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朝廷終於傳下旨意,給予劉廣誌十五萬兩白銀用來安置山西百姓,這十五萬兩有十萬兩是直接給予每戶百姓五兩銀子,另外一些錢用來購買糧食轉運到甘肅,朝廷可能也知道平陽府有一處大糧倉加上百姓自己攜帶的糧食,足以用一年無憂,所以短期內不擔心出現饑荒。


    所有百姓一聽要把他們全都送去甘肅戍邊直接炸了鍋,要不是劉廣誌當機立斷當天每戶發了五兩銀子非鬧出事不可,就算這樣還是引起了一些渡河而來的士紳富戶不滿,都開始找關係,期望留在陝西,或者南下南方。


    有錢有權的人家也不知道跟朝廷官員說了什麽,大部分山西來的士紳豪族幾乎全都南下西安府,或者去其他州府,張秀才告訴劉平安,這幫人都捐獻了銀子給朝廷。


    劉平安苦笑一聲,朝廷缺錢安置山西百姓,放走這幫有錢的士紳豪族何樂而不為,劉平安如果願意捐錢他也可以走,但望著自己手下的幾百鄉兵和家屬,還有一臉絕望不知路在何方的百姓,他怎麽可能帶著一家人單獨跑路。


    劉平安也跟家裏人說過,那意思是讓爺爺劉元東帶著家人去西安府,他跟著百姓去甘肅,但被劉元東斷然拒絕,一家人決不能分開,為此事把劉平安訓斥了一頓。


    就在陝西巡撫,三邊總督楊知學過渡口準備配合安撫使劉廣誌安置百姓西遷之際,一份各千戶名單非確定下來,西遷兩萬戶,需要二十來個軍職千戶,名單上的人都是山西將門世家或者邊軍英勇敢戰之士。


    就在楊知學跟劉廣誌最終確定名單,並且準備按照安排好的路線遷徙百姓之時下屬書辦進門來報,前幾天跟巡防營對峙的劉平安求見。


    楊知學不知道幾天前發生的事情急忙詢問,劉廣誌臉色不太好的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楊知學大罵那個混蛋書辦該死,心中卻在想,劉平安組建的鄉軍竟然還有上百騎兵,那安排過去的千戶壓得住嗎?


    小民劉平安參見諸位大人,劉平安進門趕緊行禮,他這次過來就是要討個千戶官,要是要不來官,他會另想辦法,把那個安排倒他這裏的千戶弄走,反正他手裏握著鄉兵,狗屁的千戶要是敢炸毛,他有一百種辦法收拾他。


    劉廣誌見到劉平安臉色不大好看,幾天前雙方對峙就是眼前這個小子鬧起來的,雖說責任在他們這邊,但麵子上實在過不去。


    楊知學倒是沒在意,他聽過劉平安,那時候他還是山西巡撫,為了籌措軍餉直接把劉平安銅礦的利潤給沒收了。


    “不知你今日過來找本官何事?劉廣誌冷哼一聲問道。


    這老小子怎麽黑著臉,我又沒得罪他,劉平安望著一位臉色不好的中年官員莫名其妙,自己哪得罪他了。


    劉平安也沒想太多,組織了一下語言正色說道:小人劉平安當初在汾陽縣組織鄉兵,購買戰馬守衛鄉土,抵抗東胡人,聽說朝廷準備把山西百姓西遷戍邊,小人自告奮勇想討個千戶官,將來練兵抵禦草原東胡人的入侵,我劉平安必然報效朝廷,跟東胡人勢不兩立。


    “噗嗤,楊知學實在控製不住直接笑出了聲,狗屁的鄉兵,還抵禦東胡人,我在山西怎麽不知道有鄉兵抵禦過東胡人,話說的倒是好聽,不就是想要官嗎?


    劉廣誌沒笑但很憤怒,他第一次見有人堂堂正正無恥的要官,朝廷千戶武官,屬於甘肅鎮,寧夏鎮專屬,你說要就要,是不是腦子不正常。


    劉平安見兩位上官的表情就知道如果沒有充足的籌碼他不可能拿下千戶官,一咬牙繼續說道:我知道朝廷為了此次百姓戍邊缺少銀錢,隻要兩位官老爺把我們四平鎮的百姓歸我統轄,糧食,耕牛我自己全部承擔,而且一旦四平鎮百姓出現暴亂,就砍了我的腦袋。


    “這麽大決心?


