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往她眼中望去,卻見她麵目仍舊模糊,隻是雙眸燦燦,中間似有星光閃動不一,恍惚中腦中竟生出無窮幻象,生消明滅、光怪陸離之景紛至遝來,如潮水般奔湧而入,霎時太陽穴微微發熱,頭皮緊將起來,似有頭腦鼓脹之感。
他稍覺不適,輕輕閉上雙眼,諸般幻象立時消失不見。再睜開眼時,正看到李星琪那一張驚訝到極點也精致到極點的臉兒,這迴可是纖毫畢現,猶如玉脂點紅暈、好似秋露凝白膠,哪裏有一點模糊的影子。
李星琪雙目神光早已散去,兩瓣兒黛眉緊緊的揪在一起,又看了清源身後一眼,忽道:“哎呦,你身後那是誰?”
清源迴頭一望,沒見到人,後腦微覺一震,卻是被人敲了個悶勺,立時好似中了定身法,呆在當場。
星琪收迴手中敲頭的折扇,搖頭道:“奇哉怪也,奇哉怪也,這小道士凡人一個,明明未生神念,心神之鎖怎麽如此堅固?虧我還使迷神香輔助,又用了‘欲取先予’奇術,神念卻始終攻不進去。真是白說了好大密辛,這‘欲要取之必先予之’的法門也不頂用啊,還說什麽‘旁門十九道,迷煞多少人’,看來也隻是胡吹大氣,也怪不得大多都風流雲散了。”
(注:旁門十九道詳見拙著《捉妖記》)
這時遠處隱隱有腳步聲傳來,星琪圍著清源轉了一圈,竟是慌慌張張的順著小鏡湖溜了,一邊走一邊嘀咕:“瞧他這口歪眼斜、呆若木雞的模樣,‘消憶’、‘定身’想必都生了效,比起不靠譜的術法,還是法器好用,就是適才用力有點大了,可別敲傻了才好……算了算了,傻了又跟我有什麽關係,那明明是法器威力過大……”。
李星琪這裏身影剛被山石擋住不見,清源就清醒了過來,他摸著後腦,齜牙咧嘴:(怎地莫名其妙敲我這一下,嘶……這小娘兒下手真狠!這是馬祖的當頭棒喝?還是想學拍花小賊把我拐了去?呦,是明月來了。)
(若缺:笑死了,你不是自詡高手嗎,怎麽被個小姑娘輕鬆敲了板磚?)
(清源:按說也沒那麽快啊,怎麽就躲不開?難道是身法太差?看來從趙小四和寧宥那裏偷學的差了點,到底比不得正版……)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又上線啦,即刻任務:美色當前人前顯聖完成度0%,懲罰:懵逼一個時辰!你似乎聽到了不得了的信息。)
這時桃樹叢小道裏又走出一人,正是明月,遠遠的便道:“適才聽到小師弟們說起師叔在小鏡湖,果然在這裏尋著師叔。師叔這是有事要辦嗎?”
清源瞧了瞧四周,搖搖頭道:“沒事,你剛才可看到小鏡湖旁有其他人嗎?”明月奇道:“除了師叔哪還有什麽人?經閣的幾位師叔、師祖急著找蘇師叔你呢,師叔最好過去一趟。”
“哦,什麽事?”
