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全稱《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針灸專著,3卷,附《腧穴都數》一卷。北宋王惟一撰。編成於公元1026年。載腧穴657個,除去雙穴則有腧穴354個,與《針灸甲乙經》相比,增加青靈、厥陰俞、膏肓俞三個雙穴和督脈的靈台、陽關兩個單穴。


    腧穴的排列,兼采《甲乙經》和《外台秘要》之長,卷一、二按十二經和督、任脈的經絡循行排列,卷三討論腧穴主治,則分為偃、伏、側、正四麵和頭部、麵部、肩部、側頸部、膺俞、側腋、腹部、側脅等各部位排列,但對四肢穴仍依十二經次序排列。這種排列腧穴的好處,就是使人既能了解古代的經絡係統,又便於臨證需要。本書不僅當時刻印刊行,而且刻石立於相國寺仁濟殿內,是中國針灸史上的裏程碑。


    成書背景


    宋仁宗認為針艾之法,極宜慎重,腧穴稍差便危及生命。於是詔準王惟一主持鑄造針灸銅人,王氏又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於之配合,由宋朝政府刻於石碑而頒行全國,是為首次國家級的經穴大整理,為針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流傳版本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成書後,曾經刻於石碑並木版刊行。現存明正統八年(1443年)複刻本數種,以及北宋原書石刻殘石數塊,另有明代石刻之拓本等。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閑邪瞆叟曾將此書略加增補,改編為5卷,題為《新刊補注銅人腧穴圖經》,雖有較大增刪,但其後複刻本較多,流傳較廣。1949年後有影印本。


    校注、整理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閑邪瞆叟曾將此書略加增補,改編為5卷,題為《新刊補注銅人腧穴圖經》,其內容是在原書基礎上,刪去骨度法、髒腑圖、穴腧都數,補入經脈循行之注文,針灸避忌人神圖等,並將經穴圖及十四經脈之排列,作了較大修改。後世多以此本為底本複刻流傳。


    作者簡介


    王惟一,北宋著名針灸學家,為翰林醫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藥奉禦騎都尉。設計並監製了聞名中外的針灸銅人,並撰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訂了《明堂針灸圖》,校正了《黃帝八十一難經》。


    王氏在醫官院任職時,主持修鑄了針灸銅人2具,本書之編寫,意在闡釋針灸銅人之經脈腧穴,文圖兼備,故以“圖經”命名。


    卷上載仰伏人尺寸圖、十二經脈及任脈、督脈圖,並按手、足陰陽十二脈及督、任二脈順序,逐經記述經脈循行、主病及其所屬經穴位置;卷中載述針灸避忌太乙圖,次按頭、麵、肩、背、頸、膺、腋、股、脅之順序排列經穴,詳論每一經穴之部位、主治、針灸法、宜忌等;卷下載論十二經氣血多少及井、滎、俞、經、合等穴名,次按手足陰陽十二經脈順序詳論四肢部經穴之部位、主治、針灸法等。全書共載穴名354個,可稱為集北宋以前針灸腧穴主要成就之作。


    書中列舉之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和任督二脈之循行和腧穴,並參考各家學說加以訂正,又對《靈樞·經脈》之原文予以注釋。此書之撰成,推動了針灸學之發展,當時醫官院將圖經刻於四麵壁上,每卷一壁,剩餘一壁則另撰《穴腑都數》一卷補入。其書內容分別記以頭、麵、頸、項、背、肩、胸、腋、腹、脅及手足十二經穴,四肢部經穴及《修明堂訣式》(即周身骨度尺寸)、《五髒六腑大小形狀》等,文字簡要,具有全書經穴索引性質。


    全國通行的“針灸教材”


    經過唐朝末年的戰亂和五代十國數十年的分裂,宋朝再次實現中國曆史上的大一統,有了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發展。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都出現在宋朝;北宋時期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其中六位是宋人……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代社會進步是全方位的、整體性的,經濟繁榮進步的成果也反映到了宋人醫學科學和醫療事業的發展進步上。宋朝統治者對醫學十分重視,設有翰林醫官院和太醫局,主管醫療和醫學教育事業。朝廷還將太醫局的藥方加以修訂,公開出版,名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和天聖銅人的出現,就是這一時期醫學進步的標誌性成果之一。


    王惟一是北宋仁宗時期的著名醫學家,天聖四年(1026年)編著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圖經記載了354個穴名,單穴、雙穴總計共有657個穴位。


    次年,王惟一根據圖經內容,用青銅鑄造了兩座針灸銅人。銅人身高1.6米,男性,體腔及四肢中空,四肢腔內裝有木製骨骼模型。銅人可分解為6個部分,由特製插頭相連。體表塗有亮漆,用黑漆標明經脈循行路線和腧穴在人體的部位。腧穴名稱用金字旁標。銅人外表塗上黃臘,體內灌上水銀,醫工考試時按穴試針,中穴則水銀流出,稍差便刺不中。它對穴位的統一和固定,起了很大作用,這是宋代在針灸學上的偉大發明。


    宋仁宗下令將其中的一座銅人放在大相國寺仁濟殿珍藏,另一座放在醫官院供教學使用。


    天聖五年(1027年),翰林醫官院增添“新鑄”兩字,《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印刷頒行全國,並規定該書為法定的針灸典籍,凡針灸醫生和太醫局針灸科醫官,必須以其為必讀之書。為使《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永存於世,宋朝政府令王惟一將該書刻石成碑,和天聖銅人一起立於大相國寺仁濟殿石壁堂。


    《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天聖銅人、《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刻石,從此成為太醫局針灸科醫官教學必備教具,並應用於針灸教學和考試醫生,使針灸學理論在宋代首次實現了標準化和統一,這標誌著我國針灸醫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影響評價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和針灸銅人是為首次國家級的經穴大整理,以十四經為綱,三百五十四穴為目,並附有插圖十五副。全書編寫體例統一,結構嚴謹。一方麵集成了古代針灸著作的理論係統,另一方麵便於臨證取穴治療和研究,為針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堪稱針灸學發展史上的裏程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寶貝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寶貝兒並收藏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最新章節