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正宗養氣之法講究紮根立所、一以貫之,然後循序漸進,方有安身立命之效,這一法門行功之氣卻是入膻中而隱,萬不存一,難以生根開果,雖短期應驗如神,長久之功卻終是差了,故依老夫之見,這不過是另辟蹊徑的中下品養氣訣要,稱不得上品。”
清銘亦道:“先前太嶽師叔說起此法有用,我也曾試著吐納了幾個周天,隻是有所感應的卻同師叔不同,乃是第二段中吞吐淺深相繼、諸次輪行的法門。”
“依此行功時氣血激蕩,全身上下無一處不熱,且筋、骨、關節有鼓脹之感,一拳打出,氣力幾乎倍增,遠強於平日聽聞的氣血爆發之術。”
“隻是此等充沛之氣血,提煉真力卻是極難,遠遜於本觀訣要,若說虛靜神通力十成氣血可換成一成真力,那麽此段吐納訣要卻是百難成一!更糟的是,此訣所成真力也如師叔所說,猶如無根之水,不入丹田還能維持片刻,一入丹田,就如泥牛入海,毫無反應,周身筋骨氣力也迴複原樣。”
“我等平日所習的道門吐納功法,雖然見效極慢,但運轉周天之後,總有些經脈穩固、丹田壯大的跡象,如此日積月累,總有大成之時。這種法門料想不過是外家應急之術,與我道門正宗相比,終究是落了下乘。”
“大致情形便是如此,倒與太嶽師叔所言也相差無幾,隻是一則養氣,一則爆血,一本小冊竟生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路數,真是奇哉怪也。”
慶雲卻是目瞪口呆,撲到案前重新拿起解文:“這種東西不明來曆的東西也敢試?就不怕走火入魔嗎?”
“師伯說的還罷了,如清銘師兄所言,這東西卻於尋常軍卒有大用呢,那些人別說入品修成真力,便是氣血定型晉身武者的又能有幾個?所謂陣上殺敵,生死不過一瞬之間,真能爆發氣血、氣力倍增,便是維持再短也是保命破敵的秘技,若是獻給朝廷,說不得也能落個一官半職?”
“你個官迷待一邊去!”清源一把拉開慶雲,目視太嶽、清銘二人,深歎了一口氣道:“師伯、師兄,容清源問一句,你們整日裏泡在經閣皓首窮經,為的是什麽?”
“兩位連同本觀已逝去的諸位前輩踏破山河、搜勝捉幽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其間尋遍十數國、奔波數萬裏,為的又是什麽?”
“眾裏尋它千百度,一朝得來在眼前,師伯、師兄怎的還懵然不覺?今日若無我點醒訣竅,師伯、師兄可真是如入寶山而空手迴了。”
太嶽、清銘兩人聽的呆住,清銘唿的一聲站了起來,差點將木案掀翻,太嶽則手臂、須、發一起劇烈抖顫,指著薄冊,嘴唇蠕動了半晌也才蹦出幾個字來:“你,你,你說這是……這是……”
慶雲兀自不解:“你們幾個到底在說什麽東西?我怎麽完全聽不明白?”
清源微笑點頭,又將所有解文紙片圍著薄冊排成數行,挨個指著道:“觀主不學無術,解錯了再也正常不過,可惜師伯、師兄雖各有機緣,卻同被一葉障目不見神山。”
“這兩種解法看似殊途,實則同歸,出錯緣由都在一處------師伯、師兄俱都精研過閣中的《天方古文諸解》及諸多蚪文劄記,那麽可曾看出這文字屬於古天方諸國中的哪一係哪一部?”
