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至.關.重要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研發初衷是達到6.5的推重比,實際表現卻徘徊於6.2至6.3之間。
考慮到現有技術水平,這樣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隻要穩定性足夠好就行。
正當工程師這樣想著,屏幕上已經顯示出了初步的推力讀數。
“讓我看看……”他自言自語道,眼睛緊盯著屏幕,期待著新的發現。
隨著發動機轉速的不斷提升,推力終於穩定了下來。
工程師瞪大了眼睛,緊盯著電腦屏幕。
“啪嗒——”
手中的筆不慎掉落,清脆的聲音瞬間吸引了周圍同事的注意。
“台架上的推力達到了73.5千牛!”有人喊道。這相當於大約7500千克力。
考慮到改進後的渦噴14發動機自重僅為1040千克,在海平麵上其推重比竟高達7.2。這個數字讓平時沉著冷靜的閻偉忠也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
他克製住了內心的激動,輕輕咳嗽了一聲:“確認這個推力數值穩定嗎?沒有超出安全範圍吧?”
航空發動機可以通過調整達到更高性能,但這樣做會犧牲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特別是對於還在測試階段的新發動機來說,由於缺乏控製係統控製,很容易出現超負荷運轉的情況。
“目前看來,推力數據非常穩定,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分析通用特性曲線。”
與此同時,一名工程師已經開始了數據分析工作。
許寧對這一結果並不感到特別意外,因為在研發階段他就預測到壓氣機性能將有約10%的提升,實際表現略優於預期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過,現場有幾個按捺不住好奇心的人正準備起身圍觀。
“稍安勿躁,先完成這次空中性能測試再說!”
閻偉忠雖然表麵上顯得平靜,但他略微顫抖的聲音透露出內心的激動。
盡管根據規定,高空模擬試驗需要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多次測試以確保全麵性,但這次隻需驗證基礎的海平麵推力,如果能保持穩定,就表明情況良好。
畢竟,他們現在隻模擬了0.4到0.6馬赫的速度區間。
然而,經曆過無數次失敗之後,閻偉忠深知每一次成功都來之不易。
有時候,一台發動機前一秒還在平穩運行,下一秒就可能突然發生嚴重故障,甚至導致整個原型機徹底報廢。
還有些時候,設備出現故障,讓電腦上的實時數據出錯,試驗結束後才發現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因此,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他始終不敢放鬆警惕。
時間悄然流逝,操作室內幾乎隻能聽到高速氣流通過葉輪時的尖銳聲和指揮人員下達指令的聲音。
“開始調整進氣總壓,每次增加6.0kpa,總共15個測試點。”
“最大推力測試完成,請將油門杆置於最大連續推力位置。”
“快速切換油門杆,在最大連續與最小加力之間反複調整。”
當實驗進行到這個階段時,連許寧都感到一絲緊張。
雖然推力瞬變是一個獨立的測試項目,但在其他測試過程中也會涉及這種情況。正如現在所麵臨的挑戰一樣。
在嚐試從加力狀態迅速減小油門的過程中,01號原型機曾經曆過喘振現象。
幸運的是,無論是發動機運轉的聲音還是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數據,都隻是短暫地波動了一下後便恢複了正常。
“關閉加力燃燒室,將油門杆調至中間位置。”
負責指揮的工程師盡力保持聲音平緩。
終於,最後一個飛行慢車狀態下所需的數據點也被記錄下來。
“穩態性能測試結束!”
隨著最後一條命令發出,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位於房間中心的關鍵設備上。
長長的圖表紙緩緩從打印機中吐出。
還沒等它完全落地,就被急切等待著的人們搶走。
對於預算極其有限的華夏軍工人來說,高空模擬試驗台一旦啟動就像是個無底洞,所以不可能隻為了測試單一的最大海平麵推力而浪費資源。
每一份數據都至關重要。
此外,所有人都渴望知道這款能夠達到7500kgf最大推力的發動機,究竟能展現出怎樣的綜合表現。
幾乎是同時,剛剛用筆記本電腦處理完最新數據的一位工程師也開始對比分析打印出來的曲線圖。
“哇哦!”
