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至此處,莫不離麵上的神情,漸漸便從嘲諷轉作了淒然:“發水那年,父王派出去的人手,迴來時隻剩下了一小半兒,遺詔亦是不曾尋到。而經此一事後,先帝對靖王府越發看得緊,到最後幾乎就是將靖王府圈禁了起來。在此期間,父王也曾百般尋找秦氏遺族,隻可惜時不我予,那秦家的人彼時死得也沒剩幾個了,又為了活命而四處流浪,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往何處,我們又如何能知?父王先後派出去十餘批人手,皆是空手而迴。這一找,便又是四年時光匆匆而逝,便到了永平十九年。”
說到這裏,他的聲音便一點一點地小了下去,垂下了頭,周身都被一種淒迷的情緒所籠罩。
永平十九年,正是靖王之亂那一年。
那一年,莫不離十六歲。
望著他單弱的身形,秦素的眼中,劃過了一絲極淡的不以為然。
前世她所遭受的一切,皆是因莫不離而來,縱然靖王與先帝之間的往事的確叫人唏噓,但這也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說到底,一切皆是權欲使然。
再者說,莫不離與秦素,或者說是莫不離與桓氏,乃是天然的敵對關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其間再無半點轉圜可能。
此種情形下,秦素自然是希望著,死的那個是對方,而不是她。
“都督大人想要知道我深恨桓氏的理由,是不是?”莫不離的語聲突然響起,攜著大雪的冰寒,落入耳畔。
桓子澄沒說話,隻淡然地點了點頭。
莫不離正微低著頭,視線由下而上,在桓子澄與秦素的身上來迴地掃。
雪光落上他的兩頰,映得那眉眼愈發幽暗,尤其是一雙眼睛,黑得如無底深淵。
他就這樣看著他們,像是要從他們的身上找出某個熟悉的身影,良久後,方咧開了唇角:“我想,你們一定都不曾聽說過,便在父王起事前的一日,我與桓道非,曾有過一晤。”
山風漸湧,攪動起漫天大雪,撲向丹井室簡陋的廊簷。秦素垂眸望去,便見她那一襲絳裙的邊緣,已然落上了大片的雪花,而桓子澄的袍擺處,亦沾著幾片雪漬。
“家君……告發了你們?”桓子澄的語聲驀地響了起來。
那聲音被大雪漬得冰涼,冰棱似地,仿佛能刺透人的耳朵。
秦素下意識地打了個寒噤。
然而,還沒待她再有旁的想法,身上忽然便是一暖。
她連忙抬頭,便見啞奴不知何時已然立在了她的身旁,正將一件厚厚的折枝梅簇金線蜀錦氅衣,披在她的鬥篷外頭。
“雪大了,殿下萬勿著了涼。”他低聲語道,順手又將個手爐塞了過來,向秦素咧了咧嘴:“旌宏臨走前給我的,殿下拿著罷。”
手指間的暖意,連同那氅衣帶來的溫暖,讓秦素冷透了的心也跟著暖和了幾分。
“多謝啞叔。”她向著啞奴笑了笑。
啞奴沒說話,隻向她微一頷首,便又轉頭望向了莫不離並阿烈,麵色瞬間轉冷。
桓子澄卻並沒注意到秦素與啞奴的對話。
他正看著莫不離,神情疏淡,眸光猶涼:“郡王深恨桓氏,便是因為家君之故麽?”
