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極大認可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會議開始時,自然少不了表揚與鼓勵的話語。兩位領導都有過戰場經曆,言談間盡顯軍人本色,話語簡練有力。
由於沒有直播,且與會者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自己人,現場的真情流露顯得格外真摯。
特別是那位頭發斑白卻精神矍鑠的王老,這位退休的老前輩被請來激勵後輩,再合適不過了。
作為“九星戰將”,他曾擊落擊傷9架敵機,是人民空軍的驕傲。
“三十年前,空24師70團的殲6戰鬥機在崇武外海擊落了一架f-104g戰鬥機。
自那時起,我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就沒有再取得過空戰勝利。”
王老放下發言稿,環視著座無虛席的會場,繼續即興演講:
“在我未退下來的時候,有人質疑我們的飛行員是否還記得如何戰鬥,尤其是在1991年後,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甚至有些自己人也有了疑慮。”
“過去,我們無法用言語說服別人,因為我們必須通過行動證明自己。”
王老的聲音堅定:“但現在,英勇的戰士們已經證明那些懷疑是錯誤的。我們的空軍依舊是一支勇敢無畏、敢於勝利的隊伍!”
“一年前,麵對挑釁的f-14和f-18,我們隻能派出大量殲6以數量彌補技術差距。
但空軍需要的是技術和勇氣並存,對於一個大國來說,依賴進口飛機是不夠的。”
“幸運的是,最近軍工領域傳來不少好消息,特別是在去年的春洲航展上,我親眼目睹了殲8c的精彩飛行表演。”
王老迴憶道:“當時我對林虎說,要是能年輕30歲,我也想親自駕駛一圈,可惜這飛機沒有雙座版。”
台下的許寧聽到這裏,臉上浮現出微笑。
而幾個月後的莫思可航展上,今年70歲的林老或許真的有機會駕駛蘇30進行特技飛行——但這已是未來的事了。
雙座戰鬥機因為有教練員在旁邊保駕護航,飛行員可以稍微大膽一些嚐試。
不少國家的空軍會利用這類飛機,在開放日活動中帶公眾人物上天體驗飛行樂趣,以此作為宣傳手段。
然而,單座機隻有飛行員獨自操作,任何事故都可能致命,因此對飛行員的資質審查非常嚴格,不符合條件的人絕無可能上機。
王老在讚揚了殲8c的卓越性能後,話題轉向了飛行員的專業素質:
“當然,飛機再好,也離不開優秀的飛行員。平時訓練時大家都能掌握技術要領,但麵對真實敵情時,緊張和激動往往讓人忘卻所學。
這次任務中,我們的飛行員首次升空作戰便能保持冷靜、不犯錯誤,這非常難得,你們的表現遠超我的預期。”
“我們大隊早年的首戰勝利是由劉德林同誌擊落的一架流星f.mk.8,那是二戰末期的老機型。
而我們駕駛的是當時世界領先的米格15戰機,以四比一的優勢對陣,對方幾乎未做抵抗就逃竄。
即便如此,我們四架飛機耗費了全部彈藥才勉強將其擊落。”
迴憶起這段曆史,王老不禁微笑:
“初次見到敵機時,滿腦子都是開火射擊,完全忘了戰術訓練,連光環瞄準具都沒想起來使用,直到炮彈耗盡才意識到這一點。”
“但隨著經驗積累,技術逐漸成熟,後來有些飛行員甚至能在超音速交匯中命中難以鎖定的目標。”
“現代空戰更多依賴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我們在這一領域尚缺乏實戰經驗。
據我了解,到今年初,全軍僅有不到十位飛行員有過中程空空導彈的發射經曆。
因此,此次參戰的兩位飛行員的經驗極其寶貴,希望你們能總結出一套方法,推廣超視距空戰的戰術給全軍!”
