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銘輕輕拾起《列傳》,將載有《通玄秘要》名錄一頁與諸人一一傳閱,自己卻猶豫了一下,盯著蘇清源道:“師弟果然妙才,不過師弟立據全在此書,雜流一項我看的少,可也知道這本書名聲不太好吧。”
清源輕笑:“本來這《眾真列傳》成書於景末朱初,宣稱‘瑞、景之戰,秘師必與’,將神仙之事附會史書,向來為人所詬病,且其中所謂360卷大景欽定道書後世未見一本流傳,因此曾被順朝大儒李正元譏諷,謂其‘《眾真》多妄’,從來隻是說書家的最愛,不知多少神仙話本以其為源頭……”
慶雲接茬:“別廢話,說但是!”
清源果然語氣一轉:“但就是這樣一本書,自朱朝之後,一直收錄於道藏,從未清出,就是因為其中某些記載的東西亦在逐漸被後人考古發掘確證,如清微、靈寶等道庭諸分支的譜係傳承,瑞、景與天方諸國數次大戰的準確地點,兩朝鍛冶之術的發展源流等等,甚至朱朝修定前朝官史《景書》時也曾引用其一二……”
“所以我覺得,李正元這‘《眾真》多妄’之語有些說的早了,如今來看,這360卷欽定道書卻並非空穴來風呢。”
太嶽、清銘對視一眼,各自點頭,他二人本就向往仙道,見清源說的有理有據,心中實已是認同了清源之說,隻是之前驚喜之下心情難免激蕩。
清銘還好,太嶽雖是靠養氣入品,畢竟年紀大了,手腳亦在微微哆嗦,所謂‘靜心養氣,寧神問道’,這種情況實是養氣抑或求道的大忌,這時候自然在努力平複心境。
慶雲原本是個不信仙道的,此刻也忍不住一把將《通玄秘要》抓在手中,唉聲歎氣地搖著腦袋:“原來這就是你那《西遊劍仙補》常說的修仙秘籍?”
“這東西還真有啊……嘖嘖,我們解了三天連皮都沒摸清楚,你才看了不到三個時辰,就連它奶奶和老爹叫啥名都挖出來了,果然不愧是兩腳書櫃、長州怪胎……”
“話說迴來,你真的就從這幾個字眼上看出這東西和仙道有關?那兩本印證的又是怎麽想著找出來的?”
清源對慶雲‘長州怪胎’的讚頌抑或譏諷坦然受之:“我一直猜測真正的修行之書應該與那些故作艱深奧妙的假道書不同,那些故意寫的晦澀難通,為的便是讓人看不出來它是真是假,遮遮掩掩,不過是怕穿幫露餡而已。”
“真正的道書因為是可以著手修煉的,那麽反而就要如同本觀所藏諸多武道典籍一樣簡單明確,容易上手才對……”
(若缺:沒錯,本來就該有修仙簡明手冊、修仙指南、修仙專家共識才對,若是分成修仙手冊小學部、中學部、大學部等那就更妙了!)
慶雲兩眼瞪的溜圓:“等等,你說哪本武道典籍簡單明確容易上手來著?”
清源沒理他,繼續說道:“況且上古之人都能修習明白的東西,我等知識、稟賦、智慧不知比上古之民強了多少,學來隻怕更加容易才對,所以這本蚪文寫的較為直白,特別是唿吸吐納之法更是寫的清晰明白,正合乎我想象中的修仙秘籍形象。”
“說來有些運氣,我之前看過幾本有關闕部的雜書,其中就包括這本《眾真列傳》,裏麵的太存夫人篇更是熟悉,輕易便能聯想起來。闕王朱、紫不分卻因禍得福的軼事因其有趣,很多書中都有記載,因為小時讀過,記得十分清楚,這本《宣竹閣舊景通略》,卻是因為其他幾本經閣中未曾收錄,特意翻找出來作為論據的,找書的半個時辰都是用在這上麵。”
清源笑了笑,又道:“其實最關鍵的是,咳咳,我看到這十二段唿吸吐納訣要時忍不住試了一試,略有所得,所以嗎……”
慶雲翻著蚪文書頁,急得兩眼發光:“原來你也試過了,我說怎麽如此篤定,來來,你試的哪一段,試出了什麽?怎麽個煉法?你先解出來,讓我也來學學。”
見慶雲如此猴急,連素來君子之風極佳的清銘都忍不住鼻腔裏哼哼兩聲,太嶽更是直接罵了出來:“你小子不是天天念叨我們兩個‘從來尋仙皆無望,盡是愚頑老生談’嗎?怎麽突然轉了性?”