幾分鍾或十幾分鍾後,人群中終於響起了第一聲驚歎。
“這竟然是一台渦噴發動機?”
“它的性能數據,甚至超越了j79!”
“簡直無法比擬,這台發動機的性能已經完全碾壓j79!”
隨著一疊又一疊的數據圖表從打印機中湧出,控製室裏的氣氛變得越來越激動。
聽著工程師們熱切的討論和讚歎,閻偉忠終於感到一絲寬慰。
他緊握的雙拳慢慢放鬆開來,掌心上留下了幾個因緊張而掐出的血痕。
這時,最初報告最大推力數值的那位工程師手捧著一份未裝訂的檢測報告,擠過人群來到閻偉忠麵前。
“閻總、許博士,這是最新的性能報告,我們已經將它與原始記錄進行了對比,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閻偉忠接過報告,將其鋪展在自己與許寧麵前的桌麵上。瀏覽完報告後,他立刻明白了為何剛才會有那樣的驚歎聲:
-最大推力達到73.5千牛;
-加力狀態下耗油率僅為0.207千克\/(牛·小時);
-中間推力為48.3千牛;
-中間推力時耗油率為0.088千克\/(牛·小時);
-總增壓比高達18.6;
-空氣流量達到了66.4千克\/秒。
身為航空動力學專家,閻偉忠深知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
難怪有人會說這不像普通的渦噴發動機。
以經典的第二代渦噴發動機j79為例,雖然其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萬牛,但重量卻超過了1800公斤。
相比之下,r11f300的複製品——渦噴7\/13,盡管重量僅約1100公斤,但其最大加力推力隻有60.3千牛。
即便是漂亮國海軍於上世紀80年代裝備於f\/a-18戰鬥機上的第三代渦扇發動機f404-400;
在考慮了其71.2千牛的加力推力及983公斤的重量之後,也僅僅能與當前的渦噴14相媲美。
考慮到現有技術水平,這樣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隻要穩定性足夠好就行。
正當工程師這樣想著,屏幕上已經顯示出了初步的推力讀數。
“讓我看看……”他自言自語道,眼睛緊盯著屏幕,期待著新的發現。
隨著發動機轉速的不斷提升,推力終於穩定了下來。
工程師瞪大了眼睛,緊盯著電腦屏幕。
“啪嗒——”
手中的筆不慎掉落,清脆的聲音瞬間吸引了周圍同事的注意。
“台架上的推力達到了73.5千牛!”有人喊道。這相當於大約7500千克力。
考慮到改進後的渦噴14發動機自重僅為1040千克,在海平麵上其推重比竟高達7.2。這個數字讓平時沉著冷靜的閻偉忠也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
他克製住了內心的激動,輕輕咳嗽了一聲:“確認這個推力數值穩定嗎?沒有超出安全範圍吧?”
航空發動機可以通過調整達到更高性能,但這樣做會犧牲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特別是對於還在測試階段的新發動機來說,由於缺乏控製係統控製,很容易出現超負荷運轉的情況。
“目前看來,推力數據非常穩定,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分析通用特性曲線。”
與此同時,一名工程師已經開始了數據分析工作。
許寧對這一結果並不感到特別意外,因為在研發階段他就預測到壓氣機性能將有約10%的提升,實際表現略優於預期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過,現場有幾個按捺不住好奇心的人正準備起身圍觀。
“稍安勿躁,先完成這次空中性能測試再說!”
