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明天殺豬加餐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一架敵機就能讓他的一個營失去戰鬥力,那麽整個師在這個方向上的防空將變得毫無防護。
“該死!”他低聲咒罵,心中明白形勢遠比預想的更加嚴峻。
沈廣彥猛地一拳捶在桌上,心中滿是不甘。
與此同時,在閻良的許寧正緊盯著測試現場的最新進展。
雖然詳細的分析要等所有數據到手後才能進行,但通過電話,他已經掌握了大致的情況。
713號機剛剛完成了兩次模擬攻擊,分別測試了吊艙的兩種移頻幹擾模式——超前假目標幹擾和多覆蓋幹擾。
更令人振奮的是,吊艙能夠將這兩種模式結合使用,既能生成虛假目標,又能用覆蓋信號隱藏真實目標。
從初步效果來看,這種組合已經非常成功,無需進一步重複測試。
運7飛機的航程有限,尤其還掛載著兩個大小不一的吊艙。
然而,當電話中傳來測試成功的消息時,會議室裏的氣氛瞬間變得熱烈起來。
這不僅證明了他們的研發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即使使用性能稍遜的元器件,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一號吊艙的測試到此為止,接下來開始測試二號吊艙!”
許寧壓抑住內心的激動,對著電話下達指令。
二號吊艙經過重新研發,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可以適配更多的戰術飛機。這才是他真正期待的產品。
而在弘農的高炮團陣地上,氣氛卻截然不同。
團長沈廣彥和士兵們原本滿懷鬥誌,但連續幾次未能捕捉到目標後,士氣逐漸低落。
盡管還有兩組測試未完成,但他們似乎已經失去了信心。
雷達操作員的聲音也變得微弱,仿佛連他也感到無力。
就在沈廣彥以為又要經曆一次失敗時,突然,情況發生了轉機。
“團長,幹擾突然減弱了!”一名士兵急促地報告。
“什麽情況?”沈廣彥立刻警覺起來。
“假目標的迴波強度變弱了,我能分辨出真實目標了!”
這一刻,沈廣彥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操作員一邊迅速調整設備,一邊大聲通知。
“快,所有人注意,切換到自動射擊模式,準備!”
運7飛機的雷達反射麵積大,幾乎無法進行機動躲避。
盡管幹擾措施還在起作用,但我們的雷達在大約5公裏外還是成功鎖定了目標。
“目標進入射程!”
“發射!”
兩次模擬攻擊迅速完成,按照演習規則,這標誌著目標已被擊落。
第四輪測試也幾乎是同樣的結果:雖然最初的多層幹擾一度隱藏了飛機的位置,但在6公裏的距離上再次被鎖定。
即便這個距離對於性能普通的瞄10雷達來說已經很近,但如果換成更先進、功率更大的雷達,後果將更加嚴重。
形勢因此變得嚴峻起來。
“團長,我們算是贏了一半嗎?”
