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玄通道人辨認、蕭讓謄寫的天書名字,梁山泊眾人看罷,俱是驚訝不已。朱武向眾頭領道:
“朱某不才,原來上應星魁。”
“眾多弟兄,原來也都應天罡地煞星辰。”
“今者上天顯應,吾等合當聚義。”
眼看自己名字位列石碣之上,梁山泊眾位頭領,同樣高興不已。隻是,王倫、晁蓋等名字不在石碣上的頭領,則是心中惴惴。
恰在這個時候,又是一聲雷響,公孫勝大聲叫道:
“快看!還有一塊石碣!”
眾人聞聲看去,隻見那挖出石碣的坑下,又出現一個石碣。這石碣和方才那石碣別無二致,隻是前麵的文字,卻隻有一十五行。
讓玄通道人仔細辨認,玄通道人強忍心中驚訝,道:
“這石碣是天書副冊,都是周天群星,注著眾義士的姓名。”
將文字辨認出來,同樣由蕭讓謄抄。
石碣上書梁山泊周天群星一十五員:
天辰星白衣秀士王倫
天王星托塔天王晁蓋
天幻星幻魔君喬道清
天周星山野散人許貫忠
天隱星湖海散人蕭嘉穗
天強星鐵槍史文恭
天屠星屠龍手孫安
天壯星鐵棒欒廷玉
天德星飛天虎扈成
地定星催命將蘇定
地保星赤須龍費保
地雲星卷毛虎倪雲
地青星太湖蛟卜青
地成星瘦臉熊狄成
地謹星副牌軍周謹
十五行文字之下,還有許多空白,文字若隱若現,卻是看不真切。公孫勝見此說道:
“天數如此,吾等合該在梁山泊聚義!”
“來日當有上應周天群星的豪傑,同樣投奔梁山!”
眾人聞言更喜,尤其是王倫、晁蓋等不在天罡地煞之列的頭領,見到自己名列周天群星之中,更是歡喜不已,和眾人一起說道:
“天地之意,物理數定,誰敢違拗!”
眾人返迴梁山,當日大設筵宴,朱武親捧朝廷授予的東平節度使印信,頒布號令:
“梁山泊如今已受招安,諸多大小兄弟,各各管領,悉宜遵守,毋得違誤,有傷義氣。”
“如有故違不遵者,定依軍法治之,決不輕恕。”
眾人凜然受命,朱武將梁山泊原有機構改為東平節度使幕府,計開:
參讚軍政頭領四員:王倫、晁蓋、宋江、吳用
軍務院參讚軍務頭領八員:盧俊義、魯智深、公孫勝、喬冽、林衝、柴進、李應、許貫忠
庶務處:吳用、公孫勝
參謀處:吳用、許貫忠
教導處:喬冽、楊春、李忠
後勤處:柴進、段景住
裝備處:魯智深,侯健、孟康、湯隆
訓練處:花榮、史文恭、蘇定、洪義
情報處:戴宗、白勝、時遷
軍法處:金大堅,蔡福,蔡慶
政務院參讚政務頭領四員:扈成、蔣敬、蕭讓、朱貴
庶務處:王倫、蕭讓
財務處:王倫、蔣敬,宋清
外聯處:朱貴、杜興,朱富、王定六、顧大嫂、樂和
工程處:扈成、陶宗旺
醫務處:安道全、皇甫端
都察院
庶務處:宋江、裴宣
監察處:宋江
訴訟處:裴宣
審計處:蔣敬
糾察處:金大堅、朱仝、雷橫
各地鎮守:
東昌府鎮守:晁蓋、史進
東平府鎮守:宋江、許貫忠、楊春
青州鎮守:李應、李俊、蕭嘉穗
獨龍岡鎮守:陳達、杜遷
少華山鎮守:宋萬、馬麟
芒碭山鎮守:樊瑞、穆春
登雲山鎮守:鄒淵、鄒潤
調整軍銜製度,以九級中郎將為上將,八級將軍為正將,七級校尉為副將,計開:
上將十員:玉麒麟盧俊義、花和尚魯智深、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打虎武鬆、霹靂火秦明、雙鞭唿延灼、鐵槍史文恭、屠龍手孫安、雙槍將董平
正將二十五員:青麵獸楊誌、小李廣花榮、沒羽箭張清、金槍手徐寧、急先鋒索超、九紋龍史進、拚命三郎石秀、鐵棒欒廷玉、赤發鬼劉唐、黑旋風李逵、混江龍李俊、立地太歲阮小二、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五、浪裏白跳張順、活閻羅阮小七、沒遮攔穆弘、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病關索楊雄、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浪子燕青、鎮三山黃信、病尉遲孫立、
