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便掏出幾兩碎銀子,放在鐵匠鋪,對李敬業說道:“事已辦妥,我們走吧。”
李敬業冷笑道:“怎能就這樣走了?”說著舉起腰刀,一步一步向那鐵匠走去。
那鐵匠知道逃是沒法逃了,連忙跪地求饒道:“大人饒命,我對天起誓,絕不會說出去的。”
李敬業道:“隻有死人才不會泄露秘密,才讓人放心。”說著手中腰刀就要向那鐵匠頭上砍去。
唐之奇連忙上前阻攔道:“將軍,我們起事本就是利國利民的義舉,不可殺害無辜百姓。將軍既然不放心,可將他綁了帶到官邸關起來。”
李敬業對那鐵匠道:“那就暫且饒了你,你給我老實點,現在跟我們走一趟吧。”那鐵匠不敢多問,隻好在李敬業的挾持下,來到他的官邸。
到了官邸,李敬業命唐之奇將鐵匠綁好,鎖緊酒窖中。
第二天清晨時分,李敬業等人按照既定方案,先是來到府庫,命人將府庫打開,將所有兵器盔甲取出來。
然後,命揚州士曹參軍李宗臣到揚州鑄錢工場,將其中的工匠驅趕出來。鑄錢工場是揚州官吏斂財之所,這些官吏將民眾招到鑄錢工場,給他們極少的報酬,讓他們做工,這些工匠長期以來幫助揚州官吏鑄造錢幣,往往連飯都吃不飽。
魏思溫當監察禦史之時便聽說了這事,隻是這些揚州官吏很狡猾,每當禦史來查,便將工匠換作囚徒,因此連朝廷也沒什麽辦法。所以這些工匠對揚州官吏的壓迫早已恨之入骨。李宗臣到了鑄錢工場,將工匠驅趕出來後,便發給他們兵器盔甲。
於此同時,唐之奇將揚州牢房內的囚徒全部放出來,也同樣發給他們兵器盔甲。無論是工匠還是囚徒,對他們曉以大義後,他們紛紛願意跟隨李敬業起事。
李敬業自己則親自拿著偽造的兵符,將揚州府駐紮的七八千軍士俱都收編到自己麾下。錄事參軍孫處行知道這事後,便覺察出苗頭不對,於是便找李敬業問明白。
李敬業笑道:“我說孫參軍,現在我以控製了揚州府上下,你就算發現了異常,又能怎麽樣呢?幹脆和我們一起起事吧。”
孫處行憤然道:“絕不可能,我這就進京,將你們的反狀告知太後。你們就等著殺頭吧。”說著便跨上馬背,向府衙外急衝出去。
李敬業一時之間來不及尋馬追趕,正焦急間,一眼望見其弟李敬猷正向府衙走來,李敬業大聲喊道:“敬猷,快截住他。”
孫處行騎在馬上,李敬猷在平地,傷他不到,眼看著狂奔的健馬向自己衝來,李敬業急忙喊道:“斬馬腿!斬馬腿!”
李敬猷聞言,連忙將腰一彎,一刀砍向馬匹的前腿,那馬吃痛,失去平衡,便向前傾倒,孫處行也從馬上摔了下來。這個時候,李敬猷才發現自己的刀根本還未拔出,適才是連著刀柄砍向馬腿的,饒是如此,那馬的前腿的骨頭也被這一砍之力打斷。
孫處行還想爬起來逃跑,說時遲,那時快,李敬業從府衙內幾個箭步飛奔出來,一刀砍向了孫處行的喉頸,可憐那孫參軍,連喊叫一聲都來不及,就做了斷頭鬼。
揚州官吏中,本來還有首鼠兩端的投機者,見到孫處行的慘死,再也不敢生有二心。控製了府衙之後,便將監獄中的揚州長史陳敬之提出來,斬首示眾。
陳敬之是武三思的走狗,多年來在揚州魚肉百姓,橫征暴斂,揚州城民早已對他恨之入骨。李敬業將他斬首示眾,為揚州百姓除了這個禍害,自是爭取到了全城百姓的民心,頗受百姓擁戴。
控製了揚州府衙,懲辦了貪官汙吏之後,李敬業便手持兵符,征發一州的兵馬。以中宗李顯(現在的廬陵王)的年號,稱嗣聖元年。
這一做法,更是深得民心,連日來揚州遠近前來報名參軍的人與日俱增,從起事到現在,不到十日間,便聚集了十餘萬人。中原各大門派的掌門人都親自率領弟子,紛紛趕到揚州,共襄盛舉。
李敬業對這些英雄好漢更是倒履相迎,極為熱忱。然後依照魏思溫的提議,設置三個府屬:那便是匡複府、英公府、揚州大都督府。李敬業自稱匡複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
