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小小的改進研發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多年的經驗,劉遠博明白,導師此刻的心情是輕鬆的。
似乎一切順利,然而杜亦熵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劉遠博震驚不已。
“小劉,我認為這個許寧可以直接到我這兒來繼續研究,或者申請繼續研讀也不是不可以。”
“什麽?”劉遠博一臉困惑。
他上午剛看中的好苗子,轉眼間竟要成為自己的師弟?
而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許寧還渾然不知,他的作品已經引起了意想不到的關注。
許寧終於能在宿舍裏好好補個覺了。前些日子,他拚了命地連軸轉了半個月,盡管身體恢複到了二十多歲時的巔峰狀態,但依舊感到精疲力盡。
然而,一陣突如其來的敲門聲打破了這份寧靜。
“嗯?”許寧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確認四周無人後,隻能無奈地起身去開門。
門口站著的是他們飛機係的輔導員嚴露。幸運的是,許寧沒有裸睡的習慣。
“露姐?”
嚴露比組員們隻大了幾歲,性格親切,大家都喜歡稱她為“露姐”。這樣的稱唿讓她很是受用。
不過,作為管理全係的輔導員,她通常不會親自找某位組員,因此這次出現顯得格外不同尋常。
“許寧,杜院士剛給我打電話,讓你去趟他的辦公室。”嚴露的聲音中透著一絲激動。
雖然不清楚杜亦熵院士具體想幹什麽,但從他的語氣來看,似乎是個好消息。
一聽到“杜院士”這三個字,許寧瞬間清醒過來,“杜亦熵院士嗎?”
雖然他曾夢想過自己的項目能夠引起這位著名科學家的關注,但當這一刻真正來臨,還是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當然是他啦,你趕緊換件衣服吧。”嚴露瞥了一眼許寧身上的籃球服,“這樣去見院士可不合適。”
“好,我這就換!”說完,許寧迅速關上門,換上了幹淨的襯衫和牛仔褲,並收拾了一些可能需要用到的東西背上肩。
原本打算研究生期間加入劉遠博教授團隊工作的他,現在卻接到了來自杜亦熵院士的邀請,這無疑讓許寧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不多時,他就騎著嚴露提供的自行車趕到了飛機係的教學樓前。
“許寧!”
還沒等他把車鎖好,一個熟悉的聲音就從不遠處傳來。抬眼一看,原來是劉遠博教授站在樓門口等著他。
“劉導師。”
“哎……”劉遠博見到許寧時歎了口氣,臉上浮現出複雜的情緒。
這突如其來的反應讓許寧感到困惑,心中閃過無數疑問。
“以後叫我師兄就好了。”劉遠博帶著一絲苦笑轉身朝樓內走去,“來吧,帶你去見杜院士。”
許寧並不知道,在過去的半天裏,劉遠博經曆了怎樣的起伏。他隻是默默地跟著劉遠博來到了四樓杜亦熵院士的辦公室前。
“杜院士好。”
“是許寧組員吧?”杜亦熵微笑著指了指對麵的椅子,“請坐。”
劉遠博則習慣性地坐在了角落裏的沙發上。
“你們小組的研發我已經看了,非常出色。”杜亦熵開門見山地給予了高度讚賞。
“我注意到,在研發文檔中你負責了整個項目的規劃以及所有計算機仿真部分?”
“沒錯。”許寧肯定地點了點頭。現在可不是謙虛的時候。
“那你當時是怎麽想到要研發這樣一款戰鬥機的呢?”杜亦熵問道,同時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麵對這個問題,許寧坦誠相告:“年初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強大起來,不能總是受製於人。既然我們的空軍力量還不夠強大,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發出能夠迅速提升戰鬥力的新機型。”
聽完許寧的迴答後,杜亦熵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在這樣一個利益至上的時代裏,這種純粹的願望顯得尤為珍貴。
麵前這位組員不僅有著純真的情感,還能將其轉化為堅持不懈的行動,這讓杜亦熵不由得想起了他年輕時的同伴們。
“雖然我們現在比對手弱,”杜亦熵放下手中的水杯說道,“但是隻要擁有你的這份決心和執行力,趕上他們是有可能的。”
“沒錯,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遙遠。”許寧語氣堅決地迴應。
杜亦熵笑著轉了個話題:“那麽,當你有了改進殲-7的想法後,為什麽選擇了下頜式進氣道呢?”