太嶽搖搖頭道:“我隻看出這是與瑞、景朝同時期天方諸國極盛時的石蚪文,這時期的蝌蚪文變化已臻大成,各係之間應是大同小異……以其根、腳、起、架而言,應是月霜的文字,至於哪一部嗎,這個可弄不清楚。”
清源點頭稱讚:“師伯說的不錯,這是月霜一係中的蝌蚪文,月霜蚪文又分為前霜部蚪文及月部蚪文,其中月部蚪文影響最廣,為顯赫一時的小月及大闕國所用文字,”翻開那本《宣竹閣舊景通略》,指著其中一段,“瞧瞧這個,時間正對的上。”
三人一起湊過來看了,卻見此段寫的是‘武德十三年春,藥師公率師攻闕,夏末,王師破大闕,斬首十萬,複追索千裏,擄其王、妃並諸子、官員千人以歸。’
清源拿起蝌蚪文原冊,翻動幾下,指著幾個蝌蚪文道:“這幾個字乃是唿吸吐納法的綱要,觀主將其解為‘紅屋藏弱女’,字麵上是解對了,裏麵的‘紅屋’兩字,師伯解作膻中,師兄卻解作丹田。”
“膻中又名絳宮,絳,赤紅也,絳宮便是赤紅的宮殿,和紅屋的意思正好相合,看起來解的不錯;丹田,亦名丹室,丹,稍弱於赤紅之色,和紅屋也正對的上,聽起來也有道理,但如此關鍵所在,此文為何卻用如此容易混淆的字眼?”
慶雲眼尖,早看到《宣竹閣舊景通略》上還有幾段,當下念了出來:
“師還,獻俘於萬壽台。闕王麵聖獻舞時趁人不備,乃撕裂衣袍,周身赤裸,唯臀披紫布。侍郎牛顥平素口齒不清,為世宗不喜,乃趁機讚曰:上欲威加四海,紫腚能行!
滿朝文武皆笑,世宗大悅,晉牛顥為司徒,恕闕王之罪,封安順公。原來闕王剛烈,聞世宗極喜朱服,年少時並有紅衣皇子美名,故暗藏朱布,俘舞時辱上以求速死,唯闕國朱紫不分,竟掛紫布,遂成美談。
後安順公召闕民數部內附雲、定(雲中、定北)二郡,其時小月國早附,月霜部遂亡。闕民長居雲、定,每有科舉、升遷、生子等難事,必臀掛紫布以求口彩,後雲中更名朱紫,以記其事。”
慶雲念完哈哈大笑,又忽而沉默:(怪不得屢次落榜,原來是沒買紫布。)
清源合上《通略》,將其放置一旁:“其實朱、紫不分乃是誤解,月國在闕國之前數年便已內附,景朝熟悉的自然是月國的蝌蚪文,而闕的‘朱、紫’二字便與小月不同,月國的‘朱’字便是闕國的‘紫’字,闕國的‘朱’字則是別有寫法,是月文中所無的。”
又取一枝筆,在紙上寫了幾個歪歪扭扭的蝌蚪文,“這幾個分別是闕文與月文中的‘朱’‘紫’,寫法、讀音都略有不同,類似這種情況還有不少,宣深的《天方古文諸解》未曾收入,但西遼耶律章的《蚪文源考》中卻有記載,這本書經閣沒有,師伯、師兄想必未曾看過。”
慶雲正心下不順,適時微諷:“你小子沒救了,又掉書袋!”
清銘用手指比劃了一下清源寫就的蝌蚪文:“根同而尾異,果然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不過這西遼的《蚪文源考》不曾聽過,想必較為冷僻,師弟是在哪兒看的?”
