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問題的關鍵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似乎早有準備,鍾市強主動提到同一時期生產的幾台渦噴14a沒有遇到同樣的問題,測試順利通過。
這讓許寧鬆了一口氣,同時也感到困惑。渦噴14b與渦噴14a共用了大部分相同的零件,為什麽高可靠性設計反而出現了故障?
這讓他想起了之前在涪城進行航空發動機地麵模擬試驗時姚美玲提到的情況:
當節流閥處於最小加力和最大推力之間時,溫度分布最為不穩定,但隨著推力增加,情況反而改善。
當時,大家將問題歸咎於氣膜孔加工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但未能進一步查明原因。
許寧走向試車台,拿起一片損壞的渦輪葉片。
葉片上布滿了用於氣膜冷卻的小孔,這些小孔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顯得過於密集。
他詢問道:“鍾部長,你們是如何製造這些氣膜冷卻孔的?”
鍾市強臉上露出一絲自豪:“我們使用電火花深孔加工技術來處理這些直徑僅0.25至0.3毫米的小孔。
為了延長電極壽命,我們改進了機床,采用空心旋轉銅電極,使冷卻液可以在銅管內流動,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是目前國際上的主流方法嗎?”許寧問道。
鍾市強搖了搖頭:“實際上不是。
西方國家通常使用電液束流加工法,但由於我國在電化學領域起步較晚,且受到設備進口限製,所以我們選擇了電火花打孔的方法。
不過,在其他製造流程和檢測標準上,我們嚴格按照國際先進水平執行,質量方麵請放心。”
“他們是製定檢測標準的參考嗎?”
許寧聽到這句話時,心中豁然開朗:“我想我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您的意思是,電火花加工工藝上出現了差錯?”鍾市強在一旁問道,他的表情充滿了疑惑。
“但過去渦噴14發動機的渦輪葉片也是用同樣的方法製造的,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故障啊。”
鍾市強難以置信地迴應,顯然對這個可能性感到困惑。
“不一定就是加工工藝的問題。”
許寧邊說邊舉起手中的渦輪葉片對著光亮,盡管他知道單憑肉眼無法發現什麽異常,更何況這片葉片已經報廢了。
“我認為更可能是後處理和檢測環節出現了疏忽。”
鍾市強依舊持懷疑態度:“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中極為關鍵的部件,我們有一套專門的檢測流程來確保其質量。
每一個葉片都要經過嚴格檢查,包括孔的位置、大小、殘餘應力及變形情況,還有孔邊緣的毛刺等,隻有完全合格的才能安裝到渦輪盤上。”
“所以,雖然良品率不高,但我相信產品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鍾市強快速解釋著質檢過程,而許寧則在一邊靜靜地聽著,考慮著下一步該怎麽做。
“我們需要一台帶有探針的金相顯微鏡來進一步調查。”
許寧最終說道,意識到直接爭論不會有任何結果,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我們有金相顯微鏡,但那探針……”
負責檢測的工程師搖了搖頭:“國內目前還不能自製這種多功能探針,而進口高端光電設備對我們軍工單位來說也是一大難題。”
麵對這一現實,許寧無奈地歎了口氣。
他深知在這個時代,國家的技術水平還遠未達到解決此類係統性問題的程度,僅靠個人之力很難迅速改變現狀。
“那麽,其他機構呢?你們是否知道哪所大學或科研單位擁有這樣的設備?”許寧提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