然後,任命唐之奇、杜求仁為匡複府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江都令韋知止為英公府長史,駱賓王為匡複府藝文令(一說記室)。拜前盩厔縣尉魏思溫為軍師。
注:所謂匡複府上將,亦即整個義軍的總統帥,領揚州大都督,統帥揚州所有軍政大事。長史與司馬,一文一武,是每個府屬必備的官員。所謂藝文令亦或是記室,那便是專門代統帥寫公文類的文書的官員(相當於秘書)。軍師,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參謀長,出謀劃策之人也。
李敬業任命了各府官員之後,軍師魏思溫建言道:“啟稟將軍,我們起兵反武,光靠揚州這些兵馬,還遠遠不夠。”
李敬業道:“軍師未免過於心急了些,剛剛控製了揚州,雖有了十餘萬兵馬,這時候許多軍備糧草尚未準備齊全,這些人魚龍混雜,大多未經過訓練,現在實在不宜出兵。要拓展兵馬,還應從長計議。”
魏思溫笑道:“我自然知道現在出兵,未免有些操之過急。兵馬不夠,我們可以另想辦法?”
李敬業笑問道:“莫非軍師又有什麽良策,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揚州一樣,拿下某個州縣城池麽?”
魏思溫笑道:“確實不需動兵卒,就能為將軍籌集到不少兵馬。這也不需要攻城拔寨,隻需要某個人大筆一揮,就足夠了。”
李敬業聞言,越發感興趣了,急問道:“我說軍師大人,你就別再吊我胃口了,快說吧,這人是誰?就算是他是臥龍崗的諸葛孔明,我就是三顧茅廬,也要將他請來。”
魏思溫笑道:“三顧茅廬那倒不必,這人就是匡複府的藝文令駱賓王,若請他為將軍寫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可以勝過十萬雄師。”
李敬業冷笑道:“怎能就這樣走了?”說著舉起腰刀,一步一步向那鐵匠走去。
那鐵匠知道逃是沒法逃了,連忙跪地求饒道:“大人饒命,我對天起誓,絕不會說出去的。”
李敬業道:“隻有死人才不會泄露秘密,才讓人放心。”說著手中腰刀就要向那鐵匠頭上砍去。
唐之奇連忙上前阻攔道:“將軍,我們起事本就是利國利民的義舉,不可殺害無辜百姓。將軍既然不放心,可將他綁了帶到官邸關起來。”
李敬業對那鐵匠道:“那就暫且饒了你,你給我老實點,現在跟我們走一趟吧。”那鐵匠不敢多問,隻好在李敬業的挾持下,來到他的官邸。
到了官邸,李敬業命唐之奇將鐵匠綁好,鎖緊酒窖中。
第二天清晨時分,李敬業等人按照既定方案,先是來到府庫,命人將府庫打開,將所有兵器盔甲取出來。
然後,命揚州士曹參軍李宗臣到揚州鑄錢工場,將其中的工匠驅趕出來。鑄錢工場是揚州官吏斂財之所,這些官吏將民眾招到鑄錢工場,給他們極少的報酬,讓他們做工,這些工匠長期以來幫助揚州官吏鑄造錢幣,往往連飯都吃不飽。
魏思溫當監察禦史之時便聽說了這事,隻是這些揚州官吏很狡猾,每當禦史來查,便將工匠換作囚徒,因此連朝廷也沒什麽辦法。所以這些工匠對揚州官吏的壓迫早已恨之入骨。李宗臣到了鑄錢工場,將工匠驅趕出來後,便發給他們兵器盔甲。
於此同時,唐之奇將揚州牢房內的囚徒全部放出來,也同樣發給他們兵器盔甲。無論是工匠還是囚徒,對他們曉以大義後,他們紛紛願意跟隨李敬業起事。
李敬業自己則親自拿著偽造的兵符,將揚州府駐紮的七八千軍士俱都收編到自己麾下。錄事參軍孫處行知道這事後,便覺察出苗頭不對,於是便找李敬業問明白。
李敬業笑道:“我說孫參軍,現在我以控製了揚州府上下,你就算發現了異常,又能怎麽樣呢?幹脆和我們一起起事吧。”
孫處行憤然道:“絕不可能,我這就進京,將你們的反狀告知太後。你們就等著殺頭吧。”說著便跨上馬背,向府衙外急衝出去。
李敬業一時之間來不及尋馬追趕,正焦急間,一眼望見其弟李敬猷正向府衙走來,李敬業大聲喊道:“敬猷,快截住他。”
孫處行騎在馬上,李敬猷在平地,傷他不到,眼看著狂奔的健馬向自己衝來,李敬業急忙喊道:“斬馬腿!斬馬腿!”
