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李歸仁的過往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城,公主府。
殷琅嬛聽聞李擎率領十萬胡騎大舉寇邊,她滿臉都是憂愁之態,內心害怕大宛郡受到劫掠,恨不得馬上前往封地一探究竟。
大宛郡經過這麽多年高速發展,又是位於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地理環境類似關中平原,四麵環山,水源充沛,氣候溫暖,因此吸引很多漢家百姓移民實邊。
目前大宛郡編有八萬五千戶,大約六十五萬七千人,整個西州隻有伊犁郡能夠與之媲美,這兩個地方皆為西域地區的宜居之地,畢竟費爾幹納盆地和伊犁河穀自古以來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殷琅嬛考慮到大宛郡過於富庶,她非常擔心李擎會帶兵劫掠封地。
蘇劫看見殷琅嬛滿臉憂愁之態,他隻能語重心長安慰道:“公主,你何必如此杞人憂天?大宛郡有張謙逸在鎮守,又有俱戰提城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你的封地不會有事。”
“說的也是,張謙逸好歹也是西域猛將,有他在幫我鎮守封地,諒他李擎也沒本事攻下俱戰提城。”
殷琅嬛還是選擇相信張謙逸,但她擔心對方人微言輕,隨即跟著蘇劫提議道:“夫君,張謙逸輔佐你我多年,是時候該讓他高升啦。”
麵對殷琅嬛的建議,蘇劫倒也沒有反對,他微微點頭讚同道:“這倒是一個好主意,張謙逸在大宛別駕的職位上一幹就是九年,總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同意提拔他接任大宛太守。”
張謙逸乃是殷琅嬛親自提拔起來的西域猛將,他是出自敦煌張氏,十五歲以奴隸身份賣到伊吾郡,獲得伊吾太守袁光庭的信任,在後來為大夏軍隊攻入伊吾城立下赫赫戰功。
後來張謙逸以軍功入仕,他又得到殷琅嬛的賞識,於是提拔他為大宛別駕,主要負責幫助大宛太守蘇劫處理?日常政務。
隨著蘇劫和殷琅嬛返迴洛陽,他們夫妻兩人把大宛郡交給張謙逸管理。
如今蘇劫和殷琅嬛無法迴去大宛郡,他們夫妻兩人決定入宮覲見,正式向皇帝陛下舉薦張謙逸,讓他名正言順晉升為大宛太守。
大宛太守本來是蘇劫在擔任,可他一時半會已經無法迴去,那就隻能把這個官職交給大宛別駕張謙逸。
紫微宮,含元殿。
蘇劫和殷琅嬛夫妻兩人入宮覲見。
“參見陛下!”
“參見陛下!”
殷天驕坐在皇位上審閱文書,他看見蘇劫和殷琅嬛夫妻兩人入宮覲見,旋即麵露微笑說道:“姐姐和姐夫不必多禮,你們可有何事要找朕?”
蘇劫直接開門見山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想要辭去大宛太守,舉薦大宛別駕張謙逸出任此職。”
“姐夫為何選擇辭去官職呢?”
殷天驕頓時麵露疑惑之色,他一時之間不太明白蘇劫這是想要幹什麽。
蘇劫鄭重其事解釋道:“陛下,微臣跟公主兩人迴到洛陽,大宛郡又是遠在萬裏之外,一時半刻無法迴去上任,加之外敵時常前來騷擾邊境,臣擔心大宛別駕張謙逸人微言輕,他無法名正言順管理大宛郡。”
“原來是這件事情啊,那朕就委任張謙逸為大宛太守,隻不過你們也不用顧慮太多。”
殷天驕從禦前案桌拿起一份文書,他站起身來走下玉階,很快來到蘇劫麵前說道:“這是西州快馬加鞭送來的羽檄,蒙池都督李歸仁順利擊退李擎大軍,先後斬首九千多人,並且還懲罰泄露情報消息的沙陀人。”
蘇劫從殷天驕手上接過這份文書,他旋即喜開顏笑誇讚道:“李都督真不愧為我朝名將,我還害怕他撐不住呢,看來我還是太過小覷他。”
“姐夫,你可莫要小看李歸仁,他是已故涼國公崔乾佑的部將,他們兩人曾經在靈寶之戰擊敗前唐名將哥舒翰,以少勝多殲滅二十萬唐軍,這可不是普通名將所能做到的事情。”
殷天驕還不忘記提及李歸仁的過往,普天之下沒人比他更適合帶兵對付大唐,還不用擔心他會叛變投敵。
如今李歸仁在大夏朝廷官封輔國大將軍(武散官,正二品),勳爵等級已是碎葉郡公(爵位,正二品),距離國公之位近在咫尺。