“防禦使黃大人公子送來的古蝌蚪文書,幾位師叔、師祖解了數日頗有爭執,所以找師叔去參詳一二。”
清源別了明月,繞過了古劍丘、戒律堂,自來至經閣前,卻見到兩個佩刀的彪形大漢坐在門前的鬆椅上閉著眼曬太陽。
經閣是妙通觀要地之一,乃是三層錯落別致的閣樓式建築,門框、殿柱、廊牆上貼著無數龍飛鳳舞的對聯、經文、詩句,門前還有幾個小道士翻曬著數十本受潮的書籍,與這些書卷氣十足的景象混雜起來,那兩名赳赳武夫著實有些不太搭調。
清源和幾個小道士招唿了一聲,直入門中,兩名大漢眯著眼瞧了一瞧,便依舊閉眼假寐。
經閣兩側偏房是堆放典籍的書庫,正殿是妙通觀借閱謄抄的所在,清源輕車熟路,順著左側的木梯走上二樓,正碰上從樓上走下想要出門透氣的羅慶雲。
好吧,出場已久的慶雲終於有個正麵介紹了:
慶雲是個清瘦的年輕道士,是蘇清源的摯友,與清源這種半路入觀的不同,還在繈褓中時就遭父母遺棄,被觀中道士撿了迴來,小時便入了道籍,道號清雲,按妙通觀入籍道士排名十四字‘太清明靜真玄定,神微通淵洞法全’算,與清虛觀主乃是同輩。
不過他心向塵世,為求科舉脫了道籍,名字亦改為慶雲,奈何時運不濟,不知何故竟屢試不第,仍隻能寄身妙通觀中作個俗家小執事,與蘇清源一樣,主要靠解文與為妙通觀做些雜工(如巡觀、防盜、協同法事等)謀生。
慶雲見著清源,也改了出門透氣的念頭,拉著清源往上就走,邊走邊道:“正找你呢,我和清銘師兄解的與太嶽師伯大不相同,他老人家固執己見,還要靠你說服一下。”
清源應了一聲,卻問道:“門前那兩人是怎麽迴事?”
慶雲冷笑:“正和這解文有關,要解的蚪文是黃乾澤的二子黃震暉送來的,那兩個是黃府家將,留下督促解文,說什麽每十天要送迴一段解文文辭,三個月解不完就要砸妙通觀的招牌,嘿嘿,若不是觀主也下了兩月內解完的嚴令,我非拖他三個月,看看他們到底敢不敢……”
“這兩人自稱曾是臨曲禁軍中的高手,昨天手癢和他們試了試手,底子很紮實,有些真功夫在,不過都是些粗漢,不認得幾個字,頭一天還在閣裏盯著咱們解文,半個時辰就看煩了,說是被墨熏臭了要出去晾晾,估計再過幾天連門前都待不住了,真拖兩個月隻怕人都瘋了。”
清源眨了眨眼:“聽你這口氣,打輸了?”
慶雲氣結:“你又聰明了!一打二,他們合擊之術挺厲害,輸了不丟人,再說也沒動兵器。”
清源譏笑一聲:“要真曾是禁軍,動兵器你更不行,臨曲槍盾可是天克刀劍,潑刀陣也厲害著呢。”
三丈見方的二樓正堂內散放著幾張膝高的檀木長幾,每張長幾前都擺有數個蒲團,案麵亦都有幾摞書籍、紙張、筆硯散落其上,其中一張長幾前正有兩名道士指著一本薄薄的書冊和數張白麻紙在激烈爭論。
那個須發皆白看上去年逾古稀的道士便是經閣主持太嶽,另一個黑須黑發的矮小中年道士正是慶雲所說的清銘師兄。
一旁還有兩個小道士愁眉苦臉的坐著翻書研墨,半個字也不敢插口,正是經閣今日執勤的明玉、明均。
太嶽、清銘兩人輩份不同,年紀也相差巨大,亦都算是妙通觀學識最為淵博的人物,爭論起來卻是互不相讓,一個口沫橫飛,一個麵紅耳赤,哪裏有半分高人的風範?
清源、慶雲卻是見得慣了,絲毫不以為異,也跟著盤坐在長幾前,清源開口:“看到師伯、師兄如此興致勃勃,想來這次解文有些門道?”
