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長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除了波音707之外,還能是什麽別的東西。所以,上級指示他們密切監視,一旦這架飛機有異動,立即報告。


    遇到這種情況,最直接的方法是派戰鬥機上去查看。


    這樣既能弄清真相,又能及時處理任何突發狀況,比如將對方驅離或幹擾其行動。


    但在80到90年代,即便是緊急起飛這樣的常規操作,對航空兵部隊來說也是個挑戰。


    飛機的狀態、飛行員的經驗以及地麵維護團隊的能力,都會影響反應速度。


    更不用說高昂的成本了,部隊沒有足夠的資金讓飛機時刻保持待命狀態。


    然而,今天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


    “營長,那架飛機偏離了路線!”


    雷達員最先發現了屏幕上的異常:“它降低了高度,並且……開始轉向?”


    “這不是簡單的轉向。”營長經驗豐富,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偵察活動。在這麽高的地方,肯定不是為了尋找潛艇。


    “繼續監視,我馬上向上級匯報!”營長迅速整理了一下裝束,衝出指揮室。


    在那個指揮體係尚未簡化的時代,信息傳遞過程複雜。幸好,這架飛機之前也有過類似的舉動,東海艦隊的航空兵部隊已有所準備。


    那架不明身份的飛機一直在附近盤旋,每次轉彎都會稍微靠近海岸線一點。這給了海軍航空兵反擊的機會。


    大約二十分鍾後,兩架攜帶霹靂8導彈的殲7戰鬥機先後起飛,迅速向海麵飛去。


    殲-7hh實際上就是在殲-7b的基礎上,為了適應高鹽環境而進行了改進,並且能夠攜帶霹靂-8導彈。


    這款飛機沒有配備雷達,飛行員必須用肉眼搜尋目標,戰鬥時非常依賴地麵的指揮。


    vhf頻段的預警雷達雖然探測範圍廣,還有一定的反隱身功能,但它的精確度不高。


    而且,由於缺乏數據鏈支持,通過語音引導時會有偏差。這意味著,當兩架殲-7被引導至目標區域後,後續行動主要靠飛行員自行判斷。


    幸運的是,當天天氣非常好,陽光明媚,對飛行很有利。


    大約10分鍾後,副駕駛陳勝鑫在飛機下方偏左位置發現了目標反射的光芒。“我看到它了!”他興奮地報告。


    兩架飛機隨即執行了一個滾轉動作,迅速接近那架疑似飛機。


    它們按照訓練時的程序,一左一右地將目標夾在中間,進行近距離確認。


    “雄鷹01報告,我們發現了一架……”主駕駛林值透過狹小的座艙玻璃觀察著不遠處的目標。


    這架飛機外觀上看像是普通的波音707,但尾部的星條旗和其下的“wr”字樣表明它是漂亮國空軍的。


    擁有近20年飛行經驗的林值,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許多關於假想敵的信息,這使他在執行此類任務時更具優勢。


    他認出“wr”意味著這架飛機屬於位於喬治亞州的第93空中控製聯隊。


    不過,這種特定型號的飛機對他來說還是首次見到。下降一些高度後,林值注意到飛機腹部有一個長長的整流罩。


    “這是一架基於波音707的電子偵察機,但不是rc-135係列,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收到,繼續伴飛監控,一旦有新動向立即匯報。”指令簡潔明了,兩架殲-7繼續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的變化。


    電台裏傳來一個略顯緊張的聲音。如果不是年初那次激烈的衝突讓一些人警醒,這次緊急起飛可能根本不會發生。


    在海空對抗方麵,華夏軍隊無論是技術還是經驗都有所欠缺。


    像林值這樣的年輕飛行員,他們不缺勇氣,但僅有勇氣遠遠不夠。


    海上和空中的邊界遠比陸地上的複雜。專屬經濟區上空的法律地位尤其模糊不清。


    這裏不是領空,但國際法規定,在此區域內的活動應尊重他國的主權和安全。然而,這些規定過於抽象,難以具體執行。


    因此,各國通常選擇用非武力的方式處理這類問題。雖然聽起來更和平、安全,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比直接開火更加困難。


    林值駕駛的飛機做了個180度轉彎,但依然保持原航線。


    “請求幹擾目標飛行路線!”他對著電台喊道。


    無論是為了國家的尊嚴,還是為了保護情報安全,他都不能讓這架偵察機在離海岸線僅百公裏的地方自由飛行。


    耳機裏傳來幾秒的雜音後,一個沉穩的聲音迴答:“請求批準,但對方未進入領空,不可使用武器!”


    林值明白這個原則,但海航4師的師長還是不放心,再次提醒他:“還有,一定要確保自身安全!”


    林值的腦海裏閃過許多書本和內部資料中的案例,心中明白這次任務的艱巨與重要。


    這些飛機大多來自蘇聯空軍。


    除了像“巴倫支海手術刀”這種極端事件外,經驗豐富的蘇聯飛行員麵對北約的挑釁還有其他手段。


    比如,當蘇-27或米格-25這類重型戰機開啟加力燃燒室時,強大的噴氣流能對多數飛機產生影響。


    林值不確定他的小飛機能否達到同樣的效果,但他決定嚐試。與同伴陳勝鑫簡短交流後,他調整了飛機的位置,將油門推至極限。


    雖然渦噴7bm發動機性能平平,但林值還是讓殲-7盡可能地接近那架偵察機,試圖展示一些威脅。


    然而,6.5噸的加力推力對於幹擾波音707改裝的飛機來說,幾乎無濟於事。


    相比之下,e-8c預警機內的氣氛輕鬆許多。兩位飛行員對這種幹擾行為早已司空見慣。1991年前,在東歐上空,他們曾多次遭遇類似的情況,有些時候甚至更為緊張。


    1988年,一次蘇-27的幹擾導致艾伯特中校駕駛的rc-135右翼兩個引擎熄火,差點釀成大禍。


    “看那架小飛機,像是在向我們揮手呢。”


    副駕駛看著不遠處的殲-7,臉上露出笑容。


    “那我們也應該迴應一下吧?”艾伯特輕巧地操控飛機,做了一個搖擺機翼的動作。


    駕駛艙內的人們笑得前仰後合。


    “我相信那位飛行員收到了我們的信號。”飛行工程師補充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