李敬猷聞言,連忙將腰一彎,一刀砍向馬匹的前腿,那馬吃痛,失去平衡,便向前傾倒,孫處行也從馬上摔了下來。這個時候,李敬猷才發現自己的刀根本還未拔出,適才是連著刀柄砍向馬腿的,饒是如此,那馬的前腿的骨頭也被這一砍之力打斷。
孫處行還想爬起來逃跑,說時遲,那時快,李敬業從府衙內幾個箭步飛奔出來,一刀砍向了孫處行的喉頸,可憐那孫參軍,連喊叫一聲都來不及,就做了斷頭鬼。
揚州官吏中,本來還有首鼠兩端的投機者,見到孫處行的慘死,再也不敢生有二心。控製了府衙之後,便將監獄中的揚州長史陳敬之提出來,斬首示眾。
陳敬之是武三思的走狗,多年來在揚州魚肉百姓,橫征暴斂,揚州城民早已對他恨之入骨。李敬業將他斬首示眾,為揚州百姓除了這個禍害,自是爭取到了全城百姓的民心,頗受百姓擁戴。
控製了揚州府衙,懲辦了貪官汙吏之後,李敬業便手持兵符,征發一州的兵馬。以中宗李顯(現在的廬陵王)的年號,稱嗣聖元年。
這一做法,更是深得民心,連日來揚州遠近前來報名參軍的人與日俱增,從起事到現在,不到十日間,便聚集了十餘萬人。中原各大門派的掌門人都親自率領弟子,紛紛趕到揚州,共襄盛舉。
李敬業對這些英雄好漢更是倒履相迎,極為熱忱。然後依照魏思溫的提議,設置三個府屬:那便是匡複府、英公府、揚州大都督府。李敬業自稱匡複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
然後,任命唐之奇、杜求仁為匡複府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江都令韋知止為英公府長史,駱賓王為匡複府藝文令(一說記室)。拜前盩厔縣尉魏思溫為軍師。
注:所謂匡複府上將,亦即整個義軍的總統帥,領揚州大都督,統帥揚州所有軍政大事。長史與司馬,一文一武,是每個府屬必備的官員。所謂藝文令亦或是記室,那便是專門代統帥寫公文類的文書的官員(相當於秘書)。軍師,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參謀長,出謀劃策之人也。
李敬業任命了各府官員之後,軍師魏思溫建言道:“啟稟將軍,我們起兵反武,光靠揚州這些兵馬,還遠遠不夠。”
李敬業道:“軍師未免過於心急了些,剛剛控製了揚州,雖有了十餘萬兵馬,這時候許多軍備糧草尚未準備齊全,這些人魚龍混雜,大多未經過訓練,現在實在不宜出兵。要拓展兵馬,還應從長計議。”
魏思溫笑道:“我自然知道現在出兵,未免有些操之過急。兵馬不夠,我們可以另想辦法?”
李敬業笑問道:“莫非軍師又有什麽良策,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揚州一樣,拿下某個州縣城池麽?”
魏思溫笑道:“確實不需動兵卒,就能為將軍籌集到不少兵馬。這也不需要攻城拔寨,隻需要某個人大筆一揮,就足夠了。”
李敬業聞言,越發感興趣了,急問道:“我說軍師大人,你就別再吊我胃口了,快說吧,這人是誰?就算是他是臥龍崗的諸葛孔明,我就是三顧茅廬,也要將他請來。”
魏思溫笑道:“三顧茅廬那倒不必,這人就是匡複府的藝文令駱賓王,若請他為將軍寫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可以勝過十萬雄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