慶雲搶了個先:“師兄你不知道,他祖籍長州,家裏又是開書鋪的,從小看到大,隻怕連擦屁股用的紙都是帶字的。嘿嘿,身為長州人卻不思科舉正途,真是腦子被門擠了,我若是他爹,非吊起來把他打死才罷。”
長州是魯國曆史最久遠之地,隻是衰落已久,如今自然比不上平州這等後起之秀,但文化氣息極濃,號稱鄉間小兒亦解詩書,十人裏總有三、四人識字,遠超別處數倍。
太嶽撚須頓首,嘀咕兩句:“我說這小子怎麽年紀輕輕學究氣卻比老夫還足,卻原來是長州這鬼地方出來的。”
清源長州學究氣果然迸發:“月、闕兩國內附後不久,都改學龍文,蚪文漸漸遺失,久而久之,文化風俗已與神州士民無異。景朝亡後朱朝定鼎,朱紫郡又吸納北方數族,改名為遼,即是如今西遼國的前身。”
“這些亦是耶律章考究所出,我小時入蒙學正逢西遼與梁、魯連番征戰,有學堂先生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頗是看過些西遼的本子,沒想到今日終能用上,這個說遠了,且說迴來。”
“所以適才所謂容易混淆的問題,在闕人眼中根本不是問題:這‘紅屋’正解過來便是‘紫府’二字,別稱‘泥丸宮’、‘上天宮’、‘昆侖山’的便是,號稱‘萬古全真竅穴,乾坤至妙源頭’。
“還有觀主解的這‘弱女’二字,師伯比作太陰之氣,師兄比作氣血之靜脈,其實都是想得多了,往暗喻上琢磨,反不如觀主解的實在,咱們換個說法,改成‘姹女’,意思也相同。”
“這裏還有幾個蚪文中的成詞,師伯、師兄還未曾解到,可惜觀主他老人家不認得,若是認得,必會直解作‘水車’、‘火爐’,其實縱觀全書,這種直解反而更對路子呢,師弟在這裏大膽改作‘河車’、‘鼎爐’。”
清源越說越有興致,講至此處額間微有汗跡,竟似爍爍發光:
“說到這裏,師伯、師兄還看不出來嗎?道藏中的典籍,但凡提到‘紫府’,從來都把它與神仙之道相連,所謂‘姹女’、‘河車’、‘鼎爐’也大致相同。
“此書既然提及紫府等語,又附上唿吸吐納這種修行法門,那便隻有一種可能,即這本書不管真假,講的必是直求長生真諦,推演飛升大道的修仙門徑。而據師伯、師兄前麵所說,我也可推斷,此書必是真法門無疑。”
“此書在吐納法門之前提了一句,按其直解,應是‘行功之要,念起於有無之間’,簡單說來,便是‘練習這法門的要點,在於意念發起於有意與無意之間’,師伯、師兄解的也大致無差。”
“師伯平日以養氣鍛息修習內功為主,膻中乃是養氣之所,所以看到‘紅屋’便有意無意的把其解作膻中,吐納起念自然也就有意無意的發起於膻中,見有了效用,自然也就以為是養氣之法,容師侄說一句,起念錯了,還能有效,這叫做瞎貓碰上死耗子。”
“而師兄呢,多行外功,吐納已習慣自丹田起念,丹田即氣血之海,為鍛脈練筋根本之所在,而偏偏行起功來又覺出有強身壯骨之用,也容師弟說一句,這叫做病急遇上妙郎中,運氣再好沒有。”
“但話說迴來,兩般都是如此湊巧,這修仙門徑若不是真的,豈能有如此妙用?其實,還有些要緊的東西,咱們看一看便知。”
清源翻開《眾真列傳》,找到《太存夫人》部分,朗聲念誦:
“武德初,夫人北巡雲中,遇一闕部小兒,夫人愛其資質絕倫,收為弟子,又親授秘典,隨己之姓賜名奇中。尉遲奇中秀出同輩,後數十年與夫人同任景之秘師,得以授書傳道,以蝌蚪文成書一卷,別號天書,終與夫人《太存真形書》、劉孝通《至真大正妙文》同獲頒行,列名欽定道書。”
“後天金南侵,大景諸秘師與戰,夫人亦遣弟子相助,初戰於北倉,列缺霹靂、天地崩摧,奇中歿於瀚海,追封正氣一覺妙有真人。”
“是不是巧合?如果還不明白的話,那咱們再來解一解這冊子的題頭文字,其實知道名頭倒著推真是很容易啊……說起來觀主這四字解的真是絕妙之極,不過稍改一下可能更順口一點。”
“‘明’亦可作通曉講,我們就取一個‘通’字,初春在月霜人眼中是最神秘的季節,我們就算它作‘秘’字,最後一個字《天方古文諸解》中早有定論,乃是‘要’字,還剩下一個龍文的‘元’字,全書中除這個字外,其他全為蚪文,隻有這個字例外,為什麽呢?因為這個字……”
清銘恍然大悟,雙眼中亮光閃閃,喃喃道:“夫幽深微妙、難以名說、秘不可言者,謂之……果然如此,蚪文之中無可替代,除卻我神州天生貴胄萬載龍文,無可述之!”
