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李尚書夫婦及湯氏,得到李岩落草為寇的消息大為震驚,連忙寫信,勸他改邪歸正。


    可李岩既已騎虎,勢成難下,隻好對父母妻子的勸告不聞不問。


    李尚書夫婦大感家門不幸,羞愧難當。為了表示自己對朝廷的忠心,一家人一同自縊而絕,湯氏也在其中。


    後來,李岩的起義軍,與闖王李自成的部隊結合在一起,李岩成為李自成麾下出謀劃策的重要人物。


    李岩入夥後,就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輿論宣傳的奧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間廣布流言:“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


    還編出童謠,讓小兒到處傳唱:“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


    就是在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饑民,如大旱之望雲霓,“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萬”。李自成從此走出隱伏商雒山中時的低穀危厄,麵前展現出柳暗花明的轉機。


    完全可以說,崇禎十三年後農民起義軍的輝煌,李岩是多有建樹、立了大功的。


    崇禎十六年春天,義軍攻破京城,李自成自立為大順皇帝。


    不幸的是,進京之後,李自成對李岩的進諫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納人善言”、“凡事皆眾共謀之”的作風,也不見了。


    就在牛金星、劉宗敏等昏昏然,陶醉於勝利的鑼鼓聲中之時,李岩曾進諫四件事,提出不同意見,其中就有嚴肅軍紀和招撫吳三桂父子這兩項重要建議。


    這原本是一服良藥和清醒劑,但李自成的態度如何呢?


    “自成見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並不執行,終至鑄成無可挽救的大錯。


    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的部隊大敗於一片石。


    此時李岩建議:“事已至此,當以一致抗拒清兵入關為要任,可與南京新立的福王密切聯合,暫緩稱帝,等把滿清人驅逐出關後,再議皇位之爭。”


    由於李岩的遠見卓識,令其在軍中樹敵頗多,而李自成坐上了皇帝寶座,舍不得輕易放棄。


    於是,他不但不采納李岩的忠告,反而聽信了小人的挑撥,唆使牛金星用毒酒殺了李岩,然後載著大批金銀財寶,率部向西安撒退。


    對李岩的結局,在《綏寇紀略》中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


    在定州失敗後,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


    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


    李岩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的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敢暴亂者,也能及早平定它。


    另一謀士牛金星,要闖王答應李岩的請求,闖王當時沒有迴答。


    原來,闖王害怕李岩另有所圖,心有疑慮。


    於是牛金星向闖王進言,要尋找機會除掉李岩,得到闖王首肯。


    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岩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不久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此時紅娘子正率領一支人馬,遠在中原一帶征戰,僥幸逃過了李自成的迫害。


    李岩慘死的消息傳來,紅娘子悲憤填膺,立刻打起“為夫報仇”的旗號,開始與李自成為敵,同時又反擊滿清。


    雖是兩麵受敵,但因紅娘子調遣有方,她的部隊還是接連取勝。


    到後來,李自成失勢,清兵攻下西安,直驅中原。


    大軍壓頭,紅娘子被迫撤向湖北一帶,將人馬並入南明巡撫何騰蚊麾下。


    然而,不久之後,清兵南下,屠揚州、陷南京,南明很快煙消雲散,而紅娘子也在激戰中失去了下落。


    如今,與古人有著相同基因的紅娘子,已在王者大陸重生,那麽她的丈夫李岩公子究竟在哪裏呢?會出現麽?


    ………………


    李白將譙國夫人、劉莫邪、秦良玉和紅娘子的技能都竊取到手之後,飛快地打開榮耀腕表的團隊頻道,告訴杜甫、李元芳和楊玉環等人,可以結束戰鬥了。


    青蓮劍歌!


    咫尺天涯!


    天龍八音!


    狂化藥劑!


    青蓮小隊的四位成員,很有默契,突然同時施展大招,迅速將對方打敗,獲得九千榮耀點。


    當然,他們並沒有侵占第九層,而是跟巾幗小隊告別之後,先返迴別墅,養精蓄銳,過幾天再挑戰通天塔第十層。


    由李隆基領導的明皇小隊,四位成員都是非常厲害的角色。


    安祿山和史思明,是曆史上“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而哥舒翰曾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將領,可惜最後兵敗潼關。


    但是,他們在王者大陸重生之後,竟然重歸於好,還一起創建了明皇小隊,這實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當然,隻要想深一層,李隆基是長安城最高領導人武則天的親孫子,背景實力雄厚,那麽安祿山、史思明和哥舒翰屁顛屁顛地去投靠他,就不值得奇怪了。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唐玄宗李隆基,亦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母親是竇德妃。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


    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讓李隆基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


    年輕時的李隆基,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


    前期他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臣,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


    天寶年間,他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楊玉環父兄均驟貴,勢傾天下。


    他又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佞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及安祿山反,玄宗出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謂楊國忠通於胡人,而有安祿山之反,玄宗乃令殺國忠。


    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


    玄宗避難奔蜀。


    756年,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為太上皇。


    762年,李隆基病逝。


    李隆基在位四十三年,喜愛歌舞音樂,曾於梨園教歌舞,所以後世尊其為伶人之祖師爺,死後廟號玄宗。他是唐代的中興君主,因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明皇。


    如今,與古人有著相同基因的唐明皇李隆基,已在王者大陸重生,而他的隊友就是安祿山、史思明和哥舒翰。


    自從他在稷下學院見過楊玉環之後,就念念不忘,想方設法要將她得到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