要是李歸仁還想晉爵國公之位,那他必須再打一場大勝仗。
現在李歸仁已經高達六十歲的高齡,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滅掉大唐,這不僅是想要為同羅部眾報仇雪恨,更要徹底屠滅整個李唐皇室,而這也是為什麽說他不會叛變投敵。
因為李歸仁全家都是死於唐軍之手,所以他哪怕是死也不可能再去投降大唐。
事情起因都要從天寶元年開始講起。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同羅首領阿布思見到後突厥汗國滅亡在即,他在權衡利弊後帶領同羅部眾南下投奔大唐朝廷。
彼時大唐朝廷正欲滅掉後突厥汗國,對於同羅首領阿布思來降非常重視,李隆基親自冊封他為奉信王,賜姓名為李獻忠,還把同羅部眾安置在河套地區。
大唐朝廷把外族胡人內遷腹地置於軍鎮城旁,允許他們保持部落組織,從事放牧農耕生產,隻收取輕薄賦稅,一旦打起仗來,這些胡人番兵需要自備戰馬甲胄跟隨出征,這種製度亦稱為“城傍製”。
當時李歸仁隻有十六歲而已,他從小到大非常向往大唐帝國,深知這個國家富庶無比,遠非後突厥汗國所能比擬。
李歸仁為了能夠像其他蕃將那樣建功立業,他選擇參軍入伍報效朝廷,自備武器裝備乃至糧草戰馬,在同羅首領李獻忠的帶領之下,跟隨王忠嗣討滅後突厥汗國立下不少功勞。
由於李歸仁表現出眾,所以同羅首領李獻忠把他提拔為別帥,讓他未滿二十歲便能統領一軍,由此可知對他究竟有多麽重視。
後來李歸仁在天寶八載(公元749年)受到征調參加石堡城之戰,他跟李獻忠兩人帶兵阻擊吐蕃援軍,哥舒翰這才順利拿下石堡城這一戰略要地。
在經過石堡城之戰以後,同羅騎兵開始聲名遠播,不僅吐蕃人感到膽戰心驚,就連河北道範陽郡的安祿山都想將其納入麾下,同羅部眾由此卷入大唐朝廷的鬥爭之中。
殷琅嬛聽聞李擎率領十萬胡騎大舉寇邊,她滿臉都是憂愁之態,內心害怕大宛郡受到劫掠,恨不得馬上前往封地一探究竟。
大宛郡經過這麽多年高速發展,又是位於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地理環境類似關中平原,四麵環山,水源充沛,氣候溫暖,因此吸引很多漢家百姓移民實邊。
目前大宛郡編有八萬五千戶,大約六十五萬七千人,整個西州隻有伊犁郡能夠與之媲美,這兩個地方皆為西域地區的宜居之地,畢竟費爾幹納盆地和伊犁河穀自古以來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殷琅嬛考慮到大宛郡過於富庶,她非常擔心李擎會帶兵劫掠封地。
蘇劫看見殷琅嬛滿臉憂愁之態,他隻能語重心長安慰道:“公主,你何必如此杞人憂天?大宛郡有張謙逸在鎮守,又有俱戰提城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你的封地不會有事。”
“說的也是,張謙逸好歹也是西域猛將,有他在幫我鎮守封地,諒他李擎也沒本事攻下俱戰提城。”
殷琅嬛還是選擇相信張謙逸,但她擔心對方人微言輕,隨即跟著蘇劫提議道:“夫君,張謙逸輔佐你我多年,是時候該讓他高升啦。”
麵對殷琅嬛的建議,蘇劫倒也沒有反對,他微微點頭讚同道:“這倒是一個好主意,張謙逸在大宛別駕的職位上一幹就是九年,總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同意提拔他接任大宛太守。”
張謙逸乃是殷琅嬛親自提拔起來的西域猛將,他是出自敦煌張氏,十五歲以奴隸身份賣到伊吾郡,獲得伊吾太守袁光庭的信任,在後來為大夏軍隊攻入伊吾城立下赫赫戰功。
後來張謙逸以軍功入仕,他又得到殷琅嬛的賞識,於是提拔他為大宛別駕,主要負責幫助大宛太守蘇劫處理?日常政務。
隨著蘇劫和殷琅嬛返迴洛陽,他們夫妻兩人把大宛郡交給張謙逸管理。
如今蘇劫和殷琅嬛無法迴去大宛郡,他們夫妻兩人決定入宮覲見,正式向皇帝陛下舉薦張謙逸,讓他名正言順晉升為大宛太守。
大宛太守本來是蘇劫在擔任,可他一時半會已經無法迴去,那就隻能把這個官職交給大宛別駕張謙逸。
紫微宮,含元殿。
蘇劫和殷琅嬛夫妻兩人入宮覲見。
“參見陛下!”
