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貢獻巨大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丁誌恆在電話那頭笑出了聲:“怎麽,我打電話就隻能是給你派活兒?”
許寧心裏嘀咕,這不就是嘛.但嘴上可沒敢這麽說。
“上個月初我在家過年時也是這個點接到電話,結果就被叫到鎬京來處理問題了。”
他解釋道。
“這次不一樣,真的不一樣……”丁誌恆提到這件事時也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是他推薦許寧作為技術顧問加入談判團隊的。
原本隻是想讓他把關一下,沒想到他竟為華夏的民用航空業開辟了新的天地。
現在支線客機不僅能得到國內認證,還能獲得歐洲的認可,隻要質量過硬,銷售就不成問題。
品牌效應確實強大,即便產品相同,掛上國際標準的標簽就會更受市場歡迎。
在航空領域,歐漂亮國家起步早,自然占據了更多信任度。
從這點看,許寧對華夏航空工業貢獻巨大。
“放心,這次打電話是好消息。等明天咱們迴京城,你就知道了。”
丁誌恆安慰道,同時心裏盤算著如何才能讓國家科委鬆口,給這位功臣一些特別待遇。
“那我就期待丁主任帶來的好消息了!”許寧迴應道。
……
第二天,他們乘坐的是空軍34師的一架波音737-300返迴京城。
令許寧驚訝的是,飛機降落在了西郊機場——一個自1958年首都國際機場啟用後就專供軍用的機場。
盡管重生後的他做了不少工作,時間卻還不長,因此昨晚接到那個非同尋常的電話後,他還是想了好多可能的情況。
接機的場麵比許寧想象中的還要隆重。
遠處,車隊由一些普通的bj2020小車簇擁著,而中間幾輛則是精致的黑色高級轎車,即便對車不甚了解,這些豪車他還是能認出來的。
部隊通常使用的頂級座駕並沒有出現在這裏,因為這類車輛多掌握在軍方企業手中。
隨著政策即將收緊,軍方企業經商活動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許多已經開始著手清理或剝離非核心業務。
因此,在1997年3月初的這一刻,能夠出動如此規模的公爵王車隊,規格已然相當之高。
下飛機後,許寧跟隨丁誌恆,並在幾位穿著便裝西裝的工作人員陪同下,進入了其中一輛車。
“丁主任,我們要去……”車內裝飾豪華,讓初次享受這種待遇的許寧感到有些緊張。
丁誌恆見狀,整理了一下衣著,坦然迴答:“福山前街。”
聽到這個地名,來自未來的許寧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丁誌恆隨即解釋道:“也就是三隆門。”
一聲輕吸,許寧頓時明白了。
此時,八一大樓尚未動工,軍方企業的辦公地點仍在三隆門。
意識到這點,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對於曾經最高隻參與過研究中心內部會議的他來說,這次直接跨越到了國家級別的會麵,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許寧心裏暗自嘀咕,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機會踏入這樣的場合,更別說是被車隊迎接了。他轉頭看向車窗外快速掠過的風景,試圖平複心中湧起的波瀾。
“是要開會嗎?”許寧問道。
丁誌恆點頭確認:“沒錯,是為了一次小型的表彰和慶功會。
官方的說法是為了慶祝殲8c型飛機正式列裝部隊,更多詳情到了現場你就知道了。”
許寧沒有再多問,他清楚,一般的裝備列裝不會引起如此隆重的儀式,即便是殲10這樣的重要機型也不會這樣。
從殲8c開始小批量試裝到現在才三個月,部隊可能還未能完全掌握這款飛機的所有性能,因此這次會議背後肯定有更大的故事。
抵達三隆門的一樓大會廳後,許寧一眼就認出了多位熟悉的麵孔:
