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更深入的分析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想起來,在20世紀90年代,業界曾預測航空業的發展會走向兩極化——要麽是巨大的飛機,要麽是非常小巧的機型。
這股趨勢讓一些主要的科技製造企業走了一些彎路。然而,進入21世紀後,人們發現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乘客更傾向於選擇直飛航班以避免多次轉機,而且航空旅客的增長速度超出了預期;
尤其是在華夏和北美地區,即使是次要城市間的航線也變得足夠繁忙,值得使用小型幹線飛機來運營。
因此,像波音777和空客a380這樣的巨無霸飛機逐漸失去了市場青睞。
而在許寧的記憶中,這類大型飛機在他穿越前已經很少被用於商業航班了。
至於支線客機,從龐巴迪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分別被空中客車和波音收購的情況來看,它們的命運也不容樂觀。
盡管有段時間內,波音737和空客a320係列(150-180座級)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有所動搖,但它們始終是最受歡迎的飛機型號之一。
這一時期的動蕩為利用機會提供了可能。
當飛機製造商們忙於其他項目時,可以嚐試說服他們同意在華夏生產某些“非核心”但重要的零部件,比如主框架、起落架、機翼或風扇葉片等。
這樣做不僅可以提供高端製造業的工作崗位,也能幫助國內工廠積累經驗和技術人才。
考慮到新海的土地成本高昂,不適合大規模製造業發展,國產大飛機項目的零部件生產任務將會分散到全國其他工廠,最終在新海完成總裝和測試。
隨著產量的提升,更多企業將參與到這個產業鏈中,不僅促進地方經濟,也為相關城市帶來繁榮。
雖然前景看好,但許寧保持謹慎,繼續平靜地與對方交談。
“你對這個行業了解得真不少啊。”他說道,顯然對方關於民航的知識並非來源於日常工作的直接經驗。
鍾市強臉上洋溢著對往昔的懷念,輕聲說道:“打小我就迷上了飛機。”
他迴憶起小學時,和家人一起觀看的一部空戰電影,那是他對天空夢想的起點。
“我從小體質弱,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飛行員,但這份熱愛從未消退。後來,我從103廠轉到了410廠,雖然不能駕駛飛機,但我選擇了製造它們。”
朋友笑著問:“在410廠工作,應該很少見到完整的飛機吧?”
鍾市強點點頭:“確實,我們大多時間都在車間裏處理航空發動機的零件。
不過,調到這裏還有一個原因——盛京有更多的民航飛機。這些年攢了些錢,買了台相機,閑暇時就去機場拍照。”
兩人邊聊邊笑,不知不覺中飛機已經抵達連海機場。
盡管交通不便,他們還是在當天下午,經過幾次周折後,終於找到了連海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的周宇澤教授。
“諸位一路辛苦。”
周教授接過渦輪葉片,仔細端詳:“需要對這些小孔內部進行金相檢測,放大倍率是多少呢?”
“最好能用200倍和500倍先觀察整體情況,再根據需要檢查細節。”鍾市強迴答。
周教授親自操作,戴上手套,清潔樣品並準備化學侵蝕。
趁著這個間隙,許寧提出了心中的疑問:“周教授,既然國外廠家限製儀器位置,顯然是為了控製設備用途,這樣做檢測會不會有問題?”
周教授冷笑一聲:“限製用途?除非他們派人天天盯著,不然誰知道我們拿它做了什麽。
寫這種條款,一來是故意刁難,二來是怕我們去找第三方買零件或維修,影響他們的利潤。”
“有些零件成本極低,卻要價數千美元。要是有合適的國產替代品,誰願意受這等憋屈。”
周教授的話音中帶著些許無奈與決心。
許寧心中立刻明白了過來。
“原來是這麽迴事!”