太嶽把胡子揪了又揪:“原來是避諱嗎,我說怎麽……可惜這麽好的一個字偏偏叫景世宗給占了……”
慶雲正拿著《眾真列傳》亂翻,仍是莫名其妙,追問:“幽深微妙、難以明說?這是什麽字?”
太嶽忍不住再次怒罵:“你也是一頭豬!太微師弟英年早逝莫不是被你氣死的?”
慶雲被嚇的一哆嗦,手中書翻落於地,露出書末‘欽定道書名錄’其中一頁。
此頁中有幾列小字:此書列名第三百四十七,今傳有龍文蚪文兩版,為妙有真人所撰,因其本用蚪文成書,又稱妙有天書。
評閱:下下,雖非求道上品,亦有獨得之秘。此書成後,多有天方人棄其秘法,轉習此術。尉遲妙有欲合月霜部‘拜星祭法’與太存夫人‘觀想真形’兩家道法之長,自成大道,惜其早逝,不能為繼。
小字之上,另有四個略大些的字,卻正是……
(作者注:玄元避諱乃是常見之事,宋真宗給自己祖宗起名趙玄朗,結果當時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被改成了難看的‘天地元黃’,康熙名玄燁,結果李玄霸變成了李元霸。)
清銘亦道:“先前太嶽師叔說起此法有用,我也曾試著吐納了幾個周天,隻是有所感應的卻同師叔不同,乃是第二段中吞吐淺深相繼、諸次輪行的法門。”
“依此行功時氣血激蕩,全身上下無一處不熱,且筋、骨、關節有鼓脹之感,一拳打出,氣力幾乎倍增,遠強於平日聽聞的氣血爆發之術。”
“隻是此等充沛之氣血,提煉真力卻是極難,遠遜於本觀訣要,若說虛靜神通力十成氣血可換成一成真力,那麽此段吐納訣要卻是百難成一!更糟的是,此訣所成真力也如師叔所說,猶如無根之水,不入丹田還能維持片刻,一入丹田,就如泥牛入海,毫無反應,周身筋骨氣力也迴複原樣。”
“我等平日所習的道門吐納功法,雖然見效極慢,但運轉周天之後,總有些經脈穩固、丹田壯大的跡象,如此日積月累,總有大成之時。這種法門料想不過是外家應急之術,與我道門正宗相比,終究是落了下乘。”
“大致情形便是如此,倒與太嶽師叔所言也相差無幾,隻是一則養氣,一則爆血,一本小冊竟生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路數,真是奇哉怪也。”
慶雲卻是目瞪口呆,撲到案前重新拿起解文:“這種東西不明來曆的東西也敢試?就不怕走火入魔嗎?”
“師伯說的還罷了,如清銘師兄所言,這東西卻於尋常軍卒有大用呢,那些人別說入品修成真力,便是氣血定型晉身武者的又能有幾個?所謂陣上殺敵,生死不過一瞬之間,真能爆發氣血、氣力倍增,便是維持再短也是保命破敵的秘技,若是獻給朝廷,說不得也能落個一官半職?”
