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預算大幅超支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這個信息流通不如今天便捷的時代,有關一個中等國家空中力量的細節很少出現在電視或報紙上。
航技集團與外國人員的直接交流反而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資料。
領隊幾乎立刻迴答:“f-14的數量不多,現在能飛的大約五六十架。
主力是接近200架的f-4d和f-4e,以及超過100架的f-5。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了,研究價值有限。不過上麵還是對f-14特別關注。”
盡管領隊沒有明說,但大家都清楚原因——畢竟去年給華夏軍隊造成壓力的尼米茲號和獨立號航母上的主要戰鬥機就是f-14。
而此時鍾市強的注意力卻放在了其他地方。
“f-4和f-5……”他低聲重複著,突然眼睛一亮。
f-5是一款輕型雙引擎戰鬥機,設計之初是為了對抗米格-21。
它的j85發動機最初是為巡航導彈設計的,單台推力僅1800公斤,非加力狀態下隻有1300公斤。
即便兩台發動機合並起來,推力也遠不及渦噴14的一半。
不過,這使得f-5整體結構緊湊,小巧玲瓏。如果要強行安裝更大的渦噴14發動機,確實會顯得不合比例。
f4戰鬥機與眾不同。
在第二代戰機中,f4是名副其實的“重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接近30噸。
它由兩台j79-ge-17渦噴發動機驅動,每台發動機能提供大約8100公斤的推力。
盡管這些發動機自重達到1800公斤,推重比較低,但它們代表了早期二代渦噴發動機的技術水平。
對於將較小的發動機安裝到較大的機體上,技術上並沒有太大挑戰。
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吸引波思人的興趣。鍾市強對此胸有成竹——如果需求不存在,那就創造一個出來。
他巧妙地向領隊提議:“我有個關於接下來行程的想法,不知道您是否感興趣?”
不出所料,領隊欣然迴應:“當然可以,畢竟你們是這方麵的專家。”
接著,鍾市強建議參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廠和研究所,比如112廠、172廠等,並補充說:
“我們的飛機和發動機製造廠大同小異,選幾個典型的參觀就足夠了。”
這番話既合情合理又暗藏玄機,領隊思考後點頭同意。
鍾市強進一步提出利用空餘時間訪問607所、飛航導彈院以及新海的航天總公司機電二局。
“我相信他們會對你推薦的地方非常感興趣。”他說道。
607所專注於雷達技術,其著名產品為jl10機載火控雷達;
而飛航導彈院與機電二局則致力於導彈研發,分別以鷹擊8反艦導彈和霹靂11空空導彈著稱。
再加上410廠負責的發動機製造,正好滿足波思人對戰鬥機升級的需求——不僅需要延壽和大修,還希望為an\/awg9雷達配備新型武器係統。
考慮到aim-54導彈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對抗如圖22轟炸機及其發射的kh22這類大型、機動性差的目標。
顯然,波思人還需要更為現代化的解決方案來提升戰鬥力。
隨著其他國家,特別是波思的鄰國,紛紛裝備了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波思空軍的f-14
“不死鳥”戰鬥機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這些從漂亮國引進的導彈庫存有限,每一發都彌足珍貴。因此,為f-14尋找新的空對空導彈成為了當務之急。
恰好,華夏的霹靂11導彈在設計上與aim-7“麻雀”有相似之處,比俄易斯的r-27更適合改裝到f-14上。
不過,這樣的升級計劃可能不會直接惠及製造f-14的工廠。
鍾市強的目光投向了波思空軍的另一批寶藏——約一百五十架f-4e鬼怪ii戰鬥機。
這批飛機機齡較新,飛行時間少,且得益於當地幹燥的氣候,機體狀況良好,擁有巨大的改造潛力。
這便是他將鎬京的172廠加入參觀行程的原因之一——該廠是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生產基地。
