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不離閉了閉眼,再度深深一歎:“我……愧對父王,更愧對那些誓死追隨父王的家臣門客。若非因我之故,父王當年舉事,不會敗得那樣淒慘。”
“廣明宮‘念青居’的花壇裏,有一方斷石,是從此處取的罷?”桓子澄問道。
比之莫不離時而傷感、時而譏諷的情緒變化,桓子澄就如同冰做的一般,從頭到尾都沒什麽情緒,可謂冷酷無情。
他所說的“念青居”,便是莫不離住的那間破敗小院,那院子的花壇裏,有一方白色的大石。而那院子名叫“念青”,想來亦是隱晦地表達著對靖王的一種懷念罷。
見他竟問起此事,莫不離先是一怔,隨後便又悵悵地起來,搖頭道:“並非如此。那石頭實則是我從別處找的。自永平十九年以來,我……這是第一次迴白雲觀。”
他一麵說話,一麵又往周遭看去,眼前似又浮現出當年偷出秘徑之時,那滿目瘡夷的情景。
彼時,他在秘徑中一藏就是半年,好容易待外頭風聲沒那麽緊了,這才悄悄從山下破廟逃離,一路上收束舊部、尋找助力,其艱辛困厄,委實難言。
物換星移、人事皆非,此刻重迴白雲觀,卻是在仇敵之子攜萬鈞之勢而來之時。
莫不離忍不住扯動嘴角,麵露自嘲。
他與他的父王,皆將命終於此,這是否亦是天意?
“聽郡王一席話,諸事已明。”桓子澄的語聲還是那樣清冷,就仿佛這積了滿地的雪,再也無法融化:“先是祖父與先帝暗中聯手、背叛靖王;後又有家君告密,再度令靖王陷於險境。縱然祖父與家君所為乃是桓氏族人所必須做的,然,我桓氏與郡王,果然有不共戴天之仇。郡王下手害我桓氏,理所當然。”
三言兩語間,竟是完全認同了莫不離對桓氏的一再算計。
靜了片刻,桓子澄便繼續淡聲道:“有郡王一言,則我多年來的疑惑已然盡解。稍後吾將取郡王性命,想郡王亦可安然就戮。”
莫不離看著他,唇邊慢慢浮起了一個苦澀的笑:“當年求生於斯,如今得死於斯。天意也。成王敗寇、勝敗天定,人力之不及也。吾,死得其所。”
空地中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皆不出聲,似在等著那大雪停息。
然而,那雪卻一直當空飛舞,有朔風時而掠過,卷起片片雪花,輕覆在那大石之上。
“皇叔後來遠赴趙國,甚至還在隱堂呆了一段時間,就是為了尋找遺詔麽?”清弱的語聲突兀響起,卻是秦素問了個問題。
這些消息還是桓子澄打聽來、再由秦素自己整理而出的,但卻並不全。
隱堂的知情者,已然差不多都死在了各種各樣的任務之中,畢竟那隱堂做的就是這些事,人員傷亡實屬平常。而如今活著的那些老人裏,就算有人聽說過此事,卻也知之不詳,是故秦素才要問上一問。
陡聞“隱堂”二字,莫不離的眼底深處,似滑動著某種情緒。
不過,他此刻正側對著丹井室的方向,從秦素的角度看去,也隻能看見他的喉頭飛快地滾動了一下,而當他開口時,他的聲音卻是毫無變化的。
“我確實是在隱堂呆了兩年,”他淡淡地說道,自大石上站了起來,負手而立,“永平二十年,我帶著幾名人手逃出大陳,前往趙國潁川尋找遺詔的消息。那個時候,潁川那地方……委實是荒涼得緊,時常走上幾十裏路也遇不見一個人,我在那裏消磨了一年時間,秦家的消息卻是丁點沒找到。我隻得離開潁川,前往趙國都城安豐。父王當年在安豐曾藏下了一批人手,等我找到他們時,已是永平二十二年了。”
