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俏提起報紙上的文章,本意隻是想讓阮家的菜式在報紙上有個記載,將來萬一有人仿製,總有點白紙黑字的東西可以做個見證。
然而阮正源卻覺得是個好主意,讓“阮家菜”的種種淵源見報,這比在報紙上買一幅正版的廣告,更要有麵兒。
於是乎阿俏這樣一提議,阮正源就拍了板,等阮茂學迴來,就吩咐他動用各種關係,找報社的記者來阮家“試菜”。阮茂學在機關做文員,認得的人不少,果然尋到了感興趣的記者,專程過來阮家,將阮家的經典菜式都試了試。不盡如此,這名記者還帶了相機,將阮家宴客的楠木廳、阮家忙碌的大廚房都拍了一遍,最後還拍了一張阮正源與高升榮的合影。
轉天這張合影就上了報。阮正源直接命阮家的仆人上街買了一百份迴家,送給高升榮幾份,其餘的則裝在玻璃相框內,留待以後有重要的貴賓來時可以拿出來送人。
高升榮這輩子哪裏得到過這種待遇,竟然還能上報。
可他也沒想到,這樣一來,阮家其實就好像是在他身上蓋了個章——他這“阮家主廚”的身份,其實已經沒法兒輕易甩脫了。
隻不過這時候的高大廚,早已經飄飄然起來:他得東家許諾,工資漲了不少,又和東家一起上了報紙,在鄉裏鄉親麵前,那時莫大的榮耀。高升榮就覺得這輩子他很滿足了,若是他轉到杜家,“杜家菜”決計沒法兒給他這樣的榮光。所以高升榮就再也沒有轉投杜家的意思,據阿俏冷眼觀察,這位高師傅應該是將杜家婉拒了。
“阮家菜”見報之後不久,育才學校的錄取通知也寄到了阮家。果然那天阮浩宇在考核老師麵前發揮得很自如,因此通過了麵試,等過了暑假,就會轉到育才學校去上學。
消息一出,阮家上下都為小少爺感到高興。
隻有阮清瑤一個,對家中發生的這許多事漠不關心,依舊每天唿朋喚友。漸漸地天暖日長,阮清瑤便更加晝伏夜出。這天她最好的朋友周逸雲找上門來的時候,阮清瑤還沒起床,就推說不舒服,命人將好友直接迎到自己的香閨裏說悄悄話。
“懶鬼!”周逸雲難道還不曉得阮清瑤的德性,“我跟你說,我生日那天,咱們可是要玩兒一天,從早玩到晚的,你可別再跟今兒一樣,這都日上三竿了,還賴在榻上不起來。”
阮清瑤身上穿著一件縐紗的睡裙,坐在周逸雲身旁梳她那頭波浪似的好頭發,“必須的,”她聽周逸雲這麽說,當即笑了起來,“十八歲生日麽,等過了這天,咱們周大小姐就要嫁人了!可不得趁這功夫好好鬧一鬧……”
周逸雲聽她哪壺不開提哪壺,一張臉登時就掛了下來,“瑤瑤,你這張嘴長得喲……”她恨不得伸手去扭阮清瑤那張嘴。
周家是大戶人家,人口多,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七大姑八大姨都十分嘴碎,天天張羅著給周逸雲說親,巴不得她一滿十八歲就把她給嫁出去。
可又一想,周逸雲才覺過來:“不對啊,瑤瑤你已經過了十八歲了啊,怎地也沒見你準備嫁人?”
阮清瑤好笑地用梳子指著自己的鼻尖,“我?我的大小姐唉,我怎麽能和你比?這家裏,爹不疼娘不愛的,誰還記得有我這麽一號人物?”
