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次的合作對整個行業來說意義非凡。


    “阿古斯塔公司隸屬於芬梅卡尼卡集團,而意大利方麵的主要參與者是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同樣是該集團的一部分。”許寧補充道。


    “他們提出在華夏和意大利各建一條總裝線,核心部件由雙方分別承擔,其餘部分則在當地生產。”


    易合旭解釋說。“他們不僅會在製造技術和材料上給予支持,還會提供研發資金,這一點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我們自己的技術確實寶貴,輕易不會拿出來共享,但如果對方能提供同等價值的技術,那就可以考慮合作。”許寧沉思片刻後提議。


    “我覺得應該向總部報告這個情況,看看能否推動這次國際的合作。”


    易合旭點頭同意,同時用手輕輕撫摸著下巴,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意圖,確保這次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考慮到瑞典的薩博2000由於高昂的成本和苛刻的跑道需求,在市場上競爭力不足,這意味著全球範圍內,不論哪個國家選擇哪款機型,最終還是得向意大利人支付費用。


    新舟60是一款可容納40至60名乘客的螺旋槳驅動支線飛機,目前這個市場的規模並不大,參與者寥寥無幾。


    其實,選擇40至60座級的支線飛機作為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開端,並非基於詳盡的市場分析或用戶研究,而是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能夠自主生產的商用飛機唯有運7,即仿製蘇聯安24的型號。


    “你的意思是,對方對這個小眾市場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易合旭的神情由驚訝慢慢轉變為喜悅。


    “不,我說的既不是直升機,也不局限於國內市場。”許寧搖頭解釋道。


    “確切地說,像東南亞和南美這樣陸地交通不便且航程較短的區域,以及一些地形多山的歐洲國家,它們可能會對此類飛機有需求。”


    “至於技術轉移的問題,你不必過於擔憂。即使對方提出這樣的要求,我們也絕不會答應。”易合旭輕笑迴應。


    “芬梅卡尼卡集團相當於意大利的國有企業,旗下有兩個重要子公司,一個與法國合作研發atr42,另一個則與我們合作開發新舟60。”許寧補充道。


    “你說的‘野心’是指國內的直升機市場嗎?”劉遠博似乎還在思考直升機相關的事宜。


    1996年左右,阿古斯塔公司正考慮與英國的韋斯特蘭公司合並,這一合並最終使得其產品的名稱前綴從“a”變為“aw”。


    “我明白你的顧慮,不過目前他們給出的條件對我們是有利的。”易合旭迴答道。


    當時華夏經濟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雖然潛力巨大,但對於像新舟60這樣並非最緊迫的項目,資金支持相對有限。


    許寧趁著二人討論直升機生產線的機會,抬頭沉思了一會兒。


    “而且,atr42的組裝工作主要在法國圖盧茲進行,這對意大利本土的經濟發展貢獻不大。”他接著說道。


    阿古斯塔公司後來改名為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專注於研發和生產各類直升機,如aw109和aw139,這些機型日後將成為華夏警用直升機的主要力量。


    經過長時間的協商,雙方在2001年達成了合作協議,然而合作僅持續了三年,到2004年,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的全部股份又被意大利方麵以高價迴購。


    “無論如何,意大利人在國際事務中總是能夠找到最佳立場。”許寧總結道。


    當總工程師易合旭聽說市場前景一片大好時,他心裏不由得感歎,這真是無意中種下的種子,如今卻長成了大樹。


    在90年代,信息流通遠不如今天便捷,所以許寧花了一些時間詳細介紹了芬梅卡尼卡公司的情況。隨著他的講述,事情漸漸明朗起來。


    “他們沒提過要參與到其他研發中嗎?”


    “看樣子,他們在這一行的野心可不小啊。”


    “等一下……”


    “那最後的生產環節,是打算合作生產嗎?”


    許寧見狀,心中大致猜到了意大利方麵的意圖。不過,從後來的結果看,這次意大利與英國的合作,並不算十分理想。


    “對了,阿古斯塔提出了什麽條件?是要和我們一起研發嗎?”


    “還有,提到巴厘航展了嗎?”


    易合旭抬眼望向許寧,顯然對接下來的話很感興趣。


    巴厘航展,作為世界上最大、最有名、曆史最悠久的航空盛會,對華夏的航空界來說並不陌生。


    早在1987年的第37屆航展上,我國就已經派出了代表團參加,盡管當時展出的大多隻是模型,技術也相對落後,但這標誌著我們開始走向世界舞台。


    “確實如此,而且不僅僅是作為參與者,如果能和意大利方麵達成哪怕是名義上的合作,我們就有機會申請實際飛行展示。”


    這話一出,易合旭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看得出來,他已經心動了。於是,許寧抓住機會,進一步說道:


    “世上有許多才華橫溢的人,但發現並培養他們的人卻不多。”


    “或許我應該考慮在下一個學期增加一門課程,專門來探討這些問題。”


    易合旭的唿吸變得急促。


    “有時候我覺得你像個怪獸。”


    話音剛落,他轉身向另一邊走去。而劉遠博的心情立刻舒暢了許多。


    而許寧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加速這一進程。看到對方的反應,許寧心裏有了底。


    沒有獲得適航證的飛機型號,不能在相關區域注冊使用。


    從華夏製造到華夏品牌,再到華夏標準,這個過程原本用了近四十年。


    “所以……確認是研發上的問題?”


    盡管茲事體大,身為新舟60總工程師的他,也無權決定項目之外的事宜。


    關於新舟60項目的討論已經接近尾聲,至於八三工程,因為其特殊性,自然不適合在這裏隨意談論。


    然而,航空製造業是一個高度壟斷和保護的行業,無論是漂亮國還是歐洲,都不會輕易讓飛機通過適航認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