之言,馬上讓駱賓王寫檄文。”
說著便趕到匡複府,找到駱賓王。駱賓王正因被任命了個閑差,獨自一個人在記室房中借酒消愁。李敬業見到他這個樣子,極為不滿,正準備扭頭就走。
駱賓王見李敬業到記室房來找他,說不定有什麽重要事情吩咐他做,急忙扔掉手中酒壺,將李敬業攔住,問道:“將軍找我有何要事?”
李敬業笑道:“本來我是相信了軍師的話,說你詩文出眾,由你寫出的檄文能勝得過十萬雄師,如今見你這爛醉如泥的樣子,我看還是另尋他人吧。杜求仁曾是詹事府司直,他們家可是出了名的書香門第,還是找他代替你吧。”
駱賓王借著酒勁說道:“書香門第,詹事司直又怎麽了?我雖出身寒微,但論起寫文章,杜求仁哪能和我相比。將軍別看我現在喝醉了,但同樣能寫出驚世駭俗的檄文出來。你可別小瞧了我!”
李敬業見他心懷怨恨,在此大放厥詞,剛想數落他幾句。隻見駱賓王已經筆走龍蛇,開始寫作檄文,才一眨眼功夫,便已寫滿了整整兩頁紙,寫完交到李敬業手中,就唿唿大睡起來。
他的這篇檄文以狂草寫就,這李敬業畢竟是武人,根本無法卒讀,隻得帶迴去,給魏思溫看。
魏思溫見到這篇檄文後,一邊讀誦,一邊大聲叫好。讀完之後,對李敬業說道:“大詩人的手筆就是不同凡響,有了駱賓王的這篇《代李敬業討武瞾檄》,可實在是太好了。將軍馬上命人抄寫,越多越好,傳布到每個州每個縣,最好是會識字者人手一文。”
李敬業笑道:“有這個必要麽?反正我不太相信這酒鬼的文章能起什麽效用。不過看軍師這個樣子,倒是有趣,那就依了軍師吧。”
魏思溫笑道:“將軍盡管吩咐下去,按我說的做,有沒有效用,幾天之後便見分曉。”
而就在這個時候,匡複府左長史唐之奇突然帶著一名士兵來到英公府,見到李敬業,便大聲說道:“將軍,將軍,大喜,大喜啊。”
李敬業聞言,笑問道:“何喜之有啊?”隨即又注意到身邊的那名士兵,驚咦了一聲,說道:“這人看著怎麽那麽麵熟啊?但不知怎麽就是想不起來到底是誰?”
唐之奇笑道:“李賢太子。是不是與李賢太子長得極為相像?我適才在隊伍中第一次見到他時,還差點將他當作李賢太子了呢。你想啊,連我這樣與李賢太子朝夕相處多年之人,都幾乎分辨不出來,更何況是其他人?”
李敬業仔細端詳著這名士兵,說道:“乍一看,的確與李賢太子一般無二,但仔細一看,卻又很容易辨別出來。他身上一點王孫貴氣也沒有,而且目光呆滯,少了李賢太子的那種睿智與沉著。”
唐之奇道:“其實還有很多地方不像。不過一般人很難發現。我適才問過了,這人叫作胡二牛,是前兩天招上來的新兵,家裏也隻是普通的莊稼人,聽說當兵發糧發餉,便來應征了。”
李敬業笑道:“那就將他留在新兵隊伍裏訓練,你帶他到我這裏來幹什麽?”