說這些話時,他的神情又變得有些飄忽,仿若重迴到了當年的趙國:“便是在那一年,我在安豐城中無意中查到了隱堂的下落。彼時的我,極於渴望得到助力,遂冒險與隱堂接觸。”他語聲微頓,麵色在這一刻轉作了沉冷:“我沒想到的是,那隱堂中人狡詐陰險,皆不堪與謀。所幸我始終不曾言明真實身份,又手握實力,隱堂才不能拿我如何。前後在隱堂呆了兩年,我便又脫出隱堂,重迴安豐。”
“五十裏埔那一局,原來由此而來。”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暫時截斷了莫不離的講述。
他怔了怔,卻見桓子澄正冷眼看著他,麵色如冰。
他淡笑了一聲,頷首道:“都督大人一猜即中。五十裏埔那一局,的確是我專為桓十三娘準備的。”他的語氣出奇地平靜,麵色亦較此前淡然:“我這個人,向來心胸不寬。我之所以去國離鄉,正是拜桓氏所賜。所以我總想著,當年我行過的那些路、遇見的那些事,桓家人的,理應也照樣來一迴。”
桓子澄未說話,然身上的氣息卻在這一瞬變得極為肅殺。
秦素遙遙地看著莫不離,從未有一刻如此刻這般,覺出了此人之偏狹陰鷙。
當年在隱堂時,想來莫不離是很吃了些苦頭的,而他前世今生都要把秦素送往隱堂,其目的也不言而喻。
而在明了這一切之後,曾在秦素心底鼓噪著的那些情緒,盡皆平定。
這本就是不同立場、敵我兩方的生死對決,無所謂對錯,更無所謂善惡。一如前世莫不離將她一路算計至死,這一世的秦素,也將莫不離一步步逼上了絕路。
沒有誰是無辜的。
此刻站在這裏的每個人,皆是雙手沾血、九死一生拚殺過來的,其目的,也隻是為了活下去。
“公主在想什麽?”莫不離的語聲驟然響起,仿佛還帶著幾許好奇。
秦素斂住思緒,淡淡地掃了他一眼:“本宮在想,皇叔還能這樣笑上多久。”
莫不離先是一怔,旋即便真的笑了起來,複又挑了挑眉:“公主對秦家的事情就不好奇麽?”
“自是好奇的。”秦素接口說道,神情泰然:“若皇叔願說,本宮亦不會拂了皇叔好意。”
“廣明宮‘念青居’的花壇裏,有一方斷石,是從此處取的罷?”桓子澄問道。
比之莫不離時而傷感、時而譏諷的情緒變化,桓子澄就如同冰做的一般,從頭到尾都沒什麽情緒,可謂冷酷無情。
他所說的“念青居”,便是莫不離住的那間破敗小院,那院子的花壇裏,有一方白色的大石。而那院子名叫“念青”,想來亦是隱晦地表達著對靖王的一種懷念罷。
見他竟問起此事,莫不離先是一怔,隨後便又悵悵地起來,搖頭道:“並非如此。那石頭實則是我從別處找的。自永平十九年以來,我……這是第一次迴白雲觀。”
他一麵說話,一麵又往周遭看去,眼前似又浮現出當年偷出秘徑之時,那滿目瘡夷的情景。
彼時,他在秘徑中一藏就是半年,好容易待外頭風聲沒那麽緊了,這才悄悄從山下破廟逃離,一路上收束舊部、尋找助力,其艱辛困厄,委實難言。
物換星移、人事皆非,此刻重迴白雲觀,卻是在仇敵之子攜萬鈞之勢而來之時。
莫不離忍不住扯動嘴角,麵露自嘲。
他與他的父王,皆將命終於此,這是否亦是天意?