莫不離怔怔地看著他,神情蒼茫,半晌後方啟唇問道:“這是他……告訴你的?”很艱澀的語聲,像是從喉嚨深處一個字一個字擠出來的。
“我猜的。”桓子澄若無其事地拂了拂衣擺,將袍擺處的殘雪掃淨,神情淡漠:“郡王設下一個長達十五年的換女之計,就為了讓阿蒲頂著桓十三娘的名義迴桓府,其目的,便是為了叫阿蒲在關鍵時刻亮出你給她的火鳳印,出首告發她所謂的‘親父’——亦即家君——通敵謀逆,滅我桓氏滿門。郡王此計,以親族背叛為破點,含有極大的恨意,報複的意味極濃。我便猜想,當年我桓氏族人,很可能亦曾如此對待過郡王。如今聽聞郡王所言,想來當年背叛你的那個人,應該便是家君了。而你設下此計的目的,便是報當年被家君背叛之仇。”
莫不離像是聽得呆住了,麵上神情怔忡,凍得發紫的嘴唇竟在微微地顫抖。
一旁的阿烈見狀,平板的麵容上,再度現出了哀色。
他慢慢地向前走了兩步,彎腰從一個近侍模樣的屍體手中取出了一件厚氅衣,替莫不離披了起來。
莫不離木然地坐著,任由阿烈將氅衣的係帶係緊,眼神空洞。
“那火鳳印,是家君替郡王畫的稿子罷?”桓子澄再度語道。
分明是跡近於無情的語聲,可莫不離的臉上,卻慢慢地現出了哀切與淒涼。
他轉動著黑而冷的眼珠,向桓子澄看去,麵上倏地劃過了一個慘然的笑:“聰明如都督大人,果然不愧是……他的孩子。”
他口中的“他”指的是誰,所有人皆一清二楚。
秦素目注於他,總覺得,每每說起桓道非時,莫不離的神情與體態中,總會多出一些東西。
若秦素真的隻是十五歲的少女,隻怕還看不出這種異樣。然而,她畢竟已經活過了一世,所以,她一眼就看出,莫不離對桓道非的感情,極為複雜。
她不由暗自搖頭。
情深不壽,這四字用在莫不離身上,還真是恰當得很。
“的確,當年就是桓道非,告發了我父王。”莫不離的聲音再度響起,拉迴了秦素的思緒。
秦素向他看去,便見他麵上的慘然已然褪去,重又恢複成了最初那油滑而又冷淡的模樣:“既然都督大人都猜出來了,我也就不贅述這其中的過程了。”他語聲若漢,神色極為蒼涼:“說到底,這其實皆是我之過,我不該一時情急之下露出口風,叫桓道非察覺了父王的異動,進而向先帝告發了父王,父王這才失了先手,被先帝的人馬一路追殺到了白雲觀。”
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舉首四顧。
茫茫雪地之中,那些佇立的斷石如一塊塊墓碑,葬送了他曾經熟悉的一切。
親人、朋友、愛人……
他曾經摯愛著的一切,皆在這大塊斷石之下,碾成了碎片。
說到這裏,他的聲音便一點一點地小了下去,垂下了頭,周身都被一種淒迷的情緒所籠罩。
永平十九年,正是靖王之亂那一年。
那一年,莫不離十六歲。
望著他單弱的身形,秦素的眼中,劃過了一絲極淡的不以為然。
前世她所遭受的一切,皆是因莫不離而來,縱然靖王與先帝之間的往事的確叫人唏噓,但這也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說到底,一切皆是權欲使然。
再者說,莫不離與秦素,或者說是莫不離與桓氏,乃是天然的敵對關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其間再無半點轉圜可能。
此種情形下,秦素自然是希望著,死的那個是對方,而不是她。
“都督大人想要知道我深恨桓氏的理由,是不是?”莫不離的語聲突然響起,攜著大雪的冰寒,落入耳畔。
桓子澄沒說話,隻淡然地點了點頭。
莫不離正微低著頭,視線由下而上,在桓子澄與秦素的身上來迴地掃。
雪光落上他的兩頰,映得那眉眼愈發幽暗,尤其是一雙眼睛,黑得如無底深淵。
他就這樣看著他們,像是要從他們的身上找出某個熟悉的身影,良久後,方咧開了唇角:“我想,你們一定都不曾聽說過,便在父王起事前的一日,我與桓道非,曾有過一晤。”
山風漸湧,攪動起漫天大雪,撲向丹井室簡陋的廊簷。秦素垂眸望去,便見她那一襲絳裙的邊緣,已然落上了大片的雪花,而桓子澄的袍擺處,亦沾著幾片雪漬。
“家君……告發了你們?”桓子澄的語聲驀地響了起來。
那聲音被大雪漬得冰涼,冰棱似地,仿佛能刺透人的耳朵。
秦素下意識地打了個寒噤。
然而,還沒待她再有旁的想法,身上忽然便是一暖。
她連忙抬頭,便見啞奴不知何時已然立在了她的身旁,正將一件厚厚的折枝梅簇金線蜀錦氅衣,披在她的鬥篷外頭。
“雪大了,殿下萬勿著了涼。”他低聲語道,順手又將個手爐塞了過來,向秦素咧了咧嘴:“旌宏臨走前給我的,殿下拿著罷。”
手指間的暖意,連同那氅衣帶來的溫暖,讓秦素冷透了的心也跟著暖和了幾分。
“多謝啞叔。”她向著啞奴笑了笑。
啞奴沒說話,隻向她微一頷首,便又轉頭望向了莫不離並阿烈,麵色瞬間轉冷。
桓子澄卻並沒注意到秦素與啞奴的對話。
他正看著莫不離,神情疏淡,眸光猶涼:“郡王深恨桓氏,便是因為家君之故麽?”