在一次與430廠的會議上,鍾市強得知不少殲轟7正處於中期大修階段,這意味著他們有機會看到這款戰機的內部構造。
考慮到波思位於海灣地區,對於能夠執行反艦任務的飛機有著迫切需求,而f-14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波思空軍更願意保留這些重型戰鬥機用於更重要的任務。
直接購買新型戰鬥轟炸機並不現實,不僅因為這類飛機的出口受到嚴格限製,高昂的價格也超出了客戶的預算範圍。
更重要的是,在渦扇9發動機完全實現國產化之前,華夏自己也無法生產新的殲轟7。
但這並不妨礙一個巧妙的想法:
如果把jl10a雷達、鷹擊8反艦導彈和霹靂11空空導彈等先進裝備整合進f-4e的機身內;
就可以低成本地獲得一批既能進行空中作戰又能執行反艦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
這種經過改裝的f-4e,就像是披上了舊皮囊的殲轟7,當年殲轟7曾在東海上空成功壓製過島國航空自衛隊的f-4ej。
擁有一百多架這樣的戰鬥機,足以讓任何接近波思海岸線500公裏範圍內的敵方軍艦三思而後行。
如此誘人的升級方案一旦引起波思的興趣,那麽接下來的故事就值得期待了。
朋友,j79發動機的發電效率和動力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無法完全發揮飛機的最佳性能。
為此,建議對動力係統進行升級,這樣做不僅能提升整體性能,還能利用節省出來的內部空間額外裝載超過一噸的燃油,從而顯著增加飛行距離。
如果讓一位來自未來的電腦diy愛好者看到這種情況,他們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
原本打算花少量的錢購買配件,結果不斷追加投資直到預算大幅超支。
這種逐步升級的過程巧妙地抓住了人們追求更好性能的心理,而最終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滿足需求,而且性價比很高。
實際上,每架飛機的改造費用大約在兩百萬美元左右,這樣的投入能夠有效增強空軍的戰鬥力,並根據該地區的特殊地理條件,提供一定程度的戰略優勢。
“導彈院和機電二局不屬於我們的體係,如果要推進這個項目,可能需要向科工委提出申請。”
領隊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與鍾市強交流。
航技集團與外國人員的直接交流反而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資料。
領隊幾乎立刻迴答:“f-14的數量不多,現在能飛的大約五六十架。
主力是接近200架的f-4d和f-4e,以及超過100架的f-5。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了,研究價值有限。不過上麵還是對f-14特別關注。”
盡管領隊沒有明說,但大家都清楚原因——畢竟去年給華夏軍隊造成壓力的尼米茲號和獨立號航母上的主要戰鬥機就是f-14。
而此時鍾市強的注意力卻放在了其他地方。
“f-4和f-5……”他低聲重複著,突然眼睛一亮。
f-5是一款輕型雙引擎戰鬥機,設計之初是為了對抗米格-21。
它的j85發動機最初是為巡航導彈設計的,單台推力僅1800公斤,非加力狀態下隻有1300公斤。
即便兩台發動機合並起來,推力也遠不及渦噴14的一半。
不過,這使得f-5整體結構緊湊,小巧玲瓏。如果要強行安裝更大的渦噴14發動機,確實會顯得不合比例。
f4戰鬥機與眾不同。
在第二代戰機中,f4是名副其實的“重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接近30噸。
它由兩台j79-ge-17渦噴發動機驅動,每台發動機能提供大約8100公斤的推力。
盡管這些發動機自重達到1800公斤,推重比較低,但它們代表了早期二代渦噴發動機的技術水平。
對於將較小的發動機安裝到較大的機體上,技術上並沒有太大挑戰。
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吸引波思人的興趣。鍾市強對此胸有成竹——如果需求不存在,那就創造一個出來。
他巧妙地向領隊提議:“我有個關於接下來行程的想法,不知道您是否感興趣?”
