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月過去,時間已到了宣和二年十月,梁山泊埋伏在江南的眼線,傳來一個消息:


    “方臘聚眾造反,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占據八州二十五縣。”


    “朝廷若不出兵,東南半壁不保!”


    消息如此突然,梁山泊許多頭領都是又驚又喜。隻要是想到江南錢糧的重要性,先前還擔憂梁山泊和朝廷起衝突的頭領,盡皆放下心來:


    “東京糧食大半依仗江南,方臘造反之後,朝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江南平定下來。”


    “梁山泊縱然再受猜忌,朝廷都已經無法顧及了。隻要不公然造反,朝廷就隻能安撫梁山泊。免得梁山泊在山東再次起兵,和江南方臘唿應。”


    “哥哥先前說事情一月就有分曉,果然神機妙算!”


    想到朱武在一個月前所言,梁山泊許多頭領,都是佩服不已。尤其是那些比較迷信的,更是覺得朱武能感應天機,不愧是天魁星主下凡:


    “哥哥上應星魁,吾等也是群星!”


    “隻要跟隨哥哥,何愁不能夠做出一番大事來!”


    對朱武更有信心,更加忠心追隨。


    沒料到還有這個效果,朱武此時正在秘密接見方臘派來的使臣。梁山泊和方臘早有聯係,甚至在接受招安後關係仍舊未斷。方臘起兵之後,立刻派皇叔方垕作為使臣前來,請朱武起兵造反,完成先前盟約:


    “昔年四方結盟,相約守望相助。”


    “如今聖公起兵,梁山泊為何不依照盟約,在山東起兵造反?”


    聽著方垕的質問,朱武有些好笑,反問對方說道:


    “梁山泊早已起兵,先前還數次邀請聖公一同造反。”


    “為何直到這時,聖公才想起四方盟約?”


    怪方臘先前一直沒有起兵,不履行四方盟約。


    方垕聞言一滯,一時啞口無言。先前四大寇中唯有方臘沒有起兵,時常遭到其餘三方詰難,如今以這個理由責問梁山泊,實在毫無道理。


    好在他這次來的目的並不是讓梁山泊起兵,在朱武明確拒絕後,方垕道:


    “先前之事不論,聖公派我前來,是想讓將軍多提供些兵器。”


    “聖公願用錢糧,交換梁山兵器。”


    朱武故作為難,旁邊王倫看到,急忙以梁山泊糧草緊缺為由,請求朱武答應。


    方垕也急忙提出方案,願意用更大的價錢,購買梁山兵器。


    朱武早就想把梁山泊繳獲的舊兵器賣出去,還想讓方臘多支撐一段時間,將朝廷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去。故而在王倫等人勸說後,立刻就坡下驢,向方垕道:


    “方兄來的意思,朱某已盡知了。”


    “隻要方兄能運來錢糧,梁山泊便願意用兵器交換。”


    方垕聞言大喜,道:


    “這有何難!”


    “雖然江南和山東的漕運被朝廷截斷,海運卻未斷絕。”


    “隻要梁山泊願意,聖公在江南繳獲的錢糧,很快就能運過來!”


    朱武聞言大喜,向方垕仔細詢問,知道方臘願意不計損耗把江南錢糧運過來後,頓時讓王倫等人,商定這個交易。


    方垕在得到朱武肯定後,同樣心中大喜。他這次來向梁山泊購買兵器是其次,試探梁山泊對方臘起兵的態度,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如今梁山泊願意提供兵器,說明他們在接受招安後並不是一心追隨朝廷,不用擔心梁山泊受朝廷調遣,前去征討江南。


    兩方都有意願,交易定得極快。朱武在送走方垕之後,和王倫、晁蓋、宋江、吳用等人商議道:


    “方臘在江南起兵,朝廷必然要派兵平定。”


    “如今梁山泊已經接受招安,萬一朝廷有調令下來,應該如何應對?”


    王倫、晁蓋一時沒有言語,宋江聽了說道:


    “我等受招安後,一直受朝廷猜忌,不如派些兵馬,隨朝廷官兵南下。”


    “一來可安朝廷之心,二來可以讓有心建功立業的兄弟,完成心中之願。”


    晁蓋聞言大驚,立刻就反對道:


    “不可!”


    “這樣萬萬不可!”