“你個官迷待一邊去!”清源一把拉開慶雲,目視太嶽、清銘二人,深歎了一口氣道:“師伯、師兄,容清源問一句,你們整日裏泡在經閣皓首窮經,為的是什麽?”
“兩位連同本觀已逝去的諸位前輩踏破山河、搜勝捉幽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其間尋遍十數國、奔波數萬裏,為的又是什麽?”
“眾裏尋它千百度,一朝得來在眼前,師伯、師兄怎的還懵然不覺?今日若無我點醒訣竅,師伯、師兄可真是如入寶山而空手迴了。”
太嶽、清銘兩人聽的呆住,清銘唿的一聲站了起來,差點將木案掀翻,太嶽則手臂、須、發一起劇烈抖顫,指著薄冊,嘴唇蠕動了半晌也才蹦出幾個字來:“你,你,你說這是……這是……”
慶雲兀自不解:“你們幾個到底在說什麽東西?我怎麽完全聽不明白?”
清源微笑點頭,又將所有解文紙片圍著薄冊排成數行,挨個指著道:“觀主不學無術,解錯了再也正常不過,可惜師伯、師兄雖各有機緣,卻同被一葉障目不見神山。”
“這兩種解法看似殊途,實則同歸,出錯緣由都在一處------師伯、師兄俱都精研過閣中的《天方古文諸解》及諸多蚪文劄記,那麽可曾看出這文字屬於古天方諸國中的哪一係哪一部?”
太嶽搖搖頭道:“我隻看出這是與瑞、景朝同時期天方諸國極盛時的石蚪文,這時期的蝌蚪文變化已臻大成,各係之間應是大同小異……以其根、腳、起、架而言,應是月霜的文字,至於哪一部嗎,這個可弄不清楚。”
清源點頭稱讚:“師伯說的不錯,這是月霜一係中的蝌蚪文,月霜蚪文又分為前霜部蚪文及月部蚪文,其中月部蚪文影響最廣,為顯赫一時的小月及大闕國所用文字,”翻開那本《宣竹閣舊景通略》,指著其中一段,“瞧瞧這個,時間正對的上。”
三人一起湊過來看了,卻見此段寫的是‘武德十三年春,藥師公率師攻闕,夏末,王師破大闕,斬首十萬,複追索千裏,擄其王、妃並諸子、官員千人以歸。’
清源拿起蝌蚪文原冊,翻動幾下,指著幾個蝌蚪文道:“這幾個字乃是唿吸吐納法的綱要,觀主將其解為‘紅屋藏弱女’,字麵上是解對了,裏麵的‘紅屋’兩字,師伯解作膻中,師兄卻解作丹田。”
“膻中又名絳宮,絳,赤紅也,絳宮便是赤紅的宮殿,和紅屋的意思正好相合,看起來解的不錯;丹田,亦名丹室,丹,稍弱於赤紅之色,和紅屋也正對的上,聽起來也有道理,但如此關鍵所在,此文為何卻用如此容易混淆的字眼?”
慶雲眼尖,早看到《宣竹閣舊景通略》上還有幾段,當下念了出來:
“師還,獻俘於萬壽台。闕王麵聖獻舞時趁人不備,乃撕裂衣袍,周身赤裸,唯臀披紫布。侍郎牛顥平素口齒不清,為世宗不喜,乃趁機讚曰:上欲威加四海,紫腚能行!
