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科繼續說:“而且,那期雜誌的封麵主題就是‘卡爾曼濾波法的複興’。”


    “還登上了封麵?”許寧驚訝不已。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他知道頂級期刊的封麵是多麽難登的殿堂。


    這一次,他們的論文不僅發表了,還占據了重要位置,引發了國內外學術界的熱議。


    “沒錯。”


    徐舒補充道:“為了趕時間,我直接處理了封麵設計和版麵費的事情。


    當時601所的人說你在出差,具體地點也來不及走正式流程詢問,所以我就做了這個決定。”


    她輕描淡寫地說著,仿佛這隻是件小事,但許寧知道這背後的意義重大。


    他看著徐舒,心中滿是感激,搖搖頭說:“怎麽會怪你呢?謝謝你,徐舒。”


    “謝我?這倒不必了。費用都是研究所報銷的,我隻是多跑了幾趟腿而已。”


    郭林科好奇地問:“所以,文章投出去後,你完全沒關心過它的進展嗎?”


    他心想,要是自己寫了這麽出色的文章,肯定每天都會迫不及待地查看編輯部的反饋。


    “嗯,怎麽說呢?”


    這個問題讓許寧停頓了一下:


    “最初研究這個課題隻是為了處理殲8c飛機襟翼耦合的問題,論文是徐研究員建議發表的,我隻是在裏麵補充了一些見解。”


    聽到這裏,郭林科忍不住嘴角抽動,仿佛自己的認知受到了挑戰。


    許寧的迴答和郭林科的反應引得周圍的人——包括徐舒在內——都輕聲笑了起來。


    然而,大家很快又迴到了關於幹擾吊艙的專業討論上。


    “郭工,你們團隊對那個吊艙的研究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許寧提出了一個他自己和徐舒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剛開始,進度還很有限,連還原工作也隻完成了一半。”


    提到正事,郭林科的表情變得認真起來:


    “那架被擊落的米格25雖然沒有以最高速度墜毀,但由於它恰好落在拉達克山脈的一個山脊上,殘骸分散在三個山穀裏。


    巴鐵那邊情況複雜,我們不能輕易調動不可靠的部隊去搜索,因此花費了不少時間才收集到了大部分關鍵部件。”


    “目前,我們隻能根據參戰人員的報告來分析。


    至於雷達偵察功能暫且不談,電子幹擾部分我們已經確認至少有一種大功率的速度波門拖引幹擾。


    更多的細節還要等拆解完成才能知道。”


    “我想,這肯定不是它唯一的功能。”徐舒沉思片刻後說道。


    “我對軍用雷達的了解有限,但我知道現代脈衝多普勒雷達能同時測量距離和速度。


    通過計算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可以抵禦隻改變目標速度的幹擾,理論上不應該讓兩架殲8c戰機困擾那麽久。”


    有著豐富經驗的許寧解釋道:


    “拖引幹擾通常會配合假多普勒頻移,使得雷達在兩個幹擾頻率間搖擺不定,難以鎖定真實目標的速度與位置。


    因此,單靠速度積分數據是無法克服這種幹擾的。”


    徐舒仍然困惑:“實現這樣的幹擾係統需要一個大型吊艙,不僅體積龐大而且耗電量驚人。


    不論是使用行波管放大器還是數控移相器,都會因為諧波問題降低幹擾效率,並且小型化難度很大。”


    郭林科則表示:“吊艙確實不小,但大部分空間用於合成孔徑雷達天線,實際用於電子幹擾的部分並不大。”


    眼看會議室外聚集了更多人,似乎是重要人物即將到場,許寧迅速總結:


    “我們研究這個戰利品的關鍵在於理解它是如何有效幹擾脈衝多普勒雷達的,並嚐試仿製改進,以便應用於我們的飛機上。


    殲8c有充足的電力供應等待利用。”


    事實上,許寧對這個吊艙已經有了猜測。


    它可能類似於蘇27使用的l005s電子對抗係統,該係統采用數字射頻存儲器(drfm)技術,實現了直接數字合成,從而進行數字移頻。


    這使得l005s即使到了21世紀初依然效果顯著。


    雖然當時蘇連的技術在某些方麵僅稍遜於漂亮國,但其數字化程度令人驚訝,特別是在蘇27仍依賴模擬電傳飛控的時候。


    考慮到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那個吊艙中很可能包含更新的技術,不過基本原理應該相似。


    正當他們討論時,會議室裏響起了激昂的《輝煌時刻》音樂,為即將到來的重要會議增添了莊重氛圍。


    很快,工作人員示意大家迴到座位,儀式即將拉開帷幕。


    人們帶著未盡的交談興致,依依不舍地分散開來。


    按照日程,接下來是簡短的領導講話和頒獎環節,隨後便是期待已久的晚宴。


    這意味著不久之後還能繼續交流。


    許寧和徐舒意外地發現他們被安排在相鄰的座位上,而且位置非常靠前。


    這並不奇怪,因為他們兩人是少數不屬於軍隊或大型國企的代表。


    “那篇論文在國際控製學界也有相當的影響。”


    徐舒跟在許寧身後,輕聲說,她的高跟鞋發出清脆的聲音。


    “怎麽說?”許寧問,兩人低聲細語,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下。


    “論文發表後,我留學時的導師聯係了我,詢問是否有興趣前往伯克利任教,並希望能帶上另一位作者。”


    徐舒的話讓剛坐下的許寧差點跳起來。


    他瞬間懷疑起對方的意圖,但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在這種場合下策反太過荒謬,而且徐舒並未提供任何實質性的誘惑。


    “所以你拒絕了?”許寧盡量保持語氣平和。


    “當然,不然我也不會在這裏。”徐舒點頭確認。


    “其實,他的提議很不錯,但我更願意與許博士您合作。”


    徐舒的話語中似乎隱藏著更多含義,但許寧沒有時間深究,因為此時他的注意力已經被兩位剛剛步入主席台中央的人物所吸引。


    他認得那兩位,至少在照片裏見過。


    今天的場麵可不小!盡管有王老和劉老這兩位前輩坐鎮,慶功表彰大會的氣氛依然輕鬆愉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