“這個問題很重要!”許寧深唿吸一口氣,開始闡述他的想法:“殲-7現在最缺的是遠程作戰能力,所以我首先考慮的是為飛機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安裝雷達。”
“但是,傳統的加大機頭的方式已經在米格-21bis和殲-7c上達到了極限,所以我決定改變原有的機頭進氣方式。下頜進氣道對飛機的整體結構改動最小,是最優選擇。”
“在模擬過程中,我發現機頭雷達罩周圍的氣流難以與進氣道內部氣流完美結合,導致了進氣效率問題。此外,進氣道內的氣流還會產生不利的壓力分布,進一步削弱了性能。”
“為此,我想出了一個新方案:不將飛行器與發動機、內外氣流分開研發,而是將雷達罩當作進氣道的一部分來進行整體研發。這樣可以利用氣流特性來優化進氣效果,減少不良氣流的影響。”
許寧曾是一位真正的航空工程師,他的迴答既邏輯清晰又富有創新。
從設定目標到試驗調整,再到發現問題並最終解決,整個過程展現了一位研發師的真實心路曆程。
聽完許寧的講解後,杜亦熵眼中滿是讚賞:“小許,劉教授告訴我你對這個研發理解得很透徹,起初我還半信半疑,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杜亦熵笑著拿起桌上的研發方案:“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像我這樣的老人,得加緊學習才能跟上你們的步伐。”
“杜院士過獎了,我隻是運用了一些仿真工具做了一個小小的改進研發,還有很多要向前輩們學習的地方。”許寧謙虛地說。
許寧對杜亦熵的讚賞並非空穴來風。即使進入新世紀後,杜亦熵依然活躍在航空領域,並在一款運輸機的研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似乎一切順利,然而杜亦熵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劉遠博震驚不已。
“小劉,我認為這個許寧可以直接到我這兒來繼續研究,或者申請繼續研讀也不是不可以。”
“什麽?”劉遠博一臉困惑。
他上午剛看中的好苗子,轉眼間竟要成為自己的師弟?
而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許寧還渾然不知,他的作品已經引起了意想不到的關注。
許寧終於能在宿舍裏好好補個覺了。前些日子,他拚了命地連軸轉了半個月,盡管身體恢複到了二十多歲時的巔峰狀態,但依舊感到精疲力盡。
然而,一陣突如其來的敲門聲打破了這份寧靜。
“嗯?”許寧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確認四周無人後,隻能無奈地起身去開門。
門口站著的是他們飛機係的輔導員嚴露。幸運的是,許寧沒有裸睡的習慣。
“露姐?”
嚴露比組員們隻大了幾歲,性格親切,大家都喜歡稱她為“露姐”。這樣的稱唿讓她很是受用。
不過,作為管理全係的輔導員,她通常不會親自找某位組員,因此這次出現顯得格外不同尋常。
“許寧,杜院士剛給我打電話,讓你去趟他的辦公室。”嚴露的聲音中透著一絲激動。
雖然不清楚杜亦熵院士具體想幹什麽,但從他的語氣來看,似乎是個好消息。
一聽到“杜院士”這三個字,許寧瞬間清醒過來,“杜亦熵院士嗎?”
雖然他曾夢想過自己的項目能夠引起這位著名科學家的關注,但當這一刻真正來臨,還是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當然是他啦,你趕緊換件衣服吧。”嚴露瞥了一眼許寧身上的籃球服,“這樣去見院士可不合適。”
“好,我這就換!”說完,許寧迅速關上門,換上了幹淨的襯衫和牛仔褲,並收拾了一些可能需要用到的東西背上肩。
原本打算研究生期間加入劉遠博教授團隊工作的他,現在卻接到了來自杜亦熵院士的邀請,這無疑讓許寧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不多時,他就騎著嚴露提供的自行車趕到了飛機係的教學樓前。
“許寧!”