其實阮清瑤口頭上這麽說,心裏卻是得意的。她和周逸雲都是“黎明沙龍”的成員,沙龍裏新派人士比較多,大多認為女孩子不該早早地嫁人生子,應該為這個世界發揮更大的價值。甚至有些人認為有追求的女孩子應該守獨身一輩子,除非能遇上那個叫人一見心動的真愛。
阮家的情形和周家不同,阮清瑤的父親阮茂學因為亡妻的關係,心裏總是對清瑤存了一份愧疚,因而對清瑤百依百順,什麽都由著她。而繼母寧淑想要維持一個良好的繼母形象,事事也都盡著清瑤。
阮清瑤很清楚地知道,在這個家裏,隻要她想,她就能一直舒舒服服地這樣過下去——與其出嫁之後侍奉公婆,伏小做低,看丈夫臉色,她還不如做個“新派”的老姑娘,外頭得個“瀟灑”的名聲,內裏的舒服卻隻有自己一個知道。
周逸雲卻一臉同情地望著阮清瑤:“瑤瑤,你真可憐……”
阮清瑤用眉宇之間的一絲哀婉做迴應,心裏卻“可憐”這個詞嗤之以鼻——她可憐?她享受得很呢!
“……聽說你繼母將你那個養在外頭的妹妹帶迴來了。”周逸雲很八卦,尤其是對好朋友的家事,她知道的並不少。
阮清瑤想起阿俏,臉色有點兒冷,唇角卻擠出笑:“你說我那個阿俏妹妹啊,唉,她其實人挺實誠的,是個好姑娘,可就是……”
周逸雲有點兒緊張:“可是怎樣?”
阮清瑤當即歎了口氣,說:“可就是太有主意了,不大聽話。你想,她一個鄉下來的女孩子,眼界終究有限,剛來這省城花花世界,我想提點她少走點兒彎路,可是她總顯得自己滿肚子主意的樣子,總是不聽我的話。”
說著,阮清瑤別過臉,去看她閨房窗外的景致。阮清瑤住的小樓外麵種著一株高大的女貞。阿俏從潯鎮過來的時候,那女貞才剛剛抽芽,如今已經枝葉茂盛。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阿俏竟然還沒有如她的意,變成那個她想要的“阿俏”,那個聽話的阿俏……
阮清瑤早就明白了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對家族無用,對世人也無用——或者說,她根本就不想犧牲自己的享受,強迫自己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隻想一輩子這麽享受下去,依附著阮家,享受下去……
阿俏的出現曾經一度令阮清瑤很高興,她認為阿俏這樣沒見過市麵的鄉下姑娘,一定能受她的蠱惑,為她所指引,從而成為她阮清瑤想要的樣子。有這樣的阿俏在,就會有阮家的興旺,也就會有她阮清瑤想要的“舒服”。
可是自從阿俏趁她不在,就自作主張剪了那一頭秀發以後,阮清瑤開始漸漸覺得,這個姑娘沒有她想得那麽好控製。
“這樣啊!”周逸雲自動代入了大戶人家的各種狗血八卦:初來乍到的繼妹打算鳩占鵲巢,處處與自幼失怙的長姐不對付……
“你該讓她受點兒挫折,叫她曉得咱們省城這樣的地方,不是她一個‘土包子’該來的地方啊!”周逸雲自行想象之後,心裏頓時滿是對阮清瑤的同情,以及對阮阿俏的厭惡,當下趕緊出謀劃策,“要不這樣,我生日那天,你幹脆將你妹妹帶去。我們總能找到個機會,教教她該怎麽做人。”
阮清瑤盯著周逸雲,沒說話。
周逸雲太熟悉這個朋友了,登時一拳垂在阮清瑤的肩上,笑著說:“知道了,是你妹妹,你心裏還在迴護她。得,迴頭好人都讓你來做,惡人我們來當,那天之後,保準你妹妹對你絕不敢說二話,天天跟在你身後纏著你叫你姐,煩死你……”
阮清瑤一下子就滿意了,笑著看周逸雲下樓。
她還在裝著“病”,沒有送出來,隻是斜倚在小樓上,目送周逸雲出去。她心底不免生出一份厭惡——對她自己的。她實在是煩透了這個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自己,她有時也羨慕阿俏,羨慕這個朝氣蓬勃的女孩子,竟然能有這許多的能量,有自己喜歡做的事……
阮清瑤就迴去了她柔軟的床榻上,二話不說又躺了迴去:她沒有喜歡做的事,也沒有喜歡的人,她知道她是聰明的通透的,在這個世上這樣死氣沉沉地活著,終是浪費了自己這個聰明的腦袋,可誰叫她就是這樣一個貪圖“舒服”的人呢?
