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奇道:“將軍,要在三天之內改變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實在是太難了。我看就是三年,他胡二牛也學不到李賢太子的一成。不如這樣,幹脆讓他裝啞巴,隻管按照我們的指示點頭或是搖頭,旁人問起,便說他受了酷吏丘神績的迫害,以致不能言語。”
李敬業笑道:“實在沒有辦法,也隻好如此了。不過,我擔心就算是這樣,這個傻子也會出錯,你可得事先教他,不要在關鍵時候,胡亂說出話來,亦或是不聽從指示,胡亂點頭搖頭。”
唐之奇笑道:“他隻是為人憨直,其實並不是傻瓜,這三天來,他還是學會許多禮儀的。相信隻要我教他怎麽做,他很快就會知道怎麽做的。”
李敬業道:“但願如此吧。不過要是出了差錯,不光是他,還有你唐之奇,都必須按照軍法處置。”唐之奇領命帶著胡二牛下去。
而武當派眾人從武當晝夜兼程向揚州方向行進,這會兒已經到了揚州境內,途中鄢雲等人見到了駱賓王所作的檄文,且聽到許多李敬業在揚州起兵的事。
於是對玉虛道長說道:“所謂檄文者,乃在軍事行動開始之際,用以聲討、征召抑或曉諭的文告。大詩人駱賓王的這篇討武檄文,開篇曆數武氏之罪惡,同時描述李將軍軍威之顯赫宏大,無論是行文用典,鋪排渲染,都做到了極致,具有極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正如一柄柄鋼刀直戳入敵人的心髒,更如一聲聲春雷,響徹天地。”
玉虛道長笑道:“雷震始於曜電,出師先乎聲威,駱賓王的這篇檄文果如你所說的那樣。你也算飽讀詩書,如果讓你來撰寫這篇檄文,你能寫得這麽好麽?”
鄢雲笑道:“道長莫要說笑了。我如果能寫得這麽一手好文章,早就功成名就了。哪裏還會是個落第書生?不過看了這篇檄文,心潮澎湃,倒是想寫首詩,聊添蛇足而已,還望道長莫要取笑。”
玉虛道長笑道:“到底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我不敢妄下斷言。你且將詩吟誦出來再說。”
鄢雲揚聲吟道:“揚州都督開三府,十萬強兵猛如虎。駱生長檄魏生謀,大義精忠照千古。”
玉虛道長讚道:“此詩雖短,然而相比這篇檄文來說,更容易讓人了解揚州起兵之事,不如簡單譜曲,編成童謠,傳唱於大街小巷,這樣或許也能起到號召民眾,支持義軍的作用呢。”
鄢雲粗通音律,將短詩編曲入調之後,歌唱起來的確極為振奮人心。於是一路上稍有閑暇,便教路過村莊的兒童傳唱。沒想到他們還沒到達揚州府,與李敬業謀麵。這首歌謠便傳唱到揚州的大街小巷,魏思溫聽到後極為高興,連忙去告訴李敬業。
隻聽魏思溫笑道:“李將軍,你最近有沒有聽到過一首歌謠?”
李敬業問道:“軍師好興致,最近又去哪裏聽曲子去了呢?是怎麽樣的歌謠,我可不太喜歡那種吳儂軟語般的鶯鶯燕燕之聲。”
魏思溫便將鄢雲所作的這所歌謠唱了出來,歌罷說道:“將軍覺得怎麽樣?”
李敬業笑道:“果然不錯,該不會是軍師作的吧?”
魏思溫笑道:“絕不是我所作。我在街上聽到幾個童子唱的,至於是誰做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就說嘛,駱賓王的檄文傳發出去,將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持。我有個提議,將這首歌謠教給軍士們傳唱。這樣不僅可以振奮我軍士氣,而且也能讓軍中人人知道,將軍起兵是大義精忠,這樣一來,我軍氣勢如虹,人人視死如歸,猛如虎豹,大事必成也。”
李敬業笑道:“軍師所言極是,將來義軍節節勝利,就不止十萬強兵,百萬都有可能呢。這件事就交給軍師去辦吧。”
不久,駱賓王的檄文到了東都洛陽,宰相李昭德見到檄文,驚駭不已,連忙跑到上陽宮求見武則天。邊跑邊喊道:“大事不好啦,大事不好啦!”