楊知書、閻偉忠、鍾市強等老同事,還有來自112廠、601所及611所的技術人員,以及海軍空軍的軍官們。
特別是那六位參與首批接機的飛行員和那些參與原型機測試的試飛員們,都在場。
巨大的紅色條幅懸掛在主席台上方,白字寫著“慶祝殲8c型飛機正式交付部隊服役”。
這可能是為了拍照發布新聞稿而準備的官方說辭。
盡管主題是慶功,但整個會場的氛圍卻顯得相當輕鬆,甚至當丁誌恆步入會場時,人們也隻是禮貌地站立,沒有過分的緊張。
“丁主任。”
坐在前排的楊知書等人向丁誌恆致意,他們之間的互動透露出一種既專業又親切的關係。
這一切讓許寧更加確信,在他離開盛京的這段時間裏,必定發生了什麽重大的事情。
在丁誌恆身後,許寧一身嶄新西裝出現在眾人眼前,顯然是剛從隔壁房間換上的。
“許工?你怎麽……”年輕的鍾市強驚訝地脫口而出。
許寧的出現並不意外,但緊隨丁誌恆現身卻讓在場不少人心中一震。
要知道,這裏可是軍事重地,通行嚴格受限,即便是有通行證,也得按預定計劃行動。
大家都是專車接送,行程安排精確到秒,幾乎不可能有人單獨前來,更別提在此偶遇。
因此,唯一的解釋是,許寧本就在丁誌恆的陪同下一同抵達。
作為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誌恆幾乎掌控著國防科技工業的大權,而今天會場內的非軍人幾乎都隸屬於他。
見到許寧與丁誌恆如此親密的關係,眾人都感到事態不簡單。
那些參與過八三工程的人,如閻偉忠等,都知道許寧曾以一份航空標準助力科工委取得民用航空業的管轄權,所以對他的重視早已根深蒂固。
然而,與科工委關係密切是一迴事,和它的最高領導人交好則是另一層次的問題了。
丁誌恆還有另一層身份——聶帥的影響力仍在軍事領域延續,盡管聶帥四年前已離世。
楊知書、閻偉忠等人雖然表麵平靜,但看向許寧的眼神已然不同。
“小許同誌來參加慶功會,應該不算很令人驚訝吧?”
丁誌恆輕鬆地迴應道,巧妙地化解了鍾市強的小尷尬。
鍾市強反應迅速,立刻接話:“當然不會,楊總路上還說呢,少了許寧同誌,這慶功宴都不知該怎麽下了筷!”
許寧心裏嘀咕,這不就是嘛.但嘴上可沒敢這麽說。
“上個月初我在家過年時也是這個點接到電話,結果就被叫到鎬京來處理問題了。”
他解釋道。
“這次不一樣,真的不一樣……”丁誌恆提到這件事時也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是他推薦許寧作為技術顧問加入談判團隊的。
原本隻是想讓他把關一下,沒想到他竟為華夏的民用航空業開辟了新的天地。
現在支線客機不僅能得到國內認證,還能獲得歐洲的認可,隻要質量過硬,銷售就不成問題。
品牌效應確實強大,即便產品相同,掛上國際標準的標簽就會更受市場歡迎。
在航空領域,歐漂亮國家起步早,自然占據了更多信任度。
從這點看,許寧對華夏航空工業貢獻巨大。
“放心,這次打電話是好消息。等明天咱們迴京城,你就知道了。”
丁誌恆安慰道,同時心裏盤算著如何才能讓國家科委鬆口,給這位功臣一些特別待遇。
“那我就期待丁主任帶來的好消息了!”許寧迴應道。
……
第二天,他們乘坐的是空軍34師的一架波音737-300返迴京城。
令許寧驚訝的是,飛機降落在了西郊機場——一個自1958年首都國際機場啟用後就專供軍用的機場。
盡管重生後的他做了不少工作,時間卻還不長,因此昨晚接到那個非同尋常的電話後,他還是想了好多可能的情況。
接機的場麵比許寧想象中的還要隆重。
遠處,車隊由一些普通的bj2020小車簇擁著,而中間幾輛則是精致的黑色高級轎車,即便對車不甚了解,這些豪車他還是能認出來的。
部隊通常使用的頂級座駕並沒有出現在這裏,因為這類車輛多掌握在軍方企業手中。
隨著政策即將收緊,軍方企業經商活動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許多已經開始著手清理或剝離非核心業務。
因此,在1997年3月初的這一刻,能夠出動如此規模的公爵王車隊,規格已然相當之高。
