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準備離開軍工學院之際,盛京郊區的北陵機場停機坪上,來自601研究所試飛站和空軍維修團隊的工作人員正圍繞著剛從裝配車間拉出的04號原型機忙碌著,仔細檢查著每一個細節。


    飛行員付正國坐在駕駛艙內,進行最後的飛行前準備。


    自從將03號原型機降級處理並送往閻良後,112工廠與601研究所迅速組建了一支“青年突擊隊”,采用三班倒模式全力推進04號機的升級。


    基於許寧提供的關鍵數據,僅用一周時間便完成了新型機翼的研發與安裝。


    雖然除了機翼外,04號機沒有太多改動,但由於經曆了一次大規模改造,按照楊知書指示,所有飛行前檢測都必須按照最新標準嚴格實施。


    這意味著04號機即將迎來它的“二次首飛”。


    作為此次改進方案的主要倡導者和執行者之一,讓許寧親臨現場見證這一刻顯得尤為重要。


    接下來是第二階段測試——以80公裏\/小時和160公裏\/小時的速度評估飛機在中速滑行時的穩定性。


    即便知道試飛站擁有更精準的計時工具,但許寧仍堅持使用自己那塊老舊的手表計時,這已成為他的習慣。


    第三階段則涉及高速滑行試驗,在接近起飛速度(240至320公裏\/小時)時測試飛機控製麵的表現及抬輪瞬間的平衡狀況。


    “楊總,各項預備工作均已就緒,一切正常,請問可以開始測試了嗎?”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將正式試飛安排在午後。


    這時,副首席研發師柳明突然走近打斷了對話。許多同事對這次成果表示懷疑,所以在首次飛行前的討論中降低了期望值。


    然而,在滑行距離達到約700米時,大家驚訝地發現04號機展現出了顯著的離地趨勢。


    這一現象不僅證明了新研發機翼的強大升力,還體現了對於戰機至關重要的低速操控性能。


    盡管這架原型機並非全新研發,但它卻避免了許多新機型常有的小問題。


    青年突擊隊的工作效率讓人驚訝,他們的表現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在某一刻,付正國感覺整個飛機似乎短暫地離開了地麵,隨即又因他熟練的操作穩穩地落迴了跑道上。


    這次改進並沒有影響到飛機在高空高速飛行時的表現,反而提升了它的起降性能。在試飛前,技術人員就已經告知付正國這一點,因此他在操控飛機時格外小心。


    因為今天的重點在於地麵滑行測試,如果飛機真的起飛,將無法收集到完整的數據。


    隨著楊知書的一聲令下,圍繞著04號原型機的技術團隊和設備迅速撤退,隻留下必要的啟動工具。


    按照計劃,今天的任務是在不升空的情況下,完成三次地麵滑行測試。


    如果這是一個全新的機型,這些測試通常不會在同一天內全部完成。然而,今天的情況有些特殊。


    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速度表上的數字迅速攀升。楊知書透過窗戶,看著即將完成測試的04號原型機緩緩滑向停機坪,心中滿是期待。


    付正國迅速評估了剛才發生的情況,並及時向塔台匯報。實際體驗遠比預期的好,這讓他對接下來的測試充滿了信心。


    “這架飛機的起飛距離確實縮短了約100米。”楊知書放下望遠鏡,眼中閃爍著光芒。


    “這可能就是我們之間的緣分吧。”


    付正國輕輕拉動操縱杆,準備進入下一個測試階段——抬輪試驗。作為多次駕駛過這款戰機的老手,他對這一係列操作早已爛熟於心。


    與此同時,楊知書想起前一天收到的消息:許寧決定今日返迴盛京。


    巧合的是,許寧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僅僅休息一周便選擇提前迴到研究所,仿佛一切都在冥冥中有所安排。


    在跑道盡頭,付正國緩緩將發動機推至半速,同時鬆開刹車。對於他而言,這已是駕輕就熟的操作。


    短短時間內,他就順利完成了兩次試飛的所有項目,一切進展得異常順利。


    最初,楊知書預計04號原型機的改裝至少需要兩周。


    因此,他大方地給了自己半個月假期,心想等到許寧歸隊時,正好可以趕上首次試飛。


    其實,單論起飛速度,這並非衡量飛機性能的關鍵因素。


    盡管與第三代戰機相比仍有差距,但對於一款攔截機來說,12%的提速已是令人驚歎的進步。


    付正國在駕駛艙內接收到地麵指揮的指示後,合上了艙蓋,輕輕轉動脖子放鬆一下,接著戴上氧氣麵罩。


    借助外部電源的幫助,他依次啟動了兩台發動機,調整油門使轉速保持在20%。


    “準備好了,我們去塔台吧。”楊知書看了看手表上的時間,說道。


    然而,飛行員的報告卻顯示,實際的性能提升甚至超過了風洞測試的結果!


    按照標準程序,首先是在地麵上以20公裏\/小時和55公裏\/小時的速度進行滑行測試,旨在檢驗飛機在常規滑行和擁擠機場條件下的穩定性和操控性。


    付正國豐富的試飛經驗和高超技術確保了這次試飛沒有出現任何意外。在正式試飛前,詳盡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但一旦進入試飛階段,效率同樣重要。


    通過風洞測試得知,僅更換新機翼就能使飛機在空載情況下,起飛速度由接近400公裏\/小時降至約350公裏\/小時,同時縮短了起飛距離。


    這架飛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個細節都需謹慎對待。


    不僅僅是楊知書和他的團隊,還有更多人對這次試飛充滿興趣。


    比如,在112廠的另一端,來自蘇霍伊研發局的工程師阿爾喬姆和亞曆山大正協助中方同事完成殲8iiact變穩驗證機的最終檢測。


    當他們在工廠門口休息時,無意間見證了整個滑行測試的過程。


    試飛本身並不需要保密,畢竟大型飛機加上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巨大聲響,想完全保密也難。


    不僅是廠內的員工,連周邊居民也能輕易發現這一動態。但真正重要的,是試飛過程中收集到的數據——這些才是需要嚴格保護的秘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