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既讚美了多人,又巧妙地將話題引向許寧對八三工程的重要性。


    楊知書點頭附和,肯定了許寧在機翼設計和航空動力改進方麵的傑出貢獻。


    連一向表情嚴肅的閻偉忠也罕見地露出了笑容,加入了對許寧的讚譽之中。


    小許對渦噴14高壓壓氣機的改進,讓身為總設計師的我每次審查都感到耳目一新,每次都能發現新的亮點。


    麵對大家的讚譽,許寧保持了謙遜的態度:


    “閻總的誇獎太過了。渦噴14能達到準三代發動機的水平,不單是高壓壓氣機的功勞,燃燒室和渦輪原有的潛力同樣功不可沒。


    我隻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


    在大領導麵前,他更懂得如何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而不是貶低自己的貢獻。


    丁誌恆見狀笑著打圓場:“好了,我們今天的慶功會可不能變成技術討論會。”


    說罷,他以還有其他事務為由離開了現場,結束了這場例行的讚美環節。


    為了不讓氣氛冷下來,也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許寧抓住機會詢問這次聚會的真實目的。


    “你不知道?”


    楊知書等人互相對視一眼後迴答:


    “就在上個月除夕那天,鄭良群副師長帶領兩架飛機,在拉達克山西側成功攔截並擊落了一架米格25偵察機。”


    “鄭副師長今天也在,等會兒可以請他分享戰鬥詳情。”


    第一次聽說此事的許寧瞪大了眼睛:“真的有這樣的事?”


    難怪這次慶功會搞得如此隆重。


    在過去,駐紮在帕爾瓦蒂普爾空軍基地的米格25偵察機一直是西南高原地區的重大威脅,憑借其高速高空性能頻繁侵犯領空,直到退役都沒有被有效攔截過。


    但現在,情況改變了。在許寧的努力下,新型飛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完成了這起令人振奮的攔截行動。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雖然不能親自駕駛戰機,但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實戰中發揮作用,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成就感。


    白發蒼蒼的楊知書一提到這次勝利,眼中立刻閃現出激動的光芒。


    對於他來說,殲8c的成功就像是自己孩子取得的偉大成就一樣令人自豪:


    “我們的飛行員抓住了最佳時機進行攔截,因此當米格25被擊落時,它的速度和高度都已降低,這使得飛行員得以生還,而且飛機的殘骸也保存得相對完好。”


    許寧摸著下巴思考,說道:“關於那架米格25的殘骸……”


    楊知書卻打斷了他的話,搖了搖頭說:


    “飛機本身不是重點。關鍵在於它攜帶的那個高性能電子戰與雷達偵察吊艙——那是漂亮國製造的尖端裝備!”


    聽到這裏,許寧頓時來了興趣:“所以那個吊艙現在……”


    楊知書臉上露出了一抹年輕人般的純真笑容:“已經在我們手中了。”


    “我們的飛行員真是幹得太好了!”


    許寧興奮地與旁邊的同事輕輕擊掌慶祝,這一舉動吸引了會場其他人的注意。


    盡管他很想用更口語化的詞句表達內心的激動,但考慮到場合,還是選擇了更為正式的語言。


    不久後,幾位飛行員圍了過來加入討論。許寧幾個月前曾在一次交付儀式上見過鄭良群,當時他們隻是簡單交流了幾句。


    “祝賀鄭副師長,您帶領團隊取得了航空兵部隊有史以來第一個超視距空戰勝利,為我們的航空工業爭光了!”


    鄭良群這次的戰績不僅刷新了多項記錄,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自1967年以來首次實戰中的勝利。


    “三十年來的首勝”雖令人振奮,但“真正的第一勝”聽起來更加鼓舞人心。


    “哪裏哪裏,是你們提供的先進裝備給了我們發揮的空間。”


    鄭良群試圖掩飾自己的喜悅,但嘴角的笑意卻怎麽也藏不住。


    楊知書在提到殲8c的戰績時,那股子高興勁兒就像個得到新玩具的孩子。


    而親自擊落米格25的鄭良群,那份喜悅更是難以言表。


    每位戰鬥機飛行員都夢想著能在自己的戰機上標記一個真實的勝利符號。


    這次的超視距戰果,是他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突破。


    從80年代中期開始,華夏空軍就裝備了理論上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的飛機,但直到現在,真正打過這種戰鬥的飛行員仍然屈指可數。


    鄭良群不僅做到了,而且遙遙領先。


    這個成就將被載入史冊,甚至可能讓他成為全軍學習的榜樣,未來海空軍的飛行員們都會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響。


    光是想象一下,鄭良群就覺得興奮不已。


    然而,因為作戰地點在國外,他不能隨意分享這份榮耀,連受勳也是低調進行,這讓鄭良群感到無比壓抑。


    “那個多功能吊艙的研究進展如何?我們能考慮逆向工程複製一個嗎?”


    許寧理解那種想要分享成就的心情,於是快速提出了幾個問題,既滿足了自己的好奇,也為鄭良群提供了一個傾訴的機會。


    鄭良群終於能夠敞開心扉:“敵方的米格25原本隻是基礎型號,主要執行晝間偵察任務,威脅並不算大。


    但最近幾次飛行軌跡異常,後來我們擊落一架並審問飛行員後才得知,漂亮國人通過cia為米格25配備了一個先進的多功能吊艙。


    它不僅能進行合成孔徑雷達(sar)掃描,還能自動探測和收集雷達信號。”


    “真有這麽強大?”許寧適時地迴應,讓對話繼續下去。


    “不僅如此。”


    鄭良群補充道:“他們在遭遇攔截時還使用了多次電磁幹擾,導致我們的導彈係統在準備發射時丟失目標。


    這都是那個吊艙的作用,它可以製造虛假的目標來迷惑雷達。”


    “那你最後是怎麽成功擊落它的呢?難道是用機炮?”許寧追問。


    “當然不是。”


    鄭良群解釋說:“在那樣的高度,機炮的風險太大,效果也不好。”


    實際上,他們確實討論過這個方案,但最終並沒有實施,因此鄭良群覺得沒有必要提及這些未遂的計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