副將五十員: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架海梁韓伯龍、擎天柱任原、拔山力士唐斌、醜郡馬宣讚、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聖水將單廷珪、神火將魏定國、催命將蘇定、摩雲金翅歐鵬、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火眼狻猊鄧飛、錦豹子楊林、喪門神鮑旭、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撼山力士文仲容、移山力士崔野、雲裏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病大蟲薛永、鐵笛仙馬麟、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赤須龍費保、卷毛虎倪雲、太湖蛟卜青、瘦臉熊狄成、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出林龍鄒淵、獨角龍鄒潤、小遮攔穆春、操刀鬼曹正、金眼彪施恩、青眼虎李雲、沒麵目焦挺、石將軍石勇、副牌軍周謹、小尉遲孫新、險道神鬱保四、教頭洪義
整編馬步水軍,以《周禮》“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之說,在旅之上設師。以一位數字和兩位數字為軍和師的番號,三位數字為旅番號,四位數字為營番號,規範各級編製。並且將馬軍改為騎兵、步軍改為步兵,避免將來設立軍一級的編製後,可能產生的混淆。
原馬軍六個旅改為六個騎兵師,各轄一個騎兵旅和一個預備騎兵旅,每師六千士卒,六個騎兵師約三萬六千人。預備騎兵旅軍官從原有騎兵中選拔、士兵從會騎馬的士卒中選拔,在梁山泊馬匹充足後,轉為正式騎兵。
馬軍第一旅改稱騎兵111旅,另建預備騎兵112旅,組成騎兵第一師。師長盧俊義、教導使燕青、參謀長韓伯龍。
馬軍第二旅改稱騎兵121旅,另建預備騎兵122旅,組成騎兵第二師。師長關勝、教導使索超、參謀長周謹。
馬軍第三旅改稱騎兵131旅,另建預備騎兵132旅,組成騎兵第三師。師長秦明、教導使單廷珪、參謀長魏定國。
馬軍第四旅改稱騎兵141旅,另建預備騎兵142旅,組成騎兵第四師。師長孫安、教導使周通、參謀長唐斌。
馬軍第五旅改稱騎兵151旅,另建預備騎兵152旅,組成騎兵第五師。師長唿延灼、教導使文仲容、參謀長韓滔。
馬軍第六旅改稱騎兵161旅,另建預備騎兵162旅,組成騎兵第二師。師長董平、教導使崔野、參謀長彭玘。
原步軍六個旅改為六個步兵師,各轄四個步兵旅和警衛營、輜重營、工程營等師直屬營隊,滿編一萬五千人,六個步兵師約九萬人。各師從立功老兵挑選軍官、從俘虜中挑選士卒,各建三個新兵旅。
步軍第一旅改稱步兵211旅,和新兵212、213、214旅組成步兵第一師,師長魯智深,教導使李雲,參謀長任原。
步軍第二旅改稱步兵221旅,和新兵222、223、224旅組成步兵第二師,師長武鬆,教導使石秀,參謀長施恩。
步軍第三旅改稱步兵231旅,和新兵232、233、234旅組成步兵第三師,師長劉唐,教導使曹正,參謀長石勇。
步軍第四旅改稱步兵241旅,和新兵242、243、244旅組成步兵第四師,師長李逵,教導使鮑旭,參謀長項充,副師長李袞。
步軍第五旅改稱步兵251旅,和新兵252、253、254旅組成步兵第五師,師長楊雄,教導使孫新,參謀長孔明。
步軍第六旅改稱步兵261旅,和新兵262、263、264旅組成步兵第六師,師長解珍,教導使解寶,參謀長孔亮。
原水軍四個旅改為兩個水師和一個陸戰旅,兵力約三萬人。
