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天竺有變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恪現在正在幹嘛呢?
李恪正在暖房裏研究蘑菇木耳的培育方法。
在大唐,蘑菇木耳這些屬於山珍,不是普通人吃得起的。現在李恪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玩意平民化。
早先年養兔子的時候,李恪就有了弄蘑菇木耳的念頭了。最後沒弄的原因是,太耗費精力時間了。後來主政江南後,李恪滿腦子想著弄人,早就是培育高產主糧,蘑菇木耳就扔到一邊了。
現在好了,人口問題算是解決不少了,高產主糧的培育也一直在穩步推進,甚至司農寺還有精力研究蔬菜水果的改良了。這樣一來,李恪也有心思來弄蘑菇木耳了。
李恪現在優先培育的,就是樹生真菌,簡單來說就是木耳和香菇。
隨著煤炭的普及,關隴地區的植被這些年開始漸漸恢複,尤其是楊樹、鬆樹和柳樹這三恢複的最快。可以說,培育香菇和木耳的基木並不缺。
現在要做的,就是人工培育成功,還有就是脫毒。
前世李恪學習時,帶著的教授說過,不要以為將一個可以吃的植物人工種植成功就以為成功了。人工種植成功隻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脫毒。
許多可食用植物,在自然界是低毒甚至無毒的,但人工培育後,卻莫名地成為了有毒或者高毒植物。但是,它們雖然帶毒了,卻又能找到合適的脫毒方法。
就拿李三弄迴來的木薯來說,李恪種植成功後,拿豬做了實驗後確認了李三帶迴來的是高毒品種。然後,脫毒也很容易,那就是去掉表皮後用木筐裝著放到活水裏泡兩天。但是吧,這種脫毒法就怕碰到饞嘴的小孩,而李恪又一時間弄出微毒或無毒的品種。
所以,現在大唐的木薯主要是代替主糧成為釀酒原料或者去毒後成為豬飼料。
豬這玩意,毒抗是有點兒離譜的。
其實吧,培育香菇和木耳李恪也沒打算親自上手,打算是寫個說明什麽的,就扔給司農寺去解決了。李恪自己現在想做的,就是好好弄一下暖房裏的櫻桃和覆盆子,還有李三從新大陸弄來的草莓。
不為了別的,嘴饞。
但一看司農寺要做的事……
青稞、豌豆、土豆、紅薯、水稻、棉花的高產育種,亞麻的推廣、水稻和小麥在遼東遼西的實驗生產,這還是幾個大的,小的比如各種蔬菜的品種改良,還有好些野菜的人工培育、奶牛和奶山羊的養殖技術、肉牛的培育、豬飼養方法的改良、綿羊育種……
司農寺已經是忙得腳不沾地了,短時間別指望能抽出人能幫李恪搞什麽蘑菇木耳。
可以說,李恪除了自己上沒有別的辦法。
很快,李恪就做好了基礎準備,然後抽空去秦嶺搜集了香菇和木耳孢子。
說真的,如果是現在的古人,對於如何收集真菌的孢子是真不懂,但對於李恪嘛,還不是難事。
前期準備很快全部做好,現在要做的,就是控溫控濕,然後等長成後看看是否有毒性。畢竟前世李恪吃得各種真菌,都是已經完成了脫毒的,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頤。
但是現在的嘛……
李恪表示,不想學習前世網上雲南的朋友,吃了菌子後可以和太奶對話、可以和貓狗無障礙溝通、可以化身道士追著小鬼抓。
當然,李恪現在也不是沒有政務批,而是最近的大事就是東征的準備。具體的流程都已經安排下去了,三省的事也都完成的差不多了,主要幹事的就是三軍大都督府和兵部了。
除非是三軍大都督府和兵部搞不定的來上報,不然真的沒什麽太多可以忙的。
不過,李恪發現自己有點想當然了。
“吐蕃已經打下上天竺了?”李恪看著手裏的奏章道。