“也許可以嚐試聯係連海理工大學或連海醫科大學?”有人提議道。
“我這就去安排。”另一位檢測工程師應聲答道,準備立即行動起來尋找可能的合作機會。
那位檢測工程師快步離開了現場。
鍾市強雖與許寧意見相左,但同樣沒有阻止他離去。
兩人的目標一致:解決渦噴14b發動機的技術難題。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最終的檢測結果。
由於涉及的兩所大學不屬於科工委係統,加上渦噴14發動機的渦輪葉片涉及到保密事項,跨部門的溝通變得異常複雜。
直到晚餐前,410廠才收到肯定的迴應——連海理工大學擁有一台合適的金相顯微鏡,但根據采購協議,這台設備固定不可移動,因此需要將樣品送過去進行檢測。
90年代,飛機出行並非日常選擇,即使是公幹或商務旅行,人們也往往隻在長途時才會考慮航空。
盛京和連海雖是大城市,但兩城之間的航班並不每日都有。
因此,許寧與鍾市強帶著幾位工程師以及兩個從生產線上隨機抽取的渦輪葉片,幾天後才登上了一架飛往連海的小型飛機——塞斯納208“大篷車”。
這款小型飛機在國外主要用於通用航空,甚至不在支線飛機之列。
許寧起初並未認出它,隻是覺得麵熟。
直至登機後查閱了逃生手冊,才確認了型號,並迴憶起之前黃宏章小組在劉遠博教授的飛行器設計課上展示的水上飛機設計方案正是基於此機型。
而他現在乘坐的是加長版,可容納14名乘客。
“沒想到北方航空有這麽多塞斯納小飛機。”起飛過程中,許寧透過舷窗看到停機坪上還有多架相同的飛機。
“不少航空公司都在這樣做。”
鍾市強邊說邊把自己裹進毯子裏:“更大的支線飛機也很受歡迎,比如新舟60、龐巴迪crj200、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emb145等。”
許寧驚訝道:“運營這麽多小飛機不會虧本嗎?”
鍾市強不解地反問:“為什麽呢?”
在那個年代,飛機上難以開展正式工作,兩人隻能隨意聊天來打發時間。
在新世紀的航空客運規劃中,業內普遍認為小型短途飛機將用於連接周邊城市至區域中心,而大型客機則負責銜接這些中心城市。
支線飛機和通用航空器的需求預計將非常旺盛。
近年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和龐巴迪(bombardier)專注於新一代支線飛機如erj190和crj700的研發。
與此同時,波音與空中客車則將重心放在開發遠程幹線客機上。
這讓許寧鬆了一口氣,同時也感到困惑。渦噴14b與渦噴14a共用了大部分相同的零件,為什麽高可靠性設計反而出現了故障?
這讓他想起了之前在涪城進行航空發動機地麵模擬試驗時姚美玲提到的情況:
當節流閥處於最小加力和最大推力之間時,溫度分布最為不穩定,但隨著推力增加,情況反而改善。
當時,大家將問題歸咎於氣膜孔加工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但未能進一步查明原因。
許寧走向試車台,拿起一片損壞的渦輪葉片。
葉片上布滿了用於氣膜冷卻的小孔,這些小孔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顯得過於密集。
他詢問道:“鍾部長,你們是如何製造這些氣膜冷卻孔的?”
鍾市強臉上露出一絲自豪:“我們使用電火花深孔加工技術來處理這些直徑僅0.25至0.3毫米的小孔。
為了延長電極壽命,我們改進了機床,采用空心旋轉銅電極,使冷卻液可以在銅管內流動,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是目前國際上的主流方法嗎?”許寧問道。
鍾市強搖了搖頭:“實際上不是。
西方國家通常使用電液束流加工法,但由於我國在電化學領域起步較晚,且受到設備進口限製,所以我們選擇了電火花打孔的方法。
不過,在其他製造流程和檢測標準上,我們嚴格按照國際先進水平執行,質量方麵請放心。”
“他們是製定檢測標準的參考嗎?”