魏思溫笑道:“唐長史的意思是讓李將軍將他當作李賢太子,對外聲稱李賢太子並未被害死,而是逃難到了揚州,如今被將軍找到。將軍是奉了李賢太子的命令,才起兵反武。”
李敬業笑道:“對呀,我怎麽沒想到呢。我們原是打著匡複救國的旗號,以恢複廬陵王的帝位為名,興兵討伐武則天。然而廬陵王畢竟不在此地,我們雖如此說法,但許多人還是將信將疑,如果眾人見到我們尊奉李賢太子,那麽今後號令天下,便更有說服力了。李賢太子命令我們起兵恢複中宗的帝位,那就名正言順了。”
於是對這名與李賢太子長得極為相似的士兵說道:“胡二牛,你給我聽好了。從今天開始,你不叫胡二牛,你叫李賢。是曾經三度監國,高宗皇帝親自冊立的太子,你的七弟是中宗皇帝李顯,現在被皇太後貶為廬陵王。你的八弟也是皇帝,睿宗皇帝李旦,現在被太後幽禁起來了。”
胡二牛笑嗬嗬得道:“隻要能吃飽飯,和他們一樣有錢發,將軍讓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
李敬業聽了胡二牛這幾句傻話,便將臉一沉,厭惡之情溢於言表,怒道:“唐之奇,我限你三日之內,將他變為名副其實李賢太子,隻要口中還有一句傻話,我唯你是問。”
唐之奇笑道:“將軍你就放心吧,我會教他怎麽做的。三日之後,保證將他變成如假包換的李賢太子。”
此後三天,唐之奇晝夜不停地教胡二牛,一切言行舉止,禮儀風度,但唐之奇無論怎麽教,胡二牛怎麽也學不好。這也難怪,要想將一個粗鄙不堪的胡二牛,三天之內教成儀表堂堂,風度翩翩,智慧過人的李賢太子,確實難如登天。
盡管胡二牛穿上了李賢太子的鮮衣華服,還是一張嘴就出錯,所幸怎麽走路,倒是學會了。三天之後,李敬業將唐之奇與胡二牛,叫道跟前,隨意問了幾句話,胡二牛便露餡了,李敬業對唐之奇怒道:“這三天你是如何教的?怎麽一點起色都沒有,還是傻話連篇。你叫我如何取信於人,我看還是算了吧。”
魏思溫道:“我並沒有與將軍說笑。你隻需讓他寫出這篇檄文,然後派人抄寫,傳播到天下各個州縣,乃至洛陽。相信不久,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將軍的勤王義師的。”
李敬業笑道:“我看軍師也不是個愛開這種玩笑的人,那我就依軍師之言,馬上讓駱賓王寫檄文。”
說著便趕到匡複府,找到駱賓王。駱賓王正因被任命了個閑差,獨自一個人在記室房中借酒消愁。李敬業見到他這個樣子,極為不滿,正準備扭頭就走。
駱賓王見李敬業到記室房來找他,說不定有什麽重要事情吩咐他做,急忙扔掉手中酒壺,將李敬業攔住,問道:“將軍找我有何要事?”
李敬業笑道:“本來我是相信了軍師的話,說你詩文出眾,由你寫出的檄文能勝得過十萬雄師,如今見你這爛醉如泥的樣子,我看還是另尋他人吧。杜求仁曾是詹事府司直,他們家可是出了名的書香門第,還是找他代替你吧。”
駱賓王借著酒勁說道:“書香門第,詹事司直又怎麽了?我雖出身寒微,但論起寫文章,杜求仁哪能和我相比。將軍別看我現在喝醉了,但同樣能寫出驚世駭俗的檄文出來。你可別小瞧了我!”
李敬業見他心懷怨恨,在此大放厥詞,剛想數落他幾句。隻見駱賓王已經筆走龍蛇,開始寫作檄文,才一眨眼功夫,便已寫滿了整整兩頁紙,寫完交到李敬業手中,就唿唿大睡起來。
他的這篇檄文以狂草寫就,這李敬業畢竟是武人,根本無法卒讀,隻得帶迴去,給魏思溫看。
魏思溫見到這篇檄文後,一邊讀誦,一邊大聲叫好。讀完之後,對李敬業說道:“大詩人的手筆就是不同凡響,有了駱賓王的這篇《代李敬業討武瞾檄》,可實在是太好了。將軍馬上命人抄寫,越多越好,傳布到每個州每個縣,最好是會識字者人手一文。”
李敬業笑道:“有這個必要麽?反正我不太相信這酒鬼的文章能起什麽效用。不過看軍師這個樣子,倒是有趣,那就依了軍師吧。”
魏思溫笑道:“將軍盡管吩咐下去,按我說的做,有沒有效用,幾天之後便見分曉。”
而就在這個時候,匡複府左長史唐之奇突然帶著一名士兵來到英公府,見到李敬業,便大聲說道:“將軍,將軍,大喜,大喜啊。”
李敬業聞言,笑問道:“何喜之有啊?”隨即又注意到身邊的那名士兵,驚咦了一聲,說道:“這人看著怎麽那麽麵熟啊?但不知怎麽就是想不起來到底是誰?”