清源輕笑:“慶雲是左羊擁躉,想學的大概是如左公那樣當官有錢最後還修仙吧,所謂‘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也。”
慶雲訕笑:“還是清源師弟知我,不過揚州是哪兒?”
清源搶過慶雲手中的《通玄秘要》:“慶雲師弟,我看這整本《秘要》後麵寫的極是瑣碎,都是破關保命的心得,這部分若無實際修煉經驗印證,怕是難解;前麵總綱,寫的最是簡明,師伯、師兄分歧的也多是這裏,我就先將這總綱寫出來,以解師弟之急。”
“我怎麽成師弟了?你若真全解出來,讓我修行有成做個仙官,別說師兄,叫你師叔都沒問題。”慶雲一邊埋怨一邊麻溜的鋪開麻紙渲開筆墨。
“若是胡吹大氣解不明白,或與你之前解的那本《尋幽丹散》一般的荒誕怪談、害人害己,哼哼,還是乖乖做一輩子的師弟吧……”
清源皺眉、扭頭:“什麽《尋幽丹散》?我什麽時候解過這玩意?”
慶雲跳腳:“哎呦,不認了?明明是你……”
太嶽忍到極點,怒罵:“別打岔,滾遠點!”
大袖一揮將慶雲裹了起來,一甩手遠遠扔了出去,正撞在牆上攤成個大字,然後慢慢滑了下來。
(若缺:我擦,打人如掛畫!這是真高手,惹不起惹不起……話說,這招……你行不行?)
(清源:這種火候的水袖,沒二十年以上的功夫熏不出來,且虛靜神通力至少大成,不過馬上就沒意義了……)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又上線啦,即刻任務: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經閣大顯聖,目前完成度80%,請繼續,也許你的新世界即將展開!)
(若缺:……還有比一個一身赤膽無神論者五好青年穿越到殘酷的仙俠世界更悲劇的事嗎?眼看著100分開局變成了負分開局,差評!滾出!)
不過須臾,清源提筆一揮而就,通玄秘要總綱小龍文版本終於現世。
通玄秘要
曰:紫府藏姹女河車裹星羅
吾常見前輩晉階衝關,其戰兢兢如履薄冰,顫巍巍如上天梯,凡六步之內,十活三四,七步之後,百不餘一。或血肉糜爛,或散為飛灰,或失神喪智,或化入異類,其狀慘絕,其情悲憫,每令吾涕淚橫流、膽碎心寒。
(若缺:本來以為是個王者,誰知是個青銅……)
門中以勾連昊天神獸意韻為凝丹之旨,以元氣演化神獸真形為築丹之基,然神獸天生大能,其威通天徹地、至兇至惡,其念雖死猶生、無盡無窮。
是故功候愈進,其形演化愈真,而意韻勾連愈深,則衝關之危愈足,適時元氣奔湧若天河倒傾、惡念匯聚如漫天雷蛇,肉身不足者,脈、竅必潰於洪波,意念不堅者,心、神必染為孽畜,七步之上,其險幾若與神獸廝並,非大智大勇、稟賦超絕者不能得度。
(若缺:驚!什麽情況?這風格不對啊,仙俠世界夠悲劇了,這是往克係引?)
吾本庸碌之輩,又不明玄理,焉敢貿然行此道也?