一名雷達操作員摘下耳機,望向正在與團隊慶祝的沈廣彥。
沈廣彥轉過身來,笑著迴應:“可以這麽說,畢竟常說防空十防九空,這次我們四次中有兩次成功,也算不錯了。”
“那明天……”操作員試探性地問。
“告訴各連隊的廚房,明天殺豬加餐!”沈廣彥宣布。
聽到這話,原本興高采烈的司務長臉上的笑容立刻消失,換上了痛苦的表情。
而在另一邊,得知二號吊艙幹擾效果不如預期的許寧陷入了沉思。
一號吊艙是根據繳獲型號1:1複製的大尺寸模型,工作正常;而二號吊艙雖然硬件相同,但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713號機為了電子測試特地加強了電力供應,所以問題不可能出在能源上。
“看來,對原始研發的任何改動都必須格外小心啊。”他喃喃自語。
對於14所的工程師們而言,今天的測試結果既有令人欣慰的一麵,也有需要深思的地方。
一號吊艙的成功讓大家鬆了一口氣,證明團隊的方向是正確的。
現在,二號吊艙的問題看起來更像是技術細節上的挑戰,可能是研發、製造或裝配方麵的小問題。
要找出具體原因,還需要等待測試數據和雷達反饋。
對於許寧而言,這僅僅是開始。他早在14所時就深入研究了繳獲的敵方吊艙,確保基礎工作紮實無誤。
真正的考驗在於他自己研發的縮小版二號吊艙上,他渴望盡快找到並解決問題。
大約20分鍾後,完成任務的713號飛機平穩降落在閻良機場。
地勤人員迅速拆卸了一大一小兩個吊艙,並將它們轉移到專門的試驗車間。
郭林科和他的團隊立即開始檢查吊艙內部的元器件,而許寧和徐舒則忙著從飛機上取迴測試設備,這些設備記錄了飛行中所有機載係統的運行狀況。
前兩次測試一號吊艙時一切順利,但當二號吊艙啟動後,情況變得複雜起來。
在吊艙尚未接收到雷達信號時,係統表現正常;
然而,一旦進入炮瞄雷達的覆蓋範圍,幹擾功能啟動,接收端的數據就開始出現異常。
隨著距離縮短和發射功率增大,這種混亂現象愈發明顯。
“許博。”
徐舒的聲音打斷了許寧的思考:“我們放大一下最後一分鍾的接收信號看看。”
盡管許寧在這方麵的知識是重生後自學的,且有係統的幫助,但在麵對如此複雜的信號圖譜時,他的反應可能不如專業出身的徐舒那麽迅速。
此時,他們需要仔細分析這些數據,以確定問題的根源所在。
他有個好習慣,就是願意傾聽並采納別人的建議。
這次,他迅速響應徐舒的要求,放大並仔細處理了最後兩輪測試的最後一分鍾數據。
“看這裏。”
徐舒指著屏幕上的一個細節說道:“這條曲線起初幾乎看不見,但每次循環它都逐漸增強,到最後強度幾乎與雷達接收到的信號一樣。”
許寧立刻領會了她的意思:“所以這是吊艙輸入信號受到了幹擾,導致輸出異常,影響了對雷達的幹擾效果……”
“等等,這不會是自激振蕩吧?”他突然意識到。
“該死!”他低聲咒罵,心中明白形勢遠比預想的更加嚴峻。
沈廣彥猛地一拳捶在桌上,心中滿是不甘。
與此同時,在閻良的許寧正緊盯著測試現場的最新進展。
雖然詳細的分析要等所有數據到手後才能進行,但通過電話,他已經掌握了大致的情況。
713號機剛剛完成了兩次模擬攻擊,分別測試了吊艙的兩種移頻幹擾模式——超前假目標幹擾和多覆蓋幹擾。
更令人振奮的是,吊艙能夠將這兩種模式結合使用,既能生成虛假目標,又能用覆蓋信號隱藏真實目標。
從初步效果來看,這種組合已經非常成功,無需進一步重複測試。
運7飛機的航程有限,尤其還掛載著兩個大小不一的吊艙。
然而,當電話中傳來測試成功的消息時,會議室裏的氣氛瞬間變得熱烈起來。
這不僅證明了他們的研發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即使使用性能稍遜的元器件,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一號吊艙的測試到此為止,接下來開始測試二號吊艙!”
許寧壓抑住內心的激動,對著電話下達指令。
二號吊艙經過重新研發,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可以適配更多的戰術飛機。這才是他真正期待的產品。
而在弘農的高炮團陣地上,氣氛卻截然不同。
團長沈廣彥和士兵們原本滿懷鬥誌,但連續幾次未能捕捉到目標後,士氣逐漸低落。
盡管還有兩組測試未完成,但他們似乎已經失去了信心。
雷達操作員的聲音也變得微弱,仿佛連他也感到無力。
就在沈廣彥以為又要經曆一次失敗時,突然,情況發生了轉機。
“團長,幹擾突然減弱了!”一名士兵急促地報告。
“什麽情況?”沈廣彥立刻警覺起來。
“假目標的迴波強度變弱了,我能分辨出真實目標了!”
