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雙方還在溝通之時,劉平安決定把那個叫張華寧的書辦放了,先試試水,看那邊什麽形勢,按照如今狀態來看應該打不起來,真有可能是誤會了。


    張華寧滿臉是血,手腳抖動跪在安撫使劉廣誌身前,他沒想到隻是打了個秋風就惹出滔天巨禍,差點引得雙方打起來,完了自己小命不保。


    “大人明鑒,我看山西來的亂民是要造反,請大人盡快出兵鎮壓。張華寧一看形勢對自己不利直接破罐子破摔。


    “狗東西還敢反咬一口,劉廣誌氣的渾身發抖,就是因為眼前之人的一點貪念,差點讓他的安撫工作功虧一簣,此人心腸歹毒,不能留了。


    劉廣誌對身邊隨從揮了一下手叫人把張華寧帶下去,正準備派餘小二再次去劉平安那邊解釋就見一個三十歲左右男子跑到延安知府周傳忠身邊說了幾句話。


    周傳忠轉頭對劉廣誌苦笑一聲說道:我已經打聽到跟咱們對峙的人是誰,是汾陽縣銅廠的東家,他這次受巡撫大人委托拉著六萬斤銅過來陝西交接,另外還帶著他們鎮裏的所有百姓,那個書辦張華寧該死。


    劉廣誌聽完周傳忠的話一腳踹翻身前的桌子說道:那個狗東西當然該死,你說的六萬斤銅是怎麽迴事?


    周傳忠叫人把桌子扶起來迴道:汾陽縣那邊有一處大銅礦,每年生產二十幾萬斤銅,換算得三十多萬兩銀子,近一年來山西很多軍費都依靠銅廠的利潤支撐。


    劉廣誌狠狠拍了一下大腿歎道:太可惜了,一年三十幾萬兩留給東胡人,造孽呀,那麽多錢,就是把整個山西的田稅加一起也不比那座銅礦的出產多多少。


    劉平安要是聽到劉廣誌的話語隻能撇撇嘴,山西一年的稅收可比那三十多萬兩高多了,光收田稅有個屁用,山西最大的問題是幾乎不收商稅,所以才會依靠田稅,那幫口外經商的人家哪個不富可敵國。


    為了徹底解除誤會,延安知府周傳忠親自跑了一趟,他跟劉平安曾經在渡口見過麵,他曆數了那個狗屁貪腐書辦一頓後笑嗬嗬帶著劉平安交付他的六萬斤銅揚長而去,其實這批六萬銅是要交付給西安府官員的,但現在已無可能,為了安撫劉平安這些山西百姓,劉廣誌和周傳忠特意準備了一些肉食給送了過來。


    劉平安交接完銅之後心情低落,他想起了在四平鎮的大銅礦,那是他的心血,如果沒有戰爭他現在可能家財萬貫,良田千頃,嗯,可能都娶上媳婦了。


    可現在,他帶著一幫窮困潦倒的百姓四處流浪,到現在連個落腳地都沒有,更有可能會被朝廷安排到甘肅,或者寧夏戍邊,時也命也。


    “大哥,大哥,


    劉平安迴頭望著闖進來已經長了好幾歲,古靈精怪快要十歲的三丫心情好了不少,四處流浪又能如何,起碼家人陪在身邊。


    “哎呦,大丫也跟著來了。劉平安見早已長成大姑娘的大丫打了聲招唿,要不是這兩年戰亂不斷,大丫這個大妹妹早已找婆家嫁出去了,大伯娘為了大丫婚事差點愁白了頭。


    大丫笑嗬嗬坐到劉平安身邊說道:我剛從黃家小姐那邊過來,聽黃小姐的意思,她好像不準備去南方定居,如果可以她想先跟著咱們一起。


    “明白了,劉平安明白黃詩雲的意思,如今太亂了,他們姐弟帶著一大群人在他這裏最起碼不愁吃穿,可一旦離開他這去南方,手裏有沒有錢先不說,距離太遠天知道能不能安全抵達。


    這是準備給自己當保鏢啊,可自己這邊現在沒有進項,以後可怎麽養這幫人?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但願找到一條能賺錢的路子。


    “劉兄弟,我找你有事?


    劉平安剛想親自下去安撫一下因為兩軍對峙擔心不已的百姓就見自己的茶友唐掌櫃和他大兒子走了過來。


    “唐老哥,有事您說?


