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在人群逐漸散去後,一個瘦小的身影靠近了許寧。


    “許寧,不,寧哥,應該說是老許……”


    “有話就說吧。”許寧迴應道,同時努力迴憶起這位組員的信息。


    這是李延,兩人雖不同班卻因為同為老鄉而相互認識。不過自從畢業後,彼此間幾乎沒有再聯係過。


    “老許,你覺得你們研發的那個殲-7改型真能投入實戰嗎?”李延盯著桌上的研發圖問道,眼中閃爍著期待。


    突然間,許寧想起李延的父親是一名飛行員,“不可能。”


    他坦率地答道。聞言,李延的目光頓時失去了光彩。


    “我們能做得更好。”


    “怎麽可能更好?”李延驚訝地看著眼前的圖紙。


    他的父親曾是殲7戰鬥機的飛行員,而且駕駛的是較為少見的殲7c型號。


    這款新型戰機盡管在兩年前開始服役,卻因追求全天候作戰能力而犧牲了機動性。


    放假迴家時,李延經常聽到父親和他的同事們抱怨這架新飛機的表現甚至不如舊型號。


    因此,對於許寧提出的改良版本,李延覺得已經近乎完美了。


    “當然可以。”許寧肯定地說。


    事實上,當時殲10的首架原型機即將完工,同時國內也在加緊推進蘇27戰鬥機的本土化生產。


    這意味著空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不再可能大規模采用基於殲7深度改造的機型。


    即使這個研發能夠實現,大概率也隻是用於出口,代替原本曆史中的殲7mg位置。


    作為了解內情的人,許寧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將此項目定位為一個開端。


    從目前的反饋來看,效果確實不錯。


    不過,關於國家高度保密的第十號與第十一號工程項目的信息,自然不能透露給像李延這樣的大組員太多。


    課間短暫休息後,答辯會繼續進行。


    然而,在經曆了黃宏章團隊及許寧小組的精彩展示之後,其他未成熟的作品似乎很難再引起觀眾的興趣。


    坐在前排的劉遠博教授心中感到一絲困惑。剛才在茶歇時,他偶然聽到幾位組員議論稱,許寧等人提交的研發實際上是來自某研究所而非他們原創。


    根據之前的表現來看,劉教授並不完全認同這一觀點。


    無論是許寧的陳述還是其隊友們的專業解釋,都顯示出他們對整個項目有著深刻的理解。單純抄襲他人作品,顯然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水準。


    然而,考慮到這份報告確實帶有專業機構的影子,加之涉及內容的重要性,哪怕隻有極小的可能性,劉教授也無法忽視這一可能性的存在。


    畢竟,組員表現如何是一迴事,但如果真的發生了敏感資料泄露,那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話說,如果為了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就大動幹戈地展開調查,最終不管結果怎樣,幾個無辜的組員肯定會受到負麵影響。


    更何況,劉遠博心裏還有個小打算,他想讓許寧成為自己的研究生。


    下課後,劉遠博迴到了辦公室,依然在為這件事左右為難。


    “師兄,你的頭發雖然濃密,但如果總這麽揪著,小心將來變禿頭喲。”這時,一個悅耳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劉遠博是杜亦熵院士的組員,不久前才開始獨自負責項目,由於年齡不大,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師兄。


    “姚師妹啊,你們不是正忙著研究運7-200的新機翼嗎?怎麽有空來找我?”他轉頭看見了站在門口的姚美玲。


    “杜導師今天迴校了,你不去見見?”姚美玲靠在門邊說。


    這句話讓劉遠博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可以請杜亦熵院士幫忙查清楚事情真相。以杜導師的影響力,隻需給601所打個電話便能輕鬆解決。


    “走吧,我正有些事需要杜導師的幫助。”說著,劉遠博抓起桌上許寧團隊提交的研發材料,跟隨姚美玲迅速離開了辦公室。


    沒過多久,在杜亦熵的辦公室內,隻剩下了師生二人。


    “小劉,你來找我肯定不是單純來看看這麽簡單吧。”杜亦熵坐下來,指了指劉遠博手上的文件,“帶了什麽東西?是給我布置新任務嗎?”


    “什麽都瞞不過您啊。”劉遠博笑著將文件放到桌上,“這是我們班飛機研發課的一個小組作品。”


    “研發的結果?我記得你們通常會邀請李光他們一起評審吧。”杜亦熵打開保溫杯卻發現水冷了,於是遞給劉遠博讓他幫忙換熱水,“這次有什麽不同意見了嗎?”


    劉遠博倒好水遞迴去:“沒有分歧,我們都覺得這份作業特別出色。”


    “真的嗎?讓我瞧瞧。”杜亦熵的興趣被勾了起來,翻開了研發說明的第一頁,“殲7的升級版?”


    看到這裏,杜亦熵笑了,迴憶起了自己年輕時參與殲7測繪工作的日子。“敢於挑戰超音速戰鬥機研發,真是後生可畏啊。”


    劉遠博沉默了,他心裏沒底,不知從何說起。


    這份研發絕非僅僅是大膽這麽簡單。


    當杜亦熵翻閱至第三頁時,他的眉頭緊鎖,連手裏的保溫杯都放下了。


    到了第四頁,這位老教授已經拿起一支紅藍鉛筆,在一旁的白紙上勾畫起來。


    大約半小時過去,杜亦熵抬起頭,滿臉的驚訝:“這真是一個本科生的作品?”


    “這就是我找您來的緣由……”劉遠博隨即簡潔地向杜亦熵說明了事情經過,以及他對這份作品背後可能有的背景的擔憂。


    他還提到,事後他查證了,其中一位名叫老魏的組員,他是316軍工廠任職。


    “確實,從這份研發中能窺見一些端倪……”杜亦熵沉思道,“但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316所完成殲7的基礎仿製工作後,便將後續研發任務移交給了其他研究機構。”


    杜亦熵的話清楚表明,按理來說,601所不應有殲7的持續改進項目。


    “這樣吧,我再核實一下情況。”杜亦熵稍作遲疑後,拿起桌上的紅色電話,讓劉遠博先到外邊等候。


    片刻後,他招手讓劉遠博迴來。


    劉遠博迴到辦公室,看見杜亦熵正半靠在椅背上,一手拿著老花鏡,另一手拿著那份研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