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在這個階段缺乏合適的燃機型號,所以最終選擇了柴油機作為動力源。


    然而,這個型號到他重生前已經建造了超過40艘,如果隻考慮這一型號,那麽在數量上完全能夠滿足需求。


    林兵沒有因為被點破而感到尷尬,反而坦率地點了點頭:


    “是的,我們的目標是研發一種類似於佩裏的低成本、快速建造的通用護衛艦,但我們可能會選擇更大的長寬比以提高航速,盡管這意味著要犧牲一些艦體空間。”


    聽到這裏,許寧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佩裏級排水量大約4100噸,配備了兩台低功率版的lm2500發動機,總功率約30兆瓦。


    我們若用兩台類似的燃機,也能達到大約26兆瓦的動力,再加上兩台輔助柴油發電機,這樣的配置應該是足夠的。”


    林兵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眼前這位年輕人雖然表現得自信滿滿,但渦噴14發動機的展示和他對船用動力係統的理解確實讓人感覺可靠。


    “既然這樣,你們是否有計劃將航空發動機改裝為船用燃氣輪機?”


    他提出:“或者我們可以向船舶重工總公司申請,進行公開招標。目前看來,國內隻有你們具備這樣的技術實力。”


    現在新型護衛艦的研發正處於關鍵時刻,即將進入總體研發階段。一旦確定技術路線並開始研發,就很難再迴頭重來。


    因此,林兵迫切希望606所至少能提供一份可信的方案和技術資料,以便讓海軍裝備部相信燃機方案的可行性。


    “實際上,606所已經開始著手於航改燃的工作了,”


    許寧解釋道:“隻是當前他們專注於開發一款用於發電的天然氣燃機,與所需的船用動力係統在性能要求和燃燒室結構上存在差異。”


    閻偉忠在渦噴14發動機的安裝試飛工作接近尾聲時,便著手研發航空發動機改型為燃氣輪機的方案。


    從後見之明來看,這是他更為得心應手的工作領域。


    實際上,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基於渦噴發動機開發的qd128工業燃機比作為航空發動機的渦噴14更成功。


    選擇首先發展發電用的燃氣輪機而非動力用途,這幾乎是行業的慣例。


    大約20年前起,我國已經開始基於航空發動機改造生產用於油田、石化和郵電等部門自備發電的工業燃氣輪機,如wj-6g、wp-6g和wz-6g等型號。


    然而,閻偉忠作為航空係統的成員,並未意識到船舶工業也在研發一款以燃氣輪機為動力的護衛艦。


    得知這一情況的許寧,給林兵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林兵立刻追問:“如果資金充足,大約需要多久才能完成一台可測試的原型機?”


    “讓我考慮一下。”許寧並未立即迴答。


    掌握核心航空發動機研發的情況下,改造成發電用的燃氣輪機並不複雜。


    工業燃機對體積和重量沒有嚴格要求,而當時的天然氣價格低廉,燃料消耗不是問題,因此主要關注點是功率輸出,與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思路相似。


    相比之下,動力燃機則有更多挑戰。


    它更加注重熱效率,因為船上的燃料攜帶量有限,更高的熱效率意味著更長的續航時間。


    此外,船用輕質柴油的流動性不如航空煤油,甚至比使用天然氣還要複雜。


    由於即將投入到殲7f改進項目和十號工程中,許寧預計大部分具體研發工作將由606研究所獨立完成,進度可能不會像優化渦噴14時那樣迅速。


    經過深思熟慮,許寧解釋道:“對於雙轉子渦噴發動機改型為燃氣輪機,我們有兩個主要思路,區別在於進氣機構的研發。


    第一種方法是去掉排氣噴管,利用雙轉子結構作為燃氣發生器,然後配備一個動力渦輪;


    第二種則是移除整個低壓組件,重新研發低壓壓氣機和低壓渦輪,直接驅動負載,這樣可以省去額外的動力渦輪。”


    如果你們需要趕在某個時間節點前完成研發方案或製作樣機,606所可以迅速根據初步思路開發一個早期版本供你們進行技術驗證。


    這個過程預計隻需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雖然初期模型在燃油效率上可能有所欠缺。但之後我們可以利用第二種方案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


    考慮到你們的護衛艦項目連總體研發都尚未啟動,這樣的時間表應該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林兵聽到這個消息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能在一年內完成?”


    他微微顫抖的聲音透露出的不是對許寧能力的懷疑,而是驚訝與期待。


    許寧微笑著肯定了他的疑問,解釋道渦噴14發動機的基礎非常好;


    尤其是其先進的環形燃燒室研發和高效的燃油霧化係統,使得在放寬燃油經濟性要求的情況下,改動量不大,且中型發動機的研發緊湊,無需過多精力去減小體積,因此一年時間足夠完成任務。


    “這真是個好消息!”


    林兵興奮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以平複激動的心情:“隻要燃氣輪機的問題解決了,其他都是小事。”


    接著,林兵詢問了關於生產方麵的問題,特別是是否需要進口外國零部件或材料。


    許寧迴憶起之前參觀410廠的經曆後迴答說,雖然製造和檢測過程中會用到一些進口設備,但所有關鍵部件和材料都可以自產,確保成本可控,並節省外匯。


    在這個外匯儲備尚不充裕的時代,全自主生產意味著更低的成本,即便本幣價格按匯率計算高於進口產品也無妨。


    聽到這裏,林兵鬆了一口氣,緊緊握住許寧的手說道:“你真的是我們的救星!”


    正如每個飛機研發團隊都渴望看到他們的作品成為空軍主力一樣,艦艇研究機構也希望自家研發的戰艦能夠成為海軍的核心力量。


    在這個領域,701所長期以來占據主導地位,幾乎沒有外部競爭。


    型號總師心中總有那份夢想。


    誰不想看到自己親手研發的艦船,掛著海軍的旗幟,在各大洋上自由航行呢?要實現這個願望,首先得保證建造的數量足夠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