許寧聽到這句話時,心中豁然開朗:“我想我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您的意思是,電火花加工工藝上出現了差錯?”鍾市強在一旁問道,他的表情充滿了疑惑。
“但過去渦噴14發動機的渦輪葉片也是用同樣的方法製造的,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故障啊。”
鍾市強難以置信地迴應,顯然對這個可能性感到困惑。
“不一定就是加工工藝的問題。”
許寧邊說邊舉起手中的渦輪葉片對著光亮,盡管他知道單憑肉眼無法發現什麽異常,更何況這片葉片已經報廢了。
“我認為更可能是後處理和檢測環節出現了疏忽。”
鍾市強依舊持懷疑態度:“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中極為關鍵的部件,我們有一套專門的檢測流程來確保其質量。
每一個葉片都要經過嚴格檢查,包括孔的位置、大小、殘餘應力及變形情況,還有孔邊緣的毛刺等,隻有完全合格的才能安裝到渦輪盤上。”
“所以,雖然良品率不高,但我相信產品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鍾市強快速解釋著質檢過程,而許寧則在一邊靜靜地聽著,考慮著下一步該怎麽做。
“我們需要一台帶有探針的金相顯微鏡來進一步調查。”
許寧最終說道,意識到直接爭論不會有任何結果,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我們有金相顯微鏡,但那探針……”
負責檢測的工程師搖了搖頭:“國內目前還不能自製這種多功能探針,而進口高端光電設備對我們軍工單位來說也是一大難題。”
麵對這一現實,許寧無奈地歎了口氣。
他深知在這個時代,國家的技術水平還遠未達到解決此類係統性問題的程度,僅靠個人之力很難迅速改變現狀。
“那麽,其他機構呢?你們是否知道哪所大學或科研單位擁有這樣的設備?”許寧提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
“也許可以嚐試聯係連海理工大學或連海醫科大學?”有人提議道。
“我這就去安排。”另一位檢測工程師應聲答道,準備立即行動起來尋找可能的合作機會。
那位檢測工程師快步離開了現場。
鍾市強雖與許寧意見相左,但同樣沒有阻止他離去。
兩人的目標一致:解決渦噴14b發動機的技術難題。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最終的檢測結果。
由於涉及的兩所大學不屬於科工委係統,加上渦噴14發動機的渦輪葉片涉及到保密事項,跨部門的溝通變得異常複雜。
直到晚餐前,410廠才收到肯定的迴應——連海理工大學擁有一台合適的金相顯微鏡,但根據采購協議,這台設備固定不可移動,因此需要將樣品送過去進行檢測。
90年代,飛機出行並非日常選擇,即使是公幹或商務旅行,人們也往往隻在長途時才會考慮航空。
盛京和連海雖是大城市,但兩城之間的航班並不每日都有。
因此,許寧與鍾市強帶著幾位工程師以及兩個從生產線上隨機抽取的渦輪葉片,幾天後才登上了一架飛往連海的小型飛機——塞斯納208“大篷車”。
這款小型飛機在國外主要用於通用航空,甚至不在支線飛機之列。
許寧起初並未認出它,隻是覺得麵熟。
直至登機後查閱了逃生手冊,才確認了型號,並迴憶起之前黃宏章小組在劉遠博教授的飛行器設計課上展示的水上飛機設計方案正是基於此機型。
而他現在乘坐的是加長版,可容納14名乘客。
“沒想到北方航空有這麽多塞斯納小飛機。”起飛過程中,許寧透過舷窗看到停機坪上還有多架相同的飛機。
“不少航空公司都在這樣做。”
鍾市強邊說邊把自己裹進毯子裏:“更大的支線飛機也很受歡迎,比如新舟60、龐巴迪crj200、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emb145等。”
許寧驚訝道:“運營這麽多小飛機不會虧本嗎?”
鍾市強不解地反問:“為什麽呢?”
在那個年代,飛機上難以開展正式工作,兩人隻能隨意聊天來打發時間。
在新世紀的航空客運規劃中,業內普遍認為小型短途飛機將用於連接周邊城市至區域中心,而大型客機則負責銜接這些中心城市。
支線飛機和通用航空器的需求預計將非常旺盛。
近年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和龐巴迪(bombardier)專注於新一代支線飛機如erj190和crj700的研發。
與此同時,波音與空中客車則將重心放在開發遠程幹線客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