隨後,是授勳環節。
直接參與行動的鄭良群、陳嘉誠及指揮官均獲頒一等功。
其他參與人員也獲得了不同級別的表彰。
許寧原以為儀式就此結束,沒想到王老又拿出了另一份文件,宣布為地方上的貢獻者頒發紀念章。
當聽到‘獵蝠行動’三等紀念章的授予名單時,許寧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每個年輕人都曾懷揣著立功的夢想,盡管紀念章在榮譽等級上不及勳章和獎章,但它同樣承載著榮耀與認可。
通常來說,獎章是對傑出貢獻的認可,而紀念章則更像是對參與的感謝。
不過,這次的“獵蝠行動”紀念章卻與眾不同,它專門為此次任務設立,具有獨特的曆史意義和價值。
更特別的是,這些紀念章還分為一、二、三級,顯然不隻是為了表彰參與,而是對在這次任務中表現突出者的獎勵。
由於規則限製,無法直接授予軍功章給地方人員,因此這種分級紀念章成為了表彰的一種創新方式。
當宣布三等紀念章獲得者時,名單上出現了410廠的鍾市強、601所的林歐華,以及徐舒等人。
許寧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這讓他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三等紀念章已經接近於一種參與獎了。
隨著二等獎的揭曉,隻有少數幾位核心成員的名字被念出,他們是八三工程的關鍵人物。
當王老拿起最後一份文件,準備公布一等獎得主時,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航空工業601研究所的楊知書”,作為整個項目的總設計師,他的獲獎當之無愧。
“電子科技集團14研究所的郭林科”,這位專家在關鍵時刻準確判斷,確保了任務的成功。
“航空工業606研究所的閻偉忠”,他的名字也在意料之中。
最後,當“京城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許寧”這個名字被宣布為一等獎獲得者之一時,對於許寧而言,這是對他工作的重要肯定,也是對他個人能力的極大認可。
王老讀完文件,輕輕合上。
今天的慶功會上,不僅有航空工業係統的成員,還有來自其他領域的嘉賓。
因此,當許寧的名字被宣布時,一些人感到有些意外。
然而,在場的航空專家、電子科技人員和試飛員們卻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許寧在殲8c項目中的貢獻是多麽的重要。
由於沒有直播,且與會者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自己人,現場的真情流露顯得格外真摯。
特別是那位頭發斑白卻精神矍鑠的王老,這位退休的老前輩被請來激勵後輩,再合適不過了。
作為“九星戰將”,他曾擊落擊傷9架敵機,是人民空軍的驕傲。
“三十年前,空24師70團的殲6戰鬥機在崇武外海擊落了一架f-104g戰鬥機。
自那時起,我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就沒有再取得過空戰勝利。”
王老放下發言稿,環視著座無虛席的會場,繼續即興演講:
“在我未退下來的時候,有人質疑我們的飛行員是否還記得如何戰鬥,尤其是在1991年後,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甚至有些自己人也有了疑慮。”
“過去,我們無法用言語說服別人,因為我們必須通過行動證明自己。”
王老的聲音堅定:“但現在,英勇的戰士們已經證明那些懷疑是錯誤的。我們的空軍依舊是一支勇敢無畏、敢於勝利的隊伍!”