兩人看到清源,終於停了下來,太嶽道人仍是吹胡子瞪眼睛憤憤不平。
清銘涵養功夫卻遠比太嶽為高,指了指案上的薄冊,又將幾張白麻紙分別攤開,道:
“這是黃府送解的蝌蚪原文,這張紙上麵是觀主定的調子,這邊幾張是我和慶雲解的,最後這些是你太嶽師伯解的,你先都瞧一瞧吧,今日我和師伯為這解法起了爭執,所以叫明月找你迴來商議一下……”
“這幾日你不在經閣,沒人能壓住他老人家,幾位師弟、師侄都被他罵的狗血噴頭,除了每日執勤的,誰也不敢來了。”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上線啦,即刻任務: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經閣大顯聖,啟動!)
清源拿起蝌蚪原文書冊細細觀看,先還是嘻嘻哈哈神色輕鬆,翻了幾頁後眉頭就皺了起來,之後每過片刻便翻過一頁,眉頭也皺的越發厲害,直至眉心那點細皮嫩肉都擰成了一團,待到翻至寫有‘九淺一深’那一頁時連手都輕輕抖了起來,腦中反複轟鳴:(那小娘兒說的……來了!)
這蝌蚪文書慶雲早已叫執勤的弟子謄了數本,清源看的甚是細致,時間也長,三人也等不得清源看完,各據一案,秉書探究去也。
晾書的道童們早收了工,曬太陽的兩位仁兄也不見影蹤,漸漸黃昏落日,繼而明月初升,除了偶爾喝水之外,清源幾乎未曾有過翻書和閉目沉思之外的其他動作,任得慶雲替他領迴的飯菜慢慢放涼,一口也未曾吃。
過了約莫兩個多時辰,清源終於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將書冊合上,沉思有頃,對堂中無事可做隻是苦捱時辰的明玉、明均道:“煩勞二位師侄開一下史部、道藏的庫房,我需找些藏書印證一下。”
這時明玉、明均當值的時間已過,但太嶽不放話,也不敢離開,兩人雖比清源低了一輩,但自覺是入了籍的道士(已傳戒授籙),與清源這等準道士(未傳戒授籙)身份不同,便有些不耐,推推搡搡的誰也不願去。
太嶽已經瞪圓了眼睛大罵:“你們倆都長的是豬耳朵嗎?讓你們開庫房就開,開完就滾蛋,不用在這裏守著了。”
兩人想來是被罵慣了,不以為意,各個反嗔作喜,開了庫房後卸差而去。
太嶽見之更是大搖其頭,怒道:“清虛招的這些道士沒一個得力的,個個俗不可耐麵目可憎,統統奇蠢如豬,等老道一死,妙通觀還不知被敗成什麽樣!”
清銘不敢接口,隻得默然以應。
清源叫上慶雲幫忙,又到庫房裏翻了幾十本古書,耗了半個多時辰,最後找了一本史部的《宣竹閣舊景通略》,一本道藏雜流的《眾真列傳》出來。
太嶽、清銘看到他帶出來的兩本書名,有些不明所以,清銘問道:“可是有所得?”見清源微笑不語,又指著案上一堆宣紙,“我們幾個解的你也看看,可與你想的一樣?”
清源點點頭,先是拿起太嶽、清銘和慶雲的解文仔細看完了,最後又拿起清虛的‘解文總綱’,看到清虛起的書目‘明元春事’,寫的金屋藏嬌、各房爭寵、丫鬟監視、房中之術等等批注,竟爾看得滿頭大汗,臉上的表情說不出的古怪。
太嶽瞧著案幾道:“怎麽樣?還笑我不該罵嗎?清虛解的這都是什麽狗屁玩意,最可氣者,那幾個弟子竟敢真照著這狗屁總綱解來解去,我不罵他們罵誰?明巽這小子最是混蛋,竟然隻用兩天就解出了一本數萬字的《故景祝大學士明元風流豔聞》!”
