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黨項人的最後掙紮
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 作者:楚廟寒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殿之中,宰執們正分析著西北傳迴的消息。
李乾順離開興慶府,在少量護衛的陪同下,南下韋州,向折克行表示要入京請降的意願。
折克行不敢答應,也不敢讓他入城,快馬急報京中,同時匯報了最新的戰況。
總的來說,就是大宋各線穩步推進,雖說夏主聲稱請降,但黨項各地守軍並沒有開城的意思。
趙煦讓宰執們先發表意見。
章惇奏道:“既是請降,當先打開城門,讓我軍入城,現在僅夏主一人,莫不是黨項內部有變?”
蘇轍也說道:“需嚴防重演當年李繼遷故事。”
當年便是李繼捧入京拜見太宗,說願意放棄對定難五州的世襲,太宗封官厚賞,可李繼捧之弟李繼遷不服,依靠遠祖在黨項人中的聲望,拉攏黨項豪族,抗宋自立,最終奠定西夏。
李乾順確實也是這個小算盤,可惜這一招已經用過了。
趙煦問道:“那依卿之見,該如何處理?”
章惇直言道:“迴絕便是,請降自該有請降的樣子。”
趙煦點點頭,眼神看向最末端的蘇過。
蘇過出列道:“臣以為不妨讓他來一趟,他有他的盤算,可我們也有我們的對策,談不攏並不影響什麽,若是能減少些士卒傷亡,則是一樁幸事。”
蘇轍反對道:“黨項人還未到山窮水盡之時,此舉必然有詐,我們為何要冒這風險?”
在蘇過隱隱成為趙煦的傳聲筒後,隻有蘇轍還在穩定地出言駁斥。
“風險不大,談不攏送迴去就是了,”蘇過笑道:“沿途他也接觸不到什麽,他那點小心思,我朝這麽多人,還不至於被他蒙蔽。”
一國之主入京請降,這可是太祖太宗時才有的事,蘇過知道趙煦有點小期待,所以不介意在這點小事上擔點風險。
趙煦果然拍板道:“那便同意讓他來,朕倒要看看他還有什麽招。”
眾人齊聲答應下來,蘇轍怒瞪找事的侄兒。
此事確實有些多餘,還很麻煩,畢竟李乾順是一國之主,該有的待遇也不能少了他的,得花上不少人力物力。
蘇過尷尬地出列道:“臣願意陪同前往邊境接人。”
以他的身份,還不夠負責接待一國之主的,所以趙煦安排許將與蘇過一同前往。
蘇過壞心思也多,先遣人通知了韋州那邊,然後又讓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吳到京兆府等候。
許將和蘇過趕到韋州時,李乾順還和他的護衛住在城外的帳篷裏。
折克行不讓他入城,他也沒迴去,就在城外住了下來。
等朝廷同意他入京請降後,折克行差人請他入城,李乾順拒絕了,表示就在城外等候。
不管這投降有幾分真心,至少這姿態是擺得夠足了。
許將率使團出城接李乾順入城,一應禮儀都是按國王的禮儀。
李乾順拒不接受,隻同意以普通臣禮入京。
在許將和李乾順交涉的功夫,蘇過偷偷打量著這個西夏之主,看起來他的外貌遠超了年齡,也可能是蓄須的緣故,一張嚴肅的臉讓人忘記了他還不滿二十歲。
往來大宋數次的李至忠陪在他身邊,看到蘇過,忙低聲耳語了幾句。
李乾順看向蘇過,表情和善地點了點頭。
蘇過則笑了笑,沒說什麽。
一行人在韋州城歇了一日,便動身出發了,先南下慶州,然後是京兆府。
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吳早就在城外等候,看到舊主,也尷尬地上前行禮。
當然,不是君臣之禮了。
蘇過在一旁笑道:“我擔心照顧不周,專門找來兩位國主的故人,國主有什麽問題,可隨時跟他們提。”
李乾順客氣地點頭謝過,一點沒有被冒犯到的意思。
蘇過內心嘖嘖稱奇,這年輕人還真穩得住。
過了京兆府,便一路向東,途徑西京,便進入京畿了。
李乾順沿途十分安分,沒有提任何要求,反而與兩位黨項降將敘舊起來,相談甚歡。
偶爾也和許將、蘇過等人討論下儒學,看得出來,他是真的頗有研究。
隨行侍衛也都在皇城司的看管之下,規規矩矩,不亂看,不打聽。
大家一路平安地進入了東京城。
趙煦在紫宸殿接見了李乾順,幾位宰執侍立一旁。
李乾順按臣禮上前拜見。
這應該是西夏國主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對大宋行臣禮,當年李元昊雖然稱臣,但每次大宋的使臣過去,都不讓進入興慶府,而是在宥州(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居住,李元昊以此來避免行臣禮。
趙煦頓了幾秒,這才開口道:“免禮,國主遠來辛苦了。”
李乾順恭敬道:“我輩不識天恩,冒犯上朝,國主一稱實不敢再受。”
趙煦也不和他討論這些有的沒的,直接問道:“不知此來請降,是如何請法?”