以駐紮青州的水軍第一旅為青州水師,李俊為師長,阮小五為教導使,費保為參謀長,倪雲、卜青、狄成為副師長。從梁山泊抽調可靠老兵作為軍官、從當地招收士卒,組建水軍311、312、313、314旅,兵力約一萬二千人。
以駐紮梁山泊的水軍第二旅、第三旅為梁山水師,阮小二為師長、張順為教導使,阮小七為參謀長,童威、童猛為副師長。挑選被俘水兵戰船,組建水軍321、322、323、324旅,駐紮梁山泊四個水寨,兵力約一萬二千人。
水軍陸戰旅改稱水軍331旅,穆弘為旅長,李忠為教導使,張橫為參謀長,下轄十個營約六千人。
六個混成旅擴充為十個營,每旅約六千人,兵力三萬六千人。
第一混成旅改稱401旅,旅長兼教導使林衝,參謀長歐鵬。
第二混成旅改稱402旅,旅長兼教導使楊誌,參謀長鄧飛。
第三混成旅改稱403旅,旅長兼教導使黃信,參謀長楊林。
第四混成旅改稱404旅,旅長兼教導使孫立,參謀長薛永。
第五混成旅改稱405旅,旅長兼教導使欒廷玉,參謀長丁得孫。
第六混成旅改稱406旅,旅長兼教導使張清,參謀長龔旺。
另有神機營、講武堂教導旅等部隊,合計兵力約二十萬人。
傳令已了,分調已定,眾頭領領了兵符印信,都是歡喜不已。雖然這些職位並非朝廷官職,卻是朱武這個被朝廷冊封的東平節度使任命,比之以前的職司,明顯更加正規。
隻是,看著梁山泊在接受招安後和以前比起來幾乎沒有變化的職司,王倫、吳用等知道朱武誌向的頭領,俱是若有所思。
顯然,朱武在接受招安後,仍舊在保持梁山泊獨立性,節度使幕府官職,和朝廷截然不同。
“擁兵二十萬、自任官職,朝廷發現之後,大概會認為寨主有反心吧?”
“不知梁山泊將來,還會不會和朝廷起衝突?”
泛起這個想法,王倫、吳用等人並無多少害怕。在接連打敗高俅帶來的十多萬官兵,梁山泊兵力驟然到接近二十萬後,許多梁山泊頭領,都失去了對朝廷的敬畏。有此二十萬大軍,梁山泊縱然不能奪取天下,割據山東大地,已是綽綽有餘。
有心加強梁山泊眾位頭領聯係,避免他們被朝廷引誘離開,朱武焚一爐香,向眾人道:
“今日既是天罡地煞周天群星相會,必須對天盟誓,各無異心,死生相托,吉兇相救,患難相扶,一同保境安民。”
眾皆大喜,各人拈香已罷,一齊跪在地上。朱武為首誓曰:
“朱武聚弟兄於梁山,結英雄於水泊,上符天數,下合人心。”
“自今以後,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
“但願共存義氣於心,共建大同社會,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鑒,報應昭彰。”
誓畢,眾皆同聲共願,但願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當日歃血誓盟,盡醉方散。
次日,眾人便按照朱武號令,將軍隊重新整編。從俘虜中挑選士卒,增強軍隊實力。在梁山泊完善的教導訓練體係下,二十萬大軍之說,漸漸名副其實。
這麽多的軍隊訓練,自然讓梁山泊的糧草供應頗為緊張。再加上朝廷一直在催促梁山泊裁軍,梁山泊供養二十萬大軍也頗為吃力,朱武隻得讓一部分士兵屯田,在明麵上減少兵力。
不過,這種做法雖然能瞞過一時,卻不可能一直隱藏下去。尤其是隨著高俅在迴京後重新取得天子信任,梁山泊的處境越來越差,讓知道內情的頭領,越來越是憂心。
重陽節時,宋江便在菊花之會上,向眾人道:
“雖然受了招安,但是朝廷對梁山泊的猜忌,卻絲毫沒有減弱。”
“也不知什麽時候伐遼,讓我等建功立業!”
吳用也同樣憂心忡忡,向眾人道:
“正是如此!”
“若是再不伐遼,梁山泊和朝廷之間,說不定就有大戰了!”
“眼看朝廷從西軍調集了許多兵馬,卻遲遲沒有出動,也不知這些兵馬,究竟要征討誰?”
其餘眾位頭領,同樣議論紛紛。
唯有朱武,對此毫不擔心,在眾人問他的時候,朱武手指南方,向眾人道:
“事情如何,再有一月就見分曉了!”