唐之奇笑道:“李賢太子。是不是與李賢太子長得極為相像?我適才在隊伍中第一次見到他時,還差點將他當作李賢太子了呢。你想啊,連我這樣與李賢太子朝夕相處多年之人,都幾乎分辨不出來,更何況是其他人?”
李敬業仔細端詳著這名士兵,說道:“乍一看,的確與李賢太子一般無二,但仔細一看,卻又很容易辨別出來。他身上一點王孫貴氣也沒有,而且目光呆滯,少了李賢太子的那種睿智與沉著。”
唐之奇道:“其實還有很多地方不像。不過一般人很難發現。我適才問過了,這人叫作胡二牛,是前兩天招上來的新兵,家裏也隻是普通的莊稼人,聽說當兵發糧發餉,便來應征了。”
李敬業笑道:“那就將他留在新兵隊伍裏訓練,你帶他到我這裏來幹什麽?”
魏思溫笑道:“唐長史的意思是讓李將軍將他當作李賢太子,對外聲稱李賢太子並未被害死,而是逃難到了揚州,如今被將軍找到。將軍是奉了李賢太子的命令,才起兵反武。”
李敬業笑道:“對呀,我怎麽沒想到呢。我們原是打著匡複救國的旗號,以恢複廬陵王的帝位為名,興兵討伐武則天。然而廬陵王畢竟不在此地,我們雖如此說法,但許多人還是將信將疑,如果眾人見到我們尊奉李賢太子,那麽今後號令天下,便更有說服力了。李賢太子命令我們起兵恢複中宗的帝位,那就名正言順了。”
於是對這名與李賢太子長得極為相似的士兵說道:“胡二牛,你給我聽好了。從今天開始,你不叫胡二牛,你叫李賢。是曾經三度監國,高宗皇帝親自冊立的太子,你的七弟是中宗皇帝李顯,現在被皇太後貶為廬陵王。你的八弟也是皇帝,睿宗皇帝李旦,現在被太後幽禁起來了。”
胡二牛笑嗬嗬得道:“隻要能吃飽飯,和他們一樣有錢發,將軍讓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
李敬業聽了胡二牛這幾句傻話,便將臉一沉,厭惡之情溢於言表,怒道:“唐之奇,我限你三日之內,將他變為名副其實李賢太子,隻要口中還有一句傻話,我唯你是問。”
唐之奇笑道:“將軍你就放心吧,我會教他怎麽做的。三日之後,保證將他變成如假包換的李賢太子。”
此後三天,唐之奇晝夜不停地教胡二牛,一切言行舉止,禮儀風度,但唐之奇無論怎麽教,胡二牛怎麽也學不好。這也難怪,要想將一個粗鄙不堪的胡二牛,三天之內教成儀表堂堂,風度翩翩,智慧過人的李賢太子,確實難如登天。
盡管胡二牛穿上了李賢太子的鮮衣華服,還是一張嘴就出錯,所幸怎麽走路,倒是學會了。三天之後,李敬業將唐之奇與胡二牛,叫道跟前,隨意問了幾句話,胡二牛便露餡了,李敬業對唐之奇怒道:“這三天你是如何教的?怎麽一點起色都沒有,還是傻話連篇。你叫我如何取信於人,我看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