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明皇、楊貴妃和“安史之亂”,還有兩個人必須提一下,那就是楊國忠和李林甫。


    楊國忠是楊氏家族中另一位著名人物,素性邪惡,少年時在家鄉永樂地方飲酒賭博,銀錢到手輒盡。


    後來,他又去投軍,強橫多力,臨陣十分勇毅,但在軍中平日專一欺弄良懦,結交無賴,魚肉人民,終被革除軍職。


    他又曾到鮮於仲通家做管家,因克扣雇工銀錢,逃迴家鄉,住在楊玉環家中,一方麵在外麵養個粉頭,一方麵和楊玉箏,也就是現在的虢國夫人私通。


    後來,因為楊玉環被唐玄宗寵幸,楊國忠得以平步青雲,竟然貴為丞相。


    要知道,楊氏一門的禍福,都係在楊玉環的身上,因此在楊玉環和唐玄宗鬧矛盾之時,楊國忠就會與高力士通力合作,又使得唐玄宗帶著楊玉環到華清池沐浴。


    楊玉環那露在水麵上的半截玉體,好似出水荷花,清潔嬌豔,每次都能撩得唐玄宗激動不已。在楊玉環迴眸一笑中,唐玄宗煩惱頓消。


    隻可惜,唐玄宗的英明睿智,漸漸消磨。


    在他的前期,有兩個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與他一起締造開元盛世。


    而在他的後期,則有兩個著名的奸相李林甫、楊國忠,終於釀成天寶大亂。


    有個成語叫“口蜜腹劍”,最初就是形容李林甫的。


    他為人陰密,好誅殺,喜怒不現於麵。初相見的人,總覺得他和藹可親,可胸中卻崖井深險,心不可測,每興大獄,連坐數百人。


    他的兒子李岫深明大義,看到他父親權勢滔天,心常畏懼,曾向父親進言:“大人居位久,積棘滿前,一旦禍至,那些被你害的人都不可得了!”


    李林甫悶悶不樂,斥責兒子:“勢已如騎虎,毋多言!”


    唐朝宰相原本豐功隆德,不務權威,出入騎從減少,人民見宰相車馬,不加躲避。網


    到李林甫,因結怨太多太深,時時擔心刺客,每當出入必以騶騎先事清道,百步傳嗬,人民避走,宰相府第,皆重門複壁。


    李林甫的臥室更是一夕數變,就是家人都不知他睡在哪裏。


    初時,楊國忠的勢力遠不如李林甫,便勾結安祿山,對抗李林甫。


    安祿山是營州柳域地方的胡人,他的得勢也與楊玉環有關。


    楊玉環最愛安祿山白嫩的肥肉,後來不知怎的,楊玉環居然成了安祿山的幹娘。


    甚至到後來,玄宗不在宮中,安祿山也時時進宮朝見楊玉環。楊玉環賜安祿山在華清池洗浴,浴罷用雜色碎錦,結成一小兒搖籃,令安祿山裝作孩兒模樣,臥在搖籃中。


    數十個宮女,抬著搖籃來到楊玉環跟前,安祿山口中喚著“媽媽”。


    一次玄宗見安祿山肚腹肥大,便問:“吾兒腹中何物,卻如此龐大?”


    安祿山應聲答道:“臣腹中更無他物,唯赤心耳!”


    四五十歲的安祿山,因有楊玉環這位二十多歲的媽媽,從此飛黃騰達。


    原來因著楊玉環的關係,楊國忠、安祿山聯合起來對付李林甫,但李林甫一死,楊、安之間的矛盾激化,有兩虎不相容之勢。


    楊國忠時時在玄宗麵前講安祿山的壞話,楊玉環愛護“幹兒子”,居然把哥哥的話傳給安祿山,於是安祿山漸起反意。


    唐玄宗漸知安祿山有反意,但每次聽了楊玉環的勸諫,還是希望安祿山能迴心轉意。


    有人說,就是因為楊玉環的枕頭風,把朝中政局弄得一團糟。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755年,安祿山在範陽造反,訴楊國忠有二十條大罪,起兵二十萬,向長安進發。