“諸位可耐心等待,不必擔心西軍!”
“朱某不才,原來上應星魁。”
“眾多弟兄,原來也都應天罡地煞星辰。”
“今者上天顯應,吾等合當聚義。”
眼看自己名字位列石碣之上,梁山泊眾位頭領,同樣高興不已。隻是,王倫、晁蓋等名字不在石碣上的頭領,則是心中惴惴。
恰在這個時候,又是一聲雷響,公孫勝大聲叫道:
“快看!還有一塊石碣!”
眾人聞聲看去,隻見那挖出石碣的坑下,又出現一個石碣。這石碣和方才那石碣別無二致,隻是前麵的文字,卻隻有一十五行。
讓玄通道人仔細辨認,玄通道人強忍心中驚訝,道:
“這石碣是天書副冊,都是周天群星,注著眾義士的姓名。”
將文字辨認出來,同樣由蕭讓謄抄。
石碣上書梁山泊周天群星一十五員:
天辰星白衣秀士王倫
天王星托塔天王晁蓋
天幻星幻魔君喬道清
天周星山野散人許貫忠
天隱星湖海散人蕭嘉穗
天強星鐵槍史文恭
天屠星屠龍手孫安
天壯星鐵棒欒廷玉
天德星飛天虎扈成
地定星催命將蘇定
地保星赤須龍費保
地雲星卷毛虎倪雲
地青星太湖蛟卜青
地成星瘦臉熊狄成
地謹星副牌軍周謹
十五行文字之下,還有許多空白,文字若隱若現,卻是看不真切。公孫勝見此說道:
“天數如此,吾等合該在梁山泊聚義!”
“來日當有上應周天群星的豪傑,同樣投奔梁山!”
眾人聞言更喜,尤其是王倫、晁蓋等不在天罡地煞之列的頭領,見到自己名列周天群星之中,更是歡喜不已,和眾人一起說道:
“天地之意,物理數定,誰敢違拗!”
眾人返迴梁山,當日大設筵宴,朱武親捧朝廷授予的東平節度使印信,頒布號令:
“梁山泊如今已受招安,諸多大小兄弟,各各管領,悉宜遵守,毋得違誤,有傷義氣。”
“如有故違不遵者,定依軍法治之,決不輕恕。”
眾人凜然受命,朱武將梁山泊原有機構改為東平節度使幕府,計開:
參讚軍政頭領四員:王倫、晁蓋、宋江、吳用
軍務院參讚軍務頭領八員:盧俊義、魯智深、公孫勝、喬冽、林衝、柴進、李應、許貫忠
庶務處:吳用、公孫勝
參謀處:吳用、許貫忠
教導處:喬冽、楊春、李忠
後勤處:柴進、段景住
裝備處:魯智深,侯健、孟康、湯隆
訓練處:花榮、史文恭、蘇定、洪義
情報處:戴宗、白勝、時遷
軍法處:金大堅,蔡福,蔡慶
政務院參讚政務頭領四員:扈成、蔣敬、蕭讓、朱貴
庶務處:王倫、蕭讓
財務處:王倫、蔣敬,宋清
外聯處:朱貴、杜興,朱富、王定六、顧大嫂、樂和
工程處:扈成、陶宗旺
醫務處:安道全、皇甫端
都察院
庶務處:宋江、裴宣
監察處:宋江
訴訟處:裴宣
審計處:蔣敬
糾察處:金大堅、朱仝、雷橫
各地鎮守:
東昌府鎮守:晁蓋、史進
東平府鎮守:宋江、許貫忠、楊春
青州鎮守:李應、李俊、蕭嘉穗
獨龍岡鎮守:陳達、杜遷
少華山鎮守:宋萬、馬麟
芒碭山鎮守:樊瑞、穆春
登雲山鎮守:鄒淵、鄒潤
調整軍銜製度,以九級中郎將為上將,八級將軍為正將,七級校尉為副將,計開:
上將十員:玉麒麟盧俊義、花和尚魯智深、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打虎武鬆、霹靂火秦明、雙鞭唿延灼、鐵槍史文恭、屠龍手孫安、雙槍將董平
正將二十五員:青麵獸楊誌、小李廣花榮、沒羽箭張清、金槍手徐寧、急先鋒索超、九紋龍史進、拚命三郎石秀、鐵棒欒廷玉、赤發鬼劉唐、黑旋風李逵、混江龍李俊、立地太歲阮小二、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五、浪裏白跳張順、活閻羅阮小七、沒遮攔穆弘、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病關索楊雄、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浪子燕青、鎮三山黃信、病尉遲孫立、