    “咱們江湖中人,萬事以義氣為先。”


    “先前接受招安已有些違背江湖道義,如今再去打江南同道,那就更要受江湖中人恥笑了。”


    “而且先前在四方盟約中明確定下互不侵犯,梁山泊去打方臘,有違江湖道義!”


    王倫也反對道:


    “梁山泊剛剛和方臘商定用錢糧交換兵器,怎麽能在這時,隨意違背盟約?”


    “如今江南的錢糧無法以漕運送到東京,方臘繳獲的多餘錢糧,就隻能從海運賣到梁山。”


    “有了江南錢糧支持,梁山泊就不會因為糧草緊缺、不得不去屯田!”


    從梁山泊收益角度,認為不應該違背盟約。


    被王倫、晁蓋反對,宋江啞口無言。吳用見此說道:


    “主公若擔心朝廷調令,直接裝病就是。”


    “還可以把那些先前不願投降的官兵送過去,讓他們去打方臘。”


    “如此既可以減輕山寨糧草壓力,還可以減少朝廷猜忌。讓朝廷的精力,放在江南那邊。”


    朱武聞言大喜,想到了那些被梁山泊俘虜後、不願投降的官兵。這些人大多出身富貴,又是朝廷軍官,對梁山泊的分地政策並不看在眼裏。即使在朱武接受招安後勉強投靠,卻仍舊對梁山泊沒有歸屬心。


    對這些人本就有些不放心,朱武在聽到吳用所言後,立刻就決定道:


    “軍師此策極好!就按這樣來辦!”


    “把那些不願歸心梁山泊的官兵,全部送還朝廷!”


    定下這個決議,朱武讓吳用和喬冽等人,把軍中不願歸心的士卒挑出來,將來送給朝廷。


    至於朝廷那邊,雖然宰相王黼粉飾太平,把方臘造反的消息隱藏起來不報,卻因為方臘的勢力越來越大,被其他官員報了上去。東京城糧食全靠江南六百萬石漕糧維係,皇帝在得到消息後,立刻讓童貫統領先前準備伐遼的十五萬大軍,在正月南下出征。


    宿元景此時奏道:“想此草寇,即成大患,陛下可差梁山泊兵馬為前部,可去剿除,必幹大功。”


    天子聞奏大喜:“卿之所言,正合朕意。”急令宿元景去梁山泊宣旨,讓朱武帶領兵馬,前去征討方臘。


    提前探知此事,朱武在宿元景到來前,就收斂渾身氣血、裝作患病模樣。宿元景見朱武麵色蒼白,臉色遠不如以前紅潤,一時也難以分辨真假,向朱武道:


    “將軍為何病得如此不巧?”


    “如今聖旨已下,應該如何迴複?”


    朱武虛弱難言,吳用在旁說道:


    “主公在知道方臘造反後,立刻挑選精兵,準備南下征戰。”


    “孰料操勞太過,前些日子又遇到一樁恨事,心中鬱結之下,生了這場病患。”


    宿元景聞言問道:


    “是何恨事?”


    “讓將軍一病不起?”


    旁邊王倫說道:


    “都是小生無能,沒有辦好事情。”


    “主公挑選精兵時,讓小生去萊蕪監購買鋼鐵,修補鎧甲兵器。”


    “孰料那萊蕪監收了錢財,卻不送來鋼鐵。”


    “主公大怒之下,又受了些風寒,如今一病不起,實在難以征戰!”


    宿元景聞言大怒,道:


    “竟有這等事情,必然是貪官汙吏作祟!”


    “待我迴京後就奏上一本,讓他們知道厲害!”


    又惋惜朱武不能出征,南下建功立業。


    這時,宋江在旁邊道:


    “我家將軍雖然不能出征,卻一直不忘報效朝廷。”


    “願意把挑選的兩萬精兵,送給朝廷征戰!”


    滿以為自己這次要一無所獲,宿元景在聽到此言後,頓時大喜過望,道:


    “果真如此,宿某願意在迴京後,為將軍在朝廷分辨!”