“參見陛下!”
殷天驕坐在皇位上審閱文書,他看見蘇劫和殷琅嬛夫妻兩人入宮覲見,旋即麵露微笑說道:“姐姐和姐夫不必多禮,你們可有何事要找朕?”
蘇劫直接開門見山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想要辭去大宛太守,舉薦大宛別駕張謙逸出任此職。”
“姐夫為何選擇辭去官職呢?”
殷天驕頓時麵露疑惑之色,他一時之間不太明白蘇劫這是想要幹什麽。
蘇劫鄭重其事解釋道:“陛下,微臣跟公主兩人迴到洛陽,大宛郡又是遠在萬裏之外,一時半刻無法迴去上任,加之外敵時常前來騷擾邊境,臣擔心大宛別駕張謙逸人微言輕,他無法名正言順管理大宛郡。”
“原來是這件事情啊,那朕就委任張謙逸為大宛太守,隻不過你們也不用顧慮太多。”
殷天驕從禦前案桌拿起一份文書,他站起身來走下玉階,很快來到蘇劫麵前說道:“這是西州快馬加鞭送來的羽檄,蒙池都督李歸仁順利擊退李擎大軍,先後斬首九千多人,並且還懲罰泄露情報消息的沙陀人。”
蘇劫從殷天驕手上接過這份文書,他旋即喜開顏笑誇讚道:“李都督真不愧為我朝名將,我還害怕他撐不住呢,看來我還是太過小覷他。”
“姐夫,你可莫要小看李歸仁,他是已故涼國公崔乾佑的部將,他們兩人曾經在靈寶之戰擊敗前唐名將哥舒翰,以少勝多殲滅二十萬唐軍,這可不是普通名將所能做到的事情。”
殷天驕還不忘記提及李歸仁的過往,普天之下沒人比他更適合帶兵對付大唐,還不用擔心他會叛變投敵。
如今李歸仁在大夏朝廷官封輔國大將軍(武散官,正二品),勳爵等級已是碎葉郡公(爵位,正二品),距離國公之位近在咫尺。
要是李歸仁還想晉爵國公之位,那他必須再打一場大勝仗。
現在李歸仁已經高達六十歲的高齡,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滅掉大唐,這不僅是想要為同羅部眾報仇雪恨,更要徹底屠滅整個李唐皇室,而這也是為什麽說他不會叛變投敵。
因為李歸仁全家都是死於唐軍之手,所以他哪怕是死也不可能再去投降大唐。
事情起因都要從天寶元年開始講起。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同羅首領阿布思見到後突厥汗國滅亡在即,他在權衡利弊後帶領同羅部眾南下投奔大唐朝廷。
彼時大唐朝廷正欲滅掉後突厥汗國,對於同羅首領阿布思來降非常重視,李隆基親自冊封他為奉信王,賜姓名為李獻忠,還把同羅部眾安置在河套地區。
大唐朝廷把外族胡人內遷腹地置於軍鎮城旁,允許他們保持部落組織,從事放牧農耕生產,隻收取輕薄賦稅,一旦打起仗來,這些胡人番兵需要自備戰馬甲胄跟隨出征,這種製度亦稱為“城傍製”。
當時李歸仁隻有十六歲而已,他從小到大非常向往大唐帝國,深知這個國家富庶無比,遠非後突厥汗國所能比擬。
李歸仁為了能夠像其他蕃將那樣建功立業,他選擇參軍入伍報效朝廷,自備武器裝備乃至糧草戰馬,在同羅首領李獻忠的帶領之下,跟隨王忠嗣討滅後突厥汗國立下不少功勞。
由於李歸仁表現出眾,所以同羅首領李獻忠把他提拔為別帥,讓他未滿二十歲便能統領一軍,由此可知對他究竟有多麽重視。
後來李歸仁在天寶八載(公元749年)受到征調參加石堡城之戰,他跟李獻忠兩人帶兵阻擊吐蕃援軍,哥舒翰這才順利拿下石堡城這一戰略要地。
在經過石堡城之戰以後,同羅騎兵開始聲名遠播,不僅吐蕃人感到膽戰心驚,就連河北道範陽郡的安祿山都想將其納入麾下,同羅部眾由此卷入大唐朝廷的鬥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