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扇10也正經曆著類似的過程,或許正處於某個研發方案的重新開始階段。看著係統麵板上僅有的1級工程經驗,許寧苦笑著搖了搖頭。


    他腦海中浮現出那些深奧的知識,感覺頭有些沉。重生前,他管理過的最大項目也不過是自己加上三人的小團隊。


    無論是殲10還是殲11,這兩種第三代戰機的目標動力係統都是相同的。


    然而,在幾乎沒有任何發動機研發背景的情況下,即便是渦噴14這種第二代發動機的研發中,也能明顯看出拚湊和借鑒的痕跡。


    至於渦扇10,情況隻會更加複雜。雖然有所進展,但遠未達到理想狀態。甚至,在研發過程中,參考的原型都曾中途更改過。


    科學研究的路徑往往是從具體的現象出發,先構建一個簡化的模型進行初步探索,獲得基礎理解後,再逐漸去除假設條件,不斷修正和豐富,直到最終能夠全麵把握複雜的現實情況。


    正當許寧轉身準備離開時,遠處傳來了陣陣嗡鳴聲,與渦扇發動機特有的尖銳嘯叫不同。


    出於好奇,他迴頭望向天空,隻見一個小小的黑點正從天際緩緩降落。閻良機場除了試飛研究院和603研究所使用外,很少見到普通航班。


    憑借年輕時的敏銳視力,沒過多久,許寧就認出了那是一架雙螺旋槳飛機,正以較快的速度接近跑道。


    這架飛機初看與他們那天乘坐的運-7相似,卻未噴漆,顯然不是量產機型。因夕陽刺目,許寧抬手遮擋,眯眼細看,發現那對機翼格外眼熟。


    雖說熟悉,他其實從未親見,僅在研發圖上匆匆一瞥。


    正注視著年輕麵龐的劉遠博微笑著打招唿:“呃……許寧?”


    許寧摸了摸鼻子,驚訝地看著向他走來的劉遠博:“劉教授,真是巧了,您也在這兒?”


    “都是杜老的學生,叫我師兄就行。”劉遠博開口說道。


    這時一位瘦高的老人從歡迎人群後走出。人群逐漸散開,其中一人卻是許寧再熟悉不過的身影。


    還沒等許寧開口,劉遠博已經轉頭介紹起來:“許寧同誌,這是易合旭總工程師,新舟60項目的老大,新舟60的領軍人物。”


    “哦?”許寧有些驚訝,沒想到麵前這位年輕的工程師竟然是新舟60的總研發師。


    “易總工,您好。”許寧禮貌地問候。


    “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麵,但我聽說新舟60能有今天的成就,你功不可沒。”


    “您過獎了,我隻是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易合旭謙虛地說道,臉上卻難掩驕傲之情。


    “那架飛機,就是新舟60的試驗機,全身塗裝獨特,非常顯眼。”劉遠博繼續說道。


    新舟60雖然名氣不如八三工程那麽響亮,但在航空界也有它獨特的位置。許寧以前沒怎麽留意過新舟60的總研發師是誰,所以當聽到這個名字時,他稍微愣了一下,才在記憶裏找到了這個名字。


    “新舟60是世界上首款采用融合式翼梢小翼的飛機,比傳統研發更高效,但研發難度也更高。”劉遠博補充道,顯然對這個項目有著深厚的感情。


    許寧在停機坪邊徘徊,目睹飛機降落,試飛員如同凱旋英雄般受眾人歡迎。


    易合旭握住他的手,說道:“我們的工程師獨立完成了研發,若非你的貢獻,這機翼絕無可能裝上飛機。”


    飛機緩緩停下,人群歡聲雷動。這架試驗機,好比汽車界的概念車或樣車,承載著無數工程師的心血與夢想。


    許寧望向飛機,見飛行員離去後,一群工程師蜂擁而上,忙碌地記錄飛行數據。


    現場氣氛輕鬆,沒有太多大人物在場,安全措施也相對簡單。對於許寧來說,這次見麵不僅是對新舟60項目的深入了解,也是對未來合作的一個美好開始。


    也許是在八三工程,或之後的某個項目中,他確實擔得起這樣的讚譽。


    眼前的情景與幾天前殲8-3的第四架原型機首飛成功時相似,隻是這次的規模要小得多。盡管聽起來驗證機和原型機相差無幾,但它們所承擔的任務卻大相徑庭。


    許寧整理了一下頭發,幾乎是下意識地向試飛場走去。他保密級別很高,足以了解這些重要信息。


    “你應該知道,我們團隊負責這款機型發動機短艙的研發,所以我也被邀請來參加首飛儀式。”易合旭補充道。


    對於華夏民航工業而言,這不僅僅是關於8架飛機的訂單,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拋來的合作橄欖枝,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盡管新舟60這架飛機在研發上並無顯著優勢,且直到21世紀才正式投入使用,最終在市場上未能占據一席之地。


    但在原時間線中,北疆航空確實曾擁有過一支由atr42組成的螺旋槳支線客機機隊。不過重點並不是這8架飛機的訂單,而是意大利人伸出來的橄欖枝。


    這對於華夏民航工業來說很有可能是個巨大的機會。


    “阿古斯塔公司?”許寧愣了一下。“他們不是專門做直升機的嗎?”


    “確實如此,但這次他們表現得很真誠,開出的條件也很吸引人,不像是有其他目的。”三人走在停機坪旁,夕陽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


    “公司分析後認為,他們可能想通過這次合作打開華夏市場。他們的技術比歐洲的直升機公司還要先進一些,隻是成本問題有點讓人頭疼。”


    “成本問題不一定不能解決嘛。”劉遠博邊說邊整理著自己的衣物。“畢竟他們是在和航空工業總公司直接談判,如果能在本地建立生產線,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如果真能這樣,那事情就好辦多了。”易合旭接道。“另外,我覺得我們應該加快新舟60的試飛進度,爭取讓它亮相明年的巴厘航展。”


    聽到這番話,易合旭與劉遠博同時露出了理解的表情。


    許寧作為外人自然不可能直接幫易合旭做出什麽決定,但他非常清楚應該怎樣給對方施加壓力和影響。


    意大利這邊的參與方是阿萊尼亞宇航公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