說到此處本已是怒不可遏,但綹了兩把胡須後,又搖頭歎了口氣,竟似頗為遺憾:“難為他真能把那等醃臢無聊的風月故事寫的,嘖嘖,寫的鮮活似畫、栩栩如生,明字輩中一幹不開竅的榆木疙瘩,隻有明巽算是個鬼才,隻可惜腦子偏偏用錯了地方……”
慶雲死死板著臉,險些憋到抽筋,肚中早把太嶽鄙視了十七八遍:(師伯啊,你也太孤陋寡聞了,明巽那小子明明就是抄的從我這裏借去的《飛鸞外傳》好不好……)
清銘最是實誠,也指著清虛那總綱說道:
“我和師伯解第一頁也還沒瞧出問題,還順著觀主的路子走下去牽強附會,隻是越解便越覺出不對,還是慶雲取巧,自後往前解。先解出‘大景武德四十七年完筆’一句,而武德年間祝明元還未曾出世,至解到寫有唿吸吐納訣要的一頁已看出觀主全然理會錯了,我三人便重新解起。可今日比對之時,卻發現仍舊解的大不相同,又互相說服不了,尚幸你今日歸來,否則隻怕要吵破天去。”
頓了一頓,又道:“你向來獨具隻眼,若有所得也不必避我二人臉麵,但說無妨。”
清源揉了揉頭,拿起天蠶絲薄冊翻了幾下,又分別拿起太嶽和清銘所解數張白紙,隻留下解有唿吸吐納法的兩片,說道:“先不說別的,單單這十二段唿吸吐納的步驟,師伯與師兄都解的相差無幾,卻為何不先試著調息一下看看效果呢?”
太嶽手撫長須,眉飛色舞:“誰說我沒試過,當老夫是豬腦袋嗎?這十二段唿吸調息,有十一段皆是順逆相應,一輪調息完畢,老夫試了數次,全無用處。”
“唯獨這第六段,卻是長吸短唿,且孤陰而進,吸數竟至數倍於唿數,全不講究陰陽相應之理,偏偏這一段老夫調息起來竟是如斯響應,每一吞吸之間,便似有清氣生騰於迎香,之後貫行如蛇,通達於胸臆之中。一遍行罷,竟再無心塞胸悶之感,其法神驗如此,豈不正是內家養氣之訣要?”
他稍覺不適,輕輕閉上雙眼,諸般幻象立時消失不見。再睜開眼時,正看到李星琪那一張驚訝到極點也精致到極點的臉兒,這迴可是纖毫畢現,猶如玉脂點紅暈、好似秋露凝白膠,哪裏有一點模糊的影子。
李星琪雙目神光早已散去,兩瓣兒黛眉緊緊的揪在一起,又看了清源身後一眼,忽道:“哎呦,你身後那是誰?”
清源迴頭一望,沒見到人,後腦微覺一震,卻是被人敲了個悶勺,立時好似中了定身法,呆在當場。
星琪收迴手中敲頭的折扇,搖頭道:“奇哉怪也,奇哉怪也,這小道士凡人一個,明明未生神念,心神之鎖怎麽如此堅固?虧我還使迷神香輔助,又用了‘欲取先予’奇術,神念卻始終攻不進去。真是白說了好大密辛,這‘欲要取之必先予之’的法門也不頂用啊,還說什麽‘旁門十九道,迷煞多少人’,看來也隻是胡吹大氣,也怪不得大多都風流雲散了。”
(注:旁門十九道詳見拙著《捉妖記》)
這時遠處隱隱有腳步聲傳來,星琪圍著清源轉了一圈,竟是慌慌張張的順著小鏡湖溜了,一邊走一邊嘀咕:“瞧他這口歪眼斜、呆若木雞的模樣,‘消憶’、‘定身’想必都生了效,比起不靠譜的術法,還是法器好用,就是適才用力有點大了,可別敲傻了才好……算了算了,傻了又跟我有什麽關係,那明明是法器威力過大……”。
李星琪這裏身影剛被山石擋住不見,清源就清醒了過來,他摸著後腦,齜牙咧嘴:(怎地莫名其妙敲我這一下,嘶……這小娘兒下手真狠!這是馬祖的當頭棒喝?還是想學拍花小賊把我拐了去?呦,是明月來了。)
(若缺:笑死了,你不是自詡高手嗎,怎麽被個小姑娘輕鬆敲了板磚?)
