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掀了個底朝天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哪裏哪裏,其實還是您在學校時提醒我要注意發動機問題的。”許寧謙虛地說道。
劉振響聽後不禁啞然失笑。他確實提過這個建議,但初衷隻是為了完善一些研究數據。
沒想到,許寧這麽一認真起來,差點兒把整個航空動力學界都掀了個底朝天。
不過,這股子勁頭,正是他所欣賞的!
與此同時,在四川的132廠內,盧文峰正焦急地等待著即將來訪的一批重要客人——非特國空軍代表團。
對611研究所、132廠以及陪同訪問的華夏航技進出口公司來說,這些客人都是老熟人了。
迴溯到1965年,由於漂亮國擔心印度完全倒向華夏陣營,拒絕了非特國在關鍵時刻提出的軍購請求,後者不得不轉向華夏購買裝備。
到了1971年,華夏共向非特國提供了230架殲-6戰鬥機,得到了不錯的反饋。
之後的二十多年裏,盡管非特國嚐試從漂亮國和法國引進更先進的戰機,但華夏製造的殲-6、強-5c、k8及殲-7p等型號始終在其軍隊中占據一席之地;
並通過維修與升級殲-6,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工業基礎。
因此,對於非特空軍代表來說,訪問華夏並考察其航空工業設施或現役裝備已是司空見慣之事。
然而,這次來訪卻顯得格外匆忙,以至於直到三天前611所才接到通知,準備時間極其有限。
幸好,他們正在開發的新款外貿機型——殲-7mg正好有一架原型機正在基本測試,避免了尷尬的局麵。
相比起非特國現有的殲-7p,這款新型號的戰鬥力至少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
作為殲-7e出口版的研發負責人,盧文峰自然是迎接這批客人的最佳人選。
很快,由幾輛麵包車和吉普組成的車隊緩緩駛入視線。
一位身著職業裝的女士從領頭的bj212副駕位置下車,走向盧文峰:“您好,我是負責此次接待與談判工作的楊莉梅。”
“歡迎光臨。”盧文峰微笑著伸出手去,兩人友好地握了握手。
趁著代表團的人還沒全部下車,他趕緊和楊莉梅確認了情況。
“你知道這次他們來的目的是什麽嗎?”
“上頭給的信息不多。”
楊莉梅整理了一下頭發,略顯困惑地說:“不過路上我和領隊聊過,感覺他們這迴的計劃挺大的,不僅僅是為了買現有的產品。”
“具體是指?”
“可能是想與我們合作開發更適合他們需求的新裝備,或者提升他們的航空工業水平。這隻是我的猜測。”
盧育義趁機仔細觀察了從四輛中巴車上下來的代表團成員。
確實有些不同尋常:雖然大多數人都穿著軍裝,但這一次空軍軍官的比例明顯增加,而且不少人看起來像是現役飛行員。
通常情況下,在購買飛機時帶些飛行員體驗是正常的,但是出現這麽多年輕麵孔並不常見。
隨著巴方代表陸續下車,楊莉梅意識到不能讓他們久等。
“總之,這次的情況特殊,上級非常重視。出發前,空軍副司令申田豐特別強調要加深兩國在軍事技術和訓練上的交流。”她轉身離開前補充道。
望著她的背影,盧育義輕輕敲了敲自己的額頭。作為一名工程師,他更喜歡明確無誤的要求。可惜,在國際合作中很難做到這一點。
自1988年起,雙方基於殲-7改進版——超7項目展開了初步討論。
但由於技術分歧以及巴方對f-16的興趣轉移,該項目一度停滯不前。
直到1994年,由於漂亮國製裁導致無法購得f-16,巴方才重新開啟談判。
此時,他們對新型戰機的需求已經從輔助角色轉變為能夠替代f-16的主要戰鬥機型。原來的殲-7cp方案顯然無法滿足這一新要求。
如果要按照新的標準研發一款全新的飛機,那麽無論是成本還是風險都將大大增加。
深化合作的唿聲越來越高,但這種國與國之間的大事,航空工業部門顯然無權決定。
因此,談判陷入了僵局,直到今天。
這時,對方突然提出要加深交流——到底想深入到什麽程度?難道是十號工程?