    劉廣誌跟楊知學對視了一眼心中想法一樣,省錢,沒錯他們現在缺錢缺的要命,特別是楊知學,他是陝西巡撫,更是三邊總督,整個陝西邊軍都需要他來支撐,朝廷為了保衛洛陽,大部分軍費都給了整頓京營的林喬年,給陝西的軍費並不太多,但重建一支超過四萬人的邊軍所需要的錢糧是天文數字。


    劉平安的計策奏效了,劉廣誌心有不甘冷冷望了劉平安一眼說道:我可以做主答應你,但是,你必須在出一萬兩白銀。


    劉平安皺著眉頭,他沒想到劉廣誌如此不講道理,別的不說,到了甘肅鎮需要的耕牛都是一筆大數目,古代種地靠的就是耕地的牲口,要不然靠人拉犁你一天能耕幾畝地,必須要有耕牛,或者馬匹,騾子。


    劉平安為了不引起劉廣誌反感影響他的千戶職位咬牙答應了下來,楊知學在一旁卻直搖頭,他剛才看了一下山西百姓戶籍,劉平安所在的四平鎮,加上他銅礦家屬,鄉軍家屬超過兩千戶,人太多,眼前這個小年輕真能管的來,他抱有懷疑態度,但他們這邊缺錢卻是真的。


    劉平安迴到自己住的帳篷看了一眼給他的千戶官任命書後把張秀才叫過來,讓他去自己家人那邊領一千兩黃金送去道口那邊官府衙門,特意指明當麵送到安撫使劉廣誌手裏。


    隨後幾天劉平安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撫百姓,為了讓百姓安心他把跟他關係不錯的唐掌櫃幾人叫來分批挨家挨戶給百姓提振信心,並說明隻要到了甘肅,耕牛,種子,他會全部給予滿足,要是誰家沒糧食,他還會分批分發,絕不會讓一個人挨餓。


    安撫完百姓之後,劉平安把自己千辛萬苦存下的黃金換成白銀開始購買種子,耕牛,馬匹,騾子等牲畜,另外也買了一些棉花布匹,他擔心萬一到了甘肅鎮無處購買,萬一朝廷把他們安排到一個荒草遍地的無人區,想想就可怕。


    劉平安在自救,老百姓們更是如此,因為官府每戶發了五兩銀子,老百姓手裏有銀錢開始大肆購物,主要買兩樣東西,一個是帳篷,他們需要住的地方,另外就是布匹棉花,大西北苦寒之地,沒棉衣會凍死人的。


    延安府,西安府,甚至漢中府的商人齊聚渭水河畔兜售糧食,棉花,布匹,帳篷,甚至油鹽醬醋,也有一些藥材商人跑過來做藥材買賣。


    山西過來的幾萬戶老百姓的購買力是驚人的,特別是一些手中有些閑錢的鄉下土財主,有了小心思,開始大肆購買一些稀缺物件,比如銅鏡,珠寶,絲綢,茶葉,瓷器,期望運到甘肅賺點錢,甚至唐掌櫃都把自己積攢下來的錢購買了茶葉,這玩意不愁銷路,特別是草原上那些部族,離不開中原王朝的茶葉。


    一切準備就緒後,數萬戶山西百姓按照朝廷規定的路線開始向甘肅移動,過延安府,慶陽府,蘭州府後進入河西走廊,期間有三千戶留在了蘭州府,把那幾千戶百姓差點樂死,我的媽呀,留在蘭州府好啊。


    劉平安和他帶領的四平鎮百姓也羨慕過,但沒輪到他們也沒辦法,過蘭州府進入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溝通西域的交通要道,著名的絲綢之路必須從這裏通過,千年來為了跟草原部族爭奪河西走廊,中原王朝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自從大周開國年占領這裏之後就再沒丟失過。


    河西走廊不光是大周西北重要防線,也是整個王朝為數不多的幾處軍馬場之一,大周以前一半的軍馬都出自與此,自從東胡人進犯大周以來,更是顯得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因為河西走廊三個方向都是外族,麵臨壓力太大,百姓幾乎全民皆兵,而且這些外族都非常強大,漠北漠南的東胡人,西域少數部族林立,爭鬥不斷,另一邊的吐蕃雖然國力大幅下降,內亂不斷,但組織數萬騎兵綽綽有餘。


    “這裏簡直就是一處怪物房,沒有一個弱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天不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天不熱並收藏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