(清源:按說也沒那麽快啊,怎麽就躲不開?難道是身法太差?看來從趙小四和寧宥那裏偷學的差了點,到底比不得正版……)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又上線啦,即刻任務:美色當前人前顯聖完成度0%,懲罰:懵逼一個時辰!你似乎聽到了不得了的信息。)
這時桃樹叢小道裏又走出一人,正是明月,遠遠的便道:“適才聽到小師弟們說起師叔在小鏡湖,果然在這裏尋著師叔。師叔這是有事要辦嗎?”
清源瞧了瞧四周,搖搖頭道:“沒事,你剛才可看到小鏡湖旁有其他人嗎?”明月奇道:“除了師叔哪還有什麽人?經閣的幾位師叔、師祖急著找蘇師叔你呢,師叔最好過去一趟。”
“哦,什麽事?”
“防禦使黃大人公子送來的古蝌蚪文書,幾位師叔、師祖解了數日頗有爭執,所以找師叔去參詳一二。”
清源別了明月,繞過了古劍丘、戒律堂,自來至經閣前,卻見到兩個佩刀的彪形大漢坐在門前的鬆椅上閉著眼曬太陽。
經閣是妙通觀要地之一,乃是三層錯落別致的閣樓式建築,門框、殿柱、廊牆上貼著無數龍飛鳳舞的對聯、經文、詩句,門前還有幾個小道士翻曬著數十本受潮的書籍,與這些書卷氣十足的景象混雜起來,那兩名赳赳武夫著實有些不太搭調。
清源和幾個小道士招唿了一聲,直入門中,兩名大漢眯著眼瞧了一瞧,便依舊閉眼假寐。
經閣兩側偏房是堆放典籍的書庫,正殿是妙通觀借閱謄抄的所在,清源輕車熟路,順著左側的木梯走上二樓,正碰上從樓上走下想要出門透氣的羅慶雲。
好吧,出場已久的慶雲終於有個正麵介紹了:
慶雲是個清瘦的年輕道士,是蘇清源的摯友,與清源這種半路入觀的不同,還在繈褓中時就遭父母遺棄,被觀中道士撿了迴來,小時便入了道籍,道號清雲,按妙通觀入籍道士排名十四字‘太清明靜真玄定,神微通淵洞法全’算,與清虛觀主乃是同輩。
不過他心向塵世,為求科舉脫了道籍,名字亦改為慶雲,奈何時運不濟,不知何故竟屢試不第,仍隻能寄身妙通觀中作個俗家小執事,與蘇清源一樣,主要靠解文與為妙通觀做些雜工(如巡觀、防盜、協同法事等)謀生。
慶雲見著清源,也改了出門透氣的念頭,拉著清源往上就走,邊走邊道:“正找你呢,我和清銘師兄解的與太嶽師伯大不相同,他老人家固執己見,還要靠你說服一下。”
清源應了一聲,卻問道:“門前那兩人是怎麽迴事?”
慶雲冷笑:“正和這解文有關,要解的蚪文是黃乾澤的二子黃震暉送來的,那兩個是黃府家將,留下督促解文,說什麽每十天要送迴一段解文文辭,三個月解不完就要砸妙通觀的招牌,嘿嘿,若不是觀主也下了兩月內解完的嚴令,我非拖他三個月,看看他們到底敢不敢……”
“這兩人自稱曾是臨曲禁軍中的高手,昨天手癢和他們試了試手,底子很紮實,有些真功夫在,不過都是些粗漢,不認得幾個字,頭一天還在閣裏盯著咱們解文,半個時辰就看煩了,說是被墨熏臭了要出去晾晾,估計再過幾天連門前都待不住了,真拖兩個月隻怕人都瘋了。”
清源眨了眨眼:“聽你這口氣,打輸了?”