還沒等他把車鎖好,一個熟悉的聲音就從不遠處傳來。抬眼一看,原來是劉遠博教授站在樓門口等著他。
“劉導師。”
“哎……”劉遠博見到許寧時歎了口氣,臉上浮現出複雜的情緒。
這突如其來的反應讓許寧感到困惑,心中閃過無數疑問。
“以後叫我師兄就好了。”劉遠博帶著一絲苦笑轉身朝樓內走去,“來吧,帶你去見杜院士。”
許寧並不知道,在過去的半天裏,劉遠博經曆了怎樣的起伏。他隻是默默地跟著劉遠博來到了四樓杜亦熵院士的辦公室前。
“杜院士好。”
“是許寧組員吧?”杜亦熵微笑著指了指對麵的椅子,“請坐。”
劉遠博則習慣性地坐在了角落裏的沙發上。
“你們小組的研發我已經看了,非常出色。”杜亦熵開門見山地給予了高度讚賞。
“我注意到,在研發文檔中你負責了整個項目的規劃以及所有計算機仿真部分?”
“沒錯。”許寧肯定地點了點頭。現在可不是謙虛的時候。
“那你當時是怎麽想到要研發這樣一款戰鬥機的呢?”杜亦熵問道,同時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麵對這個問題,許寧坦誠相告:“年初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強大起來,不能總是受製於人。既然我們的空軍力量還不夠強大,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發出能夠迅速提升戰鬥力的新機型。”
聽完許寧的迴答後,杜亦熵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在這樣一個利益至上的時代裏,這種純粹的願望顯得尤為珍貴。
麵前這位組員不僅有著純真的情感,還能將其轉化為堅持不懈的行動,這讓杜亦熵不由得想起了他年輕時的同伴們。
“雖然我們現在比對手弱,”杜亦熵放下手中的水杯說道,“但是隻要擁有你的這份決心和執行力,趕上他們是有可能的。”
“沒錯,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遙遠。”許寧語氣堅決地迴應。
杜亦熵笑著轉了個話題:“那麽,當你有了改進殲-7的想法後,為什麽選擇了下頜式進氣道呢?”
“這個問題很重要!”許寧深唿吸一口氣,開始闡述他的想法:“殲-7現在最缺的是遠程作戰能力,所以我首先考慮的是為飛機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安裝雷達。”
“但是,傳統的加大機頭的方式已經在米格-21bis和殲-7c上達到了極限,所以我決定改變原有的機頭進氣方式。下頜進氣道對飛機的整體結構改動最小,是最優選擇。”
“在模擬過程中,我發現機頭雷達罩周圍的氣流難以與進氣道內部氣流完美結合,導致了進氣效率問題。此外,進氣道內的氣流還會產生不利的壓力分布,進一步削弱了性能。”
“為此,我想出了一個新方案:不將飛行器與發動機、內外氣流分開研發,而是將雷達罩當作進氣道的一部分來進行整體研發。這樣可以利用氣流特性來優化進氣效果,減少不良氣流的影響。”
許寧曾是一位真正的航空工程師,他的迴答既邏輯清晰又富有創新。
從設定目標到試驗調整,再到發現問題並最終解決,整個過程展現了一位研發師的真實心路曆程。
聽完許寧的講解後,杜亦熵眼中滿是讚賞:“小許,劉教授告訴我你對這個研發理解得很透徹,起初我還半信半疑,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杜亦熵笑著拿起桌上的研發方案:“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像我這樣的老人,得加緊學習才能跟上你們的步伐。”
“杜院士過獎了,我隻是運用了一些仿真工具做了一個小小的改進研發,還有很多要向前輩們學習的地方。”許寧謙虛地說。
許寧對杜亦熵的讚賞並非空穴來風。即使進入新世紀後,杜亦熵依然活躍在航空領域,並在一款運輸機的研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