滿朝文武皆笑,世宗大悅,晉牛顥為司徒,恕闕王之罪,封安順公。原來闕王剛烈,聞世宗極喜朱服,年少時並有紅衣皇子美名,故暗藏朱布,俘舞時辱上以求速死,唯闕國朱紫不分,竟掛紫布,遂成美談。
後安順公召闕民數部內附雲、定(雲中、定北)二郡,其時小月國早附,月霜部遂亡。闕民長居雲、定,每有科舉、升遷、生子等難事,必臀掛紫布以求口彩,後雲中更名朱紫,以記其事。”
慶雲念完哈哈大笑,又忽而沉默:(怪不得屢次落榜,原來是沒買紫布。)
清源合上《通略》,將其放置一旁:“其實朱、紫不分乃是誤解,月國在闕國之前數年便已內附,景朝熟悉的自然是月國的蝌蚪文,而闕的‘朱、紫’二字便與小月不同,月國的‘朱’字便是闕國的‘紫’字,闕國的‘朱’字則是別有寫法,是月文中所無的。”
又取一枝筆,在紙上寫了幾個歪歪扭扭的蝌蚪文,“這幾個分別是闕文與月文中的‘朱’‘紫’,寫法、讀音都略有不同,類似這種情況還有不少,宣深的《天方古文諸解》未曾收入,但西遼耶律章的《蚪文源考》中卻有記載,這本書經閣沒有,師伯、師兄想必未曾看過。”
慶雲正心下不順,適時微諷:“你小子沒救了,又掉書袋!”
清銘用手指比劃了一下清源寫就的蝌蚪文:“根同而尾異,果然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不過這西遼的《蚪文源考》不曾聽過,想必較為冷僻,師弟是在哪兒看的?”
慶雲搶了個先:“師兄你不知道,他祖籍長州,家裏又是開書鋪的,從小看到大,隻怕連擦屁股用的紙都是帶字的。嘿嘿,身為長州人卻不思科舉正途,真是腦子被門擠了,我若是他爹,非吊起來把他打死才罷。”
長州是魯國曆史最久遠之地,隻是衰落已久,如今自然比不上平州這等後起之秀,但文化氣息極濃,號稱鄉間小兒亦解詩書,十人裏總有三、四人識字,遠超別處數倍。
太嶽撚須頓首,嘀咕兩句:“我說這小子怎麽年紀輕輕學究氣卻比老夫還足,卻原來是長州這鬼地方出來的。”
清源長州學究氣果然迸發:“月、闕兩國內附後不久,都改學龍文,蚪文漸漸遺失,久而久之,文化風俗已與神州士民無異。景朝亡後朱朝定鼎,朱紫郡又吸納北方數族,改名為遼,即是如今西遼國的前身。”
“這些亦是耶律章考究所出,我小時入蒙學正逢西遼與梁、魯連番征戰,有學堂先生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頗是看過些西遼的本子,沒想到今日終能用上,這個說遠了,且說迴來。”
“所以適才所謂容易混淆的問題,在闕人眼中根本不是問題:這‘紅屋’正解過來便是‘紫府’二字,別稱‘泥丸宮’、‘上天宮’、‘昆侖山’的便是,號稱‘萬古全真竅穴,乾坤至妙源頭’。
“還有觀主解的這‘弱女’二字,師伯比作太陰之氣,師兄比作氣血之靜脈,其實都是想得多了,往暗喻上琢磨,反不如觀主解的實在,咱們換個說法,改成‘姹女’,意思也相同。”
“這裏還有幾個蚪文中的成詞,師伯、師兄還未曾解到,可惜觀主他老人家不認得,若是認得,必會直解作‘水車’、‘火爐’,其實縱觀全書,這種直解反而更對路子呢,師弟在這裏大膽改作‘河車’、‘鼎爐’。”
清源越說越有興致,講至此處額間微有汗跡,竟似爍爍發光:
“說到這裏,師伯、師兄還看不出來嗎?道藏中的典籍,但凡提到‘紫府’,從來都把它與神仙之道相連,所謂‘姹女’、‘河車’、‘鼎爐’也大致相同。