“一年前,麵對挑釁的f-14和f-18,我們隻能派出大量殲6以數量彌補技術差距。
但空軍需要的是技術和勇氣並存,對於一個大國來說,依賴進口飛機是不夠的。”
“幸運的是,最近軍工領域傳來不少好消息,特別是在去年的春洲航展上,我親眼目睹了殲8c的精彩飛行表演。”
王老迴憶道:“當時我對林虎說,要是能年輕30歲,我也想親自駕駛一圈,可惜這飛機沒有雙座版。”
台下的許寧聽到這裏,臉上浮現出微笑。
而幾個月後的莫思可航展上,今年70歲的林老或許真的有機會駕駛蘇30進行特技飛行——但這已是未來的事了。
雙座戰鬥機因為有教練員在旁邊保駕護航,飛行員可以稍微大膽一些嚐試。
不少國家的空軍會利用這類飛機,在開放日活動中帶公眾人物上天體驗飛行樂趣,以此作為宣傳手段。
然而,單座機隻有飛行員獨自操作,任何事故都可能致命,因此對飛行員的資質審查非常嚴格,不符合條件的人絕無可能上機。
王老在讚揚了殲8c的卓越性能後,話題轉向了飛行員的專業素質:
“當然,飛機再好,也離不開優秀的飛行員。平時訓練時大家都能掌握技術要領,但麵對真實敵情時,緊張和激動往往讓人忘卻所學。
這次任務中,我們的飛行員首次升空作戰便能保持冷靜、不犯錯誤,這非常難得,你們的表現遠超我的預期。”
“我們大隊早年的首戰勝利是由劉德林同誌擊落的一架流星f.mk.8,那是二戰末期的老機型。
而我們駕駛的是當時世界領先的米格15戰機,以四比一的優勢對陣,對方幾乎未做抵抗就逃竄。
即便如此,我們四架飛機耗費了全部彈藥才勉強將其擊落。”
迴憶起這段曆史,王老不禁微笑:
“初次見到敵機時,滿腦子都是開火射擊,完全忘了戰術訓練,連光環瞄準具都沒想起來使用,直到炮彈耗盡才意識到這一點。”
“但隨著經驗積累,技術逐漸成熟,後來有些飛行員甚至能在超音速交匯中命中難以鎖定的目標。”
“現代空戰更多依賴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我們在這一領域尚缺乏實戰經驗。
據我了解,到今年初,全軍僅有不到十位飛行員有過中程空空導彈的發射經曆。
因此,此次參戰的兩位飛行員的經驗極其寶貴,希望你們能總結出一套方法,推廣超視距空戰的戰術給全軍!”
隨後,是授勳環節。
直接參與行動的鄭良群、陳嘉誠及指揮官均獲頒一等功。
其他參與人員也獲得了不同級別的表彰。
許寧原以為儀式就此結束,沒想到王老又拿出了另一份文件,宣布為地方上的貢獻者頒發紀念章。
當聽到‘獵蝠行動’三等紀念章的授予名單時,許寧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每個年輕人都曾懷揣著立功的夢想,盡管紀念章在榮譽等級上不及勳章和獎章,但它同樣承載著榮耀與認可。
通常來說,獎章是對傑出貢獻的認可,而紀念章則更像是對參與的感謝。
不過,這次的“獵蝠行動”紀念章卻與眾不同,它專門為此次任務設立,具有獨特的曆史意義和價值。
更特別的是,這些紀念章還分為一、二、三級,顯然不隻是為了表彰參與,而是對在這次任務中表現突出者的獎勵。
由於規則限製,無法直接授予軍功章給地方人員,因此這種分級紀念章成為了表彰的一種創新方式。
當宣布三等紀念章獲得者時,名單上出現了410廠的鍾市強、601所的林歐華,以及徐舒等人。
許寧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這讓他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三等紀念章已經接近於一種參與獎了。
隨著二等獎的揭曉,隻有少數幾位核心成員的名字被念出,他們是八三工程的關鍵人物。
當王老拿起最後一份文件,準備公布一等獎得主時,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航空工業601研究所的楊知書”,作為整個項目的總設計師,他的獲獎當之無愧。
“電子科技集團14研究所的郭林科”,這位專家在關鍵時刻準確判斷,確保了任務的成功。
“航空工業606研究所的閻偉忠”,他的名字也在意料之中。
最後,當“京城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許寧”這個名字被宣布為一等獎獲得者之一時,對於許寧而言,這是對他工作的重要肯定,也是對他個人能力的極大認可。
王老讀完文件,輕輕合上。
今天的慶功會上,不僅有航空工業係統的成員,還有來自其他領域的嘉賓。
因此,當許寧的名字被宣布時,一些人感到有些意外。
然而,在場的航空專家、電子科技人員和試飛員們卻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許寧在殲8c項目中的貢獻是多麽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