阮清瑤半躺在榻上,常嬸兒從樓梯那裏露了半個頭,悄悄地問:“聽說二小姐不大舒服,現在可好些了?”
阮清瑤聽見隨生母一起陪嫁過來的常嬸兒慰問,心裏也有點兒暖。
“常嬸兒啊……”她有氣無力地說了一聲,“我沒什麽事兒,不過稍微歇一會兒。”
常嬸兒見阮清瑤無事,當即精神一振,小心翼翼地踏上樓板,來到阮清瑤身旁,小聲說:“二小姐沒事兒就好。上次我和您說的事兒,二小姐考慮得怎麽樣了?”
阮清瑤還沒等她說完,就已經抬起胳膊掩住了額頭,哀歎一聲:“常嬸兒,我頭疼得很,你去將我妝台上的藥片拿過來。”
常嬸兒無奈,隻得照辦,看著她服了藥片又睡了下去,這才離開。
阮清瑤聽見人下了樓,自己在榻上睜開了眼,望著床頂冷笑了一聲。
上迴常嬸兒來勸阮清瑤,是要清瑤將攢了這許多年的私房錢都拿出來,交給清瑤生母娘家拿去“做生意”,又張羅著想要通過常家給清瑤說親。
“你們真以為我傻啊!”阮清瑤望著床頂上精雕細刻的繁複紋樣,幾乎要笑出聲。
在這個阮家大院裏,她立誌要擺布別人得生存,自然絕不會被人擺布了去。
然而阮正源卻覺得是個好主意,讓“阮家菜”的種種淵源見報,這比在報紙上買一幅正版的廣告,更要有麵兒。
於是乎阿俏這樣一提議,阮正源就拍了板,等阮茂學迴來,就吩咐他動用各種關係,找報社的記者來阮家“試菜”。阮茂學在機關做文員,認得的人不少,果然尋到了感興趣的記者,專程過來阮家,將阮家的經典菜式都試了試。不盡如此,這名記者還帶了相機,將阮家宴客的楠木廳、阮家忙碌的大廚房都拍了一遍,最後還拍了一張阮正源與高升榮的合影。
轉天這張合影就上了報。阮正源直接命阮家的仆人上街買了一百份迴家,送給高升榮幾份,其餘的則裝在玻璃相框內,留待以後有重要的貴賓來時可以拿出來送人。
高升榮這輩子哪裏得到過這種待遇,竟然還能上報。
可他也沒想到,這樣一來,阮家其實就好像是在他身上蓋了個章——他這“阮家主廚”的身份,其實已經沒法兒輕易甩脫了。
隻不過這時候的高大廚,早已經飄飄然起來:他得東家許諾,工資漲了不少,又和東家一起上了報紙,在鄉裏鄉親麵前,那時莫大的榮耀。高升榮就覺得這輩子他很滿足了,若是他轉到杜家,“杜家菜”決計沒法兒給他這樣的榮光。所以高升榮就再也沒有轉投杜家的意思,據阿俏冷眼觀察,這位高師傅應該是將杜家婉拒了。
“阮家菜”見報之後不久,育才學校的錄取通知也寄到了阮家。果然那天阮浩宇在考核老師麵前發揮得很自如,因此通過了麵試,等過了暑假,就會轉到育才學校去上學。
消息一出,阮家上下都為小少爺感到高興。