莫不離怔怔地看著他,神情蒼茫,半晌後方啟唇問道:“這是他……告訴你的?”很艱澀的語聲,像是從喉嚨深處一個字一個字擠出來的。
“我猜的。”桓子澄若無其事地拂了拂衣擺,將袍擺處的殘雪掃淨,神情淡漠:“郡王設下一個長達十五年的換女之計,就為了讓阿蒲頂著桓十三娘的名義迴桓府,其目的,便是為了叫阿蒲在關鍵時刻亮出你給她的火鳳印,出首告發她所謂的‘親父’——亦即家君——通敵謀逆,滅我桓氏滿門。郡王此計,以親族背叛為破點,含有極大的恨意,報複的意味極濃。我便猜想,當年我桓氏族人,很可能亦曾如此對待過郡王。如今聽聞郡王所言,想來當年背叛你的那個人,應該便是家君了。而你設下此計的目的,便是報當年被家君背叛之仇。”
莫不離像是聽得呆住了,麵上神情怔忡,凍得發紫的嘴唇竟在微微地顫抖。
一旁的阿烈見狀,平板的麵容上,再度現出了哀色。
他慢慢地向前走了兩步,彎腰從一個近侍模樣的屍體手中取出了一件厚氅衣,替莫不離披了起來。
莫不離木然地坐著,任由阿烈將氅衣的係帶係緊,眼神空洞。
“那火鳳印,是家君替郡王畫的稿子罷?”桓子澄再度語道。
分明是跡近於無情的語聲,可莫不離的臉上,卻慢慢地現出了哀切與淒涼。
他轉動著黑而冷的眼珠,向桓子澄看去,麵上倏地劃過了一個慘然的笑:“聰明如都督大人,果然不愧是……他的孩子。”
他口中的“他”指的是誰,所有人皆一清二楚。
秦素目注於他,總覺得,每每說起桓道非時,莫不離的神情與體態中,總會多出一些東西。
若秦素真的隻是十五歲的少女,隻怕還看不出這種異樣。然而,她畢竟已經活過了一世,所以,她一眼就看出,莫不離對桓道非的感情,極為複雜。
她不由暗自搖頭。
情深不壽,這四字用在莫不離身上,還真是恰當得很。
“的確,當年就是桓道非,告發了我父王。”莫不離的聲音再度響起,拉迴了秦素的思緒。
秦素向他看去,便見他麵上的慘然已然褪去,重又恢複成了最初那油滑而又冷淡的模樣:“既然都督大人都猜出來了,我也就不贅述這其中的過程了。”他語聲若漢,神色極為蒼涼:“說到底,這其實皆是我之過,我不該一時情急之下露出口風,叫桓道非察覺了父王的異動,進而向先帝告發了父王,父王這才失了先手,被先帝的人馬一路追殺到了白雲觀。”
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舉首四顧。
茫茫雪地之中,那些佇立的斷石如一塊塊墓碑,葬送了他曾經熟悉的一切。
親人、朋友、愛人……
他曾經摯愛著的一切,皆在這大塊斷石之下,碾成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