長孫渙點點頭道:“王玄策就在館驛裏歇著,具體情況陛下可以問他。”
“讓他好生歇息幾天。”李恪將奏章丟到一邊,“吐蕃人去天竺對大唐並不是一件壞事,大唐要的是吐蕃那塊地,吐蕃人願意成為大唐之民是好事,不願意自己離開也是一件好事。”
“吐蕃人悍勇,如果得了天竺富庶之地,恐怕不是好事。”長孫渙反駁道。
“然之啊,天竺要真的很好,為什麽大唐承繼了大隋,可天竺到現在還是四分五裂呢?”李恪笑眯眯道。
笈多王朝崩盤後,雖然大唐稱唿天竺還是天竺,但是,天竺卻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了。此時的天竺分為上中下三天竺,和大唐打交道多的,是上天竺和中天竺。上天竺通過絲綢之路和大唐交流,非法出國的玄奘主要遊曆的就是上天竺。
中天竺則是通過西南茶馬道和海上絲綢之路和大唐交流。
至於下天竺,縮在南印度高原上,大唐和這個國度沒交流。
吐蕃目前攻打的,主要是上天竺。
從奏章裏提到的情形來看,上天竺的軍隊是真的拉垮,麵對吐蕃人是連戰連敗。最誇張的一次,祿東讚之子欽陵帶著十個親兵前出哨探迷路,竟然逼降了兩百多天竺兵送他們迴家。
一說起天竺,李恪這才想起了玄奘,心裏微微默哀了下。
玄奘在李治在位時是很受優待的。
大報恩寺、大雁塔都是李治在位時修建的,說是為了紀念文德皇後,但後來這兩的主事都是玄奘。隻不過玄奘也挺倒黴的,因為李恪是個不喜歡宗教的。
所以,大報恩寺和大雁塔也就李治在位的時候風光了一下,李恪登基後,就成為旅遊景點了。
當然,玄奘也被李恪拉出來好好宣傳了一波,不過不是宣揚玄奘求取的經書,而是宣揚玄奘一路上見聞,鼓勵人們沿著玄奘開辟的道路去開……嗬嗬,和外人進行友好交流。
對了,友好交流的時候多帶點弓弩刀槍,畢竟,大唐子孫不論男女,都應該文武雙全嘛。
反正,效果挺不錯的,聽說西域的商路不少地方已經不需要大唐禁軍派騎兵巡邏了。
李恪正在暖房裏研究蘑菇木耳的培育方法。
在大唐,蘑菇木耳這些屬於山珍,不是普通人吃得起的。現在李恪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玩意平民化。
早先年養兔子的時候,李恪就有了弄蘑菇木耳的念頭了。最後沒弄的原因是,太耗費精力時間了。後來主政江南後,李恪滿腦子想著弄人,早就是培育高產主糧,蘑菇木耳就扔到一邊了。
現在好了,人口問題算是解決不少了,高產主糧的培育也一直在穩步推進,甚至司農寺還有精力研究蔬菜水果的改良了。這樣一來,李恪也有心思來弄蘑菇木耳了。
李恪現在優先培育的,就是樹生真菌,簡單來說就是木耳和香菇。
隨著煤炭的普及,關隴地區的植被這些年開始漸漸恢複,尤其是楊樹、鬆樹和柳樹這三恢複的最快。可以說,培育香菇和木耳的基木並不缺。
現在要做的,就是人工培育成功,還有就是脫毒。
前世李恪學習時,帶著的教授說過,不要以為將一個可以吃的植物人工種植成功就以為成功了。人工種植成功隻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脫毒。
許多可食用植物,在自然界是低毒甚至無毒的,但人工培育後,卻莫名地成為了有毒或者高毒植物。但是,它們雖然帶毒了,卻又能找到合適的脫毒方法。
就拿李三弄迴來的木薯來說,李恪種植成功後,拿豬做了實驗後確認了李三帶迴來的是高毒品種。然後,脫毒也很容易,那就是去掉表皮後用木筐裝著放到活水裏泡兩天。但是吧,這種脫毒法就怕碰到饞嘴的小孩,而李恪又一時間弄出微毒或無毒的品種。
所以,現在大唐的木薯主要是代替主糧成為釀酒原料或者去毒後成為豬飼料。
豬這玩意,毒抗是有點兒離譜的。