不出所料,領隊欣然迴應:“當然可以,畢竟你們是這方麵的專家。”
接著,鍾市強建議參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廠和研究所,比如112廠、172廠等,並補充說:
“我們的飛機和發動機製造廠大同小異,選幾個典型的參觀就足夠了。”
這番話既合情合理又暗藏玄機,領隊思考後點頭同意。
鍾市強進一步提出利用空餘時間訪問607所、飛航導彈院以及新海的航天總公司機電二局。
“我相信他們會對你推薦的地方非常感興趣。”他說道。
607所專注於雷達技術,其著名產品為jl10機載火控雷達;
而飛航導彈院與機電二局則致力於導彈研發,分別以鷹擊8反艦導彈和霹靂11空空導彈著稱。
再加上410廠負責的發動機製造,正好滿足波思人對戰鬥機升級的需求——不僅需要延壽和大修,還希望為an\/awg9雷達配備新型武器係統。
考慮到aim-54導彈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對抗如圖22轟炸機及其發射的kh22這類大型、機動性差的目標。
顯然,波思人還需要更為現代化的解決方案來提升戰鬥力。
隨著其他國家,特別是波思的鄰國,紛紛裝備了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波思空軍的f-14
“不死鳥”戰鬥機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這些從漂亮國引進的導彈庫存有限,每一發都彌足珍貴。因此,為f-14尋找新的空對空導彈成為了當務之急。
恰好,華夏的霹靂11導彈在設計上與aim-7“麻雀”有相似之處,比俄易斯的r-27更適合改裝到f-14上。
不過,這樣的升級計劃可能不會直接惠及製造f-14的工廠。
鍾市強的目光投向了波思空軍的另一批寶藏——約一百五十架f-4e鬼怪ii戰鬥機。
這批飛機機齡較新,飛行時間少,且得益於當地幹燥的氣候,機體狀況良好,擁有巨大的改造潛力。
這便是他將鎬京的172廠加入參觀行程的原因之一——該廠是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生產基地。
在一次與430廠的會議上,鍾市強得知不少殲轟7正處於中期大修階段,這意味著他們有機會看到這款戰機的內部構造。
考慮到波思位於海灣地區,對於能夠執行反艦任務的飛機有著迫切需求,而f-14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波思空軍更願意保留這些重型戰鬥機用於更重要的任務。
直接購買新型戰鬥轟炸機並不現實,不僅因為這類飛機的出口受到嚴格限製,高昂的價格也超出了客戶的預算範圍。
更重要的是,在渦扇9發動機完全實現國產化之前,華夏自己也無法生產新的殲轟7。
但這並不妨礙一個巧妙的想法:
如果把jl10a雷達、鷹擊8反艦導彈和霹靂11空空導彈等先進裝備整合進f-4e的機身內;
就可以低成本地獲得一批既能進行空中作戰又能執行反艦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
這種經過改裝的f-4e,就像是披上了舊皮囊的殲轟7,當年殲轟7曾在東海上空成功壓製過島國航空自衛隊的f-4ej。
擁有一百多架這樣的戰鬥機,足以讓任何接近波思海岸線500公裏範圍內的敵方軍艦三思而後行。
如此誘人的升級方案一旦引起波思的興趣,那麽接下來的故事就值得期待了。
朋友,j79發動機的發電效率和動力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無法完全發揮飛機的最佳性能。
為此,建議對動力係統進行升級,這樣做不僅能提升整體性能,還能利用節省出來的內部空間額外裝載超過一噸的燃油,從而顯著增加飛行距離。
如果讓一位來自未來的電腦diy愛好者看到這種情況,他們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
原本打算花少量的錢購買配件,結果不斷追加投資直到預算大幅超支。
這種逐步升級的過程巧妙地抓住了人們追求更好性能的心理,而最終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滿足需求,而且性價比很高。
實際上,每架飛機的改造費用大約在兩百萬美元左右,這樣的投入能夠有效增強空軍的戰鬥力,並根據該地區的特殊地理條件,提供一定程度的戰略優勢。
“導彈院和機電二局不屬於我們的體係,如果要推進這個項目,可能需要向科工委提出申請。”
領隊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與鍾市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