副將五十員: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架海梁韓伯龍、擎天柱任原、拔山力士唐斌、醜郡馬宣讚、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聖水將單廷珪、神火將魏定國、催命將蘇定、摩雲金翅歐鵬、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火眼狻猊鄧飛、錦豹子楊林、喪門神鮑旭、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撼山力士文仲容、移山力士崔野、雲裏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病大蟲薛永、鐵笛仙馬麟、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赤須龍費保、卷毛虎倪雲、太湖蛟卜青、瘦臉熊狄成、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出林龍鄒淵、獨角龍鄒潤、小遮攔穆春、操刀鬼曹正、金眼彪施恩、青眼虎李雲、沒麵目焦挺、石將軍石勇、副牌軍周謹、小尉遲孫新、險道神鬱保四、教頭洪義
整編馬步水軍,以《周禮》“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之說,在旅之上設師。以一位數字和兩位數字為軍和師的番號,三位數字為旅番號,四位數字為營番號,規範各級編製。並且將馬軍改為騎兵、步軍改為步兵,避免將來設立軍一級的編製後,可能產生的混淆。
原馬軍六個旅改為六個騎兵師,各轄一個騎兵旅和一個預備騎兵旅,每師六千士卒,六個騎兵師約三萬六千人。預備騎兵旅軍官從原有騎兵中選拔、士兵從會騎馬的士卒中選拔,在梁山泊馬匹充足後,轉為正式騎兵。
馬軍第一旅改稱騎兵111旅,另建預備騎兵112旅,組成騎兵第一師。師長盧俊義、教導使燕青、參謀長韓伯龍。
馬軍第二旅改稱騎兵121旅,另建預備騎兵122旅,組成騎兵第二師。師長關勝、教導使索超、參謀長周謹。
馬軍第三旅改稱騎兵131旅,另建預備騎兵132旅,組成騎兵第三師。師長秦明、教導使單廷珪、參謀長魏定國。
馬軍第四旅改稱騎兵141旅,另建預備騎兵142旅,組成騎兵第四師。師長孫安、教導使周通、參謀長唐斌。
馬軍第五旅改稱騎兵151旅,另建預備騎兵152旅,組成騎兵第五師。師長唿延灼、教導使文仲容、參謀長韓滔。
馬軍第六旅改稱騎兵161旅,另建預備騎兵162旅,組成騎兵第二師。師長董平、教導使崔野、參謀長彭玘。
原步軍六個旅改為六個步兵師,各轄四個步兵旅和警衛營、輜重營、工程營等師直屬營隊,滿編一萬五千人,六個步兵師約九萬人。各師從立功老兵挑選軍官、從俘虜中挑選士卒,各建三個新兵旅。
步軍第一旅改稱步兵211旅,和新兵212、213、214旅組成步兵第一師,師長魯智深,教導使李雲,參謀長任原。
步軍第二旅改稱步兵221旅,和新兵222、223、224旅組成步兵第二師,師長武鬆,教導使石秀,參謀長施恩。
步軍第三旅改稱步兵231旅,和新兵232、233、234旅組成步兵第三師,師長劉唐,教導使曹正,參謀長石勇。
步軍第四旅改稱步兵241旅,和新兵242、243、244旅組成步兵第四師,師長李逵,教導使鮑旭,參謀長項充,副師長李袞。
步軍第五旅改稱步兵251旅,和新兵252、253、254旅組成步兵第五師,師長楊雄,教導使孫新,參謀長孔明。
步軍第六旅改稱步兵261旅,和新兵262、263、264旅組成步兵第六師,師長解珍,教導使解寶,參謀長孔亮。
原水軍四個旅改為兩個水師和一個陸戰旅,兵力約三萬人。