這絕對不可能,無論雙方私下關係多好,對方畢竟是漂亮國盟友,有些機密絕不能外泄。
然而,這次對方明顯不是簡單地再買幾架殲7這麽簡單。涉及航空技術的合作變得異常敏感和複雜。
611所正在的幾個項目中,哪些可以開放,哪些必須保密……這些問題讓盧文峰感到十分棘手。
實際上,不僅他一人困惑,在當時裝備出口經驗尚淺的情況下,整個華夏航技團隊也感到迷茫。
盡管如此,事已至此也隻能迎難而上。
畢竟,軍隊還在緊縮開支過日子,軍工部門急需訂單來維持運營,甚至不得不轉向民用產品以求生存。
雖然情況比80年代有所好轉,但資金依然緊張。
例如,盧文峰負責的殲7f戰鬥機項目,總預算僅為5000萬人民幣。若非偶然間通過一篇論文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這個改進型可能根本無法完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有遠見的企業都開始尋找海外機會。
如果能獲得國外客戶的訂單並賺取外匯,即便所得收益不能全部歸己,至少也能解決部分燃眉之急。
“隻能邊走邊看了……”
盧文峰深吸一口氣,向代表團走去。
與此同時,一位軍官也向他走來,並介紹道:“這位是來自蓉城飛機研發所的盧文峰總工程師,負責了多個殲7係列機型的開發工作。”
楊莉梅站在一旁,先向軍官介紹了盧文峰,隨後轉向後者說:
“這位是非特國空軍的副總參謀長,也是巴方代表團團長沙希德·拉蒂夫少將。”兩人隨即握手致意。
拉蒂夫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開場:“在我因年齡大而停飛之前,我駕駛的最後一款戰鬥機就是你們研發的殲7mp。當時,那可真是一款不錯的飛機。”
“能得到您的認可,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少將先生。”
盧文峰迴應道,臉上洋溢著自豪。作為611所的研發師,聽到這樣的讚美讓他感到十分欣慰。
劉振響聽後不禁啞然失笑。他確實提過這個建議,但初衷隻是為了完善一些研究數據。
沒想到,許寧這麽一認真起來,差點兒把整個航空動力學界都掀了個底朝天。
不過,這股子勁頭,正是他所欣賞的!
與此同時,在四川的132廠內,盧文峰正焦急地等待著即將來訪的一批重要客人——非特國空軍代表團。
對611研究所、132廠以及陪同訪問的華夏航技進出口公司來說,這些客人都是老熟人了。
迴溯到1965年,由於漂亮國擔心印度完全倒向華夏陣營,拒絕了非特國在關鍵時刻提出的軍購請求,後者不得不轉向華夏購買裝備。
到了1971年,華夏共向非特國提供了230架殲-6戰鬥機,得到了不錯的反饋。
之後的二十多年裏,盡管非特國嚐試從漂亮國和法國引進更先進的戰機,但華夏製造的殲-6、強-5c、k8及殲-7p等型號始終在其軍隊中占據一席之地;
並通過維修與升級殲-6,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工業基礎。
因此,對於非特空軍代表來說,訪問華夏並考察其航空工業設施或現役裝備已是司空見慣之事。
然而,這次來訪卻顯得格外匆忙,以至於直到三天前611所才接到通知,準備時間極其有限。
幸好,他們正在開發的新款外貿機型——殲-7mg正好有一架原型機正在基本測試,避免了尷尬的局麵。
相比起非特國現有的殲-7p,這款新型號的戰鬥力至少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
作為殲-7e出口版的研發負責人,盧文峰自然是迎接這批客人的最佳人選。
很快,由幾輛麵包車和吉普組成的車隊緩緩駛入視線。
一位身著職業裝的女士從領頭的bj212副駕位置下車,走向盧文峰:“您好,我是負責此次接待與談判工作的楊莉梅。”
“歡迎光臨。”盧文峰微笑著伸出手去,兩人友好地握了握手。
趁著代表團的人還沒全部下車,他趕緊和楊莉梅確認了情況。
“你知道這次他們來的目的是什麽嗎?”