吾曾見某部以祭星法修行,每祭,以血肉、靈性拜命星,或可降星力增益法身。此法雖祭之愈高而得之愈少,且威能遠遜天朝道法,然元氣暴躁而星力陰柔,星辰又無神性,故衝關之險亦遠低於真形正法。
愚人百思,終有一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吾得師友襄助,廢拜祭而行接引,去神獸而合星辰,以星力代元氣,以我心即天心,終合糅諸法,融成此道。
此法成後,用之破關,死難不足吾門正法之十一,當時不知厲害,竟攀附祖師正法之名,犯了門派禁忌,被打入禁獄,幸得吾師懇求師祖出關,不但免吾之罪,還讚曰‘於三經五典之外,為吾門別開生路’,超擢吾為傳功殿長老,廣傳此法。
至去歲,吾門中主習此法之弟子有據可查者不下十萬,以此法輔助破關者不計其數,亦有數十弟子與吾一同推究此法,數次改易完善,更有七人自創分支,斯為一時之盛。
(若缺:我暈,這妥妥是大學教授啊,然後就這人上戰場掛了?這世界真有點狠啊……)
今遵師囑,著書以記之,乃批閱五次,增刪十載,遂得此書。
此法同初法已相差極大,亦不敢再犯祖師威嚴,故另起名號,因此書通二法以成大道,故謂之通玄,又此書亦足為他法晉階之術,故稱之秘要。
今以觀想周天諸星為起念,混元吐納正法為導引,無量星光為橋接,肉身魂魄為錨定,意念行空,巡視天河,希與星辰相應。
然念不可強生,應若有之,若無之,發於無明,落於無盡,慢接而快轉,虛進而實退,或防沉溺而虛耗,或防焰星而灼神,如此方可一念行億萬裏,一瞬越千百年,此即尋命星之法。
然則何為命星?
如某星應之,意念一到,立時念與星融,此時星光大亮,照徹心神,覺一吞一吐若出其中,一唿一吸若合其裏,此為唿吸宇宙、吐納乾坤,此即命星也,斯為入門之始。
快者一日可就,中者十日亦成,若月餘不遇,則與吾道無緣,憾哉。
命星既定,則星力隨降,此同天地開辟之力,可借以開天海定紫府,事半而功倍。
命星契合愈高,則定府越易,命星越強,則成府愈闊。
故又仿天朝正法分等,分命星為元始、通微、玄真、至聖四等二階九品凡七十二門類,書後附有常見命星數圖,然大千星河,掛一漏億,在所難免,望後人補之。
紫府開辟之事,一為定其形,二為定其理,天朝正法常以火宅乾焰、秘境十三限等分為諸多源流。
(若缺:我擦,你在這裏胡謅嗎?信不信還珠跨世界找你算賬?)
(清源:這地方都是未見過的修行術語,看不明白,反正是綜述不影響修煉……)
吾門獨以神獸真形立基,各有乾坤,神妙非常,所成紫府必為玄真天階以上,故有今日之興盛。
吾為通玄秘要開辟紫府不至弱於三經五典太多,中間不惜學丹三年、學器五年,又翻閱道書凡一萬五千餘卷,不知耗費多少心力也!
(若缺:前言裏吹牛皮跟我們那裏一個套路呢。)
曆盡艱辛,終明物性,特選姹女之性而用。姹女陰柔無定,若以之開辟,則紫府亦無定,且隨時可調,日後更改極易,不知省卻多少功夫。
姹女又重若千鈞,以此立足,萬載不倒,足為築丹之基。且姹女之形可摹仿天河,與命星極合,若相輔相成,足可補我法威力不足之弊,其妙用與神獸真形不相軒輊,此謂定其形。
(若缺:這是啥跟啥?為什麽作為讀者君的我一個字也看不明白?)
(清源:這是我道門的abc,不要著急,後文自有交代。)
紫府若開,便可引命星之影入紫府,命星為死物,其影雖入紫府,而化念奪舍之險全無,更無神獸意念勾連之災。
命星有質、有紋、有理,解析其道,則可生元根、化天地,足以為凝丹之旨,由此千人千法,各不相同。
又以虛君之道定其理,姹女隱藏隻為監察之用,而將威權交於命星之影,如此則虛虛實實,神妙莫測。
若危時,星影為劫、敵所破,而姹女仍在,不過費力重辟,不至有性命之危。此之謂紫府藏姹女,實為吾法之精粹!