“去國號,去王號,我留在東京,”李乾順說道:“隻願陛下能給黨項人一方水土生活下去。”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章惇出列質問道:“既是請降,為何不打開城門,不解散大軍?”
李乾順側身對著章惇答道:“族人尚心存疑慮,若是朝廷接受我的請降,我這就通知他們打開城門,放士卒們迴去耕種放牧。”
蘇轍問出關鍵問題,“黨項其他皇族如何安排?”
李乾順又調整了下方向,躬身道:“任憑朝廷處置。”
說啥都答應,大宋君臣都有些迷糊了。
蘇過忍不住出列說道:“如此甚好,不如國主先遣人迴去通報,讓興慶府和夏州打開城門,解散軍士,以便朝廷接手城防,同時朝廷也會派人前去接黨項皇族入京。”
李乾順的臉皮抖了下,對著蘇過迴道:“朝廷此舉,是否表示願意接受我的請降?”
蘇過臉皮厚,說道:“並非如此,隻是國主既然請降,總該先拿出點誠意來,不然前線的將士怕是不會同意這麽等下去。”
聽到這話,李乾順轉身對著趙煦說道:“我孤身進京,足見誠意,可朝廷這般逼迫,實在不像上朝所為。”
趙煦迴道:“都是請降的應有之意,何來逼迫一說?”
李乾順離開興慶府,在少量護衛的陪同下,南下韋州,向折克行表示要入京請降的意願。
折克行不敢答應,也不敢讓他入城,快馬急報京中,同時匯報了最新的戰況。
總的來說,就是大宋各線穩步推進,雖說夏主聲稱請降,但黨項各地守軍並沒有開城的意思。
趙煦讓宰執們先發表意見。
章惇奏道:“既是請降,當先打開城門,讓我軍入城,現在僅夏主一人,莫不是黨項內部有變?”
蘇轍也說道:“需嚴防重演當年李繼遷故事。”
當年便是李繼捧入京拜見太宗,說願意放棄對定難五州的世襲,太宗封官厚賞,可李繼捧之弟李繼遷不服,依靠遠祖在黨項人中的聲望,拉攏黨項豪族,抗宋自立,最終奠定西夏。
李乾順確實也是這個小算盤,可惜這一招已經用過了。
趙煦問道:“那依卿之見,該如何處理?”
章惇直言道:“迴絕便是,請降自該有請降的樣子。”
趙煦點點頭,眼神看向最末端的蘇過。
蘇過出列道:“臣以為不妨讓他來一趟,他有他的盤算,可我們也有我們的對策,談不攏並不影響什麽,若是能減少些士卒傷亡,則是一樁幸事。”
蘇轍反對道:“黨項人還未到山窮水盡之時,此舉必然有詐,我們為何要冒這風險?”
