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順既然前來請降,自然是做足了功課的。


    “前番青唐吐蕃請降,至今尚有二主分居於湟州、西寧州,”李乾順說道:“黨項地廣人多,倉促之間若是我輩全都棄之而去,唯恐百姓不安,再生波瀾。”


    這是他進入宋境後,第一次露出鋒芒。


    還是蘇過出列說道:“不用倉促,國主可讓王族安撫好百姓後,再來開封。隻要盡早打開城門,前線將士自然知道該怎麽做,不會為難尋常百姓的。”


    李乾順再次舉例道:“昔日吳越納土歸宋,自太祖朝起意,到太宗朝方才完成,如今夏之疆域不在當年的吳越國之下,還請陛下施恩,容我安撫好百姓。”


    他看出來蘇過不好說話,轉頭向趙煦服軟。


    當年吳越王錢俶多次向宋請降,一開始也是抱著能保留吳越國的想法,所以對大宋各種恭敬,朝貢源源不斷,趙大也確實寬厚,不顧大臣的反對將錢俶給放迴去了。


    到了太宗繼位,錢俶再次奉詔來京,本來還想再爭取下,直接被剛剛即位、需要正名的趙二給扣了,這才獻上兩浙十三州的土地,同年,錢氏宗親三千餘人坐船進入東京城。


    趙煦聞言果然有些猶豫,天子沒有不愛名的,在對待吳越國一事上,太祖明顯比太宗要高明,畢竟兩浙之地盡在掌握,太宗吃相稍微難看了一點。


    蘇轍趕緊出列奏道:“當年吳越對朝廷一直恭順有加,不起刀兵,所以才能得到太祖太宗的恩遇,夏國能如能相提並論?”


    趙煦見有人解圍,微微頷首。


    李乾順見大宋君臣無懈可擊,隻得又道:“上朝是打算強留我於此地嗎?”


    趙煦這才開口道:“國主多慮了,朕同意請降,是不忍塞北江南與定難五州生靈塗炭,國主不同意朝廷的條件,迴去便是,朕絕不阻攔。”


    李乾順掙紮了一會,躬身道:“陛下容我迴驛館再商議下。”


    趙煦點頭同意,吩咐許將帶他下去了。


    李乾順走後,蘇轍奏道:“黨項人賊心不死,並非真降,不如早早禮送出境,大家還是戰場上見。”


    章惇也道:“如此拖延之舉,確實無需理會,可著西北眾軍繼續進攻。”


    趙煦有些遺憾,不過也沒說什麽,讓三省下旨發往韋州。


    李乾順帶著李至忠等人到使館安頓下來,對著幾名心腹歎道:“若是不鬆口,答應宋廷的要求,他們肯定會繼續進攻,亡國也是遲早的事。”


    幾人都沉默不語。


    大宋的封鎖太厲害了,黨項人一直在逃亡,過不了多久,估計連一戰之力都沒有了。


    李至忠突然說道:“當年若是放棄河西,盡全力打通西域,或許真的可以挽救黨項人。”


    這話一出,李乾順苦笑兩聲,說道:“百年基業,如何輕言放棄,再說當年也不知道契丹人會墮落至此。”


    要是西夏當年不理會大宋的背後偷襲,直接孤注一擲,拿下高昌迴鶻,再向西發展,憑黨項人的實力,打下類似西遼的地盤也不是不可能。


    李乾順想起被奪權後一直幽禁在宮中的小梁太後,開始想她到底隻是好戰,還是真的高瞻遠矚,知道黨項人的這塊土地並不安全。


    不過都不重要了,機會已經錯過,就不會再來了。


    朝廷在向西北發出繼續進攻的命令之前,也不忘差人通知李乾順一聲。


    畢竟人家還是一國之主,該有的體麵還得給,既然不是真心歸降,那就早點迴去準備戰鬥。


    李乾順聽到消息後,連生氣的想法都沒有了,一國之主都壓在這裏,卻連拖延幾日都做不到。


    他思考了一整夜,擺在他麵前的有三條路,一是答應大宋的要求,真心歸降,二是馬上收拾東西迴家,繼續交戰,三是率部出逃。


    逃走的方向則有兩個,要麽向西,和迴鶻人搶地盤,要麽向北,進入大遼的上京道。


    西進前途未卜,畢竟士卒逃匿,糧草匱乏,還得越過大宋的層層關卡,到了西域還能不能拿得下迴鶻都是個問題;


    北上寄人籬下,契丹人肯定不會拿出好的土地分給他們,搞不好還得去和上京道的韃靼諸部搶奪牧場,而且目前這形勢,契丹內憂外困,能不能頂得住大宋也難說。


    李乾順將自己的想法與眾人說了,眾人沉浸在一片絕望的氣氛之中。


    除了投降,其他都是垂死掙紮。


    李乾順見眾人不語,也就知道了大家的想法,歎道:“那便這樣吧,去告知外麵的使臣,表示朝廷的要求我們都答應了。”


    趙煦得到迴報後,再次召集宰執們商議,問道:“黨項人這迴可是真心投降?”


    “不管是不是,打開城門,讓守軍出城為先,”章楶奏道:“隻要能順利占領餘下數城,諒他們也弄不出什麽花樣來。”


    蘇過讚同道:“不錯,隻要邊軍謹慎對待,防止黨項餘部趁亂偷襲,其他都不是問題。”


    與黨項人的一片哀歎相比,大宋這邊君臣都是喜笑顏開。


    接下來大家商議了一下受降的流程。


    首先自然是李乾順遞上降表,然後派人迴去通報此事,若是西夏國內不再出幺蛾子,接著就是一城一城的投降了。


    黨項王族會在宋軍接手城池後,由邊軍護送到東京城,由朝廷統一安置。


    李乾順對此沒有異議,他在決定投降的那一刻,就已經接受了這一切。


    消息傳到韋州後,折克行不敢大意,第一個要求接手的地方是北方要塞克夷門。


    隻要宋軍占領了此地,興慶府便是門戶大開。


    李乾順前往宋境後,負責留守興慶府的是王族宗親濮王李仁忠和舒王李仁禮。


    兩人見到迴來的使臣,聽到李乾順的命令後,失聲痛哭。


    但形勢如此,也容不得他們有別的想法了,隻得下令各處城關都按宋軍的要求來做。


    先是克夷門,接著是龍興之地夏州,然後是宥州、鹽州。


    宋軍不急不緩地將定難之地盡數收入囊中,這才來到了興慶府的南大門西平府,也就是靈州城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廟寒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廟寒鴉並收藏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