武則天聽到後,怒喝道:“何人在宮外大聲喧嘩,給我帶上來。”連忙有兩個帶刀侍衛,衝上前去,李昭德這個時候,什麽也不顧了,見兩個侍衛攔路,上去就是一人一個耳光,怒喝道:“瞎了你們的狗眼了,敢阻擋當朝宰相,耽誤了大事,小心你們的腦袋,還不給我讓開。”
侍衛們不敢阻攔,李昭德徑直跑了進去,見了武則天,連忙手捧檄文,跪秉道:“皇帝陛下,李……李敬業,在揚州造反啦!”
武則天聞言,也著實吃了一驚,隨即鎮定下來,說道:“到底什麽情況,你說詳細點。你手上拿著的是什麽,呈上來吧。”
李昭德這時候才不再那麽慌張,站起來說道:“李敬業與前監察禦史魏思溫等人,在揚州以匡複廬陵王的地位為借口,密謀造反,已經控製了揚州軍政大權,如今擁兵十餘萬,據說不日便要揮師北上。這是逆賊李敬業所發的檄文,還請皇帝陛下過目。”
武則天對上官婉兒道:“婉兒,將那造反檄文拿上來給我瞧瞧。”李昭德將檄文交給上官婉兒,婉兒轉呈給武則天,武則天拿起來一看,隨口念道: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
讀至此處,便啐道:“開篇便道人隱私,非君子所為。”
又繼續念道:“入宮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饞,狐媚偏能惑主。”
遂微微一笑,道:“這也值得一提麽?我若肯讓人,又怎能母儀天下?”
又念道:“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遂哂道:“我當皇後是高宗皇帝親自冊封,如何僭越?罵我也就罷了,言語更是辱及高宗乃至太宗,實在是大逆不道。”
又念道:“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
讀到此更是捧腹大笑道:“弑君鴆母,這又從何說起,簡直胡說八道,大唐哪位皇帝為我所弑殺?我母榮國夫人至今仍在世,雖九十高齡,卻也身心安泰。這種含血噴人的鬼話,有誰會相信呢?”
(檄文中,唯有弑君鴆母一語,是欲加之罪,所以借武氏之口辯駁之。亦有稱鴆母之語,指國母王皇後,然此說法太過牽強附會,王皇後被武氏害死,卻非鴆殺,而且此處若指國母,一則與唐時行文規範不符,二則,前者殺姊屠兄,是相對於武後而言,則弑君鴆母一語亦當如此也。)
李敬業笑道:“實在沒有辦法,也隻好如此了。不過,我擔心就算是這樣,這個傻子也會出錯,你可得事先教他,不要在關鍵時候,胡亂說出話來,亦或是不聽從指示,胡亂點頭搖頭。”
唐之奇笑道:“他隻是為人憨直,其實並不是傻瓜,這三天來,他還是學會許多禮儀的。相信隻要我教他怎麽做,他很快就會知道怎麽做的。”
李敬業道:“但願如此吧。不過要是出了差錯,不光是他,還有你唐之奇,都必須按照軍法處置。”唐之奇領命帶著胡二牛下去。
而武當派眾人從武當晝夜兼程向揚州方向行進,這會兒已經到了揚州境內,途中鄢雲等人見到了駱賓王所作的檄文,且聽到許多李敬業在揚州起兵的事。
於是對玉虛道長說道:“所謂檄文者,乃在軍事行動開始之際,用以聲討、征召抑或曉諭的文告。大詩人駱賓王的這篇討武檄文,開篇曆數武氏之罪惡,同時描述李將軍軍威之顯赫宏大,無論是行文用典,鋪排渲染,都做到了極致,具有極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正如一柄柄鋼刀直戳入敵人的心髒,更如一聲聲春雷,響徹天地。”
玉虛道長笑道:“雷震始於曜電,出師先乎聲威,駱賓王的這篇檄文果如你所說的那樣。你也算飽讀詩書,如果讓你來撰寫這篇檄文,你能寫得這麽好麽?”