隻有阮清瑤一個,對家中發生的這許多事漠不關心,依舊每天唿朋喚友。漸漸地天暖日長,阮清瑤便更加晝伏夜出。這天她最好的朋友周逸雲找上門來的時候,阮清瑤還沒起床,就推說不舒服,命人將好友直接迎到自己的香閨裏說悄悄話。
“懶鬼!”周逸雲難道還不曉得阮清瑤的德性,“我跟你說,我生日那天,咱們可是要玩兒一天,從早玩到晚的,你可別再跟今兒一樣,這都日上三竿了,還賴在榻上不起來。”
阮清瑤身上穿著一件縐紗的睡裙,坐在周逸雲身旁梳她那頭波浪似的好頭發,“必須的,”她聽周逸雲這麽說,當即笑了起來,“十八歲生日麽,等過了這天,咱們周大小姐就要嫁人了!可不得趁這功夫好好鬧一鬧……”
周逸雲聽她哪壺不開提哪壺,一張臉登時就掛了下來,“瑤瑤,你這張嘴長得喲……”她恨不得伸手去扭阮清瑤那張嘴。
周家是大戶人家,人口多,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七大姑八大姨都十分嘴碎,天天張羅著給周逸雲說親,巴不得她一滿十八歲就把她給嫁出去。
可又一想,周逸雲才覺過來:“不對啊,瑤瑤你已經過了十八歲了啊,怎地也沒見你準備嫁人?”
阮清瑤好笑地用梳子指著自己的鼻尖,“我?我的大小姐唉,我怎麽能和你比?這家裏,爹不疼娘不愛的,誰還記得有我這麽一號人物?”
其實阮清瑤口頭上這麽說,心裏卻是得意的。她和周逸雲都是“黎明沙龍”的成員,沙龍裏新派人士比較多,大多認為女孩子不該早早地嫁人生子,應該為這個世界發揮更大的價值。甚至有些人認為有追求的女孩子應該守獨身一輩子,除非能遇上那個叫人一見心動的真愛。
阮家的情形和周家不同,阮清瑤的父親阮茂學因為亡妻的關係,心裏總是對清瑤存了一份愧疚,因而對清瑤百依百順,什麽都由著她。而繼母寧淑想要維持一個良好的繼母形象,事事也都盡著清瑤。
阮清瑤很清楚地知道,在這個家裏,隻要她想,她就能一直舒舒服服地這樣過下去——與其出嫁之後侍奉公婆,伏小做低,看丈夫臉色,她還不如做個“新派”的老姑娘,外頭得個“瀟灑”的名聲,內裏的舒服卻隻有自己一個知道。
周逸雲卻一臉同情地望著阮清瑤:“瑤瑤,你真可憐……”
阮清瑤用眉宇之間的一絲哀婉做迴應,心裏卻“可憐”這個詞嗤之以鼻——她可憐?她享受得很呢!
“……聽說你繼母將你那個養在外頭的妹妹帶迴來了。”周逸雲很八卦,尤其是對好朋友的家事,她知道的並不少。
阮清瑤想起阿俏,臉色有點兒冷,唇角卻擠出笑:“你說我那個阿俏妹妹啊,唉,她其實人挺實誠的,是個好姑娘,可就是……”
周逸雲有點兒緊張:“可是怎樣?”
