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在許寧與閻偉忠的帶領下,渦噴14的地麵測試按部就班地進行。


    接下來的半個月裏,包括啟動、高原低溫測試、推力瞬變等多個關鍵項目均順利完成,沒有出現任何重大意外。


    與此同時,許寧也沒閑著,他正專注於進氣畸變試驗的研發——這是整個高空台測試中最複雜也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不同於其他測試側重於性能驗證,這項實驗旨在探索極限條件下的發動機表現。


    在涪城接手任務之初,閻偉忠隻希望許寧能夠測試發動機的喘振情況。


    然而,真正的進氣畸變試驗遠比簡單的喘振測試複雜得多。


    進氣畸變不僅涉及極端狀況下的問題:


    比如喘振或旋轉失速,它還直接影響著發動機的整體性能,特別是在執行大迎角飛行、高側滑角動作以及發射導彈時的影響尤為顯著。


    曾經困擾殲8-3型號飛機的導彈尾煙問題,其實也是進氣畸變的一種表現形式。


    為了準確評估發動機穩定性,首先需要明確穩定性的定義,確定哪些參數可以用來衡量穩定性,並且找到有效的方法來測量這些數據。


    但在當時,整個華夏航空工業對於這一領域幾乎處於空白狀態。


    渦噴14項目成為華夏首個嚐試解決這個問題的案例。


    1994年,基於漂亮國引進的標準arp1420和air1419,華夏發布了gjb\/z64-94《航空渦噴和渦扇發動機進口總壓畸變評定指南》。


    但這份文件缺乏實際操作價值,因為它缺少必要的實驗數據支持與計算方法。


    按照曆史進程,直到引入俄易斯的相關理論和技術後,該領域才逐漸有所突破,真正形成標準則要等到新世紀了。


    但是,渦噴14項目不能等待那麽久。


    因此,許寧決定主動出擊,盡管他並不打算獨自完成所有工作,但他希望能為這個難題提供一個好的開端。


    當許寧將一份接近百頁厚的《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呈現在閻偉忠麵前時,後者驚訝得差點兒把眼珠子都瞪出來了。


    “等等,你稍等一下。”


    閻偉忠放下手中半舉著的水杯,按住自己狂跳不已的心髒,打斷了正準備詳細介紹的年輕人。


    顯然,他需要時間平複心情。過了好一會兒,閻偉忠終於恢複了平靜。


    “這是……按照國家標準研發了一整套實驗方案?”


    “沒有。”


    許寧堅定地搖頭。


    嚴格的進氣畸變測試涉及發動機與進氣道的匹配,對於當前緊迫的八三工程來說,既耗時又缺乏必要的實驗條件。


    比如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尾煙就無法模擬。


    “哦,這樣啊。沒關係,我們可以一步步來。”


    閻偉忠重新拿起水杯,輕抿了一口。


    “我把國軍標中關於溫度和壓力畸變的工程計算方法補充完整了。”


    “咳——咳咳——”


    許寧這次的工作成果非同小可,其影響遠超過讓閻偉忠嗆到那麽簡單。


    研發單一試驗是一迴事,但製定一套適用於整個行業的通用規範則是另一層次上的挑戰。


    “補充?”


    緩過氣來的閻偉忠放下杯子,翻開了麵前那份《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手冊,急切地想要了解到底增加了多少內容。


    “降穩因子分類。”


    “氣動穩定性評估標準。”


    “數值計算方法在氣動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


    “實驗因素對畸變特性的影響分析。”


    “綜合氣動穩定性評估於工程研發階段。”


    ……


    “嘶——”盡管短時間內不可能看完上百頁的內容,但僅憑目錄已足夠震撼閻偉忠。


    這份文件不僅結構清晰,而且針對原本基於國外標準arp1420及air1419進行調整。


    這些標準由於與華夏航空工業體係不完全兼容,導致實際使用中存在諸多問題,就像是翻譯不當且內容缺失的數學書一樣令人頭疼。


    而許寧所提出的方案不僅填補了空白,還改進了許多原標準中的不足之處。


    “小許啊。”


    閻偉忠終於平靜下來,緩緩說道:“你這作品的價值超出我個人能力範圍內的評價,必須上報給上級部門審核才行。”


    閻偉忠深知,這份方案中包含的許多細節超越了航空發動機研發的範疇,單憑他一人之力難以完成。


    更重要的是,這涉及到了國軍標——即使還不完整,它也是正式的國家標準,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所有相關工程實踐。


    這意味著,今後任何新型航空發動機或燃氣輪機在進行進氣畸變測試時,都必須遵循這套規則,甚至影響到後續的認證工作。


    製定這樣的標準背後,往往伴隨著複雜利益關係和激烈的競爭。


    即便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華夏航空工業界,雖然不會出現極端的商業鬥爭,但這件事的重要性也超出了型號總師閻偉忠個人所能承擔的範圍。


    因此,無論是技術層麵還是管理層麵,都需要一個專家團隊的支持以及國防科工委的認可。


    “我明白這一點。”


    許寧說著,從包裏拿出了一份裝滿文件的資料袋。


    “我已經開始準備相關的說明文檔和實驗數據了。但是,為了讓這個方法更加有說服力,我們需要在渦噴14上實際操作一遍。”


    “當然,渦噴14的進氣畸變測試會按計劃進行。”


    閻偉忠邊說邊輕輕敲打著桌麵。


    “不過,按照常規流程,在我提交報告後不久就會有一個評審過程。為了保證兩邊進度不受影響,試驗現場需要另找一位負責人。”


    考慮到渦噴14的表現,預計測試過程中不會遇到太多突發情況。


    因此,許寧更應該專注於準備即將到來的標準評審會議。


    “如果要換人的話……”


    許寧意識到自己無法同時兼顧兩方麵的工作,效率反而會降低。


    於是轉向了一旁一直保持沉默的姚美玲:“我覺得讓我的師姐來負責最合適。


    她這段時間參與了實驗研發與標準製定,除了我和您之外,她是最佳人選。”


    提到姚美玲時,閻偉忠起初有些顧慮她的年輕經驗不足。


    但很快便意識到,坐在對麵的許寧其實更加年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