鄢雲笑道:“道長莫要說笑了。我如果能寫得這麽一手好文章,早就功成名就了。哪裏還會是個落第書生?不過看了這篇檄文,心潮澎湃,倒是想寫首詩,聊添蛇足而已,還望道長莫要取笑。”
玉虛道長笑道:“到底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我不敢妄下斷言。你且將詩吟誦出來再說。”
鄢雲揚聲吟道:“揚州都督開三府,十萬強兵猛如虎。駱生長檄魏生謀,大義精忠照千古。”
玉虛道長讚道:“此詩雖短,然而相比這篇檄文來說,更容易讓人了解揚州起兵之事,不如簡單譜曲,編成童謠,傳唱於大街小巷,這樣或許也能起到號召民眾,支持義軍的作用呢。”
鄢雲粗通音律,將短詩編曲入調之後,歌唱起來的確極為振奮人心。於是一路上稍有閑暇,便教路過村莊的兒童傳唱。沒想到他們還沒到達揚州府,與李敬業謀麵。這首歌謠便傳唱到揚州的大街小巷,魏思溫聽到後極為高興,連忙去告訴李敬業。
隻聽魏思溫笑道:“李將軍,你最近有沒有聽到過一首歌謠?”
李敬業問道:“軍師好興致,最近又去哪裏聽曲子去了呢?是怎麽樣的歌謠,我可不太喜歡那種吳儂軟語般的鶯鶯燕燕之聲。”
魏思溫便將鄢雲所作的這所歌謠唱了出來,歌罷說道:“將軍覺得怎麽樣?”
李敬業笑道:“果然不錯,該不會是軍師作的吧?”
魏思溫笑道:“絕不是我所作。我在街上聽到幾個童子唱的,至於是誰做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就說嘛,駱賓王的檄文傳發出去,將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持。我有個提議,將這首歌謠教給軍士們傳唱。這樣不僅可以振奮我軍士氣,而且也能讓軍中人人知道,將軍起兵是大義精忠,這樣一來,我軍氣勢如虹,人人視死如歸,猛如虎豹,大事必成也。”
李敬業笑道:“軍師所言極是,將來義軍節節勝利,就不止十萬強兵,百萬都有可能呢。這件事就交給軍師去辦吧。”
不久,駱賓王的檄文到了東都洛陽,宰相李昭德見到檄文,驚駭不已,連忙跑到上陽宮求見武則天。邊跑邊喊道:“大事不好啦,大事不好啦!”
武則天聽到後,怒喝道:“何人在宮外大聲喧嘩,給我帶上來。”連忙有兩個帶刀侍衛,衝上前去,李昭德這個時候,什麽也不顧了,見兩個侍衛攔路,上去就是一人一個耳光,怒喝道:“瞎了你們的狗眼了,敢阻擋當朝宰相,耽誤了大事,小心你們的腦袋,還不給我讓開。”
侍衛們不敢阻攔,李昭德徑直跑了進去,見了武則天,連忙手捧檄文,跪秉道:“皇帝陛下,李……李敬業,在揚州造反啦!”
武則天聞言,也著實吃了一驚,隨即鎮定下來,說道:“到底什麽情況,你說詳細點。你手上拿著的是什麽,呈上來吧。”
李昭德這時候才不再那麽慌張,站起來說道:“李敬業與前監察禦史魏思溫等人,在揚州以匡複廬陵王的地位為借口,密謀造反,已經控製了揚州軍政大權,如今擁兵十餘萬,據說不日便要揮師北上。這是逆賊李敬業所發的檄文,還請皇帝陛下過目。”
武則天對上官婉兒道:“婉兒,將那造反檄文拿上來給我瞧瞧。”李昭德將檄文交給上官婉兒,婉兒轉呈給武則天,武則天拿起來一看,隨口念道: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
讀至此處,便啐道:“開篇便道人隱私,非君子所為。”
又繼續念道:“入宮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饞,狐媚偏能惑主。”
遂微微一笑,道:“這也值得一提麽?我若肯讓人,又怎能母儀天下?”
又念道:“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遂哂道:“我當皇後是高宗皇帝親自冊封,如何僭越?罵我也就罷了,言語更是辱及高宗乃至太宗,實在是大逆不道。”
又念道:“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
讀到此更是捧腹大笑道:“弑君鴆母,這又從何說起,簡直胡說八道,大唐哪位皇帝為我所弑殺?我母榮國夫人至今仍在世,雖九十高齡,卻也身心安泰。這種含血噴人的鬼話,有誰會相信呢?”
(檄文中,唯有弑君鴆母一語,是欲加之罪,所以借武氏之口辯駁之。亦有稱鴆母之語,指國母王皇後,然此說法太過牽強附會,王皇後被武氏害死,卻非鴆殺,而且此處若指國母,一則與唐時行文規範不符,二則,前者殺姊屠兄,是相對於武後而言,則弑君鴆母一語亦當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