這讓他想起了前世裏,某些國外機構和學校對華夏實施的製裁措施,比如禁止使用特定軟件。
這些限製其實對大家影響不大,畢竟多數人用的都是未經授權的版本。
然而,這種做法更多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壓迫感,讓人感到不適。
實際上,真正造成困擾的是那些昂貴的零部件和服務,不僅價格高得離譜,而且維修效率極低,常常因為一個小問題就要等待數周才能解決。
在場的人繼續聊了一會兒其他話題,不久後化學侵蝕過程結束。
作為分析測試中心的主任,周宇澤迅速完成了光學檢測,並展示了打印出來的黑白顯微照片。
鍾市強迫不及待地湊上前去,其他人也紛紛圍攏過來,想要一睹為快。
周宇澤仔細觀察了一陣後,緩緩開口:
“從圖片上看,孔周圍的材料非常均勻,沒有發現擴展裂紋,僅在500倍放大下能看到一些細微的不平整表麵,估計是拋光等後續處理留下的痕跡。”
聽到這裏,鍾市強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但周宇澤接下來的話讓他的心情瞬間跌入穀底。
“至於小孔內壁,在200倍放大的情況下,可以看到一些白色的條狀或塊狀物質,與未經過化學侵蝕的小孔內壁相似,顯示出極強的耐腐蝕性。
我猜測可能是殘留的重熔層結構,但具體細節,特別是厚度,無法確定。
如果你們願意支付額外費用,我們可以使用2500倍電子顯微鏡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鍾市強的笑容頓時凝固了,周圍的人也麵露疑惑。
而許寧則是唯一一個對此並不感到意外的人,因為他早就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
電液束流加工是一種特殊的電化學技術,它在打孔時不會造成微裂紋或熔融層,但邊緣的質量可能不穩定。
因此,檢測的重點通常是孔口周圍的區域。
相比之下,電火花加工是基於熱處理的工藝,在打孔時會發生材料再熔化現象。
盡管使用空心電極和高壓衝洗液可以帶走部分熔化的物質,但仍會有不均勻的重熔層殘留下來,這會影響成品質量。
如果隻改變了加工方法而沒有調整相應的檢測程序,問題就容易被忽視。
這股趨勢讓一些主要的科技製造企業走了一些彎路。然而,進入21世紀後,人們發現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乘客更傾向於選擇直飛航班以避免多次轉機,而且航空旅客的增長速度超出了預期;
尤其是在華夏和北美地區,即使是次要城市間的航線也變得足夠繁忙,值得使用小型幹線飛機來運營。
因此,像波音777和空客a380這樣的巨無霸飛機逐漸失去了市場青睞。
而在許寧的記憶中,這類大型飛機在他穿越前已經很少被用於商業航班了。
至於支線客機,從龐巴迪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分別被空中客車和波音收購的情況來看,它們的命運也不容樂觀。
盡管有段時間內,波音737和空客a320係列(150-180座級)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有所動搖,但它們始終是最受歡迎的飛機型號之一。
這一時期的動蕩為利用機會提供了可能。
當飛機製造商們忙於其他項目時,可以嚐試說服他們同意在華夏生產某些“非核心”但重要的零部件,比如主框架、起落架、機翼或風扇葉片等。
這樣做不僅可以提供高端製造業的工作崗位,也能幫助國內工廠積累經驗和技術人才。
考慮到新海的土地成本高昂,不適合大規模製造業發展,國產大飛機項目的零部件生產任務將會分散到全國其他工廠,最終在新海完成總裝和測試。
隨著產量的提升,更多企業將參與到這個產業鏈中,不僅促進地方經濟,也為相關城市帶來繁榮。
雖然前景看好,但許寧保持謹慎,繼續平靜地與對方交談。
“你對這個行業了解得真不少啊。”他說道,顯然對方關於民航的知識並非來源於日常工作的直接經驗。
鍾市強臉上洋溢著對往昔的懷念,輕聲說道:“打小我就迷上了飛機。”
他迴憶起小學時,和家人一起觀看的一部空戰電影,那是他對天空夢想的起點。
“我從小體質弱,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飛行員,但這份熱愛從未消退。後來,我從103廠轉到了410廠,雖然不能駕駛飛機,但我選擇了製造它們。”
朋友笑著問:“在410廠工作,應該很少見到完整的飛機吧?”
