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用三個月就打得方臘即將滅亡,朝廷兵馬實在不容小覷。”


    “吾等接受招安,實是明智之舉!”


    看著從江南傳迴的戰報,吳用等人感歎道。先前還有一些頭領對朱武接受招安有些不解,如今在見到朝廷勢如破竹一般把方臘打得即將滅亡後,對朱武接受招安的良苦用心,終於理解起來。


    “高俅和十節度的兵馬,和童貫率領的西軍完全不能比。”


    “若是前年攻打梁山泊的是這十五萬西軍,梁山泊當時的八萬人馬,下場不會比現在的方臘好到哪裏去。”


    “幸虧梁山泊接受招安,有時間擴充到二十萬大軍。”


    心中慶幸著這件事,梁山泊許多頭領在想到方臘的下場後,仍舊不免惴惴。和征戰多年西軍相比,梁山泊兵馬縱然久經訓練,戰力卻未必比得上他們。即使以二十萬對十五萬,許多人仍不免有許多擔心。


    就連朱武,在看到西軍摧枯拉朽的表現後,對西軍的戰力,同樣正視起來:


    “本以為西軍在麵對遼國時大敗,戰力未必多強,但是從征討方臘來看,著實不能小覷。”


    “方臘準備多年,麾下頭領的實力絲毫不遜於梁山泊。不如梁山泊的地方,大概是起事時間較短,士卒訓練不及。”


    “這樣一支人馬,被西軍三個月擊敗。西軍如今的戰力,實在不能小覷,。”


    被西軍的表現所驚,再想到原書中宋江率梁山泊征討方臘時,陣亡的頭領多達五十九位,朱武對自己先前接受招安,更加慶幸起來。


    如果他一直不答應受招安,這十五萬西軍精銳,就要由梁山泊來承受。縱然用各種辦法取勝,梁山泊也一定損失甚劇。


    如今由方臘承受這十五萬西軍的傾力一擊,梁山泊在麵對這些兵馬時,就會更有準備。


    隻是,想到這支西軍在即將到來的伐遼中遭遇慘敗,朱武對即將到來的伐遼,心中難免不安:


    “同樣這支兵馬,在征討方臘時勢如破竹,在伐遼時卻接連遭遇慘敗。”


    “先前我答應伐遼,是否太自大呢?”


    皺眉思索著這件事,朱武不知道是遼國太過強大,還是西軍在征討方臘後,戰力開始下滑:


    “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


    “或許是西軍征討方臘後緊接著就去伐遼,疲憊之下遭遇慘敗。”


    “亦或者是這些來自西北的苦哈哈被江南花花世界所迷,戰力也就廢了。”


    “西軍北伐之時,不可能維持原有戰力!”


    推測西軍在征討方臘後戰力下降,朱武見到梁山泊許多頭領被這十五萬西軍的戰力所驚,甚至還有些惴惴不安後,不免用這些理由,安慰他們一二。


    就在這種情況下,鄧元覺和方傑護送方金芝抵達青州、想要和梁山泊和親的傳來後,在梁山泊引起了激烈爭論。


    一些人認為梁山泊已受招安,不應在朝廷勢大時重新反叛。一些人則知道招安隻是幌子,梁山泊和方臘的聯係一直未斷,認為應重新起兵,把方臘解救出來:


    “唇亡齒寒,唇齒相依。梁山泊雖受招安,卻一直受朝廷猜忌。”


    “如果朝廷在平定方臘後命十五萬西軍揮師北上,梁山泊如何抵禦?”


    “不如響應方臘重新起兵,在山東拖住朝廷兵力。甚至能趁機攻打東京,逼迫西軍迴援。”


    “隻要把方臘解救出來,朝廷就不可能全力攻打梁山泊。雙方相互唿應,讓朝廷疲於奔命。”


    隻是這個觀點,並沒有得到認同,許多人反唇相譏,認為這不可能實現:


    “梁山泊以前和朝廷征戰時,曾多次邀請方臘起兵,此人不為所動,絲毫沒有和梁山泊唿應的打算。”


    “如果梁山泊在這時起兵,把朝廷攻打方臘的兵力吸引過來。方臘以後在梁山泊和朝廷征戰時,會在江南起兵吸引朝廷注意嗎?”


    “所謂相互唿應,根本是無稽之談!”