“此書既然提及紫府等語,又附上唿吸吐納這種修行法門,那便隻有一種可能,即這本書不管真假,講的必是直求長生真諦,推演飛升大道的修仙門徑。而據師伯、師兄前麵所說,我也可推斷,此書必是真法門無疑。”
“此書在吐納法門之前提了一句,按其直解,應是‘行功之要,念起於有無之間’,簡單說來,便是‘練習這法門的要點,在於意念發起於有意與無意之間’,師伯、師兄解的也大致無差。”
“師伯平日以養氣鍛息修習內功為主,膻中乃是養氣之所,所以看到‘紅屋’便有意無意的把其解作膻中,吐納起念自然也就有意無意的發起於膻中,見有了效用,自然也就以為是養氣之法,容師侄說一句,起念錯了,還能有效,這叫做瞎貓碰上死耗子。”
“而師兄呢,多行外功,吐納已習慣自丹田起念,丹田即氣血之海,為鍛脈練筋根本之所在,而偏偏行起功來又覺出有強身壯骨之用,也容師弟說一句,這叫做病急遇上妙郎中,運氣再好沒有。”
“但話說迴來,兩般都是如此湊巧,這修仙門徑若不是真的,豈能有如此妙用?其實,還有些要緊的東西,咱們看一看便知。”
清源翻開《眾真列傳》,找到《太存夫人》部分,朗聲念誦:
“武德初,夫人北巡雲中,遇一闕部小兒,夫人愛其資質絕倫,收為弟子,又親授秘典,隨己之姓賜名奇中。尉遲奇中秀出同輩,後數十年與夫人同任景之秘師,得以授書傳道,以蝌蚪文成書一卷,別號天書,終與夫人《太存真形書》、劉孝通《至真大正妙文》同獲頒行,列名欽定道書。”
“後天金南侵,大景諸秘師與戰,夫人亦遣弟子相助,初戰於北倉,列缺霹靂、天地崩摧,奇中歿於瀚海,追封正氣一覺妙有真人。”
“是不是巧合?如果還不明白的話,那咱們再來解一解這冊子的題頭文字,其實知道名頭倒著推真是很容易啊……說起來觀主這四字解的真是絕妙之極,不過稍改一下可能更順口一點。”
“‘明’亦可作通曉講,我們就取一個‘通’字,初春在月霜人眼中是最神秘的季節,我們就算它作‘秘’字,最後一個字《天方古文諸解》中早有定論,乃是‘要’字,還剩下一個龍文的‘元’字,全書中除這個字外,其他全為蚪文,隻有這個字例外,為什麽呢?因為這個字……”
清銘恍然大悟,雙眼中亮光閃閃,喃喃道:“夫幽深微妙、難以名說、秘不可言者,謂之……果然如此,蚪文之中無可替代,除卻我神州天生貴胄萬載龍文,無可述之!”
太嶽把胡子揪了又揪:“原來是避諱嗎,我說怎麽……可惜這麽好的一個字偏偏叫景世宗給占了……”
慶雲正拿著《眾真列傳》亂翻,仍是莫名其妙,追問:“幽深微妙、難以明說?這是什麽字?”
太嶽忍不住再次怒罵:“你也是一頭豬!太微師弟英年早逝莫不是被你氣死的?”
慶雲被嚇的一哆嗦,手中書翻落於地,露出書末‘欽定道書名錄’其中一頁。
此頁中有幾列小字:此書列名第三百四十七,今傳有龍文蚪文兩版,為妙有真人所撰,因其本用蚪文成書,又稱妙有天書。
評閱:下下,雖非求道上品,亦有獨得之秘。此書成後,多有天方人棄其秘法,轉習此術。尉遲妙有欲合月霜部‘拜星祭法’與太存夫人‘觀想真形’兩家道法之長,自成大道,惜其早逝,不能為繼。
小字之上,另有四個略大些的字,卻正是……
(作者注:玄元避諱乃是常見之事,宋真宗給自己祖宗起名趙玄朗,結果當時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被改成了難看的‘天地元黃’,康熙名玄燁,結果李玄霸變成了李元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