而星影既是儲存星力之倉廩,又是修行、鬥法、破關之心核,吾門弟子常稱之星命珠,其發星力、貫脈竅、通達周身,效用一如外丹法所成之元核,驅動元氣亦無不可,而神妙猶有過之。
究其根底,星力不過元氣之變種,然元氣暴躁而星力陰柔,故其用亦有不同。
星力雖柔,然陰損無比,傷身傷神,故摹河車之性包裹星影。另設星門十道,星力悉由星門進出,如此則星力之威猶在,而其陰損極微。
星門關開之數全在一心,泵出星力可控可量,則修行技藝如丹、器、劍、陣、演等莫不精準可測,妙用無窮,一改吾門中隻擅鬥法不擅百藝之窘境。
吾更以祭法引星力代元氣巡行脈竅,每兩神竅之間,可弱其主脈幹流,而增設百、十倍輔脈支流,主、輔脈流間多增假竅為輔竅,為監察之用,輔竅之基仍為姹女。
輔脈亦可交叉於輔竅,如此則上下縱橫、如枝如縷,若衝關之時星力過強,便可疏可轉,化元氣大潮為星力浸潤,自此脈、竅奔潰之危頓解,再無破關走火及研改功法入魔之憂,遠勝他法八脈九經之呆板擁堵。
每有術者諷吾之法須分出大半心神、星力滋潤輔脈,而致鬥法孱弱,吾隻一笑置之,蓋修行千載,鬥法幾稀?愚者不足與論。
亦有同門謂吾之法破關雖易,但輔脈盤根錯節,致修行極慢,吾查之思之,乃星力侵蝕諸脈而滲入肉身流失過多之由,故除星影外,諸脈羅網亦盡覆河車,謂之河車裹星羅,從此諸脈皆固,更無星力流失之虞。
有弟子反其道而行之,特以星力凝練肉身,自稱‘星羅真身’,此等奇思妙想饒有趣味,威力十足驚人,然此或難通大道,望慎之再慎。
開府詳細法門如下:今化神念為……(略)
作者注:詳細法門略去,不略萬一有人真練會了怎麽辦……
清源輕笑:“本來這《眾真列傳》成書於景末朱初,宣稱‘瑞、景之戰,秘師必與’,將神仙之事附會史書,向來為人所詬病,且其中所謂360卷大景欽定道書後世未見一本流傳,因此曾被順朝大儒李正元譏諷,謂其‘《眾真》多妄’,從來隻是說書家的最愛,不知多少神仙話本以其為源頭……”
慶雲接茬:“別廢話,說但是!”
清源果然語氣一轉:“但就是這樣一本書,自朱朝之後,一直收錄於道藏,從未清出,就是因為其中某些記載的東西亦在逐漸被後人考古發掘確證,如清微、靈寶等道庭諸分支的譜係傳承,瑞、景與天方諸國數次大戰的準確地點,兩朝鍛冶之術的發展源流等等,甚至朱朝修定前朝官史《景書》時也曾引用其一二……”
“所以我覺得,李正元這‘《眾真》多妄’之語有些說的早了,如今來看,這360卷欽定道書卻並非空穴來風呢。”
太嶽、清銘對視一眼,各自點頭,他二人本就向往仙道,見清源說的有理有據,心中實已是認同了清源之說,隻是之前驚喜之下心情難免激蕩。
清銘還好,太嶽雖是靠養氣入品,畢竟年紀大了,手腳亦在微微哆嗦,所謂‘靜心養氣,寧神問道’,這種情況實是養氣抑或求道的大忌,這時候自然在努力平複心境。
慶雲原本是個不信仙道的,此刻也忍不住一把將《通玄秘要》抓在手中,唉聲歎氣地搖著腦袋:“原來這就是你那《西遊劍仙補》常說的修仙秘籍?”
“這東西還真有啊……嘖嘖,我們解了三天連皮都沒摸清楚,你才看了不到三個時辰,就連它奶奶和老爹叫啥名都挖出來了,果然不愧是兩腳書櫃、長州怪胎……”
“話說迴來,你真的就從這幾個字眼上看出這東西和仙道有關?那兩本印證的又是怎麽想著找出來的?”