其實吧,培育香菇和木耳李恪也沒打算親自上手,打算是寫個說明什麽的,就扔給司農寺去解決了。李恪自己現在想做的,就是好好弄一下暖房裏的櫻桃和覆盆子,還有李三從新大陸弄來的草莓。
不為了別的,嘴饞。
但一看司農寺要做的事……
青稞、豌豆、土豆、紅薯、水稻、棉花的高產育種,亞麻的推廣、水稻和小麥在遼東遼西的實驗生產,這還是幾個大的,小的比如各種蔬菜的品種改良,還有好些野菜的人工培育、奶牛和奶山羊的養殖技術、肉牛的培育、豬飼養方法的改良、綿羊育種……
司農寺已經是忙得腳不沾地了,短時間別指望能抽出人能幫李恪搞什麽蘑菇木耳。
可以說,李恪除了自己上沒有別的辦法。
很快,李恪就做好了基礎準備,然後抽空去秦嶺搜集了香菇和木耳孢子。
說真的,如果是現在的古人,對於如何收集真菌的孢子是真不懂,但對於李恪嘛,還不是難事。
前期準備很快全部做好,現在要做的,就是控溫控濕,然後等長成後看看是否有毒性。畢竟前世李恪吃得各種真菌,都是已經完成了脫毒的,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頤。
但是現在的嘛……
李恪表示,不想學習前世網上雲南的朋友,吃了菌子後可以和太奶對話、可以和貓狗無障礙溝通、可以化身道士追著小鬼抓。
當然,李恪現在也不是沒有政務批,而是最近的大事就是東征的準備。具體的流程都已經安排下去了,三省的事也都完成的差不多了,主要幹事的就是三軍大都督府和兵部了。
除非是三軍大都督府和兵部搞不定的來上報,不然真的沒什麽太多可以忙的。
不過,李恪發現自己有點想當然了。
“吐蕃已經打下上天竺了?”李恪看著手裏的奏章道。
長孫渙點點頭道:“王玄策就在館驛裏歇著,具體情況陛下可以問他。”
“讓他好生歇息幾天。”李恪將奏章丟到一邊,“吐蕃人去天竺對大唐並不是一件壞事,大唐要的是吐蕃那塊地,吐蕃人願意成為大唐之民是好事,不願意自己離開也是一件好事。”
“吐蕃人悍勇,如果得了天竺富庶之地,恐怕不是好事。”長孫渙反駁道。
“然之啊,天竺要真的很好,為什麽大唐承繼了大隋,可天竺到現在還是四分五裂呢?”李恪笑眯眯道。
笈多王朝崩盤後,雖然大唐稱唿天竺還是天竺,但是,天竺卻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了。此時的天竺分為上中下三天竺,和大唐打交道多的,是上天竺和中天竺。上天竺通過絲綢之路和大唐交流,非法出國的玄奘主要遊曆的就是上天竺。
中天竺則是通過西南茶馬道和海上絲綢之路和大唐交流。
至於下天竺,縮在南印度高原上,大唐和這個國度沒交流。
吐蕃目前攻打的,主要是上天竺。
從奏章裏提到的情形來看,上天竺的軍隊是真的拉垮,麵對吐蕃人是連戰連敗。最誇張的一次,祿東讚之子欽陵帶著十個親兵前出哨探迷路,竟然逼降了兩百多天竺兵送他們迴家。
一說起天竺,李恪這才想起了玄奘,心裏微微默哀了下。
玄奘在李治在位時是很受優待的。
大報恩寺、大雁塔都是李治在位時修建的,說是為了紀念文德皇後,但後來這兩的主事都是玄奘。隻不過玄奘也挺倒黴的,因為李恪是個不喜歡宗教的。
所以,大報恩寺和大雁塔也就李治在位的時候風光了一下,李恪登基後,就成為旅遊景點了。
當然,玄奘也被李恪拉出來好好宣傳了一波,不過不是宣揚玄奘求取的經書,而是宣揚玄奘一路上見聞,鼓勵人們沿著玄奘開辟的道路去開……嗬嗬,和外人進行友好交流。
對了,友好交流的時候多帶點弓弩刀槍,畢竟,大唐子孫不論男女,都應該文武雙全嘛。
反正,效果挺不錯的,聽說西域的商路不少地方已經不需要大唐禁軍派騎兵巡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