慶雲氣結:“你又聰明了!一打二,他們合擊之術挺厲害,輸了不丟人,再說也沒動兵器。”
清源譏笑一聲:“要真曾是禁軍,動兵器你更不行,臨曲槍盾可是天克刀劍,潑刀陣也厲害著呢。”
三丈見方的二樓正堂內散放著幾張膝高的檀木長幾,每張長幾前都擺有數個蒲團,案麵亦都有幾摞書籍、紙張、筆硯散落其上,其中一張長幾前正有兩名道士指著一本薄薄的書冊和數張白麻紙在激烈爭論。
那個須發皆白看上去年逾古稀的道士便是經閣主持太嶽,另一個黑須黑發的矮小中年道士正是慶雲所說的清銘師兄。
一旁還有兩個小道士愁眉苦臉的坐著翻書研墨,半個字也不敢插口,正是經閣今日執勤的明玉、明均。
太嶽、清銘兩人輩份不同,年紀也相差巨大,亦都算是妙通觀學識最為淵博的人物,爭論起來卻是互不相讓,一個口沫橫飛,一個麵紅耳赤,哪裏有半分高人的風範?
清源、慶雲卻是見得慣了,絲毫不以為異,也跟著盤坐在長幾前,清源開口:“看到師伯、師兄如此興致勃勃,想來這次解文有些門道?”
兩人看到清源,終於停了下來,太嶽道人仍是吹胡子瞪眼睛憤憤不平。
清銘涵養功夫卻遠比太嶽為高,指了指案上的薄冊,又將幾張白麻紙分別攤開,道:
“這是黃府送解的蝌蚪原文,這張紙上麵是觀主定的調子,這邊幾張是我和慶雲解的,最後這些是你太嶽師伯解的,你先都瞧一瞧吧,今日我和師伯為這解法起了爭執,所以叫明月找你迴來商議一下……”
“這幾日你不在經閣,沒人能壓住他老人家,幾位師弟、師侄都被他罵的狗血噴頭,除了每日執勤的,誰也不敢來了。”
(叮咚,你的自製金手指上線啦,即刻任務: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經閣大顯聖,啟動!)
清源拿起蝌蚪原文書冊細細觀看,先還是嘻嘻哈哈神色輕鬆,翻了幾頁後眉頭就皺了起來,之後每過片刻便翻過一頁,眉頭也皺的越發厲害,直至眉心那點細皮嫩肉都擰成了一團,待到翻至寫有‘九淺一深’那一頁時連手都輕輕抖了起來,腦中反複轟鳴:(那小娘兒說的……來了!)
這蝌蚪文書慶雲早已叫執勤的弟子謄了數本,清源看的甚是細致,時間也長,三人也等不得清源看完,各據一案,秉書探究去也。
晾書的道童們早收了工,曬太陽的兩位仁兄也不見影蹤,漸漸黃昏落日,繼而明月初升,除了偶爾喝水之外,清源幾乎未曾有過翻書和閉目沉思之外的其他動作,任得慶雲替他領迴的飯菜慢慢放涼,一口也未曾吃。
過了約莫兩個多時辰,清源終於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將書冊合上,沉思有頃,對堂中無事可做隻是苦捱時辰的明玉、明均道:“煩勞二位師侄開一下史部、道藏的庫房,我需找些藏書印證一下。”
這時明玉、明均當值的時間已過,但太嶽不放話,也不敢離開,兩人雖比清源低了一輩,但自覺是入了籍的道士(已傳戒授籙),與清源這等準道士(未傳戒授籙)身份不同,便有些不耐,推推搡搡的誰也不願去。
太嶽已經瞪圓了眼睛大罵:“你們倆都長的是豬耳朵嗎?讓你們開庫房就開,開完就滾蛋,不用在這裏守著了。”
兩人想來是被罵慣了,不以為意,各個反嗔作喜,開了庫房後卸差而去。
太嶽見之更是大搖其頭,怒道:“清虛招的這些道士沒一個得力的,個個俗不可耐麵目可憎,統統奇蠢如豬,等老道一死,妙通觀還不知被敗成什麽樣!”