清源對慶雲‘長州怪胎’的讚頌抑或譏諷坦然受之:“我一直猜測真正的修行之書應該與那些故作艱深奧妙的假道書不同,那些故意寫的晦澀難通,為的便是讓人看不出來它是真是假,遮遮掩掩,不過是怕穿幫露餡而已。”
“真正的道書因為是可以著手修煉的,那麽反而就要如同本觀所藏諸多武道典籍一樣簡單明確,容易上手才對……”
(若缺:沒錯,本來就該有修仙簡明手冊、修仙指南、修仙專家共識才對,若是分成修仙手冊小學部、中學部、大學部等那就更妙了!)
慶雲兩眼瞪的溜圓:“等等,你說哪本武道典籍簡單明確容易上手來著?”
清源沒理他,繼續說道:“況且上古之人都能修習明白的東西,我等知識、稟賦、智慧不知比上古之民強了多少,學來隻怕更加容易才對,所以這本蚪文寫的較為直白,特別是唿吸吐納之法更是寫的清晰明白,正合乎我想象中的修仙秘籍形象。”
“說來有些運氣,我之前看過幾本有關闕部的雜書,其中就包括這本《眾真列傳》,裏麵的太存夫人篇更是熟悉,輕易便能聯想起來。闕王朱、紫不分卻因禍得福的軼事因其有趣,很多書中都有記載,因為小時讀過,記得十分清楚,這本《宣竹閣舊景通略》,卻是因為其他幾本經閣中未曾收錄,特意翻找出來作為論據的,找書的半個時辰都是用在這上麵。”
清源笑了笑,又道:“其實最關鍵的是,咳咳,我看到這十二段唿吸吐納訣要時忍不住試了一試,略有所得,所以嗎……”
慶雲翻著蚪文書頁,急得兩眼發光:“原來你也試過了,我說怎麽如此篤定,來來,你試的哪一段,試出了什麽?怎麽個煉法?你先解出來,讓我也來學學。”
見慶雲如此猴急,連素來君子之風極佳的清銘都忍不住鼻腔裏哼哼兩聲,太嶽更是直接罵了出來:“你小子不是天天念叨我們兩個‘從來尋仙皆無望,盡是愚頑老生談’嗎?怎麽突然轉了性?”
清源輕笑:“慶雲是左羊擁躉,想學的大概是如左公那樣當官有錢最後還修仙吧,所謂‘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也。”
慶雲訕笑:“還是清源師弟知我,不過揚州是哪兒?”
清源搶過慶雲手中的《通玄秘要》:“慶雲師弟,我看這整本《秘要》後麵寫的極是瑣碎,都是破關保命的心得,這部分若無實際修煉經驗印證,怕是難解;前麵總綱,寫的最是簡明,師伯、師兄分歧的也多是這裏,我就先將這總綱寫出來,以解師弟之急。”
“我怎麽成師弟了?你若真全解出來,讓我修行有成做個仙官,別說師兄,叫你師叔都沒問題。”慶雲一邊埋怨一邊麻溜的鋪開麻紙渲開筆墨。
“若是胡吹大氣解不明白,或與你之前解的那本《尋幽丹散》一般的荒誕怪談、害人害己,哼哼,還是乖乖做一輩子的師弟吧……”
清源皺眉、扭頭:“什麽《尋幽丹散》?我什麽時候解過這玩意?”
慶雲跳腳:“哎呦,不認了?明明是你……”
太嶽忍到極點,怒罵:“別打岔,滾遠點!”
大袖一揮將慶雲裹了起來,一甩手遠遠扔了出去,正撞在牆上攤成個大字,然後慢慢滑了下來。
(若缺:我擦,打人如掛畫!這是真高手,惹不起惹不起……話說,這招……你行不行?)
(清源:這種火候的水袖,沒二十年以上的功夫熏不出來,且虛靜神通力至少大成,不過馬上就沒意義了……)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又上線啦,即刻任務: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經閣大顯聖,目前完成度80%,請繼續,也許你的新世界即將展開!)