阮清瑤當即歎了口氣,說:“可就是太有主意了,不大聽話。你想,她一個鄉下來的女孩子,眼界終究有限,剛來這省城花花世界,我想提點她少走點兒彎路,可是她總顯得自己滿肚子主意的樣子,總是不聽我的話。”
說著,阮清瑤別過臉,去看她閨房窗外的景致。阮清瑤住的小樓外麵種著一株高大的女貞。阿俏從潯鎮過來的時候,那女貞才剛剛抽芽,如今已經枝葉茂盛。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阿俏竟然還沒有如她的意,變成那個她想要的“阿俏”,那個聽話的阿俏……
阮清瑤早就明白了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對家族無用,對世人也無用——或者說,她根本就不想犧牲自己的享受,強迫自己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隻想一輩子這麽享受下去,依附著阮家,享受下去……
阿俏的出現曾經一度令阮清瑤很高興,她認為阿俏這樣沒見過市麵的鄉下姑娘,一定能受她的蠱惑,為她所指引,從而成為她阮清瑤想要的樣子。有這樣的阿俏在,就會有阮家的興旺,也就會有她阮清瑤想要的“舒服”。
可是自從阿俏趁她不在,就自作主張剪了那一頭秀發以後,阮清瑤開始漸漸覺得,這個姑娘沒有她想得那麽好控製。
“這樣啊!”周逸雲自動代入了大戶人家的各種狗血八卦:初來乍到的繼妹打算鳩占鵲巢,處處與自幼失怙的長姐不對付……
“你該讓她受點兒挫折,叫她曉得咱們省城這樣的地方,不是她一個‘土包子’該來的地方啊!”周逸雲自行想象之後,心裏頓時滿是對阮清瑤的同情,以及對阮阿俏的厭惡,當下趕緊出謀劃策,“要不這樣,我生日那天,你幹脆將你妹妹帶去。我們總能找到個機會,教教她該怎麽做人。”
阮清瑤盯著周逸雲,沒說話。
周逸雲太熟悉這個朋友了,登時一拳垂在阮清瑤的肩上,笑著說:“知道了,是你妹妹,你心裏還在迴護她。得,迴頭好人都讓你來做,惡人我們來當,那天之後,保準你妹妹對你絕不敢說二話,天天跟在你身後纏著你叫你姐,煩死你……”
阮清瑤一下子就滿意了,笑著看周逸雲下樓。
她還在裝著“病”,沒有送出來,隻是斜倚在小樓上,目送周逸雲出去。她心底不免生出一份厭惡——對她自己的。她實在是煩透了這個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自己,她有時也羨慕阿俏,羨慕這個朝氣蓬勃的女孩子,竟然能有這許多的能量,有自己喜歡做的事……
阮清瑤就迴去了她柔軟的床榻上,二話不說又躺了迴去:她沒有喜歡做的事,也沒有喜歡的人,她知道她是聰明的通透的,在這個世上這樣死氣沉沉地活著,終是浪費了自己這個聰明的腦袋,可誰叫她就是這樣一個貪圖“舒服”的人呢?
阮清瑤半躺在榻上,常嬸兒從樓梯那裏露了半個頭,悄悄地問:“聽說二小姐不大舒服,現在可好些了?”
阮清瑤聽見隨生母一起陪嫁過來的常嬸兒慰問,心裏也有點兒暖。
“常嬸兒啊……”她有氣無力地說了一聲,“我沒什麽事兒,不過稍微歇一會兒。”
常嬸兒見阮清瑤無事,當即精神一振,小心翼翼地踏上樓板,來到阮清瑤身旁,小聲說:“二小姐沒事兒就好。上次我和您說的事兒,二小姐考慮得怎麽樣了?”
阮清瑤還沒等她說完,就已經抬起胳膊掩住了額頭,哀歎一聲:“常嬸兒,我頭疼得很,你去將我妝台上的藥片拿過來。”
常嬸兒無奈,隻得照辦,看著她服了藥片又睡了下去,這才離開。
阮清瑤聽見人下了樓,自己在榻上睜開了眼,望著床頂冷笑了一聲。
上迴常嬸兒來勸阮清瑤,是要清瑤將攢了這許多年的私房錢都拿出來,交給清瑤生母娘家拿去“做生意”,又張羅著想要通過常家給清瑤說親。
“你們真以為我傻啊!”阮清瑤望著床頂上精雕細刻的繁複紋樣,幾乎要笑出聲。
在這個阮家大院裏,她立誌要擺布別人得生存,自然絕不會被人擺布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