閻偉忠雖然表麵上顯得平靜,但他略微顫抖的聲音透露出內心的激動。
盡管根據規定,高空模擬試驗需要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多次測試以確保全麵性,但這次隻需驗證基礎的海平麵推力,如果能保持穩定,就表明情況良好。
畢竟,他們現在隻模擬了0.4到0.6馬赫的速度區間。
然而,經曆過無數次失敗之後,閻偉忠深知每一次成功都來之不易。
有時候,一台發動機前一秒還在平穩運行,下一秒就可能突然發生嚴重故障,甚至導致整個原型機徹底報廢。
還有些時候,設備出現故障,讓電腦上的實時數據出錯,試驗結束後才發現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因此,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他始終不敢放鬆警惕。
時間悄然流逝,操作室內幾乎隻能聽到高速氣流通過葉輪時的尖銳聲和指揮人員下達指令的聲音。
“開始調整進氣總壓,每次增加6.0kpa,總共15個測試點。”
“最大推力測試完成,請將油門杆置於最大連續推力位置。”
“快速切換油門杆,在最大連續與最小加力之間反複調整。”
當實驗進行到這個階段時,連許寧都感到一絲緊張。
雖然推力瞬變是一個獨立的測試項目,但在其他測試過程中也會涉及這種情況。正如現在所麵臨的挑戰一樣。
在嚐試從加力狀態迅速減小油門的過程中,01號原型機曾經曆過喘振現象。
幸運的是,無論是發動機運轉的聲音還是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數據,都隻是短暫地波動了一下後便恢複了正常。
“關閉加力燃燒室,將油門杆調至中間位置。”
負責指揮的工程師盡力保持聲音平緩。
終於,最後一個飛行慢車狀態下所需的數據點也被記錄下來。
“穩態性能測試結束!”
隨著最後一條命令發出,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位於房間中心的關鍵設備上。
長長的圖表紙緩緩從打印機中吐出。
還沒等它完全落地,就被急切等待著的人們搶走。
對於預算極其有限的華夏軍工人來說,高空模擬試驗台一旦啟動就像是個無底洞,所以不可能隻為了測試單一的最大海平麵推力而浪費資源。
每一份數據都至關重要。
此外,所有人都渴望知道這款能夠達到7500kgf最大推力的發動機,究竟能展現出怎樣的綜合表現。
幾乎是同時,剛剛用筆記本電腦處理完最新數據的一位工程師也開始對比分析打印出來的曲線圖。
“哇哦!”
幾分鍾或十幾分鍾後,人群中終於響起了第一聲驚歎。
“這竟然是一台渦噴發動機?”
“它的性能數據,甚至超越了j79!”
“簡直無法比擬,這台發動機的性能已經完全碾壓j79!”
隨著一疊又一疊的數據圖表從打印機中湧出,控製室裏的氣氛變得越來越激動。
聽著工程師們熱切的討論和讚歎,閻偉忠終於感到一絲寬慰。
他緊握的雙拳慢慢放鬆開來,掌心上留下了幾個因緊張而掐出的血痕。
這時,最初報告最大推力數值的那位工程師手捧著一份未裝訂的檢測報告,擠過人群來到閻偉忠麵前。
“閻總、許博士,這是最新的性能報告,我們已經將它與原始記錄進行了對比,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閻偉忠接過報告,將其鋪展在自己與許寧麵前的桌麵上。瀏覽完報告後,他立刻明白了為何剛才會有那樣的驚歎聲:
-最大推力達到73.5千牛;
-加力狀態下耗油率僅為0.207千克\/(牛·小時);
-中間推力為48.3千牛;
-中間推力時耗油率為0.088千克\/(牛·小時);
-總增壓比高達18.6;
-空氣流量達到了66.4千克\/秒。
身為航空動力學專家,閻偉忠深知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
難怪有人會說這不像普通的渦噴發動機。
以經典的第二代渦噴發動機j79為例,雖然其最大加力推力可達8萬牛,但重量卻超過了1800公斤。
相比之下,r11f300的複製品——渦噴7\/13,盡管重量僅約1100公斤,但其最大加力推力隻有60.3千牛。
即便是漂亮國海軍於上世紀80年代裝備於f\/a-18戰鬥機上的第三代渦扇發動機f404-400;
在考慮了其71.2千牛的加力推力及983公斤的重量之後,也僅僅能與當前的渦噴14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