    後來,哥舒翰兵敗潼關,長安震動。


    在一個細雨迷蒙的盛夏清晨,唐玄宗帶著丞相韋見素、楊國忠、楊玉環姐妹及少數衛軍,出長安延秋門西行。


    他們來到馬嵬坡時,軍士持戟鼓躁,請誅楊國忠以謝天下。


    楊氏一門,終於被梟首碎屍,但鼓躁仍未平息。


    玄宗策杖出來,行在都虜候陳玄禮奏稱:“國忠既誅,貴妃不合侍候陛下,請賜其死以塞天下怨。”


    楊玉環為情勢所迫,乃以白綾一束,自縊於驛館院中的梨樹下。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麵救不得,迴看血淚相和流。”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已成為太上皇。他的兒子在動亂中稱帝,就是唐肅宗。


    唐玄宗對楊玉環思念不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此作長恨歌。


    在這首長篇斜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與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悲劇。


    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而活著的唐玄宗,沒完沒了的吃著這一精神苦果。


    “鴛鴦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但關於楊玉環的後事,還有一說就是她並沒有死,有人曾分析出六大點理由來。


    更有人傳說,安史之亂時,楊玉環被扶桑商人趁返國之便,把她弄到了扶桑。至今在扶桑還保存著許多楊貴妃的傳說,器物、廟宇、墳墓及好幾本有關她的書。


    她到扶桑那年,才三十八歲,整整在扶桑的政壇上又活躍了三十年,到六十八歲時,才極盡哀榮的死去。一直到今天,扶桑人仍認為楊玉環是華夏最美的女人。


    總講蓋棺論定,但曆來都難,楊玉環也不例外。


    表揚她的和為她鳴冤的,就有徐夤、狄昌和白居易等人。


    徐詩:“當年從龍如從雲,隻有楊妃死報君。勢窮一身殉社稷,中興應作藎臣論。”


    狄詩:“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地下阿瞞應有語,這迴休更怨楊妃。”


    就連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對楊玉環寄予同情。


    但批評她的也有,如:“及玄宗平內難,開元之始,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變,不盡由於女寵,然色荒誌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住用非人而不悟,釀成大禍而不知,以至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之鎮,從此遂失。”


    其實,如果當年楊玉環沒有被李隆基看中,原本可以是很幸福的。


    曆史記載,楊玉環,字太真,原名楊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濟。


    楊玉環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她的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親楊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


    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十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後來又遷往洛陽。


    在她十七歲時,武惠妃在洛陽為壽王選妃,挑中了她。


    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婚後,她和壽王的夫妻生活原本幸福甜蜜。


    然而,在一次皇家溫泉聚會時,皇帝唐玄宗見她有傾城傾國之色,竟悖常倫,欲占為己有。


    於是,唐玄宗以讓楊玉環“做女道士”為名,招入宮。


    經過一番暗度陳倉之後,於天寶四年公元745,封為貴妃。


    此等手法,與當年高宗朝,武則天削發為尼後入宮,如出一轍。


    當時,唐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


    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鞭。


    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


    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


    於是,百官竟相仿效。


    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有詩雲“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有有荔枝品種叫做“妃子笑”。


    楊玉環是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曆代後妃中鮮見。


    她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造反。


    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皇逃離長安,西幸成都。


    途經馬嵬坡,發生兵變,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


    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最後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


    有人說,以豐滿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華夏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語“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來形容她們。


    楊玉環是華夏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也是華夏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一位後妃。


    如今,與古人有著相同基因的楊玉環,已經在王者大陸重生,卻已將過去的一切記憶封印,不願再想起,並且對李隆基、安祿山和史思明等人非常厭惡。


    這次,她有李白、杜甫和李元芳這三位親愛的小夥伴,曆史絕對不會再重演!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