    爭論許久,都沒有統一意見。最終還是由朱武一錘定音,決定先拖著這件事,等待轉機出現:


    “朝廷兵馬勢大,說不定再過一陣,就把方臘消滅了。”


    “如果梁山泊起兵後沒能解救方臘,隻是把朝廷兵力吸引過來,那麽這件事情,對梁山泊就毫無益處了。”


    “不如觀望一陣,看方臘能不能擋住官兵,唯有相持下來,梁山泊才能唿應。”


    命戴宗去江南打探消息,看方臘能撐多久。


    “這樣的話,鄧元覺、方傑、方金芝三人,應該如何接待?”宋江道。


    朱武沉吟一番,看到人群中的柴進,想起一件事來,道:


    “讓李應在青州拖住他們,再請柴大官人前去,接待他們三個。”


    “隻要在路上拖延一些時日,江南戰局就會明朗。梁山泊是否起兵,那時就清晰了!”


    讓柴進代替自己,去青州迎接三人。


    柴進領命而去,戴宗也前往江南,實時傳遞消息。


    就這樣,直到四月底的時候,方臘被俘的消息傳來,鄧元覺一行人方才抵達梁山泊,請求雙方和親。


    聽到梁山泊說方臘已被俘虜,鄧元覺如何能夠接受,當即就要迴返,看消息是否準確。


    梁山泊眾人阻攔不住,隻得讓他帶一些人迴返,方傑和方金芝留了下來,等待確切消息。


    “方臘已經被俘,梁山泊是否起兵,都無法解救他了。”


    “朝廷這次進兵,實在太快了些!”


    驚歎於朝廷這次進兵之快,先前還打算唿應方臘的頭領,都是慶幸不已。如果按他們的想法起兵唿應,梁山泊除了會引來朝廷兵馬打擊外,就沒有任何收獲了。哪像現在這樣,能夠觀望戰局。


    “江南平定之後,朝廷就要北伐了。”


    “這次朝廷讓梁山泊出兵,可就躲不過去了!”


    “必須早做準備,等待北伐到來!”


    知道朝廷招安梁山泊的目的,更知道虛靖天師促成招安就是讓自己帶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北伐,朱武知道這件事絕對躲不過,讓眾人早做準備。


    對於北伐遼國,梁山泊眾頭領並不畏懼。甚至許多人在想到朝廷平定方臘的威勢後,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建功立業。


    隻是,對於北伐時如何安排,梁山泊頭領之中,再次有了爭論。一些人認為應服從朝廷,一些人認為要維持獨立,免得被人坑害:


    “梁山泊這次送出去的兩萬兵,被童貫毫不客氣地消耗了,一點說法都沒有。”


    “這次北伐燕雲,朝廷的主將多半仍是童貫。此人本就和梁山泊有隙,如果在北伐時聽從童貫指揮,一定損失甚劇。甚至在北伐的功勞,都會被人奪取。”


    “此次北伐之時,不可聽從童貫!”


    對童貫毫無信任,更是對他毫不客氣地消耗梁山泊派出去的兩萬兵心有餘悸,梁山泊許多頭領都認為朝廷如果任命童貫為主將,應該保持獨立。


    對此極為讚同,朱武在對照原書中梁山泊伐遼的路線後,對保持獨立的方法,同樣有了盤算:


    “梁山泊攻打遼國,是從檀州、薊州,再去攻打霸州、幽州。”


    “這條路線是由北向南,和童貫北伐的路線完全不同。”


    “雖不知原書中梁山泊兵馬如何繞到澶州,如果想取得原書中的大勝,最好要遵照這條路線!”


    雖然對梁山泊如何繞到檀州有些不解,朱武卻決定參考這條路線,安排如何進軍。


    想到這裏,朱武向眾人道:


    “如果按朝廷安排從陸路進軍,梁山泊多半要服從童貫指揮。”


    “想要獲得獨立,隻有和童貫分兵、讓他無從指揮。”


    “李俊這些年在青州早已探知到去遼國的海路,我決定從海路進軍,讓童貫無從指揮。”


    “隻要打下薊州、檀州,梁山泊就能從北向南,和朝廷從南邊北上的兵馬夾擊,打下燕雲之地。”


    指著進軍路線,梁山泊許多頭領,都是疑惑不已。不怪他們沒有見識,實在是這樣的跨海遠征,梁山泊毫無先例。


    就連吳用,也向朱武諫道:


    “海上風高浪急,乘船跨海遠征,實在太危險了。”


    “不如從河北北上,和朝廷兵馬一起!”