在蘇過隱隱成為趙煦的傳聲筒後,隻有蘇轍還在穩定地出言駁斥。
“風險不大,談不攏送迴去就是了,”蘇過笑道:“沿途他也接觸不到什麽,他那點小心思,我朝這麽多人,還不至於被他蒙蔽。”
一國之主入京請降,這可是太祖太宗時才有的事,蘇過知道趙煦有點小期待,所以不介意在這點小事上擔點風險。
趙煦果然拍板道:“那便同意讓他來,朕倒要看看他還有什麽招。”
眾人齊聲答應下來,蘇轍怒瞪找事的侄兒。
此事確實有些多餘,還很麻煩,畢竟李乾順是一國之主,該有的待遇也不能少了他的,得花上不少人力物力。
蘇過尷尬地出列道:“臣願意陪同前往邊境接人。”
以他的身份,還不夠負責接待一國之主的,所以趙煦安排許將與蘇過一同前往。
蘇過壞心思也多,先遣人通知了韋州那邊,然後又讓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吳到京兆府等候。
許將和蘇過趕到韋州時,李乾順還和他的護衛住在城外的帳篷裏。
折克行不讓他入城,他也沒迴去,就在城外住了下來。
等朝廷同意他入京請降後,折克行差人請他入城,李乾順拒絕了,表示就在城外等候。
不管這投降有幾分真心,至少這姿態是擺得夠足了。
許將率使團出城接李乾順入城,一應禮儀都是按國王的禮儀。
李乾順拒不接受,隻同意以普通臣禮入京。
在許將和李乾順交涉的功夫,蘇過偷偷打量著這個西夏之主,看起來他的外貌遠超了年齡,也可能是蓄須的緣故,一張嚴肅的臉讓人忘記了他還不滿二十歲。
往來大宋數次的李至忠陪在他身邊,看到蘇過,忙低聲耳語了幾句。
李乾順看向蘇過,表情和善地點了點頭。
蘇過則笑了笑,沒說什麽。
一行人在韋州城歇了一日,便動身出發了,先南下慶州,然後是京兆府。
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吳早就在城外等候,看到舊主,也尷尬地上前行禮。
當然,不是君臣之禮了。
蘇過在一旁笑道:“我擔心照顧不周,專門找來兩位國主的故人,國主有什麽問題,可隨時跟他們提。”
李乾順客氣地點頭謝過,一點沒有被冒犯到的意思。
蘇過內心嘖嘖稱奇,這年輕人還真穩得住。
過了京兆府,便一路向東,途徑西京,便進入京畿了。
李乾順沿途十分安分,沒有提任何要求,反而與兩位黨項降將敘舊起來,相談甚歡。
偶爾也和許將、蘇過等人討論下儒學,看得出來,他是真的頗有研究。
隨行侍衛也都在皇城司的看管之下,規規矩矩,不亂看,不打聽。
大家一路平安地進入了東京城。
趙煦在紫宸殿接見了李乾順,幾位宰執侍立一旁。
李乾順按臣禮上前拜見。
這應該是西夏國主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對大宋行臣禮,當年李元昊雖然稱臣,但每次大宋的使臣過去,都不讓進入興慶府,而是在宥州(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居住,李元昊以此來避免行臣禮。
趙煦頓了幾秒,這才開口道:“免禮,國主遠來辛苦了。”
李乾順恭敬道:“我輩不識天恩,冒犯上朝,國主一稱實不敢再受。”
趙煦也不和他討論這些有的沒的,直接問道:“不知此來請降,是如何請法?”
“去國號,去王號,我留在東京,”李乾順說道:“隻願陛下能給黨項人一方水土生活下去。”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章惇出列質問道:“既是請降,為何不打開城門,不解散大軍?”
李乾順側身對著章惇答道:“族人尚心存疑慮,若是朝廷接受我的請降,我這就通知他們打開城門,放士卒們迴去耕種放牧。”
蘇轍問出關鍵問題,“黨項其他皇族如何安排?”
李乾順又調整了下方向,躬身道:“任憑朝廷處置。”
說啥都答應,大宋君臣都有些迷糊了。
蘇過忍不住出列說道:“如此甚好,不如國主先遣人迴去通報,讓興慶府和夏州打開城門,解散軍士,以便朝廷接手城防,同時朝廷也會派人前去接黨項皇族入京。”
李乾順的臉皮抖了下,對著蘇過迴道:“朝廷此舉,是否表示願意接受我的請降?”
蘇過臉皮厚,說道:“並非如此,隻是國主既然請降,總該先拿出點誠意來,不然前線的將士怕是不會同意這麽等下去。”
聽到這話,李乾順轉身對著趙煦說道:“我孤身進京,足見誠意,可朝廷這般逼迫,實在不像上朝所為。”
趙煦迴道:“都是請降的應有之意,何來逼迫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