    又去看所謂的兩萬精兵,見他們大多身材健壯、許多人還曾經做過軍官,頓時更加滿意,把這些人帶到濟州,然後迴京複命。


    天子在聽說朱武重病、不能南下征戰後,同樣有所懷疑。不過在聽到梁山泊願意出兩萬精兵、而且沒有派將領帶領後,還算有些滿意,讓禦醫帶上藥材,前去梁山泊慰問。


    在得到禦醫迴報,說朱武確實重病後,天子把心中對梁山泊的猜疑放下,命童貫快速進剿,盡快剿滅方臘。


    童貫得到命令後,更加不顧死傷,催促部下進軍。朱武派過去的兩萬精兵在這樣的消耗之下,存活的寥寥無幾。


    梁山泊將士在知道他們的慘狀後,即使還有些對朝廷有念想的,也不敢脫離梁山泊,去為朝廷征戰。


    此時,朱武在朝廷兵馬南下後,身體早已好轉。甚至還利用宿太尉彈劾萊蕪監官員的機會,把這個產鐵重地掌控下來。利用和方臘的糧草兵器交易,把梁山泊精簡後重新擴充的二十萬大軍,換裝將近一半。梁山泊將士的戰鬥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再說江南方臘,雖然因為和梁山泊的兵器交易實力更強一些,但是在朝廷不計損耗的強攻下,仍舊難以抵擋。在朝廷兵馬南下後不過三四個月,方臘便已經岌岌可危,城池大多失陷。


    心知兇多吉少,方臘正憂悶間,方垕向方臘道:


    “朝廷兵馬強盛,我軍實難抵擋。”


    “唯有逼朝廷退兵,方有一線生機!”


    方臘聞言大喜,急忙向方垕問計,方垕道:


    “我們和梁山泊多有交易,隻要朝廷得知,梁山泊必受猜忌。”


    “如果梁山泊在山東重新起兵,朝廷就不得不迴師,前去攻打梁山。”


    方臘先是一喜,繼而又歎息道:


    “寡人何嚐不知這個辦法,隻是朝廷對東南錢糧更加看重,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在這時候退兵,轉而去打梁山。”


    “即使朝廷知道梁山泊有反意,也會盡力安撫,不會班師迴京!”


    方垕聞言一滯,又有些不甘心道:


    “梁山泊和我們有盟約,朝廷得知之後,豈會放過他們?”


    “唇亡齒寒的道理,朱武豈能不知?”


    方臘神色羞愧,向方垕道:


    “唇亡齒寒的道理固然人人皆知,但是要做起來,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梁山泊前番起兵時,寡人遲遲未動。如今寡人起兵,梁山泊也不會有動作。”


    “所謂四方盟約,四方哪個相信?”


    方垕聞言慘然,知道這個時候,唯有拚死一搏。天下間能救他們的,唯有他們自己。


    隻是,自己年事已高,死了也不可惜,自己這一脈的後人,卻不能就此而絕。


    想到這裏,方垕向方臘道:


    “雖然梁山泊多半不會起兵,我們卻不能不爭取。”


    “臣願派長孫方傑,前去說服朱武!”


    看著自己皇叔,方臘已明白他的意思。雖然心中對方垕讓方傑臨陣逃脫有些惱怒,方臘卻知道自己和他們還是一家人。歎息一聲,說道:


    “皇叔願讓他去,那就讓他去吧!”


    “方家能留下一脈,也算是件好事!”


    方垕心中不忍,向方臘道:


    “不如把太子同樣派往梁山,前去說服朱武!”


    方臘雖然心動,卻又搖頭說道:


    “如此大戰在即,不可動搖軍心。”


    “如果把太子在這時候派出去,誰又願意死戰?”


    對方垕所說的派出太子,堅決不肯同意。


    方垕勸說一陣,見方臘態度堅決,隻得放棄此議。又向方臘說道:


    “太子不便派出去,派出公主總行吧?”


    “不如讓方傑護送金芝公主,去梁山泊和親!”


    方臘聽聞此言,先是心中一怒,繼而又是一喜,向方垕道:


    “皇叔此策極好!”


    “讓方傑趕快護送金芝公主,去和朱武和親。”


    “隻要他願意出兵,我願在百年之後,傳位他們孩兒!”


    宛如抓住了救命稻草,讓寶光國師鄧元覺帶著方傑和金芝公主,前往梁山和親。


    鄧元覺雖然不願在這時離開,卻知道這件事情重要,幾乎可以說是自己一方唯一活命的機會。帶著方傑和金芝公主殺出一條血路,坐船前往梁山。


    梁山泊中,一直在關注方臘戰況的朱武,在鏡像空間中看到方臘和方垕的議論後,感到啼笑皆非的同時,思索這件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滸開始修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從水滸開始修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