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嚐試不同的道路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對方還在猶豫,鍾市強決定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當然略去了某些非關鍵細節。
兩人沉默了一分鍾,隨後領隊驚訝地看著他,提出了邀請:“鍾工,你是否考慮過加入我們航技集團?”
鍾市強平靜迴應道:“我隻是希望為國家的國防工業發展和能源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無論怎樣,他的建議得到了高度評價,領隊承諾會盡快聯係科工委,並讓鍾市強期待好消息。
分手後,鍾市強走在迴宿舍的路上,心中迴味著剛剛的對話,思考著渦噴14、霹靂11和殲轟7等項目。
而在另一個地方,許寧對於自己研究的影響尚未察覺。
隨著新年的臨近,他在協助648所工程師們進行高級教練機的設計工作,重點在於邊條翼的設計,暫時擱置了dsi進氣道的問題。
即使沒有許寧的參與,團隊中的其他人也能夠順利推進大部分工作。
麵對數字化輔助設計的挑戰,情況與之前在601所時相似——主要問題是缺乏經驗,以及傳統思維難以適應新軟件。
然而,幸運的是,648所派遣的成員都是年輕人,他們思想開放,學得快,因此僅用一周時間就掌握了大部分設計流程。
雖然距離完成整個方案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孫尚忠和他的團隊作為專業的飛機設計師,不會坐等他人指導。
他們明白,剩餘的工作隻需按既定步驟進行即可。為了表達感謝,在分別之際,孫尚忠特意邀請許寧共進晚餐。
“許工,我們迴去後是否應該立即向上級申請項目?”孫尚忠問道。
兩人圍繞飛機設計展開對話,盡管工程師們通常顯得有些乏味,但他們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暫時不用急著申請。”
許寧迴答:“現在提出申請,一是因為接近年底,事情容易被耽擱;二是項目的重要性尚未完全展現。”
他建議,團隊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完善方案,而他自己計劃年後提交關於dsi進氣道的研究申請。
“等那時再由你們申請高教機項目,配合我的動作,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在這個資源緊張的時代,申請項目需要講究策略。
根據許寧的經驗,如果直接提出研發新型高級教練機,可能會因老型號尚能使用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以研究dsi進氣道為主,將新型高級教練機作為副產品,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畢竟殲-10確實需要這項技術。
“明白了,我們就照你說的做。”
孫尚忠表示讚同,這段時間的合作讓他對許寧的能力深信不疑。
此外,許寧還提醒道:“不要隻盯著高級教練機這一領域,你們所具備的獨特優勢,也可以嚐試在其他方麵尋求突破。”
盡管航空工業正麵臨困難時期,但648所和貴飛這樣的組合尤其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在2017年左右,許寧曾親身經曆了貴航開發ftc2000g時的緊張奮戰。
那時,全廠上下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都日夜堅守崗位,創造了從設計到首飛的驚人速度記錄。
這架飛機對整個集團來說至關重要,不容許有任何延誤。
現在,許寧決心要為這群深山裏的航空人提供助力。
“我們所還有優勢嗎?”孫尚忠聽到這句話時幾乎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驚訝不已。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麵性。”許寧笑著說道。
雖然648所在傳統標準下似乎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換個角度思考,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裏的人們沒有被過往的經驗束縛,可以更加靈活地接受新思想、新技術。最近他們在學習數字化設計時的速度,就比其他大研究所快得多。
此外,648所的小規模團隊反而能更快速地調整方向,成員間利益一致,不像大型機構那樣複雜。
地理位置雖偏僻,但也因此減少了外界幹擾,提供了一個寧靜的工作環境。
“許工,您這是在誇我們嗎?”
孫尚忠的表情顯得有些不可思議。若非出自648所,他可能會真的相信這些話。
“當然,我是在讚美你們的優點,絕無玩笑之意。”
許寧輕咳一聲,試圖掩飾自己的尷尬。他繼續說道:
“我知道你們在工程經驗和複雜係統設計上有所欠缺,即便有了高級教練機項目作為練習機會,與那些老牌研究所相比仍然困難重重。
而且,這類專業人才往往更傾向於加入更有名氣的大所。”
孫尚忠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這確實是難以改變的事實,按照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我們單憑自身力量很難打破這一局麵。”
“這就是為什麽我認為你們應該嚐試不同的道路。”
許寧輕輕敲擊著桌麵:
“既然氣動和結構是短板,那就避免在這兩個領域做過於複雜的嚐試。簡化氣動設計,減少飛機尺寸,這樣結構上的難題也會相應減少。”
通過這樣的策略,648所有可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徑,避開直接競爭,專注於能夠發揮自身特長的領域。
“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吸引通信、無線電和電子信息工程方麵的人才,並給予這些領域更多的重視。
我注意到,航空工業每年在這些專業領域的招聘量不大,如果我們抓住這個時機,可以迅速占據優勢。”
“但是這樣的小型飛機真的有市場競爭力嗎?”
孫尚忠有些懷疑地問道。
“我不是指通用航空飛機,而是無人機——像漂亮國的‘先鋒’和‘捕食者’那樣的無人飛行器。”許寧解釋道。
他已經思考這個問題很久了。
實際上,大多數無人機的設計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相當基礎,這對於一些大型研究機構來說可能顯得有點浪費資源。
然而,在遠程通信控製這一新興領域,所有單位幾乎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對於648所這樣規模較小且麵臨生存壓力的團隊來說,這或許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
“當然,目前我們國家的衛星資源有限,通過衛星實現遠距離操控還不現實。
但是,僅依靠地麵站發出的信號,也足以在幾百公裏範圍內操作無人機執行簡單的任務。”
兩人沉默了一分鍾,隨後領隊驚訝地看著他,提出了邀請:“鍾工,你是否考慮過加入我們航技集團?”