下飛機後,許寧跟隨丁誌恆,並在幾位穿著便裝西裝的工作人員陪同下,進入了其中一輛車。
“丁主任,我們要去……”車內裝飾豪華,讓初次享受這種待遇的許寧感到有些緊張。
丁誌恆見狀,整理了一下衣著,坦然迴答:“福山前街。”
聽到這個地名,來自未來的許寧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丁誌恆隨即解釋道:“也就是三隆門。”
一聲輕吸,許寧頓時明白了。
此時,八一大樓尚未動工,軍方企業的辦公地點仍在三隆門。
意識到這點,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對於曾經最高隻參與過研究中心內部會議的他來說,這次直接跨越到了國家級別的會麵,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許寧心裏暗自嘀咕,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機會踏入這樣的場合,更別說是被車隊迎接了。他轉頭看向車窗外快速掠過的風景,試圖平複心中湧起的波瀾。
“是要開會嗎?”許寧問道。
丁誌恆點頭確認:“沒錯,是為了一次小型的表彰和慶功會。
官方的說法是為了慶祝殲8c型飛機正式列裝部隊,更多詳情到了現場你就知道了。”
許寧沒有再多問,他清楚,一般的裝備列裝不會引起如此隆重的儀式,即便是殲10這樣的重要機型也不會這樣。
從殲8c開始小批量試裝到現在才三個月,部隊可能還未能完全掌握這款飛機的所有性能,因此這次會議背後肯定有更大的故事。
抵達三隆門的一樓大會廳後,許寧一眼就認出了多位熟悉的麵孔:
楊知書、閻偉忠、鍾市強等老同事,還有來自112廠、601所及611所的技術人員,以及海軍空軍的軍官們。
特別是那六位參與首批接機的飛行員和那些參與原型機測試的試飛員們,都在場。
巨大的紅色條幅懸掛在主席台上方,白字寫著“慶祝殲8c型飛機正式交付部隊服役”。
這可能是為了拍照發布新聞稿而準備的官方說辭。
盡管主題是慶功,但整個會場的氛圍卻顯得相當輕鬆,甚至當丁誌恆步入會場時,人們也隻是禮貌地站立,沒有過分的緊張。
“丁主任。”
坐在前排的楊知書等人向丁誌恆致意,他們之間的互動透露出一種既專業又親切的關係。
這一切讓許寧更加確信,在他離開盛京的這段時間裏,必定發生了什麽重大的事情。
在丁誌恆身後,許寧一身嶄新西裝出現在眾人眼前,顯然是剛從隔壁房間換上的。
“許工?你怎麽……”年輕的鍾市強驚訝地脫口而出。
許寧的出現並不意外,但緊隨丁誌恆現身卻讓在場不少人心中一震。
要知道,這裏可是軍事重地,通行嚴格受限,即便是有通行證,也得按預定計劃行動。
大家都是專車接送,行程安排精確到秒,幾乎不可能有人單獨前來,更別提在此偶遇。
因此,唯一的解釋是,許寧本就在丁誌恆的陪同下一同抵達。
作為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誌恆幾乎掌控著國防科技工業的大權,而今天會場內的非軍人幾乎都隸屬於他。
見到許寧與丁誌恆如此親密的關係,眾人都感到事態不簡單。
那些參與過八三工程的人,如閻偉忠等,都知道許寧曾以一份航空標準助力科工委取得民用航空業的管轄權,所以對他的重視早已根深蒂固。
然而,與科工委關係密切是一迴事,和它的最高領導人交好則是另一層次的問題了。
丁誌恆還有另一層身份——聶帥的影響力仍在軍事領域延續,盡管聶帥四年前已離世。
楊知書、閻偉忠等人雖然表麵平靜,但看向許寧的眼神已然不同。
“小許同誌來參加慶功會,應該不算很令人驚訝吧?”
丁誌恆輕鬆地迴應道,巧妙地化解了鍾市強的小尷尬。
鍾市強反應迅速,立刻接話:“當然不會,楊總路上還說呢,少了許寧同誌,這慶功宴都不知該怎麽下了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