    知道朝廷北伐會失敗,朱武如何願意和這些兵馬一起,執意道:


    “和朝廷兵馬一起北上,梁山泊就不免受到朝廷製約。”


    “不但有可能被奪了功勞,還可能在兵敗之時,作為朝廷兵馬的替死鬼。”


    “這次北上伐遼,絕不能和朝廷兵馬一起!”


    說著,他又分析從這條路線進軍的優勢,向眾人道:


    “梁山泊地處水泊,無論頭領、士卒,對乘船都極為熟悉。即使海上的風浪更急,將士們卻大多能適應下來。”


    “而且從海路進軍,遼國毫無防備。等到朝廷兵馬從南路北上,把遼國兵馬吸引到南邊後,梁山泊在北邊的攻勢,就會毫無阻礙。”


    “如此既能立功,又不受童貫指揮。隻要立下功勞,誰都奪不過去!”


    說著這條路線的優勢,吳用等人在驚愕後,逐漸認同起來。對於梁山泊來說,從海路進軍的確最有優勢,而且能維持兵馬獨立,不受童貫指揮。


    隻是,對於跨海遠征,許多人卻仍有疑慮,認為應先行驗證,免得出現問題。


    對於這點,朱武道:


    “李俊在青州早已探明航線,隻要船隻足夠,跨海毫無問題。”


    “北伐遼國不是一時半會兒之事,可以讓李俊繼續打造船隻,找出最佳航線。”


    “還可以讓將士乘坐海船,先行適應一番。”


    認為這樣做更穩妥,眾人在朱武勸說下紛紛點頭,宋江道:


    “這件事應該稟報宿太尉,請他在朝中說話,請求朝廷同意。”


    “朝廷前番在攻打梁山泊時就造了許多船隻,如果跨海遠征,一定會建造許多海船。”


    “船隻足夠的話,跨海會更方便!”


    對此極為滿意,朱武道:


    “宋江兄弟負責和朝廷官員聯絡,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


    “爭取讓朝廷多撥下物資,為我們建造海船!”


    說著,他還想起了兩個人,道:


    “梁山泊前番俘虜的葉春擅長打造船隻,劉夢龍擅長指揮水軍。”


    “這兩人知道咱們的厲害,盡量讓他們去青州負責這件事,免得有貪官汙吏到來,反而壞了事情。”


    “而且他們是高俅的人,可以讓高俅放心,在這件事上出力!”


    宋江聞言領命,又覺得派心腹去不放心,自己親往東京,促成這件事情。


    聽到梁山泊主動請纓北伐遼國,宿元景心中甚喜,上奏天子,即降聖旨:


    “製曰:舜有天下,舉皋陶而四海鹹服;湯有天下,舉伊尹而萬民俱安。朕自即位以來,任賢之心,夙夜靡怠。”


    “近得朱武等眾,順天護國,秉義全忠,如斯大才,未易輕任。敕加朱武為破遼兵馬都先鋒使,宋江為副先鋒。其餘軍將,如奪頭功,表申奏聞,量加官爵。”


    “就統所部軍馬,克日興師,直抵巢穴,伐罪吊民,掃清邊界。所過州府,另敕應付錢糧。如有隨處官吏人等,不遵將令者,悉從便益處治。故茲製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夏五月十五日。”


    宋江跪聽詔敕,得知自己為副先鋒,心中極為歡喜,拜謝宿太尉道:


    “某等眾人,正欲如此與國家出力,立功立業,以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賜保奏,恩同父母。”


    “隻是戰船未曾齊備,有煩恩相題奏,乞降聖旨,寬限時日,打造海船、整頓器具槍刀甲馬,便當盡忠報國。”


    宿太尉聽罷大喜,迴奏天子。天子因童貫仍在江南平定方臘餘部,遂命高俅派劉夢龍、葉春等人,去青州打造船隻,為梁山泊渡海遠征做準備。


    同時,或許是因為梁山泊主動請纓,讓朝廷去了許多疑心。或許是梁山泊距離東京太近,讓朝廷感到不安。天子在允許梁山泊獨立北伐後,還撥下許多糧草兵器,讓梁山泊派兵前往青州,適應海上行船。


    朱武得到消息後,一邊歡歡喜喜地接收糧草兵器,一邊把梁山泊兵馬分批送往青州,挑選合適人員,準備跨海遠征。


    就這樣準備了近一年,童貫終於掃清了方臘餘部,被朝廷調遣北上,開始北伐燕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滸開始修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從水滸開始修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