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有人問:“指南中提到,通過逐漸增加畸變強度直到發動機變得不穩定來測量穩定性裕度與畸變靈敏度係數,這樣做是否意味著每次評估都會損壞一台發動機?”


    答案是不一定。


    對於研發良好的航空發動機,可以通過精細調節畸變水平使其進入旋轉失速狀態而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害,但這需要大量的試驗和數據支持。


    許寧迴答說:“我們的目標是在飛行過程中,根據壓氣機入口流量監測發動機狀態,一旦檢測到喘振跡象即向飛行員發出警告,甚至自動調整飛行姿態以防止更嚴重的故障。”


    他還補充道,這類極限測試就像飛機靜力試驗或全壽命試車一樣,本就計劃包含一定程度的破壞。


    提問者對此表示理解。通常情況下,02號原型機會被用作靜力試驗機,最終階段會故意破壞它來完成測試。


    盡管聽起來有些遺憾,但這一步驟對於確保安全至關重要。


    經過長達四小時的評審會議後,劉振響組長代表專家組同意並通過了該評定方法,並簽名確認。


    隨後其他九名成員也簽字認可,這意味著國防科工委正式批準了這一標準。


    不久後,它將正式編號為gjb\/z64a-96,標誌著華夏航空工業邁向自立自強的新篇章。


    評審結束後,專家們並未立即離開涪城,而是繼續監督渦噴14的測試情況,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套新的評價體係。


    當他們隨許寧走進高空試車台控製室時,姚美玲原本鎮定的表情變得有些緊張起來。


    即便是杜亦熵院士的學生,也鮮有人能像許寧那樣,在麵對國防科工委的專家團隊時依然保持鎮定自若。


    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這樣的場麵或許剛剛好;


    但對於博士生而言,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姚美玲一直認為自己隻是在輔助常浩楠工作,對指揮現場並不自信。


    “要不,這次還是你來指揮吧?”


    趁著幾位專家圍著劉振響提問之際,姚美玲找到了正在大口喝水的常浩楠。


    “別緊張,按計劃行事就行。”


    盡管聲音略顯沙啞,經曆了從午後到傍晚漫長評審會考驗的常浩楠依舊鼓勵道。


    “之前幾次試驗都是由你指揮的,現在換人反而不利於團隊配合。”


    看到師姐臉上罕見地流露出緊張情緒,常浩楠下意識地拍了拍她的肩以示支持。


    沒想到這一舉動似乎讓對方更加焦慮了。


    如果忽略掉某些特別出眾的人物,姚美玲在同齡人中絕對算得上是冷靜沉著。


    而且新裝的壓氣機確實極大地提升了渦噴14發動機的穩定性,在之前的測試中也沒有出現任何意外情況。


    因此,在最初的緊張過後,她漸漸恢複了平靜,重新站在了控製室的指揮位置上。


    “小許,如果這次進氣畸變測試順利結束,你們下一步是不是要做全壽命試車?”


    坐到許寧旁邊的劉振響看著忙碌的技術人員問道。


    作為sb101高空台項目的負責人,他對航空發動機地麵測試技術非常熟悉。


    然而,國內對於這類測試的標準尚未統一,通常由研發單位自行決定測試項目。


    像閻偉忠這樣全麵考慮並實施多個測試案例的情況並不多見,這也導致了缺乏經驗的研發者可能會忽視一些潛在問題,直到事故發生才被發現。


    “我們總共規劃了13項測試,分為兩大部分。今天的進氣畸變測試是第八項,也是第一階段的最後一環。”


    鑒於劉振響的地位,航空動力領域的信息對他來說幾乎是透明的,所以許寧直接迴答道:


    “考慮到渦噴14並非全新開發,並且時間緊迫,今天完成第一階段後,試飛院將立即開始空中測試。


    至於高原低溫啟動、環境結冰以及您提到的全壽命試車等,則會在03號原型機到位後與飛行測試同步進行。


    畢竟目前八三工程的試飛任務還不包括極端條件下的測試。”


    “很好,你們的測試流程相當全麵。”劉振響讚賞道。


    劉振響微微點頭,神色中流露出一絲讚賞,隨即問道:“那你接下來還打算繼續去閻良那邊做測試嗎?”


    許寧搖了搖頭:“空中平台的測試我可能不會參加。


    不過,盛京那邊04號驗證機即將裝上新的發動機進行試飛,由於我在涉及機翼和動力係統改動方麵都有參與,所以這次無論如何都得親自到場。”


    “原來如此!”劉振響似乎有些無奈。


    察覺到了對方的情緒變化,許寧試探性地問:“您是不是有什麽事情需要我的幫助?”


    “嗯,正是這樣。”


    劉振響坦誠道:“我想趁著這次機會,結合我們的工程經驗,製定一套航空發動機地麵模擬測試與評估的標準體係。如果你能來幫忙的話,那就太好了。”


    在國防科工委決定建立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標準後,即便是不再直接負責624所工作的劉振響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畢竟,在華夏航空界,誰不希望有一套符合本國實際情況的技術標準呢?隻是以前條件不允許罷了。


    對於這樣的發展態勢,許寧感到非常高興。


    這與他重生時設定的目標——通過貢獻關鍵技術與方法論促進整個華夏科研效率提升——不謀而合。


    如果讓他一個人從頭開始編寫整套國軍標,那至少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但如今,僅用幾天時間就激發了像劉振響這樣重量級人物對構建自主標準體係的熱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且還能培養出新一代科研人才。


    考慮到這一點,許寧最終以時間緊迫為由婉拒了劉振響的好意。


    “實在抱歉,我現在確實分身乏術。”


    盡管被拒絕了,劉振響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失望。


    “看來我們少了一位強有力的助手啊。”


    他知道八三工程目前是當務之急。


    實際上,最難的部分是如何讓高層下定決心啟動新標準項目,而這一步已經由許寧完成了。


    “杜老果然沒有看錯你,短短幾個月裏,你就已經在航空器內外流兩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真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