鍾市強平靜迴應道:“我隻是希望為國家的國防工業發展和能源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無論怎樣,他的建議得到了高度評價,領隊承諾會盡快聯係科工委,並讓鍾市強期待好消息。
分手後,鍾市強走在迴宿舍的路上,心中迴味著剛剛的對話,思考著渦噴14、霹靂11和殲轟7等項目。
而在另一個地方,許寧對於自己研究的影響尚未察覺。
隨著新年的臨近,他在協助648所工程師們進行高級教練機的設計工作,重點在於邊條翼的設計,暫時擱置了dsi進氣道的問題。
即使沒有許寧的參與,團隊中的其他人也能夠順利推進大部分工作。
麵對數字化輔助設計的挑戰,情況與之前在601所時相似——主要問題是缺乏經驗,以及傳統思維難以適應新軟件。
然而,幸運的是,648所派遣的成員都是年輕人,他們思想開放,學得快,因此僅用一周時間就掌握了大部分設計流程。
雖然距離完成整個方案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孫尚忠和他的團隊作為專業的飛機設計師,不會坐等他人指導。
他們明白,剩餘的工作隻需按既定步驟進行即可。為了表達感謝,在分別之際,孫尚忠特意邀請許寧共進晚餐。
“許工,我們迴去後是否應該立即向上級申請項目?”孫尚忠問道。
兩人圍繞飛機設計展開對話,盡管工程師們通常顯得有些乏味,但他們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暫時不用急著申請。”
許寧迴答:“現在提出申請,一是因為接近年底,事情容易被耽擱;二是項目的重要性尚未完全展現。”
他建議,團隊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完善方案,而他自己計劃年後提交關於dsi進氣道的研究申請。
“等那時再由你們申請高教機項目,配合我的動作,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在這個資源緊張的時代,申請項目需要講究策略。
根據許寧的經驗,如果直接提出研發新型高級教練機,可能會因老型號尚能使用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以研究dsi進氣道為主,將新型高級教練機作為副產品,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畢竟殲-10確實需要這項技術。
“明白了,我們就照你說的做。”
孫尚忠表示讚同,這段時間的合作讓他對許寧的能力深信不疑。
此外,許寧還提醒道:“不要隻盯著高級教練機這一領域,你們所具備的獨特優勢,也可以嚐試在其他方麵尋求突破。”
盡管航空工業正麵臨困難時期,但648所和貴飛這樣的組合尤其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在2017年左右,許寧曾親身經曆了貴航開發ftc2000g時的緊張奮戰。
那時,全廠上下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都日夜堅守崗位,創造了從設計到首飛的驚人速度記錄。
這架飛機對整個集團來說至關重要,不容許有任何延誤。
現在,許寧決心要為這群深山裏的航空人提供助力。
“我們所還有優勢嗎?”孫尚忠聽到這句話時幾乎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驚訝不已。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麵性。”許寧笑著說道。
雖然648所在傳統標準下似乎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換個角度思考,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裏的人們沒有被過往的經驗束縛,可以更加靈活地接受新思想、新技術。最近他們在學習數字化設計時的速度,就比其他大研究所快得多。
此外,648所的小規模團隊反而能更快速地調整方向,成員間利益一致,不像大型機構那樣複雜。
地理位置雖偏僻,但也因此減少了外界幹擾,提供了一個寧靜的工作環境。
“許工,您這是在誇我們嗎?”
孫尚忠的表情顯得有些不可思議。若非出自648所,他可能會真的相信這些話。
“當然,我是在讚美你們的優點,絕無玩笑之意。”
許寧輕咳一聲,試圖掩飾自己的尷尬。他繼續說道:
“我知道你們在工程經驗和複雜係統設計上有所欠缺,即便有了高級教練機項目作為練習機會,與那些老牌研究所相比仍然困難重重。
而且,這類專業人才往往更傾向於加入更有名氣的大所。”
孫尚忠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這確實是難以改變的事實,按照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我們單憑自身力量很難打破這一局麵。”
“這就是為什麽我認為你們應該嚐試不同的道路。”
許寧輕輕敲擊著桌麵:
“既然氣動和結構是短板,那就避免在這兩個領域做過於複雜的嚐試。簡化氣動設計,減少飛機尺寸,這樣結構上的難題也會相應減少。”
通過這樣的策略,648所有可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徑,避開直接競爭,專注於能夠發揮自身特長的領域。
“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吸引通信、無線電和電子信息工程方麵的人才,並給予這些領域更多的重視。
我注意到,航空工業每年在這些專業領域的招聘量不大,如果我們抓住這個時機,可以迅速占據優勢。”
“但是這樣的小型飛機真的有市場競爭力嗎?”
孫尚忠有些懷疑地問道。
“我不是指通用航空飛機,而是無人機——像漂亮國的‘先鋒’和‘捕食者’那樣的無人飛行器。”許寧解釋道。
他已經思考這個問題很久了。
實際上,大多數無人機的設計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相當基礎,這對於一些大型研究機構來說可能顯得有點浪費資源。
然而,在遠程通信控製這一新興領域,所有單位幾乎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對於648所這樣規模較小且麵臨生存壓力的團隊來說,這或許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
“當然,目前我們國家的衛星資源有限,通過衛星實現遠距離操控還不現實。
但是,僅依靠地麵站發出的信號,也足以在幾百公裏範圍內操作無人機執行簡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