鍾市強點點頭:“確實,我們大多時間都在車間裏處理航空發動機的零件。
不過,調到這裏還有一個原因——盛京有更多的民航飛機。這些年攢了些錢,買了台相機,閑暇時就去機場拍照。”
兩人邊聊邊笑,不知不覺中飛機已經抵達連海機場。
盡管交通不便,他們還是在當天下午,經過幾次周折後,終於找到了連海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的周宇澤教授。
“諸位一路辛苦。”
周教授接過渦輪葉片,仔細端詳:“需要對這些小孔內部進行金相檢測,放大倍率是多少呢?”
“最好能用200倍和500倍先觀察整體情況,再根據需要檢查細節。”鍾市強迴答。
周教授親自操作,戴上手套,清潔樣品並準備化學侵蝕。
趁著這個間隙,許寧提出了心中的疑問:“周教授,既然國外廠家限製儀器位置,顯然是為了控製設備用途,這樣做檢測會不會有問題?”
周教授冷笑一聲:“限製用途?除非他們派人天天盯著,不然誰知道我們拿它做了什麽。
寫這種條款,一來是故意刁難,二來是怕我們去找第三方買零件或維修,影響他們的利潤。”
“有些零件成本極低,卻要價數千美元。要是有合適的國產替代品,誰願意受這等憋屈。”
周教授的話音中帶著些許無奈與決心。
許寧心中立刻明白了過來。
“原來是這麽迴事!”
這讓他想起了前世裏,某些國外機構和學校對華夏實施的製裁措施,比如禁止使用特定軟件。
這些限製其實對大家影響不大,畢竟多數人用的都是未經授權的版本。
然而,這種做法更多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壓迫感,讓人感到不適。
實際上,真正造成困擾的是那些昂貴的零部件和服務,不僅價格高得離譜,而且維修效率極低,常常因為一個小問題就要等待數周才能解決。
在場的人繼續聊了一會兒其他話題,不久後化學侵蝕過程結束。
作為分析測試中心的主任,周宇澤迅速完成了光學檢測,並展示了打印出來的黑白顯微照片。
鍾市強迫不及待地湊上前去,其他人也紛紛圍攏過來,想要一睹為快。
周宇澤仔細觀察了一陣後,緩緩開口:
“從圖片上看,孔周圍的材料非常均勻,沒有發現擴展裂紋,僅在500倍放大下能看到一些細微的不平整表麵,估計是拋光等後續處理留下的痕跡。”
聽到這裏,鍾市強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但周宇澤接下來的話讓他的心情瞬間跌入穀底。
“至於小孔內壁,在200倍放大的情況下,可以看到一些白色的條狀或塊狀物質,與未經過化學侵蝕的小孔內壁相似,顯示出極強的耐腐蝕性。
我猜測可能是殘留的重熔層結構,但具體細節,特別是厚度,無法確定。
如果你們願意支付額外費用,我們可以使用2500倍電子顯微鏡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鍾市強的笑容頓時凝固了,周圍的人也麵露疑惑。
而許寧則是唯一一個對此並不感到意外的人,因為他早就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
電液束流加工是一種特殊的電化學技術,它在打孔時不會造成微裂紋或熔融層,但邊緣的質量可能不穩定。
因此,檢測的重點通常是孔口周圍的區域。
相比之下,電火花加工是基於熱處理的工藝,在打孔時會發生材料再熔化現象。
盡管使用空心電極和高壓衝洗液可以帶走部分熔化的物質,但仍會有不均勻的重熔層殘留下來,這會影響成品質量。
如果隻改變了加工方法而沒有調整相應的檢測程序,問題就容易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