    唐掌櫃略顯驚慌試探問道:劉兄弟你跟我說實話,咱們已經過河到了陝西,為何會有官軍攔著不讓走。


    劉平安見四下無人把唐掌櫃拉到一邊輕聲說道:我聽已經南下的馮家人說朝廷可能要把咱們山西的民眾安排去甘肅鎮戍邊,嗯,也有可能是寧夏鎮。


    “什麽?唐掌櫃嚇得臉色發白,去甘肅鎮,那裏除了本地軍戶,就是大周流放犯人的地方,沒人願意去那種偏僻遙遠的地方受苦。


    劉平安見唐掌櫃嚇成這樣無奈搖了下頭安慰:唐掌櫃不必如此,這也有可能是馮阿大推測,朝廷可能還會把咱們送往西安府或者本地其他府縣。


    唐掌櫃有些擔心,但也毫無辦法,他有點羨慕張大牙那個老混蛋,借著馮家的光跟著去了西安府,聽說要準備進川地投奔大兒子一家。


    劉平安望著心不在焉的唐掌櫃父子,本想叫人去問問官府到底怎麽安排他們山西來的百姓,但一想到這麽重要的事,絕對不會跟他說,就算他從山西帶過來六萬斤銅那又怎麽樣?


    本來按照規矩,那些銅就是官府的,用這個跟人套近乎沒用。


    安撫使劉廣誌聽著下屬匯報的山西百姓數量皺著眉頭,整個山西因為大部分被東胡人占據,剩餘完整渡河的也就平陽府和一些其他府縣少量百姓,但高達3萬戶還是讓劉廣誌心煩不已。


    他主要是沒錢安置這麽多百姓,按照朝廷旨意每戶分發五兩銀子,而且還要給這麽多人分發糧食,土地,耕牛,土地還好說,自己去開荒即可,但耕牛在如今的行情可不是小數目,糧食也是大問題。


    劉廣誌其實更想把百姓安置到富裕的漢中府,那樣就可以節省開支,但皇上和首輔都想把人送去甘肅鎮戍邊,那邊草原部族眾多,加上邊軍精銳大部分都在京城,造成兩鎮兵力空虛,急需填補人口。


    如今的陝西邊軍隻有從京城迴來的一萬五千人,這麽點人要守衛廣闊的邊境線已無可能,不說別的,在甘肅鎮隻有區區不到一萬人馬,根本守不住,聽說從京城迴來的邊軍總兵官劉成現在正依托邊軍瘋狂招兵,以其填補空白。


    如果不把山西百姓送去戍邊,那甘肅鎮,寧夏鎮幾年之後必然被草原部族吞並,特別是草原霸主東胡人,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劉廣誌心中發寒,大周一旦丟掉河西走廊也就失去朝廷唯二的幾處馬場,沒有戰馬的大周朝如何收迴幽雲地區,別說收迴幽雲,可能整個大周北方全都會成為東胡人的天下。


    朝廷的決策沒有錯,劉廣誌下定決心後給朝廷上了一份奏折,主要講述他現在缺少錢糧,朝廷必須支持,否則無法遷移這麽多百姓去甘肅。


    在劉廣誌等待朝廷迴複之際劉平安也已經下定決心,他讓張秀才用銀子開道從官府那邊打聽消息,一旦去甘肅戍邊,他需要了解甘肅鎮的具體情況。


    張秀才就把打聽來的消息的源源不斷告訴了劉平安,甘肅鎮的情況讓劉平安震驚不已,更應該來說是震撼。


    甘肅鎮跟寧夏鎮都歸屬三邊總督管轄,但區別在於這兩個地方是軍鎮,很多老百姓隻做一件事那就是當兵吃糧,三邊總督治下邊軍有一半都是兩地百姓,而且這倆地方跟大周其他地方不同,因為被草原部族包圍所以這兩地實施的是軍戶製度,有點類似於明朝的衛所製,所以大周隻有甘肅鎮實施這種軍隊製度。


    跟明朝衛所製不同的是兩地軍戶比大明衛所兵活的要滋潤一些,朝廷是不收田稅的,而且為了邊疆安全大量給予補貼,當然是不會給老百姓錢,當地百姓防備草原部族也需要自備糧食。


    也就是說老百姓自己種地產出的糧食自己留著,但作為守備地方軍種要自備糧食,朝廷會給與銀錢補貼。


    劉平安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認為他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官,沒錯,去荒涼無比的甘肅鎮必須得弄個千戶官來當,否則根本無法讓自己那一家子過上吃喝不愁的生活,在甘肅鎮除了將門世家之外其他人想經商賺錢,沒權利,老老實實種地當兵就是你的歸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天不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天不熱並收藏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