“聽郡王一席話,諸事已明。”桓子澄的語聲還是那樣清冷,就仿佛這積了滿地的雪,再也無法融化:“先是祖父與先帝暗中聯手、背叛靖王;後又有家君告密,再度令靖王陷於險境。縱然祖父與家君所為乃是桓氏族人所必須做的,然,我桓氏與郡王,果然有不共戴天之仇。郡王下手害我桓氏,理所當然。”
三言兩語間,竟是完全認同了莫不離對桓氏的一再算計。
靜了片刻,桓子澄便繼續淡聲道:“有郡王一言,則我多年來的疑惑已然盡解。稍後吾將取郡王性命,想郡王亦可安然就戮。”
莫不離看著他,唇邊慢慢浮起了一個苦澀的笑:“當年求生於斯,如今得死於斯。天意也。成王敗寇、勝敗天定,人力之不及也。吾,死得其所。”
空地中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皆不出聲,似在等著那大雪停息。
然而,那雪卻一直當空飛舞,有朔風時而掠過,卷起片片雪花,輕覆在那大石之上。
“皇叔後來遠赴趙國,甚至還在隱堂呆了一段時間,就是為了尋找遺詔麽?”清弱的語聲突兀響起,卻是秦素問了個問題。
這些消息還是桓子澄打聽來、再由秦素自己整理而出的,但卻並不全。
隱堂的知情者,已然差不多都死在了各種各樣的任務之中,畢竟那隱堂做的就是這些事,人員傷亡實屬平常。而如今活著的那些老人裏,就算有人聽說過此事,卻也知之不詳,是故秦素才要問上一問。
陡聞“隱堂”二字,莫不離的眼底深處,似滑動著某種情緒。
不過,他此刻正側對著丹井室的方向,從秦素的角度看去,也隻能看見他的喉頭飛快地滾動了一下,而當他開口時,他的聲音卻是毫無變化的。
“我確實是在隱堂呆了兩年,”他淡淡地說道,自大石上站了起來,負手而立,“永平二十年,我帶著幾名人手逃出大陳,前往趙國潁川尋找遺詔的消息。那個時候,潁川那地方……委實是荒涼得緊,時常走上幾十裏路也遇不見一個人,我在那裏消磨了一年時間,秦家的消息卻是丁點沒找到。我隻得離開潁川,前往趙國都城安豐。父王當年在安豐曾藏下了一批人手,等我找到他們時,已是永平二十二年了。”
說這些話時,他的神情又變得有些飄忽,仿若重迴到了當年的趙國:“便是在那一年,我在安豐城中無意中查到了隱堂的下落。彼時的我,極於渴望得到助力,遂冒險與隱堂接觸。”他語聲微頓,麵色在這一刻轉作了沉冷:“我沒想到的是,那隱堂中人狡詐陰險,皆不堪與謀。所幸我始終不曾言明真實身份,又手握實力,隱堂才不能拿我如何。前後在隱堂呆了兩年,我便又脫出隱堂,重迴安豐。”
“五十裏埔那一局,原來由此而來。”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暫時截斷了莫不離的講述。
他怔了怔,卻見桓子澄正冷眼看著他,麵色如冰。
他淡笑了一聲,頷首道:“都督大人一猜即中。五十裏埔那一局,的確是我專為桓十三娘準備的。”他的語氣出奇地平靜,麵色亦較此前淡然:“我這個人,向來心胸不寬。我之所以去國離鄉,正是拜桓氏所賜。所以我總想著,當年我行過的那些路、遇見的那些事,桓家人的,理應也照樣來一迴。”
桓子澄未說話,然身上的氣息卻在這一瞬變得極為肅殺。
秦素遙遙地看著莫不離,從未有一刻如此刻這般,覺出了此人之偏狹陰鷙。
當年在隱堂時,想來莫不離是很吃了些苦頭的,而他前世今生都要把秦素送往隱堂,其目的也不言而喻。
而在明了這一切之後,曾在秦素心底鼓噪著的那些情緒,盡皆平定。
這本就是不同立場、敵我兩方的生死對決,無所謂對錯,更無所謂善惡。一如前世莫不離將她一路算計至死,這一世的秦素,也將莫不離一步步逼上了絕路。
沒有誰是無辜的。
此刻站在這裏的每個人,皆是雙手沾血、九死一生拚殺過來的,其目的,也隻是為了活下去。
“公主在想什麽?”莫不離的語聲驟然響起,仿佛還帶著幾許好奇。
秦素斂住思緒,淡淡地掃了他一眼:“本宮在想,皇叔還能這樣笑上多久。”
莫不離先是一怔,旋即便真的笑了起來,複又挑了挑眉:“公主對秦家的事情就不好奇麽?”
“自是好奇的。”秦素接口說道,神情泰然:“若皇叔願說,本宮亦不會拂了皇叔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