清銘不敢接口,隻得默然以應。
清源叫上慶雲幫忙,又到庫房裏翻了幾十本古書,耗了半個多時辰,最後找了一本史部的《宣竹閣舊景通略》,一本道藏雜流的《眾真列傳》出來。
太嶽、清銘看到他帶出來的兩本書名,有些不明所以,清銘問道:“可是有所得?”見清源微笑不語,又指著案上一堆宣紙,“我們幾個解的你也看看,可與你想的一樣?”
清源點點頭,先是拿起太嶽、清銘和慶雲的解文仔細看完了,最後又拿起清虛的‘解文總綱’,看到清虛起的書目‘明元春事’,寫的金屋藏嬌、各房爭寵、丫鬟監視、房中之術等等批注,竟爾看得滿頭大汗,臉上的表情說不出的古怪。
太嶽瞧著案幾道:“怎麽樣?還笑我不該罵嗎?清虛解的這都是什麽狗屁玩意,最可氣者,那幾個弟子竟敢真照著這狗屁總綱解來解去,我不罵他們罵誰?明巽這小子最是混蛋,竟然隻用兩天就解出了一本數萬字的《故景祝大學士明元風流豔聞》!”
說到此處本已是怒不可遏,但綹了兩把胡須後,又搖頭歎了口氣,竟似頗為遺憾:“難為他真能把那等醃臢無聊的風月故事寫的,嘖嘖,寫的鮮活似畫、栩栩如生,明字輩中一幹不開竅的榆木疙瘩,隻有明巽算是個鬼才,隻可惜腦子偏偏用錯了地方……”
慶雲死死板著臉,險些憋到抽筋,肚中早把太嶽鄙視了十七八遍:(師伯啊,你也太孤陋寡聞了,明巽那小子明明就是抄的從我這裏借去的《飛鸞外傳》好不好……)
清銘最是實誠,也指著清虛那總綱說道:
“我和師伯解第一頁也還沒瞧出問題,還順著觀主的路子走下去牽強附會,隻是越解便越覺出不對,還是慶雲取巧,自後往前解。先解出‘大景武德四十七年完筆’一句,而武德年間祝明元還未曾出世,至解到寫有唿吸吐納訣要的一頁已看出觀主全然理會錯了,我三人便重新解起。可今日比對之時,卻發現仍舊解的大不相同,又互相說服不了,尚幸你今日歸來,否則隻怕要吵破天去。”
頓了一頓,又道:“你向來獨具隻眼,若有所得也不必避我二人臉麵,但說無妨。”
清源揉了揉頭,拿起天蠶絲薄冊翻了幾下,又分別拿起太嶽和清銘所解數張白紙,隻留下解有唿吸吐納法的兩片,說道:“先不說別的,單單這十二段唿吸吐納的步驟,師伯與師兄都解的相差無幾,卻為何不先試著調息一下看看效果呢?”
太嶽手撫長須,眉飛色舞:“誰說我沒試過,當老夫是豬腦袋嗎?這十二段唿吸調息,有十一段皆是順逆相應,一輪調息完畢,老夫試了數次,全無用處。”
“唯獨這第六段,卻是長吸短唿,且孤陰而進,吸數竟至數倍於唿數,全不講究陰陽相應之理,偏偏這一段老夫調息起來竟是如斯響應,每一吞吸之間,便似有清氣生騰於迎香,之後貫行如蛇,通達於胸臆之中。一遍行罷,竟再無心塞胸悶之感,其法神驗如此,豈不正是內家養氣之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