“上頭給的信息不多。”
楊莉梅整理了一下頭發,略顯困惑地說:“不過路上我和領隊聊過,感覺他們這迴的計劃挺大的,不僅僅是為了買現有的產品。”
“具體是指?”
“可能是想與我們合作開發更適合他們需求的新裝備,或者提升他們的航空工業水平。這隻是我的猜測。”
盧育義趁機仔細觀察了從四輛中巴車上下來的代表團成員。
確實有些不同尋常:雖然大多數人都穿著軍裝,但這一次空軍軍官的比例明顯增加,而且不少人看起來像是現役飛行員。
通常情況下,在購買飛機時帶些飛行員體驗是正常的,但是出現這麽多年輕麵孔並不常見。
隨著巴方代表陸續下車,楊莉梅意識到不能讓他們久等。
“總之,這次的情況特殊,上級非常重視。出發前,空軍副司令申田豐特別強調要加深兩國在軍事技術和訓練上的交流。”她轉身離開前補充道。
望著她的背影,盧育義輕輕敲了敲自己的額頭。作為一名工程師,他更喜歡明確無誤的要求。可惜,在國際合作中很難做到這一點。
自1988年起,雙方基於殲-7改進版——超7項目展開了初步討論。
但由於技術分歧以及巴方對f-16的興趣轉移,該項目一度停滯不前。
直到1994年,由於漂亮國製裁導致無法購得f-16,巴方才重新開啟談判。
此時,他們對新型戰機的需求已經從輔助角色轉變為能夠替代f-16的主要戰鬥機型。原來的殲-7cp方案顯然無法滿足這一新要求。
如果要按照新的標準研發一款全新的飛機,那麽無論是成本還是風險都將大大增加。
深化合作的唿聲越來越高,但這種國與國之間的大事,航空工業部門顯然無權決定。
因此,談判陷入了僵局,直到今天。
這時,對方突然提出要加深交流——到底想深入到什麽程度?難道是十號工程?
這絕對不可能,無論雙方私下關係多好,對方畢竟是漂亮國盟友,有些機密絕不能外泄。
然而,這次對方明顯不是簡單地再買幾架殲7這麽簡單。涉及航空技術的合作變得異常敏感和複雜。
611所正在的幾個項目中,哪些可以開放,哪些必須保密……這些問題讓盧文峰感到十分棘手。
實際上,不僅他一人困惑,在當時裝備出口經驗尚淺的情況下,整個華夏航技團隊也感到迷茫。
盡管如此,事已至此也隻能迎難而上。
畢竟,軍隊還在緊縮開支過日子,軍工部門急需訂單來維持運營,甚至不得不轉向民用產品以求生存。
雖然情況比80年代有所好轉,但資金依然緊張。
例如,盧文峰負責的殲7f戰鬥機項目,總預算僅為5000萬人民幣。若非偶然間通過一篇論文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這個改進型可能根本無法完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有遠見的企業都開始尋找海外機會。
如果能獲得國外客戶的訂單並賺取外匯,即便所得收益不能全部歸己,至少也能解決部分燃眉之急。
“隻能邊走邊看了……”
盧文峰深吸一口氣,向代表團走去。
與此同時,一位軍官也向他走來,並介紹道:“這位是來自蓉城飛機研發所的盧文峰總工程師,負責了多個殲7係列機型的開發工作。”
楊莉梅站在一旁,先向軍官介紹了盧文峰,隨後轉向後者說:
“這位是非特國空軍的副總參謀長,也是巴方代表團團長沙希德·拉蒂夫少將。”兩人隨即握手致意。
拉蒂夫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開場:“在我因年齡大而停飛之前,我駕駛的最後一款戰鬥機就是你們研發的殲7mp。當時,那可真是一款不錯的飛機。”
“能得到您的認可,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少將先生。”
盧文峰迴應道,臉上洋溢著自豪。作為611所的研發師,聽到這樣的讚美讓他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