(若缺:……還有比一個一身赤膽無神論者五好青年穿越到殘酷的仙俠世界更悲劇的事嗎?眼看著100分開局變成了負分開局,差評!滾出!)
不過須臾,清源提筆一揮而就,通玄秘要總綱小龍文版本終於現世。
通玄秘要
曰:紫府藏姹女河車裹星羅
吾常見前輩晉階衝關,其戰兢兢如履薄冰,顫巍巍如上天梯,凡六步之內,十活三四,七步之後,百不餘一。或血肉糜爛,或散為飛灰,或失神喪智,或化入異類,其狀慘絕,其情悲憫,每令吾涕淚橫流、膽碎心寒。
(若缺:本來以為是個王者,誰知是個青銅……)
門中以勾連昊天神獸意韻為凝丹之旨,以元氣演化神獸真形為築丹之基,然神獸天生大能,其威通天徹地、至兇至惡,其念雖死猶生、無盡無窮。
是故功候愈進,其形演化愈真,而意韻勾連愈深,則衝關之危愈足,適時元氣奔湧若天河倒傾、惡念匯聚如漫天雷蛇,肉身不足者,脈、竅必潰於洪波,意念不堅者,心、神必染為孽畜,七步之上,其險幾若與神獸廝並,非大智大勇、稟賦超絕者不能得度。
(若缺:驚!什麽情況?這風格不對啊,仙俠世界夠悲劇了,這是往克係引?)
吾本庸碌之輩,又不明玄理,焉敢貿然行此道也?
吾曾見某部以祭星法修行,每祭,以血肉、靈性拜命星,或可降星力增益法身。此法雖祭之愈高而得之愈少,且威能遠遜天朝道法,然元氣暴躁而星力陰柔,星辰又無神性,故衝關之險亦遠低於真形正法。
愚人百思,終有一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吾得師友襄助,廢拜祭而行接引,去神獸而合星辰,以星力代元氣,以我心即天心,終合糅諸法,融成此道。
此法成後,用之破關,死難不足吾門正法之十一,當時不知厲害,竟攀附祖師正法之名,犯了門派禁忌,被打入禁獄,幸得吾師懇求師祖出關,不但免吾之罪,還讚曰‘於三經五典之外,為吾門別開生路’,超擢吾為傳功殿長老,廣傳此法。
至去歲,吾門中主習此法之弟子有據可查者不下十萬,以此法輔助破關者不計其數,亦有數十弟子與吾一同推究此法,數次改易完善,更有七人自創分支,斯為一時之盛。
(若缺:我暈,這妥妥是大學教授啊,然後就這人上戰場掛了?這世界真有點狠啊……)
今遵師囑,著書以記之,乃批閱五次,增刪十載,遂得此書。
此法同初法已相差極大,亦不敢再犯祖師威嚴,故另起名號,因此書通二法以成大道,故謂之通玄,又此書亦足為他法晉階之術,故稱之秘要。
今以觀想周天諸星為起念,混元吐納正法為導引,無量星光為橋接,肉身魂魄為錨定,意念行空,巡視天河,希與星辰相應。
然念不可強生,應若有之,若無之,發於無明,落於無盡,慢接而快轉,虛進而實退,或防沉溺而虛耗,或防焰星而灼神,如此方可一念行億萬裏,一瞬越千百年,此即尋命星之法。
然則何為命星?
如某星應之,意念一到,立時念與星融,此時星光大亮,照徹心神,覺一吞一吐若出其中,一唿一吸若合其裏,此為唿吸宇宙、吐納乾坤,此即命星也,斯為入門之始。
快者一日可就,中者十日亦成,若月餘不遇,則與吾道無緣,憾哉。
命星既定,則星力隨降,此同天地開辟之力,可借以開天海定紫府,事半而功倍。
命星契合愈高,則定府越易,命星越強,則成府愈闊。
故又仿天朝正法分等,分命星為元始、通微、玄真、至聖四等二階九品凡七十二門類,書後附有常見命星數圖,然大千星河,掛一漏億,在所難免,望後人補之。
紫府開辟之事,一為定其形,二為定其理,天朝正法常以火宅乾焰、秘境十三限等分為諸多源流。
(若缺:我擦,你在這裏胡謅嗎?信不信還珠跨世界找你算賬?)