這一刻,沈廣彥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操作員一邊迅速調整設備,一邊大聲通知。
“快,所有人注意,切換到自動射擊模式,準備!”
運7飛機的雷達反射麵積大,幾乎無法進行機動躲避。
盡管幹擾措施還在起作用,但我們的雷達在大約5公裏外還是成功鎖定了目標。
“目標進入射程!”
“發射!”
兩次模擬攻擊迅速完成,按照演習規則,這標誌著目標已被擊落。
第四輪測試也幾乎是同樣的結果:雖然最初的多層幹擾一度隱藏了飛機的位置,但在6公裏的距離上再次被鎖定。
即便這個距離對於性能普通的瞄10雷達來說已經很近,但如果換成更先進、功率更大的雷達,後果將更加嚴重。
形勢因此變得嚴峻起來。
“團長,我們算是贏了一半嗎?”
一名雷達操作員摘下耳機,望向正在與團隊慶祝的沈廣彥。
沈廣彥轉過身來,笑著迴應:“可以這麽說,畢竟常說防空十防九空,這次我們四次中有兩次成功,也算不錯了。”
“那明天……”操作員試探性地問。
“告訴各連隊的廚房,明天殺豬加餐!”沈廣彥宣布。
聽到這話,原本興高采烈的司務長臉上的笑容立刻消失,換上了痛苦的表情。
而在另一邊,得知二號吊艙幹擾效果不如預期的許寧陷入了沉思。
一號吊艙是根據繳獲型號1:1複製的大尺寸模型,工作正常;而二號吊艙雖然硬件相同,但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713號機為了電子測試特地加強了電力供應,所以問題不可能出在能源上。
“看來,對原始研發的任何改動都必須格外小心啊。”他喃喃自語。
對於14所的工程師們而言,今天的測試結果既有令人欣慰的一麵,也有需要深思的地方。
一號吊艙的成功讓大家鬆了一口氣,證明團隊的方向是正確的。
現在,二號吊艙的問題看起來更像是技術細節上的挑戰,可能是研發、製造或裝配方麵的小問題。
要找出具體原因,還需要等待測試數據和雷達反饋。
對於許寧而言,這僅僅是開始。他早在14所時就深入研究了繳獲的敵方吊艙,確保基礎工作紮實無誤。
真正的考驗在於他自己研發的縮小版二號吊艙上,他渴望盡快找到並解決問題。
大約20分鍾後,完成任務的713號飛機平穩降落在閻良機場。
地勤人員迅速拆卸了一大一小兩個吊艙,並將它們轉移到專門的試驗車間。
郭林科和他的團隊立即開始檢查吊艙內部的元器件,而許寧和徐舒則忙著從飛機上取迴測試設備,這些設備記錄了飛行中所有機載係統的運行狀況。
前兩次測試一號吊艙時一切順利,但當二號吊艙啟動後,情況變得複雜起來。
在吊艙尚未接收到雷達信號時,係統表現正常;
然而,一旦進入炮瞄雷達的覆蓋範圍,幹擾功能啟動,接收端的數據就開始出現異常。
隨著距離縮短和發射功率增大,這種混亂現象愈發明顯。
“許博。”
徐舒的聲音打斷了許寧的思考:“我們放大一下最後一分鍾的接收信號看看。”
盡管許寧在這方麵的知識是重生後自學的,且有係統的幫助,但在麵對如此複雜的信號圖譜時,他的反應可能不如專業出身的徐舒那麽迅速。
此時,他們需要仔細分析這些數據,以確定問題的根源所在。
他有個好習慣,就是願意傾聽並采納別人的建議。
這次,他迅速響應徐舒的要求,放大並仔細處理了最後兩輪測試的最後一分鍾數據。
“看這裏。”
徐舒指著屏幕上的一個細節說道:“這條曲線起初幾乎看不見,但每次循環它都逐漸增強,到最後強度幾乎與雷達接收到的信號一樣。”
許寧立刻領會了她的意思:“所以這是吊艙輸入信號受到了幹擾,導致輸出異常,影響了對雷達的幹擾效果……”
“等等,這不會是自激振蕩吧?”他突然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