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拜看著吳庫禮投降、遼東盡失的急報,雙目赤紅,眼中的怒火幾乎要噴薄而出,憤怒的一拳砸在麵前的桌案之上。


    隻聽砰的一聲巨響,原本頗為結實的桌案,竟被鼇拜一擊給捶成了數段,不愧是滿清第一巴圖魯。


    如果在往日,眾人或許會驚訝於老鼇拜的威猛,隻可惜今日不同往日,鼇拜一怒之下,僅僅是怒了一下,如此而已。


    希佛、圖海、趙良棟、蔡毓榮幾人確實無心喝彩,他們麵色慘白,曾經銳利無比的眼神,此時卻顯得有些呆滯。


    “河西名將”趙良棟也好,“賽諸葛”希佛也罷,在得知祖宗之地遼東已失的噩耗後,心中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希佛的睿智不翼而飛,隻是下意識的喃喃自語:完了,全完了,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趙良棟的名將風采也不見所蹤,他亦跟著希佛低聲道:“天下大勢如此,已然難以撼動,大清該何去何從呐?”


    圖海、蔡毓榮絕望之中,呆滯的目光盯住鼇拜,似乎希望大清最勇猛的老大人,能領著大家絕地反擊,翻轉天下大勢。


    鼇拜無言以對,也無顏以對,他頹然的一屁股坐迴座位,眼神中的憤怒盡皆消退,轉變成為迷茫、惶恐、驚懼。


    幾個人沉默良久,希佛率先忍耐不住,啞著嗓子說道:“中堂大人,議和吧,或許能為大軍爭得一線生機。”


    趙良棟眼神一亮,趕緊附和道:“漢人虛偽,一貫講究所謂仁德,議和之事,應當可行。”


    他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議和之時,漢人或許會有所鬆懈,或可從中覓得良機,反敗為勝。”


    鼇拜久久無語,他這一生波瀾壯闊,自打隨太宗皇太極南征北戰,可從未把漢人放在眼中,盡皆懦弱無能的弱雞罷了。


    此時竟然要屈膝向漢人請降,如此反差太過巨大,令他高傲的內心備受折磨深感屈辱。


    鼇拜終究開了口,嗓音嘶啞幹澀:“大清這是怎麽了?我們女真滿萬不可敵的呀,怎會落入如此境地?”


    “難道漢人所說的“胡人無百年國運”,當真就是我大清的命運?可大清入關至今,不過二十年而已啊!”


    “我大清,到底是怎麽了?這天下,到底是怎麽了?”


    鼇拜聲嘶力竭,仿佛在厲聲質問蒼天,奈何蒼天無語,他的種種疑問自得不到答案。


    他的質問,希佛、圖海、趙良棟、蔡毓榮更加無法迴答,便隻能相視默然,等待鼇拜的抉擇。


    又經過一段令人窒息的沉默後,鼇拜終究是頹然無力的揮揮手,做出了最終抉擇:


    “希佛你星夜趕去京師,向太後、皇上稟明局勢,說明當今絕境之下,隻能議和了。”


    “你快去快迴,大軍糧草頂多支撐半月了,一旦遷延日久,恐議的機會都沒有了。”


    希佛默然起身,向鼇拜拱手行禮之後便快步走了出去,領著親衛們往北京城奔去。


    京師中的情形,比前線大軍更加艱難,偌大的城市中每天都要餓死不少人,眼見著大亂要起。


    建奴並無選擇,老孝莊、小康熙、各親王旗主,沒有什麽猶豫掙紮,便意見一致的達成了:盡速議和。


    他們認真商議後,便議定了種種議和條件,無非是大清去了帝號退迴遼東,但需保持軍隊和富貴,洋洋灑灑數十條。


    議和麽,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絕無可能快速達成的,還需一方漫天要價,另一方坐地還錢,總歸是要來往幾個迴合的。


    希佛便再度快馬加鞭,不幾日便趕迴前線向鼇拜複命,並開始籌謀與大明議和之事。


    三日之後,“河西名將”趙良棟便領著數名親衛,舉著偌大的白旗,順利進入了防禦森嚴的德州城內。


    楊三水奉了城中“某人”的指令,便客客氣氣的接見了趙良棟一行,萬分認真的傾聽了建奴的議和條件。


    他聽著了趙良棟的描述後,非常官方的表示:“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乃萬物之靈,確不應該被無辜屠殺。”


    “大明向來仁德服人,豈會如野蠻愚昧無恥無德的蠻夷那般兇殘,是絕對不會濫殺人的。”


    “不過議和乃是大事,本將卻無如此大權,不過會派出八百裏加急報去大明皇太子處,請他派來朝廷重臣主持此事。”


    “因此,請趙將軍和貴方大軍,稍等一段時日,八日之後再進德州城一趟,共商議和大事。”


    楊三水說完之後,當著趙良棟的麵,撰寫了軍情急報,又招入軍中斥候,令其星夜趕往濟南。


    隨後,他又非常貼心的派了一隊親衛,護送趙良棟一行出城,免得被仇恨建奴的百姓、軍兵傷害。


    如此一番,鼇拜等人議論之後認為,大明確實好“仁德、仁義”之類的虛名,議和應當是有希望的。


    此事的關鍵,便是雙方如何討價還價,為大清朝、滿洲八旗爭取更好的議和條件了。


    趙良棟一行返迴之後,楊三水返迴內堂之中,卻見皇太子朱慈炯、董軍、葉玄著和張萬琪幾人,已坐在其中笑言詳談。


    朱慈炯見他進來,大笑著問道:“楊大將軍,建奴竟來乞和了,委實令孤王有些意外,愛卿怎麽看?”


    楊三水毫不思索,臉上亦笑容滿麵,但語氣卻咬牙切齒:“這些狗建奴罪惡滔天,血債累累,還想議和,癡心妄想!哼”


    “揚州十日,全城八十萬大明子民被屠戮一空,他們的血淚嚎哭,至今縈繞耳邊,他們的冤魂,仍在苦苦等待安息。”


    “諸婦女長索係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初四日,天始霽。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潰。穢臭逼人,複經日炙,其氣愈甚。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成如霧,腥聞百裏。”


    “嗬嗬,往日種種猶在眼前,雖萬年不敢忘!”


    “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常熟之屠、金華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潮州之屠、廣州大屠殺、四川大屠殺,他們忘記了嗎?我們會忘記嗎?”


    楊三水笑容之下,一股難以抑製的戾氣,縈繞在他的臉孔上、眼神中、語氣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的很顯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的很顯眼並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