(清源:這地方都是未見過的修行術語,看不明白,反正是綜述不影響修煉……)
吾門獨以神獸真形立基,各有乾坤,神妙非常,所成紫府必為玄真天階以上,故有今日之興盛。
吾為通玄秘要開辟紫府不至弱於三經五典太多,中間不惜學丹三年、學器五年,又翻閱道書凡一萬五千餘卷,不知耗費多少心力也!
(若缺:前言裏吹牛皮跟我們那裏一個套路呢。)
曆盡艱辛,終明物性,特選姹女之性而用。姹女陰柔無定,若以之開辟,則紫府亦無定,且隨時可調,日後更改極易,不知省卻多少功夫。
姹女又重若千鈞,以此立足,萬載不倒,足為築丹之基。且姹女之形可摹仿天河,與命星極合,若相輔相成,足可補我法威力不足之弊,其妙用與神獸真形不相軒輊,此謂定其形。
(若缺:這是啥跟啥?為什麽作為讀者君的我一個字也看不明白?)
(清源:這是我道門的abc,不要著急,後文自有交代。)
紫府若開,便可引命星之影入紫府,命星為死物,其影雖入紫府,而化念奪舍之險全無,更無神獸意念勾連之災。
命星有質、有紋、有理,解析其道,則可生元根、化天地,足以為凝丹之旨,由此千人千法,各不相同。
又以虛君之道定其理,姹女隱藏隻為監察之用,而將威權交於命星之影,如此則虛虛實實,神妙莫測。
若危時,星影為劫、敵所破,而姹女仍在,不過費力重辟,不至有性命之危。此之謂紫府藏姹女,實為吾法之精粹!
而星影既是儲存星力之倉廩,又是修行、鬥法、破關之心核,吾門弟子常稱之星命珠,其發星力、貫脈竅、通達周身,效用一如外丹法所成之元核,驅動元氣亦無不可,而神妙猶有過之。
究其根底,星力不過元氣之變種,然元氣暴躁而星力陰柔,故其用亦有不同。
星力雖柔,然陰損無比,傷身傷神,故摹河車之性包裹星影。另設星門十道,星力悉由星門進出,如此則星力之威猶在,而其陰損極微。
星門關開之數全在一心,泵出星力可控可量,則修行技藝如丹、器、劍、陣、演等莫不精準可測,妙用無窮,一改吾門中隻擅鬥法不擅百藝之窘境。
吾更以祭法引星力代元氣巡行脈竅,每兩神竅之間,可弱其主脈幹流,而增設百、十倍輔脈支流,主、輔脈流間多增假竅為輔竅,為監察之用,輔竅之基仍為姹女。
輔脈亦可交叉於輔竅,如此則上下縱橫、如枝如縷,若衝關之時星力過強,便可疏可轉,化元氣大潮為星力浸潤,自此脈、竅奔潰之危頓解,再無破關走火及研改功法入魔之憂,遠勝他法八脈九經之呆板擁堵。
每有術者諷吾之法須分出大半心神、星力滋潤輔脈,而致鬥法孱弱,吾隻一笑置之,蓋修行千載,鬥法幾稀?愚者不足與論。
亦有同門謂吾之法破關雖易,但輔脈盤根錯節,致修行極慢,吾查之思之,乃星力侵蝕諸脈而滲入肉身流失過多之由,故除星影外,諸脈羅網亦盡覆河車,謂之河車裹星羅,從此諸脈皆固,更無星力流失之虞。
有弟子反其道而行之,特以星力凝練肉身,自稱‘星羅真身’,此等奇思妙想饒有趣味,威力十足驚人,然此或難通大道,望慎之再慎。
開府詳細法門如下:今化神念為……(略)
作者注:詳細法門略去,不略萬一有人真練會了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