以駐紮青州的水軍第一旅為青州水師,李俊為師長,阮小五為教導使,費保為參謀長,倪雲、卜青、狄成為副師長。從梁山泊抽調可靠老兵作為軍官、從當地招收士卒,組建水軍311、312、313、314旅,兵力約一萬二千人。
以駐紮梁山泊的水軍第二旅、第三旅為梁山水師,阮小二為師長、張順為教導使,阮小七為參謀長,童威、童猛為副師長。挑選被俘水兵戰船,組建水軍321、322、323、324旅,駐紮梁山泊四個水寨,兵力約一萬二千人。
水軍陸戰旅改稱水軍331旅,穆弘為旅長,李忠為教導使,張橫為參謀長,下轄十個營約六千人。
六個混成旅擴充為十個營,每旅約六千人,兵力三萬六千人。
第一混成旅改稱401旅,旅長兼教導使林衝,參謀長歐鵬。
第二混成旅改稱402旅,旅長兼教導使楊誌,參謀長鄧飛。
第三混成旅改稱403旅,旅長兼教導使黃信,參謀長楊林。
第四混成旅改稱404旅,旅長兼教導使孫立,參謀長薛永。
第五混成旅改稱405旅,旅長兼教導使欒廷玉,參謀長丁得孫。
第六混成旅改稱406旅,旅長兼教導使張清,參謀長龔旺。
另有神機營、講武堂教導旅等部隊,合計兵力約二十萬人。
傳令已了,分調已定,眾頭領領了兵符印信,都是歡喜不已。雖然這些職位並非朝廷官職,卻是朱武這個被朝廷冊封的東平節度使任命,比之以前的職司,明顯更加正規。
隻是,看著梁山泊在接受招安後和以前比起來幾乎沒有變化的職司,王倫、吳用等知道朱武誌向的頭領,俱是若有所思。
顯然,朱武在接受招安後,仍舊在保持梁山泊獨立性,節度使幕府官職,和朝廷截然不同。
“擁兵二十萬、自任官職,朝廷發現之後,大概會認為寨主有反心吧?”
“不知梁山泊將來,還會不會和朝廷起衝突?”
泛起這個想法,王倫、吳用等人並無多少害怕。在接連打敗高俅帶來的十多萬官兵,梁山泊兵力驟然到接近二十萬後,許多梁山泊頭領,都失去了對朝廷的敬畏。有此二十萬大軍,梁山泊縱然不能奪取天下,割據山東大地,已是綽綽有餘。
有心加強梁山泊眾位頭領聯係,避免他們被朝廷引誘離開,朱武焚一爐香,向眾人道:
“今日既是天罡地煞周天群星相會,必須對天盟誓,各無異心,死生相托,吉兇相救,患難相扶,一同保境安民。”
眾皆大喜,各人拈香已罷,一齊跪在地上。朱武為首誓曰:
“朱武聚弟兄於梁山,結英雄於水泊,上符天數,下合人心。”
“自今以後,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
“但願共存義氣於心,共建大同社會,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鑒,報應昭彰。”
誓畢,眾皆同聲共願,但願生生相會,世世相逢,永無斷阻。當日歃血誓盟,盡醉方散。
次日,眾人便按照朱武號令,將軍隊重新整編。從俘虜中挑選士卒,增強軍隊實力。在梁山泊完善的教導訓練體係下,二十萬大軍之說,漸漸名副其實。
這麽多的軍隊訓練,自然讓梁山泊的糧草供應頗為緊張。再加上朝廷一直在催促梁山泊裁軍,梁山泊供養二十萬大軍也頗為吃力,朱武隻得讓一部分士兵屯田,在明麵上減少兵力。
不過,這種做法雖然能瞞過一時,卻不可能一直隱藏下去。尤其是隨著高俅在迴京後重新取得天子信任,梁山泊的處境越來越差,讓知道內情的頭領,越來越是憂心。
重陽節時,宋江便在菊花之會上,向眾人道:
“雖然受了招安,但是朝廷對梁山泊的猜忌,卻絲毫沒有減弱。”
“也不知什麽時候伐遼,讓我等建功立業!”
吳用也同樣憂心忡忡,向眾人道:
“正是如此!”
“若是再不伐遼,梁山泊和朝廷之間,說不定就有大戰了!”
“眼看朝廷從西軍調集了許多兵馬,卻遲遲沒有出動,也不知這些兵馬,究竟要征討誰?”
其餘眾位頭領,同樣議論紛紛。
唯有朱武,對此毫不擔心,在眾人問他的時候,朱武手指南方,向眾人道:
“事情如何,再有一月就見分曉了!”
“諸位可耐心等待,不必擔心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